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怎样提高神经外科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1.1 科室规模:我院神经外科在编床位102张,分3个病区、1个重症监护病房.年收治病人1500例次. 1.2 护理人员分布:34名护理人员中新护士分布:3~5年新护士13人,占38%;3年以下新护士15人,占43%.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及亚健康状况,明确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态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三级甲等医院l所、三级乙等医院l所和专科医院1所,每家医院各选取15名重症监护室护士接受问卷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和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症候流行病学调查.1周后收取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选用x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在护士工作压力量表中,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患者护理、工作环境及资源、管理及人际关系.(2)重症监护室护士亚健康症状的5个部分中,躯体状况得分最高,为(2.8±0.5)分.(3)身体疼痛部位调查结果显示,疼痛部位以腰部最多(28人),颈肩部其次(15人).(4)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t=5.852,P<0.01).结论 (1)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是引起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2)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压力与亚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提示护士在极大工作压力下,身心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3)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工作压力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采取措施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护士对吸痰术的认识与实践。方法研究时间2017年8月~2018年2月,研究人员来自两家医院从事重症监护室工作的护士包括ICU、EICU,共87名护士组成。所有参与者得到问卷调查,并对33名护士在重症患者气管插管后实施气管内吸痰(ETS)操作进行评估。结果大多数ICU护士获得较高的问卷调查分数,但现场操作考核分数较低,与知识问卷结果脱节,与学历高低以及工作时间有关联。33名护士中,只有10名护士(30.3%)在ETS前患者进行胸部听诊,无菌操作、吸痰来回次数、什么体征观察等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应加强护士的继续教育以适合所需的临床实际技能,这些因素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监督和管理来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床边使用前后的听诊器进行采样、细菌培养,分析其对院内感染造成的影响,探讨规范消毒、合理存放听诊器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0例重症监护室床边听诊器,待患者使用24小时后未清洁消毒时采样,及规范消毒后采样,并送细菌室进行培养48小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试验,并进行鉴定。结果使用24小时后未清洁消毒的听诊器有90.50%检出菌落,使用前经清洁消毒处于备用状态的听诊器仅检出4例有菌落,为O.02%。结论患者使用后的听诊器,如进行规范消毒、合理存放.并且操作人员注意手卫生,病室环境消毒严格,均可减少听诊器的污染机会,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宋洁  黄彬 《护理学杂志》2005,20(19):62-63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艾滋病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护理人员防治艾滋病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271名注册在职护士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艾滋病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艾滋病防护知识掌握良好,成绩为(86.3±13.8)分,但不同年龄、科室、学历者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均P<0.01)。结论对护理人员的艾滋病防护知识需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6.
临床护理操作护士戴手套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士临床护理操作戴手套情况,采取积极措施避免交叉感染.方法 对一所综合型三级甲等教学医院18个科室320名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戴手套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临床护理操作手套使用率低,晨晚间护理时手套使用率最高(89.1%),注射时最低(1.9%);调查其原因主要为操作不方便(52.5%)、不习惯(48.8%)及增加消耗(44.1%)等.结论 护士职业性感染意识淡漠,应采取对策,提高手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推进移动护士工作站的使用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情况调查问卷,现场对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1 068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总得分为18~90(74.60±10.55)分;不同年龄、科室、职务、职称、工作年限、每天分管患者例数的护理人员接受程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保证护理质量与安全的同时,应提升其细节,做到移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8.
护理人员获取网络资源信息的能力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人员信息能力调查表对147名在职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仅13.6%、38.1%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信息检索知识;仅4.8%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不同学历、职称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途径(除使用专业搜索引擎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认为查找和利用信息的最大困难为缺乏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89.8%),缺乏提炼信息的能力(85.0%),缺乏检索知识(38.1%)以及没有时间(32.0%).结论 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加工、提炼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存在不足,在使用专业搜索引擎上存在学历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调查分析与培训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掌握情况,为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开展灾害救护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71名护理人员的灾害救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除徒手心肺复苏技术熟练掌握率较高(为87.1%)外,其余项目熟练掌握率为14.8%~57.2%;不同级别医院、学历、工作年限、科室护士灾害救护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00%的护理人员对学习和接受灾害救护知识感兴趣,92.6%护理人员表示非常愿意继续学习有关知识。结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知识掌握率总体水平不高;加强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的培训势在必行;医疗卫生机构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需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灾害救护知识及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护能力;在卫生职业教育中优化与创新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护生灾害知识学习力度。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学历结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婧  李守国  姚飞  王瑞 《护理学杂志》2006,21(12):70-7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学历结构及改变情况,以促进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两所二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169人,对其进行学历及继续教育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起始学历:中专者占95.9%,其中79.6%接受继续教育;而起点大专者(4.1%)中仅28.6%接受继续教育.护理人员获得高层次学历的主要途径为自学考试;不同职称和护龄的护士接受继续教育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改变明显,但低年资及初级职称以下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普遍偏低,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对低年资、低职称护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护士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专科护士(CNS)资质要求的理解及培训需求,探求合理的培训方式,为完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CNS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102名护士对CNS资质要求的理解及培训需求。结果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对CNS资质需求评分为3.06±0.95,其中对强健的身体素质、较强的临床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熟练的专科护理操作技术评分较高;对培训内容的需求评分为3.00±0.95,其中对危重症观察及护理、急救技术、监护仪及各种抢救设备的使用与保养需求评分较高。不同职称护士对不同培训方式的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对CNS资质要求的理解较好,不同层次护士对培训内容及方式的需求不同,应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培训需求,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沙地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沙地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6年5月对长沙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27名护理人员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职业倦怠调查.结果 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总分为66.80±10.80,情绪衰竭程度(19.71±7.86)为中度,去人格化倾向(10.04±5.76)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14.17±7.65)为重度;不同婚姻状况、职称及月收入对职业倦怠影响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护龄及科室中5~10年护龄组和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倦怠感水平最高(均P<0.05).结论 长沙地区三级甲等医院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水平较高,尤其是5~10年护龄及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医院管理部门及护理管理者应引起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情绪劳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者实施相关干预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护士情绪劳动量表、工作压力反应量表及工作满意度量表,对19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情绪劳动总得分为(49.87±12.77)分,得分率59.37%。年龄、所在科室、工作年限、班次、对专业的兴趣、对专业的前景态度影响护士情况劳动得分(P0.05,P0.01)。情绪劳动与工作压力反应得分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均P0.01)。影响护士情绪劳动得分的独立因素包括工作压力、所在科室。结论护理人员情绪劳动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尤其是工作压力反应较大的科室护士,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4.
胡建萍  高茜 《护理学杂志》2011,26(23):80-82
目的调查川东北地区护理人员对吗啡的认知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本地区护理人员吗啡相关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吗啡认知调查问卷对川东北地区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215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吗啡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较低(平均低于50%),在吗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癌痛三阶梯用药原则等方面,肿瘤科护士回答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均P<0.01)。护理人员接受吗啡相关知识来源较单一。结论川东北地区护理人员对吗啡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建议继续开展癌痛管理规范化培训,制定相关政策,以加强吗啡使用管理力度,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科内轮转现状与需求情况,为护士轮转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125名肿瘤科护士进行科内轮转现状及需求调查。结果 64.0%护士参与过轮转;68.8%护士认同轮转的必要性,不同年龄和学历护士对轮转必要性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开始轮转的时间多为入职后1年(58.8%),轮转周期以2年以上(38.8%)居多;41.6%护士希望入职1年后开始轮转,轮转周期1年的需求最大(44.0%);影响肿瘤科护士选择轮转院区和专科的因素主要有与住址的距离(89.6%)、科室氛围(77.6%)、院区环境(62.4%);护士轮转期间面临的困难主要来源于对工作流程不习惯(78.8%)、工作节奏不适应(57.5%)和专科知识不了解(55.0%)。结论需提升肿瘤科护士对轮转的认知,根据护士需求合理制定轮转计划,以充分发挥轮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知识隐藏行为及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为改善护理人员知识隐藏行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样211名护士,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知识隐藏行为量表及创新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知识隐藏行为总分(21.88±9.29)分,知识隐藏行为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合理化、聋哑式、逃避式;创新行为条目均分为(3.61±0.55)分,创新能力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创新过程、创新环境和压力、创新主体、创新产品;护士知识隐藏行为得分在学历、婚姻状况、科室职务、护理团队角色、参与创新学习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护士创新能力在性别、护龄、婚姻状况、科室职务、护理团队角色、参与创新学习、是否为专科护士7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士知识隐藏行为与创新能力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护士的知识隐藏行为和创新能力总体状况一般,两者呈负相关.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创建良好的氛围、增加学习机会等措施降低护士的知识隐藏行为,激发护士创新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知识及其时间点执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手卫生时间点的认识及手卫生行为情况。方法对190名临床护理人员,以问卷形式调查其对手卫生时间点的认识,并观察105名护士在各手卫生时间点的洗手行为。结果97.89%临床护理人员的洗手知识来源是通过培训获得;2.11%通过全日制学校学习和自学获得。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六步洗手法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工作中实际洗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工作中,提高对手卫生时间点的认识,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院继续护理学教育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继续护理学教育是护理人员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终生性护理教育 [1] 。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我院的继续护理学教育工作 ,使护士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2 0 0 1年 1月 ,笔者对本院护士的继续护理学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我院在职护理人员 2 4 6人 ,均为女性 ,年龄2 0~ 46岁 ,平均 2 9.2岁。学历 :中专 1 2 8人(5 2 .0 % ) ,大专 98人 (3 9.8% ) ,本科 2 0人 (8.1 % )。职称 :初级 1 93人 (78.5 % ) ,中级 49人 (1 9.9% ) ,高级 4人 (1 .6 % )。军人护士 1 6 1人 (6 5 .4…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现状,分析儿科身份识别腕带使用不佳的原因。方法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和半结构式会谈法,对儿科有陪伴病区的31名临床护理人员身份识别腕带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护士进行访谈。结果 31名护士中身份识别腕带使用正确率为35.48%。工作年限3年、职称为护士、值夜班护士身份识别腕带使用率相对较低。结论儿科身份识别腕带的使用率较低,应重点加强对低年资、低级别及夜班护士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身份识别的安全意识,保障患儿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芳  李萍 《护理学杂志》2009,24(14):71-73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三级医院ICU鼻饲方式现状及ICU护士对鼻饲方式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新疆地区9所三级综合医院237名ICU护士为对象,就获取鼻饲知识的途径、工作中使用的鼻饲方式、鼻饲相关护理情况、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获得鼻饲方式知识的途径以科室理论学习为主(占45.2%);55.7%护士应用间断滴入法,40.1%应用持续泵入法,33.8%应用分次注入法,11.8%护士3种均采取;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评分为17.68±4.93,不同职称、学历、护龄、民族ICU护士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U护士为患者鼻饲的方式不统一,鼻饲相关护理存在不规范现象,对鼻饲方式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应加强对科室理论学习管理的力度,使鼻饲操作规范化、系统化,以提高ICU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