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吗啡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病患者中镇痛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及效价比.方法 前瞻性将ICU内119例需行镇静镇痛且预计超过48 h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即芬太尼-咪达唑仑组(A组,n=30例)、曲马多-咪达唑仑组(B组,n=29例)、盐酸哌替啶-咪达唑仑组(C组,n=30例)和吗啡-咪达唑仑组(D组,n=30例).A、B、C组分别给予芬太尼-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曲马多肌注联合咪达唑仑、盐酸哌替啶肌注联合咪达唑仑;D组给予吗啡-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维持.分别应用数字评分法和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系统评价镇痛镇静效果,数字评分≤3分为成功镇痛,RASS评分-1~-3分为成功镇痛;记录人均每日用药费用、镇静药物每日用药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CRP浓度.结果 四组方法均可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A、D组同时可以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A、D组患者人均每日镇痛镇静药消费低于B、C组(P<0.05),用药超过2 d后,A、D组镇静药物用量低于B、C组(P<0.05);A、D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APACHEⅡ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小于B、C组(P<0.05).结论 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同时减轻炎症因子生成,在危重病患者的镇痛镇静中有较高的效价比.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在ICU患者镇静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目标镇静范围内镇静时间的百分比、谵妄发生率、停药后唤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留住时间、血压和心率不良反应事件等指标.结果 两组达到目标镇静范围内时间的百分比相似;右美托咪定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械通气时间和停药后唤醒所需时间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ICU留住时间相似;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更高,咪达唑仑组心动过速发生率更高;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和高血压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右美托咪定使ICU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的同时,唤醒时间和机械通气的时间缩短,谵妄发生率降低,可作为ICU镇静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ICU气管插管接受机械通气(24 h<机械通气时间<72 h)同时需要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8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39例)和右美托咪定组(41例).两组均静脉持续泵入芬太尼0.7~1.5μg·kg-1·h-1镇痛治疗,镇痛目标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OPT)评分0~3分,每小时进行1次疼痛评分,当COPT评分> 4分时追加芬太尼用量0.5μg/kg.达到镇痛目标后给予镇静治疗,其中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2 min静脉推注0.05 mg/kg负荷量,之后静脉泵入0.03~0.30 mg·kg-1·h-1;右美托咪定组给予右美托咪定,20 min缓慢静脉泵入0.5~1.0μg/kg负荷量,之后持续泵入0.2~0.7μg·kg-1·h-1;每小时进行1次镇静评分,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0分时增加镇静药物用量,RASS<-2分时减少或停用镇静药物用量.在此过程中,观察患者心率、血压、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入住ICU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入住ICU总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总量(mg/kg:0.03±0.01比3.35±1.39)、每小时镇静镇痛药物使用量(μg·kg-1·h-1:0.66±0.13比59.78±19.44)、芬太尼用量(μg·kg-1·h-1:0.40±0.21比0.57±0.26)、每小时使用芬太尼总费用(元:1.41±0.86比2.00±0.84)、每小时ICU总治疗费(元:264.42±99.55比297.80±138.70)均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减少(均P<0.05);每小时使用镇静药物总费用较咪达唑仑组明显增加(元:8.97±5.05比7.78±4.22);机械通气时间〔h:43.58(39.83,53.58)比58.58(46.17, 65.50)〕、拔管时间〔h:1.00(1.67,0.58)比3.67(2.00,5.50)〕、入住ICU时间〔h:57.25(47.33,67.37)比75.58 (64.67,90.83)〕 均较咪达唑仑组缩短(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增高〔低血压:29.27%(12/41)比7.69%(3/39)、心动过缓:24.39%(10/41)比5.13%(2/39),均P<0.05〕;谵妄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降低〔2.43%(1/41)比15.38%(6/39),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良好,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入住ICU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ICU的治疗费用,是较为理想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预计机械通气超过3d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右美托咪啶对ICU机械通气病人长时间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选取的40例行有创机械通气、预计机械通气超过3d的病人随机分到右美托咪啶组(D组,20例)和丙泊酚组(P组,20例)。D组病人给予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μg/kg,注射时间超过10min后继以0.2~0.7μg·kg-1·h-1维持泵入;P组给予丙泊酚负荷剂量1mg/kg,注射时间超过10min后继以1.0~3.0mg·kg-1·h-1维持泵入,直至撤机。观察并记录镇静前及镇静后30min、1h、3h的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呼吸及血流指标;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驻留时间;记录镇静期间呼吸、心血管不良事件及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能达到镇静目标水平SAS评分3~4分,D组和P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镇静后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较镇静前显著下降(F=5.33~17.06,P〈0.05),随输注时间延长呼吸、血流指标有所改善,但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镇静相关不良反应类似(P〉0.05)。D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驻留时间略短于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右美托咪啶长时间镇静效果与丙泊酚类似,无明显不良反应,为ICU机械通气病人长期镇静治疗用药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1957-1958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咪达唑仑组各34例。观察并记录目标镇静起效时间、药物用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两组镇静起效时间及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右美托咪定组芬太尼用量减少显著,停药后苏醒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缩短,但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高。右美托咪定用于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易唤醒,可缩短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减少芬太尼用量,镇静效果理想,但用药期需监测心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用于ICU目标导向镇静对机械通气患儿应激相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A)及免疫炎症因子TNF-α和IL-1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ICU收治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共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42)、咪达唑仑组(Mid组,n=38)。两组患儿均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Dex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行目标导向镇静;Mid组采用咪达唑仑行目标导向镇静,两组患儿均维持Ramsay评分3~4分。机械通气治疗前(T0)、机械通气及镇静4 h(T1)、8 h(T2)、24 h(T3)、48 h(T4)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0、T3、T4取患儿静脉血,检测血浆ACTH、NA、TNF-α、IL-1水平;观察两种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儿机械通气后(T3、T4)血浆ACTH及NA水平均较T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间点Dex组ACTH及NA血浆水平均低于Mid组(P0.05);两组患儿T3时TNF-α、IL-1均高于T0和T4,T4时IL-1水平低于T0(P0.05);T3时Dex组IL-1水平低于Mi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与Mid组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用于目标导向镇静治疗可减少ICU患儿机械通气引起的应激相关激素及免疫炎症因子的明显变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25例(D+M组),咪达唑仑组25例(M组)。记录两组唤醒时间、机械通气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芬太尼总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和镇静后3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D+M组唤醒时间较M组缩短[(0.16±0.06)h vs(2.11±0.59)h],P<0.01;D+M组机械治疗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为(486.3±40.2)mg,芬太尼总用量为(3.25±0.58)mg,较M组亦明显减少(P<0.05)。D+M组谵妄发生例次较M组少,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和M组患者镇静后心率均有下降,镇静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镇静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M组镇静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ARDS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唤醒时间较短,谵妄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减少咪达唑仑、芬太尼的用量,对循环的影响小,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72 h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63例)和咪达唑仑组(61例)进行镇静治疗。两组均持续静脉泵注芬太尼0.7~1.5 mg·kg–1·h–1镇静治疗,每隔1 h根据白天及夜间RASS评分调整镇静药物剂量,维持恰当的目标镇静深度;按照ICU程序化镇静流程,镇静目标为白天RASS评分0~?1分,夜间RASS评分?1~?3分。右美托咪定组予右美托咪定(4 μg/mL)于初始20 min缓慢静脉泵注0.5~1.0 μg/kg负荷量,继而以0.2~0.7 μ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咪达唑仑组予咪达唑仑(1 mg/mL)2~3 mg负荷量,继而以0.05 mg·kg–1·h–1静脉泵注维持,直至获得满意的镇静目标。记录患者用药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谵妄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结果 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均能使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达到镇静目标,并且镇静效果相似。与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19.37±47.76 h vs 142.66±43.77 h,t=?2.829,P=0.005),可缩短ICU住院时间(145.08±57.92 h vs 172.00±53.69 h,t=?2.682,P=0.008),并且降低谵妄发生率(9.52% vs 32.79%,χ2=10.12,P=0.0015),但显著增加心动过缓发生率(22.22% vs 4.92%,χ2=7.844,P=0.0051)和低血压发生率(22.22% vs 8.20%,χ2=4.699,P=0.0302)。 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降低谵妄发生率,同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危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在冠脉架桥术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本院36例冠脉架桥患者,随机分为2组:咪达唑仑0.05 mg/(kg.h)+芬太尼1μg/(kg.h)组(M组),右美托咪定0.6μg/(kg.h)+芬太尼1μg/(kg.h)组(D组)每组18例,2组分别于术后入ICU起开始用药,记录用药前和用药后4、8、12、24 h共5个时间段平均Ramsay镇静评分、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SpO2),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等指标。结果 2组在Ramsay镇静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HR较M组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在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D组较M组不易产生呼吸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冠脉架桥术后的镇静镇痛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定浅镇静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入住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入住ICU的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舒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舒芬太尼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定浅镇静。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用药6h、12h、24h的Riker镇静、躁动(SAS)评分及疼痛行为量表(BPS)评分。结果用药6h、12h和24h,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6h、12h和24h,观察组BP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较对照组30.61%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定浅镇静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入住ICU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显著,且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右美托味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机械通气镇静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ECOPD并发呼吸衰竭在ICU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右美托咪定组30例和咪达唑仑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镇静的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谵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93.33%:96.67%,P〉0.05),但右美托咪定组所需吗啡用量明显少于咪达唑仑组[(1.2±0.3)mg/h:(2.5±0.4)mg/h,P〈0.05];右美托咪定组机械通气时间、谵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咪达唑仑组[(5.22±2.36)d、10%、16.67%、(4.25±1.25)d:(5.63±2.86)d、(2.58±1.36)h、42%、34%、(6.33±2.74)d,P〈0.osJ;右美托咪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咪达唑仑组高(12%:4%,P〈0.05),低血压发生率两者相似(22%:20%,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起到较好理想镇静效果的同时,所需吗啡应用剂量小,并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减少谵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其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可作为AE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由护士主导执行每日唤醒,观察组由管床医师依据患者病情决定唤醒时机,护士具体执行。观察两组镇静剂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情绪、心率、血压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非计划拔管发生。结论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重症加强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25日在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原平凉市人民医院)ICU拟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06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芬太尼组(53例)及瑞芬太尼组(53例),分别给予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镇痛、镇静。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后的CPOT、RASS和MAP、HR、SpO2,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谵妄发生情况。结果用药30min时芬太尼组MAP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用药30min和60min时瑞芬太尼组的HR低于芬太尼组(P<0.05),其余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芬太尼组用药30min时CPOT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其余时间点镇痛、镇静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组患者谵妄、呕吐发生率较芬太尼组减少(P<0.05),两组恶心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与经典治疗效果相当,且起效迅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镇静剂的用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A型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筛选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P0.01)、体外循环时间(P0.05)、术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1)、有创通气时间(P0.01)、是否应用吗啡(P0.05)在谵妄与非谵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的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主动脉阻断时间(P0.05)、术后最低氧合指数(P0.05)、有创通气时间(P0.05)均是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延长住ICU时间,但对住院时间无影响。结论加强心理疏导,减少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改善术后氧合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集束化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入住深圳市某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取集束化策略,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观察10 d,分析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镇静镇痛剂用量、非计划性拔管率、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及费用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镇静镇痛剂用量、ICU住院天数及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长,减少镇静镇痛剂用量,改善疾病预后,且安全有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每日唤醒干预对接受机械通气镇静治疗危重患者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收治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77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88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采取镇静药物持续输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每日唤醒,比较两组患者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谵妄发生率、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如意外拔管、人机对抗、坠床等)及原疾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谵妄发生率、不良事件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每日唤醒是预防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过度镇静的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472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是否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谵妄发生的高危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90 d生存率。结果472例入选患者中有306例发生谵妄,谵妄发生率为64.83%。高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高龄及咪达唑仑针镇静是谵妄的危险因素,程序性镇静是谵妄的保护因素。谵妄组90 d生存率为62.75%,非谵妄组为86.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5.27,P<0.05)。高反应性谵妄组90 d生存率为77.50%,低反应性和混合性谵妄组生存率为57.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70,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存在较高的谵妄发生率,高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延长、高龄及咪达唑仑镇静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谵妄会降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在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4—11月收治的4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20例,分别给予右美托米定和咪达唑仑镇静。比较两组的镇静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镇静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定组停药后苏醒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味达唑仑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也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安全有效,且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