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anipenem/betamipron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panipenem(PAPM)和有机阴离子运输抑制剂betamipron(BP)等量混合的复合剂.对金葡菌、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菌,拟杆菌等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对用各种菌引起的小鼠实验性腹腔感染性疾病有治疗效果.用本品0.5g在1h滴注完毕时的血浆浓度,PAPM为27.5μg/ml,BP为15.6μg/ml,血中半衰期分别为约70和约40min.24h尿中排泄率,PAPM为28.5%,BP为94.7%.如包括代谢物在内,PAPM的排泄率为77.5%.按疾病分类的临床有效率,成人呼吸道感染为83.4%,尿道感染为 81.4%,妇产科感染为95.1%,合计总有效率为82.0%(1435/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方法制造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一次手术切除左例全部肾脏及右侧2/3肾脏,二周后测定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建立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给予川芎嗪60mg/kg,1次/日口服,连续治疗100天。结果 川芎嗪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肾功能,降低该模型肾皮质丙二醛含量并明显增加肾皮质SOD活性,还可增加该模型近曲小管细胞及远曲小管细胞cAMP含量。结论 提示川芎嗪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理与其增加肾皮质SOD活性、降低肾皮质的脂质过氧化、并增加近曲肾小管细胞和远曲肾小管细胞cAM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尿NAG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秀娟  吴韬 《河北医药》2009,31(4):481-481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较重要的一种溶酶体水解酶,存在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以近曲小管含量最高。当近端肾小管受损伤时,此酶大量分泌到尿液中,测定酶的活性就可以确定肾小管损伤的程度。因此NAG活性的测定对于多种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标志酶。  相似文献   

4.
尿酸转运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内尿酸经肾脏转运时需依赖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转运蛋白。现已明确有4种尿酸盐转运蛋白参与了人近曲肾小管对尿酸盐的转运:即负责尿酸重吸收的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hURATl),及负责尿酸分泌的尿酸盐转运体(UAT)和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l和OAT3)。最近,又发现了一种负责将尿酸分泌到细胞外,参与肾脏近曲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的转运蛋白一一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本文对尿酸转运蛋白的特点、功能及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动态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阿乐组),后两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阿乐组术前3d开始阿托伐他汀(10mg.kg-1.d-1)灌胃,余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第5,10,15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5只大鼠,取左肾行HE和M 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NF-κB p65的动态表达。结果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呈现进行性肾间质面积增宽,纤维化程度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中仅见极少部分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皮质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较弱的NF-κB p65,主要位于细胞浆,各时间点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肾NF-κB p65的表达主要位于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浆和核中,其中以胞核表达为多,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其表达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阿乐组肾小管间质中NF-κB p65虽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但均较同期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1)。结论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阿托伐他汀可下调NF-κB的表达,其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经口一次投与不同浓度氟化钠(0、15、50mg/kg)后大鼠血清F浓度、肾组织学及酶组织化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肾脏病变与投氟量或血氟浓度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氟主要损害肾皮质外带和皮一髓质交界处的近曲小管,表现为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及坏死脱落。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膜性Na~+/K~+—ATPase活性减弱,细胞出现水样变性,同时其他膜结合酶(Ca~(+2)—ATPase与ALP)、内质网酶(ANAE)及溶酶体酶(ACP)活性也显著降低,表明氟对膜Na~+/K~+—ATPase等的抑制及与此有关的细胞损伤是氟中毒时肾功能改变的生化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小管间质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动态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简称阿乐组),后两组行左侧输尿管结扎术。阿乐组术前3d开始阿托伐他汀(10mg·kg-1·d-1)灌胃,余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第5,10,15天分别处死各组中的5只大鼠,取左肾行HE和M asson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NF-κB p65的动态表达。结果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呈现进行性肾间质面积增宽,纤维化程度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组织中仅见极少部分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皮质远曲小管上皮细胞表达较弱的NF-κB p65,主要位于细胞浆,各时间点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肾NF-κB p65的表达主要位于肾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浆和核中,其中以胞核表达为多,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其表达随梗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阿乐组肾小管间质中NF-κB p65虽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但均较同期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1)。结论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阿托伐他汀可下调NF-κB的表达,其改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亚急性汞中毒肾损害的大鼠模型,探讨了汞中毒时血、肾和尿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大鼠肾匀浆中 ALP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尿 ALP活性则显著增加。ALP 活性降低的部位在肾近曲小管。体外实验未发现氯化汞对肾、尿ALP 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或激活作用。尿中ALP 活性的增高是汞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所致。它可作为汞中毒肾损害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因应用不当或饮食污染摄入马兜铃酸I所引起的、以进展性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急慢性肾炎称为马兜铃酸肾病或巴尔干地方性肾病。马兜铃酸I特异性损伤近端小管,而对肾脏其他组织细胞未表现出明显的直接损伤作用。因此,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有机阴离子蛋白1和3特异性摄入马兜铃酸I,是马兜铃酸I发挥特异性肾毒性作用的关键。近年来对肾小管摄取马兜铃酸I的机制已明确,但参与其在肾小管上皮细胞顶膜侧转运的蛋白鲜有报道。通过综述马兜铃酸I在肾小管的消除机制,以期为预防和治疗马兜铃酸肾病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及尿样品中帕尼培南 (panipenem ,PAPM)、倍他米隆(betamipron,BP)浓度。方法 :以 1mol·L-1MOPS(pH 7.0 )为稳定剂 ,PAPM浓度测定采用外标法 ,BP则采用内标法 ,内标物为N 苯甲酰 DL 丙氨酸。PAPM测定的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C18Diamosil(TM ) (2 5 0× 4.6mm ,5 μm) ;血浆中流动相为CH3 OH∶0 .0 4mol·L-1CH3 COONH4(pH 4.0 ) / 5∶95 ,尿中流动相为CH3 OH∶ 0 .0 4mol·L-1CH3 COONH4(pH 4.0 ) / 2∶98;检测波长为 2 99.3nm ;流速为 1 .6mL·min-1。BP测定色谱条件 :色谱柱同PAPM ;血浆中流动相为CH3 CN∶CH3 COOH∶H2 O/ 2 0∶1∶79,尿中流动相为CH3 CN∶CH3 COOH∶H2 O/ 1 2∶1∶87;检测波长为 2 40nm ;血浆中流速为1 .4mL·min-1,尿中流速为 1 .6mL·min-1。结果 :血浆中PAPM在 0 .5~ 5 0 .0mg·L-1范围、BP在0 .2~ 5 0mg·L-1范围内具良好线性关系 (r =0 .9999) ;尿中PAPM和BP在 2~ 2 0 0mg·L-1浓度范围内具良好线性关系 (r =0 .9999)。PAPM和BP平均方法回收率为 1 0 1 .69% ;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 <5 %。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 ,适用于临床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NAG(N-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是人体内广泛存在且较重要的一种溶酶体水解酶 ,主要来源于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以近曲小管含量最高 ,肾小球也有低活力分布。NAG活性的测定对于多种肾脏疾患 ,如 :肾移植排异反应 ,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它可作为肾小管损伤的标志酶。尿微量白蛋白 (m Alb)是一种带负电荷的小分子蛋白 ,分子量为 6 90 0 0 ,半径为 3.6nm,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的 m Alb被滤过 ,而 95 %的 m Alb又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 ,滤过的 m Alb增加时 ,尿中 m Alb也增加 [1 ] 。研究资料表明 ,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el failue,以下称CRF)能否可以使用肾毒性药庆大霉素,目前尚有争论。由于庆大霉素对泌尿系感染的疗效确实,无明显胃肠道反应,价格低廉,目前仍为临床医生所乐用。庆大霉素进入人体后,大部分由肾小球滤过,一部分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其皮质浓  相似文献   

13.
胡威  祝恒成 《医药导报》2022,(3):292-29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6(IGFBP-6)在舒尼替尼治疗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中的作用.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法)比较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与人ccRCC细胞株786-O中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将舒尼替尼作用于786-O细...  相似文献   

14.
丹参、肌苷对犬热缺血肾尿 r—GT、LAP 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GT(谷氨酰转肽酶)和 LAP(亮氨酸氨基肽酶)以肾皮质近端曲管上皮细胞含量最为丰富。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对缺血性损害十分敏感,早期就可见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腔面微绒毛脱落,细胞酶进入尿中,使上述两种酶在尿中的活性增高。本实验通过对丹参、肌苷及对照组犬肾缺血前后尿 r—GT、LAP活性的定量测定,进一步评价丹参对原位热缺血肾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健康成年杂种家犬30条,体重9~13.5kg,性别不拘。随机分成丹参(实验)组、肌苷  相似文献   

15.
抑瘤素M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作用及AG490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的特异性阻断剂AG490在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s),随机分为对照组、OSM(10μg.L-1)组、OSM(10μg.L-1)+AG490(10μmol.L-1)。于处理后72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 actin,α-SMA)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FN和ColⅠ的浓度。结果 OSM能促使人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合成增加,同时促使HKC分泌FN和ColⅠ增多,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标志物CK-18在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逐渐减少;AG490干预能减弱OSM对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的诱导及细胞外基质FN和ColⅠ的分泌作用,同时使CK-18的表达逐渐回升。结论炎症因子OSM能诱导HKC表型转分化并促使细胞外基质的分泌,而炎症特异性阻断剂AG490能部分阻断OSM的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NOSmRNA)表达的特点。方法 采用组织细胞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大鼠肾组织中 NOS,NOSey NOSRNA表达的定位及含量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肾组织NOS总活性。结果eNOS,nNOS及iNOS在正常肾组织中均有表达。eNOS和nNOS主要分布于肾小球及血管内皮,其中eNOS表达最丰富,髓质明显多于皮质。iNOS含量较低,且仅分布于皮质远,近曲小管上皮,结论 生理情况下,肾组织cNOS的表达量主要决定于eNOS的表达,其高表达对维持肾脏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莲必治注射液SD大鼠肾毒性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莲必治注射液SD大鼠肾毒性病理学研究,初步探讨细胞凋亡在其肾毒性机制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42只:莲必治组(700mg/(kg.d))和对照组(生理盐水),1次/d。分别于给药后第10、20和30天,每组各取14只检测尿糖、尿蛋白、尿NAG和尿β2-MD,进行病理学检查,TUNEL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果(1)10、20和30d时,莲必治组尿β2-MD较对照组增高(P<0.05),30d时尿糖增高(P<0.05)。光学显微镜下部分大鼠出现了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近包膜皮质肾小管变性,间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程度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加重,有性别差异(P<0.05),以雄性大鼠病变程度为重。电子显微镜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溶解,可见早期凋亡的肾小管上皮细胞。(2)10、20和30d时,莲必治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计数较对照组增多(P<0.05),并与病理分级成正相关。结论莲必治注射液[700mg/(kg.d)]对SD大鼠具有肾毒性,损伤部位是皮髓质交界处和近包膜皮质肾小管和肾间质。损伤程度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加重,并具有性别差异性,雄性损伤较为严重。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莲必治注射液引起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18.
汞化合物对大鼠游离肾近曲小管细胞毒性及其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氯化汞和氯化甲基汞对游离大鼠肾近曲小管的毒性作用,并比较了各毒性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肾近曲小管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和 β-葡糖苷酸酶(GCR)漏出、GSH 和蛋白质巯基(PSH)含量的降低均与汞化合物浓度及温育时间成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酸性磷酸酶(AcP)漏出的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各观察指标的敏感性依次为 GSH>PSH≥LDH≥GCR>AST>AcP。两种汞化合物对肾小管脂质过氧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国标  沈寅初  陈代雄  冯进  阎勇 《贵州医药》2001,25(10):867-870
目的 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肾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表达的特点,分析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组织细胞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实验条件下各型NOS(eNOS,nNOS及iNOS)mRNA表达的定位及含量进行检测。并对肾组织NOS总活性及血肌酐(Cr)值进行生化测定。结果(1)正常情况下,eNOS,nNOS及iNOS在正常肾组织中均有表达,cNOS/iNOS比值为2.29;eNOS和nNOS主分布于肾小球及血管内皮;iNOS仅分布于皮质远,近曲小管上皮。(2)缺血时,肾组织NOS总活性显著下降,三种NOSmRNA在皮,髓质及小球中的表达均下调,以eNSO最明显,cNSO/iNOS比值降为2.01。(3)再灌注后,三种NOS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以iNOSmRNA最明显,cNOS/iNOS比值降为1.77,eNOS及nNOS上调部位仅限于肾皮,髓质血管,而小球及小管中则表现为下调,尤以nNOSmRNA在小球中的下调最明显。结论 (1)缺血再灌注后,皮质肾小管上皮中iNOSmRNA的高表达是导致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2)cNOS/iN-OS比值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肾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该比值的恒定对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的调节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宏  张卫  王星冀  段贵芬 《河北医药》2011,33(3):445-446
尿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是一种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的物质,因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几乎完全被近曲小管重吸收且进行分解,不再被分泌,其不受身高、性别、年龄、肌肉量的影响[1]。正常人体尿液中CysC含量极低,肾小管损伤之后,尿中CysC会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