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医院感染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至2017年我院各科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选取2017年的护理工作作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的护理工作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降低院内感染综合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开展一切护理管理工作又离不开护理人员,因此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工作能力与态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春英  滕月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06-107,109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2009年3月份以来在手术室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隐患,提出护理措施,总结手术中医疗差错、事故、护理缺陷的例数,并与2009年3月份之前的护理工作比较。结果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减少医疗差错、事故、护理缺陷的发生,与2009年3月份之前的护理工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是临床医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排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的安全隐患,针对安全隐患健全手术室制度,加强安全质量教育,对减少杜绝医疗差错事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手术室未建立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之前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3月~2014年4月手术室实施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之后的护理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结果对比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差错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照组分别为(92.1±2.6)分、26.7%、92.0%,均显著劣于观察组(98.6±2.7)分、0.0%、100.0%(P<0.05)。结论手术室建立护理工作绩效量化考核体系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自2010年以来我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通过引导、示范、推广,夯实基础护理,全面提高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在认真执行卫生部规定的重点工作的同时,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中医特色的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试验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阶段),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护理引起的纠纷事件占眼科纠纷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试验阶段患者对眼科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等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阶段明显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引起的医疗纠纷低于对照阶段(P=0.017)。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方法对本院2014年、2015年、2016年这3年间的护理消毒工作质量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在每一监测区间结束之后,对该监测区间的护理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对比2014年、2015年、2016年本院临床科室对于护理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情况。结果经过对护理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显示,2015年、2016年临床科室在消毒物品、无菌物品、紫外线灯、消毒液、隔离措施等方面的落实合格率明显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016年的各项护理消毒工作落实情况明显好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分析护理消毒隔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进行工作改进,可有效提高护理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16名护士,分别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于2012年4月-2012年10月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中,针对不同级别采取分层级考试制度,考核结束后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下的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心理状况、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护士的综合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满意度均较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的心理状况较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中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护理质量以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还可以降低护士的负面情绪,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黄定珠 《吉林医学》2010,31(31):5636-5637
目的:探讨成组护理模式在急诊科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建立成组护理工作模式,在人员不变的前提下,选取2009年7月~12月和2009年1月~6月患者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对18名护士排班改革前后的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和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满意成组护理工作模式。结论:成组护理工作模式不仅使管理者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而且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经研究决定,拟定于2001年3月,在北京开办精神医学医疗和护理临床培训班,欢迎您单位派合适人选前来参加。培训对象 医疗班:大学本科医师,专科毕业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一年以上,中专毕业工作三年以上医师、助理医师。护理班:专科毕业护士,中专(高中)毕业护士,工作三年以上,非学历工作五年以上及护师以上护理人员。培训内容 医疗班:精神病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社会精神病学、国内外精神病学现状比较、心理测量表、临床科研方法及医学论文撰写、常用卫生统计抉择。护理班:精神病学、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精神科护理诊断、整体护理、临床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提高产科护理工作质量。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入院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的66例对照组以及优质护理干预的66例实验组。对比两组实验对象护理干预期间心理情绪评分变化、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组间心理情绪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实验组产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心理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具有推行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医学模式的转换与我国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大环境下,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指出:护理工作必须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真正做到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1]。我院2011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从加强护士内涵建设,营造人文氛围,给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护理活动中注重护理细节开展工作。通过1年多的组织与管理,现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的手段,提高护理质量,达到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总体目标[1]。护士长是护理质量控制的主要成员、主要管理者及实施者,本人从事护士长工作十六年,科护士长工作六年,现总结如下。1护理质量控制组成员(1)护士长在医院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护理质量的宏观、微观控制与管理,落实护理工作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3月-2011年4月发生的护理纠纷事件42起,分析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对策。结果: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有:人员分配因素、风险意识因素、医院管理因素、工作质量因素、法制观念因素。结论:通过分析总结护理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对策,实施风险管理,使护理工作的风险事件明显减少,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缺陷的原因,并提出安全管理方面的策略。方法:收集神经外科出现护理工作缺陷的38例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因制定安全管理方面的策略。结果:出现护理缺陷的原因分别依次为工作交接混乱(39.5%)、操作技能不熟练(23.7%)、基础护理不到位(18.4%)、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严格(10.5%)、缺少健康宣讲(5.3%)、未严格执行医嘱(2.6%);出现护理缺陷的时间多为节假日加班(55.3%),其次为晚班(31.6%)、白班(13.1%)(P0.05);护理缺陷多出现在工作年限1年以下护理人员,其次为1年至3年、3年至5年,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未出现护理缺陷。结论:采取严格执行科室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技能、素质培训,合理安排节假日加班等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显著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新式基础护理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是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国家卫生部于2月4日起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等文件.护士长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一线的管理者、组织者,如何有效落实文件精神,全面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确保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是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文件内容和精神,特设计表格式"基础护理执行单",供各位同仁参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消化科病区管理中层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于2016年1月起在消化科病区开展层级护理,对2015年全年、2016年全年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护理工作质量、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开展层级护理后,消化科病区护理文件、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区管理等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消化科护理人员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比实施前低(P0.05);消化科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比实施前高(P0.05)。结论:在消化科病区开展层级护理,能够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当代护理中的应用,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于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于2009年8月~2010年7月(对照组)给予一般临床护理,比较两时间段患者对我院的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我院的人性化护理管理,患者对我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治疗性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更加满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我院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手术室夜间护理质量提高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开展手术夜间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基础上,探讨提高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结果:手术室夜间护理质量提高措施主要有促使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关注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工作、做好充分手术准备工作。结论:医院应对手术室夜间护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护理人员责任心不断加以强化,促使其护理水平不断提升,促使夜间护理质量与医院医疗水平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小萍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2):102-103
护理缺陷是指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差错及事故[1]。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可能发生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新入院工作不足1年的低年资护士发生的30例护理缺陷进行统计分析,以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6月-2009年5月临床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并与2007年6月-2008年5月期间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阶段在护理投诉、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风险管理实施期间的护理投诉率与患者或家属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显著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