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进展性脑梗塞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胱抑素C(Cys 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2例脑梗塞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进展性脑梗塞组和非进展性脑梗塞组,另选择7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s-CRP和FIB、Cys C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和FIB、Cys C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1);进展性脑梗塞组血清hs-CRP和FIB、Cys C含量高于非进展性脑梗塞组(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进展性脑梗塞组的血清hs-CRP、FIB、Cys C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CRP、FIB、Cys C水平检测有助于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早期诊断,对预后有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105例脑梗塞与非脑梗塞病人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脂蛋白(a)[LP(a)]含量.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清中TC、TG、LDL-C及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LP(a)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ET-1、sTREM-1、VEGF水平联合检测对血管再狭窄发生的预测价值。为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2020年10月1日某院收治的103例下肢ASO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术,根据其术后1年是否发生血管再狭窄分为未发生组(n=72)与发生组(n=31),比较两组基本情况及血清ET-1、sTREM-1、VEGF水平,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下肢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ET-1、sTREM-1、VEGF预测下肢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价值。结果 发生组ET-1、sTREM-1、VEGF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SUA)、纤维蛋白原(FI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ET-1、sTREM-1、VEGF水平与血管再狭窄发生相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T-1、sTREM-1、VEGF高水平是血管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初发及复发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D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以及两者与T2DM及脑梗死的一些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单纯T2DM患者60例(A组),T2DM合并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B组),T2DM合并复发脑梗死患者122例(C组),对照组60例(D组,不伴有脑梗死及T2DM者),分别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ADP及hs-CRP水平。结果 (1)A、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D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D组(均P〈0.05);(2)B、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均P〈0.05);(3)C组血清ADP水平明显低于B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均P〈0.05);(4)ADP与hs-CRP水平成显著负相关(r=0.856,P〈0.01)。结论血清ADP水平降低及hs-CRP水平增高均是T2DM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可作为预测脑梗死复发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复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脑梗死组109例,复发性脑梗死组111例。于发病3d内测定血清Hcy水平,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和血脂水平。结果:合并有高血压的高龄患者易复发卒中;复发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P〈0.01),且复发性脑梗死组中男性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高龄(P〈0.05,P〈0.01)。结论: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增加脑梗死复发的风险,定期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预测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探讨其在急性脑梗塞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及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确诊后24h内和治疗2周时测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血清Hey、hs-CRP及FIB水平.结果 丁苯酞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ADL评分明显升高,血清Hcy、hs-CRP及FIB在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且丁苯酞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应用丁苯酞可以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Hey、hs-CR,P及FIB,减轻炎症反应,对改善脑梗塞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2):26-30
目的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为减少脑梗死的复发寻找新的思路及方法。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1~10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200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排除2例死亡,2例失访,共计196例患者纳入研究,按首次发作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依据复发组脑梗死病情演变情况分为进展组及非进展组,记录患者脑梗死初发时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吸烟史、嗜酒史等;临床资料如原发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冠心病史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如hs-CRP、血糖、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E)、Hcy等。分析影响初发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复发及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非复发组比较,两组之间脑梗死初发时的血清Hcy、hs-CRP、LDL、UA、CRE、高血压病、糖尿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影响复发的因素代入多因素分析得出Hcy、hs-CRP、高血压、糖尿病是影响初发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组中进展组与非进展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Hcy、hs-CRP、UA、LDL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影响进展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Hcy、hs-CRP是影响复发脑梗死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是脑梗死复发和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水平可能对脑梗死复发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血清脂联素(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及一氧化氮(NO)在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2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8例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我院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160例血压低于140/90mmHg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并根据血压水平的高低分成正常血压组(NBP组,低于120/80mmHg,82例)和正常高值血压组(NHBP组,120~139/80~89mmHg,78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血清APN、hs-CRP、ET-1及NO的表达水平,并相关性分析平均动脉压(MAP)、血清APN、hs-CRP、ET-1及N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H患者MAP的影响因子.结果 :PH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MAP水平显著较NBP组、NHBP组高,且NHBP组SBP、DBP及MAP水平又显著高于NBP组;三组患者其它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值等)无显著差异.PH组患者的血清hs-CRP、ET-1水平显著高于NBP组和NHBP组,而血清APN、NO水平则显著低于NBP组和NHBP组;与NBP组相比,NHBP组患者的血清APN及NP水平显著降低,血清hs-CRP与ET-1水平显著升高.血清APN、hs-CRP、ET-1、NO均是PH患者MAP的影响因子.结论 :PH患者体内血管舒缩及炎症因子平衡失调,主要表现为血清hs-CRP及ET-1水平上升,血清APN及NO水平降低,且这种失衡在NHBP患者中就已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natriuretic,NT-pro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初发和复发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16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初发134例,复发82例,并选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受试者的Hcy、NT-proBNP、hs-CRP的变化水平,同时对IS初发和复发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初发和复发IS患者的Hcy、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复发组的Hcy、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初发IS组(P<0.01);复发IS组Hcy、NT-proBNP、hs-CRP高于正常范围值患者分别占56.10%、38.06%和74.39%,均显著高于初发IS组的38.06%、26.87%和36.57%(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Hcy、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升高均是IS初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罹患糖尿病和机体Hcy、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升高均是IS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患者的Hcy、NT-proBNP、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复发IS的检测指标水平亦高于初发患者,高水平的Hcy、NT-proBNP、hs-CRP均是IS初、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斌  张敏 《广东医学》2021,42(3):356-359
探讨结肠癌围术期输血后血清凝血因子X(FX:C)、凝血因子XⅢ(FXⅢ:C)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6例行根治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围术期输血量≥5 U的患者作为观察1组(n=47),输血量<5 U的患者作为观察2组(n=41),未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n=58),观察各组患者血清凝血4项指标、FX:C、FXⅢ:C活性变化。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将其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分析不同预后结局FX:C、FXⅢ:C活性变化及与预后复发的关系。 结果 观察1组、观察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高于观察2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FX:C、FXⅢ:C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低于观察2组(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FX、FXⅢ活性明显低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输血、低FX:C、低FXⅢ:C是结肠癌预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结肠癌围术期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清FX:C、FXⅢ:C活性降低,均是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APTT、FIB、D-二聚体和hs-CR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FIB、D-二聚体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AP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16,P<0.01)。结论血浆APTT缩短,FIB、D-二聚体﹑hs-CRP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的发生和病情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凝集比浊法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中hs CR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血清hs CRP水平重型>中型>轻型,二者呈正相关(r=0.252,P<0.05)。结论:hs CR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的形成,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敬梅 《当代医学》2021,27(7):65-67
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RP、HCT、FI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HCT、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CRP、HCT、FIB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对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对脑梗死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脑梗死患者血中CRP和FIB水平,并评价它们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 CRP和FIB水平升高的脑梗死患者较CRP和FIB低的患者病情重、预后差;CRP对脑梗死的预后判定价值优于FIB。结论 CRP和FIB可作为脑梗死预后判定指标之一,在预后判定方面CRP对脑梗死的临床价值优于FI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检查组)与同期就诊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体检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并对比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结果:检查组患者的血清hs-CRP为(14.53±6.33)mg/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43±0.17)mg/L,对照组的血清hs-CRP为(1.65±0.52)mg/L、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14±0.06)mg/L,通过两组人员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检查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人员的比较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脑梗死患者的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轻度、中度、重度)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判断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轻重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水平变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脑梗死治疗后以上各指标明显好转。结论血清脂联素、hs—CRP、TNF-α和IL-6在脑梗死的治疗、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脂联素也可以作为脑梗死的预防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家盆  仇圣刚 《右江医学》2013,(6):810-812,816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脑梗死中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65例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cy、hs-CRP测定,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程度,并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将脑梗死组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hs-CRP及IMT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稳定斑块组Hcy、hs-CRP、IMT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cy与hs-CRP、IMT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Hcy、hs-CRP与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均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海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血白细胞(WBC)数,并与对应海拔对照组比较,探讨上述炎症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害关系,及其对不同海拔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响。方法选取世居西宁地区、海南州地区、宁夏地区住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40例作病例组;同期选取上述地区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各40例为对应地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凝固法测定FIB,同时测定血WBC数。并对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1)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病例组上述炎症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病例组上述炎症因子之间比较,海南州地区hs-CRP、FIB高于西宁地区和宁夏地区,西宁地区高于宁夏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WBC三地区间无差异;3)相关性分析显示:西宁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s-CRP、FIB和血WBC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s-CRP、FIB和血WBC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影响,与高海拔地区患者脑损害密切相关;随着海拔增高和缺氧加重,患者血浆hs-CRP、FIB升高,导致脑损害加重可能,对其进行检测和干预可能对高原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起特别作用。  相似文献   

19.
洪雁  方芳 《右江医学》2013,(3):334-33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临床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05例作对照(对照组),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组梗死面积大小和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与hs-CRP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hs-CRP是脑梗死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和评估病情轻重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