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卫生行政处罚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卫生秩序的重要手段。目前,卫生行政部门承担了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化妆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生活饮用水卫生、消毒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等10个方面30多部法律法规及400多个部门规章的卫生行政执法任务。我们成功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了卫生行政处罚各项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提高了卫生行政处罚业务规范化水平和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2.
杜乐勋 《中国卫生》2011,(11):43-44
我国社会投入卫生的资源总额不是太多需要控制,而是不够,且资源配置甚不合理,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弄清楚卫生总费用的概念卫生总费用是一个国家或独立关税区在一定时期(一年)内投入卫生发展的经济资源的货币表现,简称“卫生投入”。卫生总费用核算的主要指标包括: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费用;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社会卫生投入:居民现金卫生投等内容。卫生总费用分析和评价的主要指标通常用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卫生总费  相似文献   

3.
值此《中国卫生经济》创刊40年之际,我谨代表天津市卫生经济学会表示诚挚的祝贺! 《中国卫生经济》创刊40年来,为推进全国卫生改革,传播卫生经济学知识,促进卫生经济理论研究,宣传卫生政策法规,培养卫生经济人才,交流卫生经济管理经验做出了显著成绩,深受卫生经济管理者的爱戴.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中国卫生经济》杂志理事会是依托《中国卫生经济》杂志而设立的。《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原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卫生经济专业学术期刊。自1982年1月5日创刊以来,《中国卫生经济》杂志始终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研究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理论,探索卫生经济客观规律,普及和提高卫生经济学知识,交流卫生经济管理和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为卫生改革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职业卫生监督体制不能适应职业卫生监督工作,职业卫生法规执行比较混乱,交叉矛盾较多。本文就职业卫生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规建设发展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1 职业卫生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1.1 职业卫生监督机构设置紊乱,授权不清。按法规要求,卫生监督应是卫生行政部门,目前卫生监督管理和执法是在卫生专业机构——卫生防疫站,卫生行政部门既没有明确的授权依据,又没有在各级卫生防疫站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执行卫生监督管理权与监测由同一机构进行,不合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6.
吕东红  郭赛 《职业与健康》2010,26(6):678-680
目的了解梧州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方法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对该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措施。结果梧州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校卫生监督力量薄弱,卫生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内部卫生管理工作不到位,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开展;学校卫生监督体制不完善,制约了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结论该市学校卫生监督工作相对滞后,为此,应充实学校卫生监督力量,不断提高学校卫生监督员综合素质;强化学校卫生综合监管,进一步加大学校卫生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卫生监管体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探讨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国颖  沈福海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760-2761
卫生包括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化妆品卫生等等,每一种卫生质量的好坏都和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因此强化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而健全完善的卫生监督体系的建立是卫生监督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保障。以下是我结合其他兄弟省市的卫生监督体系工作和本人的一点工作经验对卫生监督体系的建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廷安是近代中国最早关注、全面研究、积极推进学校卫生的先驱者.在全面搜集整理李廷安学校卫生论著的基础上,着力探究李廷安在北平、上海的学校卫生实践.李廷安的学校卫生思想包括学校卫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的发展理念,学校卫生工作之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体格检查、疾病矫治、校舍卫生、体育训练、卫生教育等.李廷安还从医疗服务、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三方面,在北平第一卫生事务所实施学校卫生;积极参与创办上海学校卫生促进会与中华卫生教育研究会,培养上海学校卫生人才.  相似文献   

9.
卫生监督是国家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监督机构是卫生行政管理实现从“办卫生”到“管卫生”的重要力量。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实施的若干意见》,通化市采取了一系列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举措,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为了推进全市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对全市卫生监督机构的现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拉尔铁路辖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及卫生行为合格状况.方法 寻找规范食品从业人员卫生态度的行为和方法,寻求提高卫生知识水平与改善卫生行为的对策,为确定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人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海拉尔铁路辖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为93.6%,卫生行为合格率为93.8%;但文化程度较低、从业年限较少的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合格率较低.结论 海拉尔铁路辖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及卫生行为受从业年限与文化程度的影响,应根据此调查结果确定卫生知识培训重点人群,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改善卫生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京沪两地经济环境支撑健康优先战略妇保领域资源配置的落实程度,比较其差异并论证其重要意义。方法系统收集京沪两地所有涉及妇保工作的政策文献,量化分析资源优先配置的"制度保障程度""职责明确程度""职责落实程度",以及"落实健康战略的奖惩程度"和"社会经济对公众健康投入程度"等,分析京沪两地经济环境对健康优先战略妇保领域资源配置的支撑程度。结果两地健康战略资源优先配置的制度保障程度均为75%、资源保障部门的职责明确程度均为0%、资源保障部门的职责落实程度均为50%、落实健康战略的奖惩程度均为0%、社会经济对公众健康投入程度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别为49.1%和74.6%,总体上经济环境对健康战略资源配置总体支撑程度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别为42.1%和54.8%,健康战略中等水平影响两地资源优先配置的落实程度。结论适宜的妇保体系应围绕健康战略对资源配置形成优先投入的制度保障,并根据职责分工落实所需的资源。北京市健康战略资源优先配置的落实程度略高于上海,但两地仍需围绕健康战略强化落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为优化北京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DEA方法中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北京市精神卫生资源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 2019年北京市仅有5个行政区实现DEA有效,综合效率均值为0.673,纯技术效率为0.882,规模效率为0.760;生态涵养区综合效率最高,平原山区新城次之、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功能区最低;2015—2019年间北京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80,技术进步率是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主要动力。结论 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资源配置综合效率地区空间分布差异明显,资源冗余与资源匮乏共存,各功能区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平原山区新城效率最低。建议加大财政投入与支付转移,缩小区间差异,合理调配资源,避免盲目投入,据各功能区定位,全面提高精神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王红漫  薛镭  杨乐 《卫生软科学》2020,(1):78-81,87
基于对北京市居民对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查及《北京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卫生资源分布图、集中指数和卡瓦尼指数等方法从资源总体配置公平性、卫生筹资公平性、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3个方面分析北京市2017年、2018年卫生资源配置的情况。2017年、2018年的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卡瓦尼指数分别为-0.148、0.244、-0.392及-0.065、0.220、-0.285。并针对性提出统筹城乡基本医保,重视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低收入人群诊疗权益,满足不同人群对医保的需求,增加制度的灵活性,使医保向更公平的方向发展等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收集京津冀区域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京津冀各区(市)医疗资源地理分布现状;以经济水平及医疗资源(基层-医院)作为划分维度,以基层与医院的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实有床位数作为医疗资源强弱区域划分指标,划分了8类区域;并针对性提出完善京津冀各区(市)分级诊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2009年医改以来医疗卫生资源的公平性,为优化“十四五”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区域功能定位把北京市16个区(县)分为4个经济区域分组,以服务常住人口和地理面积为权重,比较各个经济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利用泰尔指数和聚集度测算不同区域间和区域内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1)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泰尔指数最小。(2)全市不同类型资源的泰尔指数主要是由区域分组间的差异造成,其贡献率在80%左右。(3)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医疗卫生资源聚集度远远高于人口聚集度,这说明卫生资源相对过剩,而其他区域分组的医疗卫生资源则相对不足。结论:为了进一步改善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应进一步加强北京市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等区域的卫生资源的可及性,改善不同类型资源在不同区域分组内及区域间分布合理性,提高资源布局的公平性,更好地为首都城市功能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北京市卫生部门及时掌握卫生资源配置动态,把握医疗功能疏解契机,合理调整资源配置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利用卫生财务年报个案库汇总的核算方法,通过对区域间各类政府办卫生机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描述性分析,研究北京市医疗功能疏解动态。结果:2015年北京市优质医疗资源及卫生行政资源疏解效果较好,但公共卫生资源发展不均衡。结论建议:在进一步鼓励优质医疗资源有效疏解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好前期区域规划,避免盲目建设;重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均衡发展以及卫生行政管理能力的协同发展,出台配套政策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与卫生行政资源,为医疗功能的全面疏解做好储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外来就医与外来购药费用对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核算平衡的影响程度。方法:外来就医数据以北京市卫生局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年报和部分医院内部信息化统计结果为主,外来购药费用的收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结果:2011年,北京市外来就医、购药费用313.6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来源法与机构法核算结果总差异的77.23%。来源法大于机构法核算结果且差异较大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居民均在北京有较大比例的就医或购药行为。结论:北京市医疗系统承担了大量外地来京患者的医疗服务;药品零售机构药品销售费用中包含较高比例的外来消费,名优企业贡献突出;外来就医与外来购药是影响卫生总费用核算平衡的主要原因。建议:北京市卫生资源配置要充分考虑外来就医和购药因素;增加中央转移支付,缩小地区医疗资源差距;对外来就医、购药的研究应充分利用现有数据,并适当结合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究京津冀卫生资源配置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为量化协同发展成效,制定相关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该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系统内部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借助障碍度模型,找出影响和制约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除2020年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外,2014—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基本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仍存在着一些地区差距;从2016年起,卫生资源配置系统的发展开始同步甚至超前于经济发展;医疗人员配置的不足和经济效益的低下是制约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结论:发挥区域间的协同作用,重视系统内部协调,合理配置医疗人员,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两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崔小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480-5482
目的:通过对妇幼卫生保健人力资源配置公平程度进行评估,探索切实可行的妇幼保健管理模式,为妇幼保健服务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北京市密云县22家医疗保健单位所有妇幼保健服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人员基本情况、健康教育设备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幼保健人员结构基本情况:医疗专业占62.9%,非医疗专业占37.1%;职称构成:高级职称占6.5%,中级职称占32.6%,初级职称占41.9%,无专业技术职称占19.4%。妇幼保健服务人力资源公平性评价基尼系数是0.51,处于警戒状态。健康教育设备配备只占36.5%。县妇幼保健院群体保健人员资源产出大量增加。结论:卫生管理部门应积极引进和培养妇幼保健人才,对县妇幼保健院创造新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北京市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现状及其公平性,为推动医养结合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明确北京市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现状,运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及泰尔指数分析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1)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医养结合机构123家、床位44206张,工作人员100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501人、护理员(护工)4314人,资源总量快速发展,但仍有待进一步挖掘;(2)医养结合机构服务的供给能力除安宁疗护服务有所下降外,其余均较2017年进一步提升;(3)基尼系数结果提示,医养结合资源按人口配置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最差;总泰尔指数为0.0863~0.1959,医养结合试点组与非试点组之间资源配置公平性无明显差异。结论:北京市医养结合资源总量不足与配置不均衡问题共存,建议进一步扩大资源总量;提升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能力,补齐安宁疗护短板;优化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结构,着重优化人力资源的区域配置和内部结构等,推动医养结合工作均衡、精准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