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法复位治疗距下关节脱位5例随访报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王明喜,孙德立,高飞,张世华,万超,曹贻训主题词距下关节脱位/治疗,中医正骨术,手法距下关节脱位是指所有的跗骨都从距骨处移位,包括距跟关节脱位、距舟关节脱位等。该损伤临床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踝部骨折伴距骨向外侧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63例踝部骨折伴距骨向外侧脱位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超踝内翻小夹板、直角架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结果 :采用Leeds制定标准进行评定 ,本组病例63例中优良55例 ,可7例 ,差1例。结论 :踝部骨折伴距骨向外侧脱位采用手法复位并超踝内翻小夹板、直角架内翻背伸位固定 ,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192例新鲜闭合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患者(无神经血管损伤及软组织严重卡压、踝关节严重不稳等无法闭合复位者)手法复位后,超踝夹板、直角托固定踝关节至内翻背伸位6~8周,治疗后第12个月按Leeds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优良170例(88.54%),可19例(9.90%),差3例(1.56%),其中,1例负重过早遗留创伤性关节炎,1例固定过久遗留关节僵硬,1例遗留关节僵硬使骨折畸形愈合。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内翻背伸位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距骨脱位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距下关节脱位的治疗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鲁  王明喜  高飞 《中医正骨》2007,19(8):25-26
距下关节脱位是指足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脱位,同时距骨仍停留于踝穴中,未发生脱位,并且无跟骰关节脱位。该损伤一般由高能量的创伤所致,发生率低,仅占全身关节脱位的1%,国内外报道较少。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距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自2000年1月-2006年10月,作者共收治距下关节脱位7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距下关节脱位一例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尹红兵外伤性距下关节脱位。是指胫距关节正常,而跟距、跟舟关节脱位,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沈某,男.22岁,学生,于93年3月20日打蓝球时跌倒,右足在下垂内翻位遭致旋转性损伤,顿觉剧痛,不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王京华 《新中医》2016,48(11):86-87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32足)距下关节移位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施行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术后X线片测量:B觟hler角平均31°,Gissane角平均133°;Gissane角、B觟hler角在术后4月后测量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定:优19足,良12足,可1足,优良率达96.88%。结论:手法配合外侧小切口复位植骨克氏针内固定技术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斌  胡年宏  罗毅文 《新中医》2012,(10):42-44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矫形方法及术后康复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分型分别采用不同术式矫形治疗。I型:病程在16周以内的患者,通过扩大外侧入路,切除外侧壁骨突,对距下关节进行复位,尽可能恢复其平整性,进而采用截骨、跟骨形态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Ⅱ型:行跟骨外侧壁骨突切除,距下关节面损伤严重者并行距下关节融合,关节面损伤≤1/3者则对距下关节进行复位,尽可能恢复其平整性,同时矫正内翻畸形。III型:通过外侧骨突切除,恢复跟骨宽度,再行截骨矫正内翻,同时取对侧髂骨植骨,距下关节融合。术后配合中药熏洗及辅助疗法。结果:术后随访10~25月,平均17月。AOFAS踝、后足临床评分由术前的41.3分(25~58分)升至术后的89.3分(62—100分)。结论:手术治疗应充分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以及术中所见而采取尽可能保留功能的合理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术后视病情恢复情况早期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锻炼配合物理治疗,选择恰当时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于患足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少灿  张丽 《中医正骨》2004,16(1):25-26
跟骨骨折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跗骨骨折,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跟骨骨折可分为波及跟距下关节骨折与不波及跟距下关节骨折两大类,以波及跟距下关节骨折者多见.治疗方法较多,其关键都在于强调良好的骨折复位和可靠的固定,以及防止后遗症.自1996年以来,作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药物治疗波及跟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45例,取得满意的近远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跟骨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暴力作用的大小受力部位及伤前质量的不同,以骨折是否影响距骨下关节分为不波及距骨下关节和波及距骨下关节两类。自2007年至2010年2月,笔者对不波及距骨下关节的跟骨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96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枚直径3.5 ram的骨圆针,从跟腱后方斜形插入下陷的跟骨体中后距下关节骨块的底部,撬拨后距下关节面,将塌陷骨块撬起,至跟距关节恢复正常间隙.然后用2枚2.0 ram克氏针穿过骰关节至跟骨后关节面与距下关节面近解剖复位后,维持患足于跖曲位.结果:术后随访1年,均骨性愈合,足外形、走路、穿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其治疗难度大,目前尚未有较满意的治疗方法.我们2004年4月~2008年6月对波及距下关节面之跟骨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后,结合跟距反牵器外固定加空心钉内固定方法,应用于临床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跟骨骨折尤其是累及跟骨后关节面(距下关节面)者,治疗较为困难,且预后较差,致残率高达30%。自2004年1月。2005年6月,作者共收治跟骨骨折146例,涉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关节内骨折89例,其中57例采用综合功能疗法,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1979年开始运用背伸叩挤之中医正骨手法治疗三踝骨折伴距骨脱位126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 ,5 2岁。坡道上行走时不慎扭伤 ,致左足剧痛 ,不能站立 ,于伤后半小时来诊。检查见左足呈内翻跖屈畸形、肿胀 ,皮肤完整 ,前外侧处可触及距骨 ,踝关节呈跖屈位。X线片示左足距下关节脱位 ,距骨向前、外方脱位 ,仍位于踝穴内 ,距骨后结节骨折 ,踝关节无骨折。立即在局麻下行闭合性手法复位 ,助手牵引足前半部及跟部 ,使患足跖屈内翻 ,术者推挤距骨 ,顺利复位 ,被动活动踝关节功能良好 ,复查 X线片示距骨完全复位 (附图 ) ,术后轻度外翻位石膏托外固定 6周。 6周后拆去石膏行功能锻炼。随访 4年 6个月 ,多次复检 X线片未见距骨坏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3D技术配合距下关节镜微创治疗Sanders分型(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采用3D打印技术,术前打印出跟骨骨折模型,术者模拟手术,制定手术方案,术中采用跟骨撬拔法与中医正骨手法整复并配合距下关节镜下经外侧入路探查距下关节,并进行清理协助骨折复位,最后选择空心钉微创内固定骨折,期间收治Sanders分型(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SandersⅢ型18例,SandersⅣ型9例。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25~69岁,平均41.5岁,左足16例,右足11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3例,运动伤:1例,交通事故伤:3例,受伤后手术时间2-10d。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0月,平均15.7个月。术后根据Creighton-Nebraska跟骨骨折评价标准:优:24例,良:3例,差:无。结论利用3D打印术配合距下关节镜微创治疗Sanders分型(Ⅲ~Ⅳ型)跟骨骨折,创伤小,恢复好,精准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治疗较为困难,单纯采用手法复位效果不理想;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我们2005年4月-2007年3月共收治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19例,采用手法复位骨圆针撬拨法相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距下关节移位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26足跟骨骨折病人,其中Sanders II型骨折12足,III型11足,IV型3足,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固定,必要时自体骨移植治疗,术中侧位C臂监测Bhler角,术后定期复查。所有病例随访12日~24月。结果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测足部功能,优17足,良6足,可3足,优良率88%。早期并发症,其中切口皮缘坏死3足,腓肠神经损伤2足,远期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结论有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尤其是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单纯采用手法复位困难,效果不理想;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我们2000年2月-2005年3月共收治波及距下关节面的跟骨骨折60例,采用手法复位和经皮撬拨法相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手法复位及撬拨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及撬拨治疗距骨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采用逆暴力方法整复距骨骨折脱位、撬拨、石膏固定治疗距骨骨折脱位138例。结果:全组138例中优91例,良16例。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固定稳定,利于距骨血供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患者邢某,男,18岁,因左踝砸伤50天,疼痛,足不能任地,于1998年3月12日入院。患者于50天前井下作业时,砸伤左踝,伴内侧皮肤撕脱伤,曾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并给予抗感染,局部固定等治疗,疗效不佳而来我院诊治。检查左内踝下缘可见一斜形伤口,从跟腱中部斜向前下,长约12cm,无感染及渗出征象。跟腱呈L状弯曲,左足外翻约20°,足不能主动内翻、内旋。足跖屈、背伸均受限。X线片正位示内踝及距骨正常解剖关系,胫腓下关节轻度分离。侧位及斜位显示距舟关节间隙明显增宽,并上宽下窄,跟骨骰骨关节间隙增宽,跟骨略外移。诊断为距骨周围脱位。于1998年4月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