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是我国的国宝,长期以来,人们对中药毒副作用不够重视,在思想上存在“纯中药制剂,安全可靠,绝无毒副作用”的误区。祖国医学认为,药物的有毒与无毒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能否造成不良反应。广义的毒含义有以下3个方面[1]:一是“毒”为药物的总称,药即“毒”,“毒”即是药。二是“毒”指药物的偏性,亦即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其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既能治疗疾病,又能毒害人体。三指“毒”指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对人危害较大,多因过用而致。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药物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对人体危害轻微,停药后消失。判断药物有无毒副作用的依据[2],是通过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得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含不含有毒成分。一般不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无毒,如芦根、麦芽、蜂蜜、茯苓等;而含有毒成分的药物对人体有害,如马钱子有大毒,是因其含番木鳖碱;巴豆有大毒,是因其含巴豆素;乌头有大毒,是因其含有乌头碱等等。②整体是否有毒。中药大多是多成分的天然药物,这些成分相互制约,有毒成分也不例外,致使有些含毒性成分的中药在整体上不显示毒性。如人参皂甙B、C有溶血作用,但人参皂甙A则有抗溶血作用,故人参总体并不显示溶...  相似文献   

2.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不良反应原因浅析詹金岳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325600张景岳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任何药物有治病的一面,也有偏性的一面,若使用不合理,中药也同样会有毒副作用。随着“回归自然”和“中医药热”的兴起,中药在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3.
中药之毒,其说自古即有三:一曰“凡药皆有毒也”,“集毒药以供医事”,此乃广义之毒,泛指一切药物;二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以气味之偏也”,此指药物之偏性;三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下品之药不可久服”,则专指  相似文献   

4.
湿毒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毒是临床常见的致病因素,有着独特的概念、临床表现和致病特点,今浅析如下。湿毒的概念毒,在祖国医学中主要有三种含义:一指药物或药性(偏性、毒性、峻烈之性);二指病症,如丹毒;三指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也是最为主要且论述最多的认识。《金匮要略心典》载:“毒,邪气蕴结不解之谓。”湿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居处潮湿或涉水淋雨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导致水湿停聚而成,外湿、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常相互影响。“湿毒”一词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湿…  相似文献   

5.
浅议中药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毒性的有无及大小 ,在临床用药中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在本草书籍中常在药物的性味之下 ,注明“有毒”或“无毒”字样。“毒药”一词 ,古今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宫篇》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亦有指药物的偏性 ,这种偏性就是“毒”。如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  相似文献   

6.
中药减毒方法琐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的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药 ,泛指中药而言 ,如《周礼·天官冢宰》所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类经》解释为“凡可避邪安正者 ,皆可称之为毒药” ;又说“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由此可见 ,广义的毒 ,指的是中药的偏性而言。中药有寒、热、温、凉、补、泻、升、降、散、收、润、燥等不同的偏性 ,中医治病 ,也正是运用药物的偏性 ,补偏救弊 ,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寒热虚实 ,升降失常等病理 ,以恢复脏腑的生理机能 ,达到除病的目的。如寒证用温热药 ,热证用寒凉药 ,虚证用补益药 ,实证用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关中药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引起了中医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根源于中药的毒性,本文循流溯源,就中药毒性的含义、全面认识、确定因素以及临床实践如何避免毒副作用、化害为利浅述如下。1中药毒性的含义1.1毒性即药物的偏性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认为,药物之所以能祛邪疗疾,是因其具有某种偏性,这种偏性就是它的“毒性”。凡药均有寒热温凉之偏性,“毒”即药,药即“毒”,“毒药”即为药物的总称。1.2毒性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凡有毒的药物,大都性质强烈,对…  相似文献   

8.
中药最早称为毒药,此"毒"是指药物的偏性,以毒攻毒是中药治疗的根本原则[1]。本文讨论的毒为药物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中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选择的药物,必须经过炮制。中药的炮制是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反映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特色的中药加工技术可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同时还可增加药物的疗效[2]。中药的毒性《素问·异法方宜论》载:"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  相似文献   

9.
陈思颖  张冰 《河南中医》2023,(4):535-538
张冰教授认为,“平衡”为人体生理活动的核心,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失平”所致,治疗关键是“复平”,养生保健的目的是“维平”。中药因其偏性不同而分阴阳,临床用药中,除了审证求因,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外,还应兼顾药物的药性、功能、偏性以及患者体质,有主次地兼顾矛盾双方,变中调平,不因用药造成新的失衡。对于药性、功能的调平,一是根据药的偏性,在用药物纠正疾病偏性的同时,又防止药物对人体产生新的损害,具体方法有:寒温并用、升降同调、润燥相合、气血同调、刚柔并济、阴阳相求等;二是将平和药物配以峻烈药物,不使药力太过,出现新的紊乱;三是善用药性平和之品。药性是中药的本质特征,药效是药性的正向表达;药物的峻烈之性和其对人体的损伤,即其毒烈性,是药性的负向表达。要权衡二者,用其效而避其毒,从小剂量开始,中病即止,切勿用药太过。  相似文献   

10.
有毒中药浅谈李杰兴和县中医院(013650)张拴珍内蒙古中蒙医医院(010020)古今医家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是不同的。古代医家认为:凡药皆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其将所有的药物统称为“毒药”。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又张...  相似文献   

11.
中药的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中医药信息》1990,7(5):36-39
中医认为,药物都各有偏性,以偏纠偏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本草》类文献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明的“大毒”、“小毒”,是指药物的毒性,而中药的副作用罕有记载,近代医家对中药副作用的研究也很欠缺。近年来,中药副作用的临床病例报道日渐增多,因严重副作用而死亡的病例亦屡有报道,人们对中药副作用也渐渐有了较多的认识。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国内文献有关中药副作用的报道,并提出对中药副作用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含毒中药毒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药之毒有广义(药物偏性)和狭义(毒副作用)之分,“含毒中药”即指后者。一般而言,中药毒性是由药物所含有毒成分引起的毒性反应,毒性成分不同,其毒理机制及毒性反应的表现亦不同。含毒中药毒性成分较复杂,这里介绍几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分析其毒理机制。1含生物...  相似文献   

13.
肝为将军之官,能抵御外邪。药物与食物皆为自然中的产物,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人体每日不可避免地承受药食之“毒”的侵害,而肝的生理功能正常能保证机体的生理活动正常。该文基于“肝为将军之官”的具体含义,明确肝脏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的解毒作用,进一步解析肝脏体用病机,为临床诊治中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性中"毒"的涵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广义的"毒"主要有两种涵义,包括药物的总称和药物的偏性.欲全面揭示中药药性理论中"有毒无毒"的科学内涵,应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开展中药毒性与机体状态相关性研究,并在系统论和信息学指导下,进行中药毒性信息的综合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协同”与“拮抗”原为药理学名词。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共同使用时所发生的作用等於或大於各种药物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称为“相加”和“增强”;拮抗作用则称为“拮抗作用”、指一种物质的作用被另一种物质阻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 在古今本草、中药著作中,常见到某些药物后记载有“有毒”、“有大毒”、“有小毒”,几千年以来相依为习。然则其毒力达到什么程度为大毒?什么程度为小毒?确定大毒、小毒、有毒、无毒的标准是什么?各种毒力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却鲜见有人论及。今作者收集部分资料,试对中药毒力问题作以探讨。一、“毒”字宜细辨,古今义不同“毒药”一词,其意义古今不同,广狭有别。在秦汉时代的医药文献中,“毒药”即指治病的药物或药物的偏性。《内经》中所谓的  相似文献   

17.
浅议中药的毒性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中药的毒性、安全性检测已成为中药研究的又一热点 ,即如何准确、快速、高效地评价中药复方及其组成药物是否有毒 ,如何确定中药有毒成分、有毒部位及其含量和作用机理 ,已成为毒理研究工作的重点。1 有毒中药的概念有毒中药可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是泛指一切中药的作用或偏性。狭义的则指进入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 ,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 ,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中药。历代本草及现代国家药典将部分药物标明“大毒”、“有毒”、“小毒”,而对一般的不注明是否有毒 ,即是根据狭义的中药毒性而限定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祖国医学认为,药物都各有偏性、以偏纠偏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本草》类文献在药物性味之下标的“大毒”、“小毒”是药物的毒性、而中药的副作用少有记载,近代医学家对中药副作用的研究也很欠缺。近年来,中草药副作用的临床报道日渐增多,因严重的副作用而死亡的病例也屡有报道,因此对中草药的副作用必须引起重视。一、中药汤剂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药物的双向治疗作用是指某些药物有特殊功能,能调节人体阴阳偏盛或不足的一方,使之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达到“精神乃治”的目的,从而使人体保持健康。能用于治疗两种表现症状相反的疾病,如泄泻和便秘。这符合中医的异病同治原则,许多中药有这样的作用,也是西药所无法比拟的。仅择一味黄芪稍加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各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协调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藏象学说以中医学特有的认识方式来研究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藏,是指藏於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於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明代张景岳《类经·藏象类》注云:“象,形象也。藏居於内,形见於外,故曰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