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血小板活化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近年研究较活跃的细胞因子之一,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其在休克、支气管哮喘、血栓形成、急性胃肠道粘膜损伤、肾小球肾炎、脑缺血、糖尿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多器官衰竭等疾病中的作用也有广泛的研究,其拮抗剂的研制和应用将为这些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抗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功能及血小板抗体胡海云,贾汝汉,王学玉,姜诗琴,肖守平PLATELETFUNCTIONANDPAIgGOFGLOMIERULONEPHRITISHuHaiyun;JiaRuhan;WangXueyu,etal.(Dept.ofAlep...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活化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近年研究较活跃的细胞因子之一,它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其在休克、支气管哮喘、血栓形成、急性胃肠道粘膜损伤、肾小球肾炎、脑缺血、糖尿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多器官衰竭等疾病中的作用也有广泛的研究,其拮抗剂的研制和应用将为这些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已列为血常规检查的一部分,它和正常人血小板计数(PC)成反比,但不成线性关系。藉血小板计数与体积的列线图,作者对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在血小板减少始发期间以及恢复期间,比较了他们的MPV与PC之间的关系,以便看看在血小板减少恢复以前,MPV是否已发生改变。作者也比较了由于败血症引起的与纯粹因血小板过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血球分析仪的改进,本院自1998年开展了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参数的测定,现将本院开展血小板参数测定至今7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和50例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t)、MPV、PCT及PDW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血小板高敏性对疾病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学者们重视.本文着重讨论了血小板内源性活性氧对血小板高敏性的调控机制,以及该研究对相关药物的作用靶点、相关疾病的易感性及病因防治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与血小板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灌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引起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及其结构与功能严重损伤,从而导致术后非外科性失血,本文对体外循环期间引起血小板损伤的原因,血小板激活与聚集的过程及血小板功能与结构的损伤和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0.
体外循环是一种非生理性灌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引起血小板的激活与聚集及其结构与功能严重损伤,从而导致术后非外科性失血。本文对体外循环期间引起血小板损伤的原因、血小板激活与聚集的过程及血小板功能与结构的损伤和防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李鹤英例1:女性,36岁。无任何原因的出现面红1年,于1992年3月因腹部外伤住某县医院治疗。化验发现白细胞增多,CT诊断为增殖性脾肿大,故行脾切除治疗。术后1个月出院反复鼻衄、牙龈出血。查血红蛋白153g/L,红细胞5.4×1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血小板裂解液(PL)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150例KOA患者的150膝,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小板裂解液(PL)组、富血小板血浆(PRP)组和玻璃酸钠(HA)组(每组50例),3组关节腔注射PL、PRP和HA频次为每周1次,连续5周。选择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为时间观察点,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疼痛评分、Lequesne肿胀评分及WOMAC综合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情况及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区别,同时记录3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用于数据分析比较。 结果PL组49例,PRP组48例,HA组47例成功完成治疗及6个月以上随访。3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时WOMAC疼痛评分最低;治疗后3及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3个月:t=1.115,P<0.01;t=2.343,P<0.05;6个月:t=0.463,P<0.05;t=1.98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3、2.983,均为P>0.05)。Lequesne肿胀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时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3.132,P<0.05;t=1.545,P<0.01),PRP组低于HA组(t=2.654,P<0.05)。治疗后6个月时,PL组与PRP组均低于HA组(t=2.513,P<0.05;t=3.3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3,P>0.05)。3组治疗完成后WOMAC综合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2.442,P<0.05;t=2.415,P<0.01),PRP组低于HA组(t=1.324,P<0.01);治疗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t=1.613,P<0.05;t=2.9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3,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P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HA组(8.5%)(P<0.05);PL组低于PRP组(P>0.05),PRP组低于HA组(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取得与富血小板血浆同样的治疗效果,均优于玻璃酸钠,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因复发不能耐受激素治疗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脾脏切除术是治疗该病较有效的方法之一[1]。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LS)具创伤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是ITP病人安全、经济的治疗选择[2]。目前对ITP病人采用LS术后的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外周血中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87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初发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不同分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高PLR组1 a和3 a总生存率分别为50.6%、8.0%,1 a和3 a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9%、7.8%;低PLR组1 a和3 a总生存率为52.6%、27.1%,1 a和3 a无进展生存率为47.4%、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S,P=0.032;PFS,P=0.026)。MPV(OS,P=0.148;PFS,P=0.098)和PDW(OS,P=0.398;PFS,P=0.392)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切除程度、术后放疗、术后化疗、PLR是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80.74(OS,P=0.004;PFS,P=0.005)、肿瘤未全切(OS,P0.05;PFS,P0.05)是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高的PLR水平预示着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差的预后,PLR可作为预测患者临床预后的潜在的新的标记物,但MPV和PDW目前尚不能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早期不予重视.最终将发展成为肾功能衰竭.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研究探索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依然显得相当重要,本文将论述血小板活化因子在IgA肾病免疫损伤、治疗中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血小板活化因子在IgA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脑血管血栓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而抗血小板治疗则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组合,但两药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使得现有抗血小板治疗难以满足临床需要。文中就现有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及一些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临床护理工作中,在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快速地输入,但血小板容易聚集,用输血器输血小板时,血小板会粘附于莫菲氏滴管的过滤网上,不能达到应有的输注效果,造成浪费.鉴此,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笔者用去掉尾端过滤网的输液器输血小板125例次,均在15~20 min输完,输注血小板有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8.
创伤愈合是一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年来对急、慢性创面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一方面因为各种因素(如糖尿病、相关组织疾病、血管化不良等系统性原因,以及感染、蛋白水解酶活性增高的局部性原因)致使创面难以愈合,甚至发展成为恶性;另一方面,即使伤口愈合,在上皮化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心脏骤停后再灌注可明显激活凝血系统,形成的纤维蛋白广泛播散于微血管内造成微血栓形成,从而在再灌注期间减少微循环血流量,特别是影响大脑的再灌注。作者为了了解心脏骤停后再灌注紊乱中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作用,特测定了血浆血小板4因子(PF4)的含量。 18例院外心脏骤停的病人,在复苏时心脏挤压开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是一种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血小板受刺激后产生一氧化氮(NO),抑制自身活化、聚集。在病理状态下,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小板活化,其功能发生改变,释放的炎症递质及细胞因子诱导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进而促使勃起功能障碍(ED)发生,同时血小板及其相关功能指标也可能作为ED诊疗中的一类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