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大杯盘比与自动静态阈值视野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杯盘比与自动静态阈值视野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2 6 0例 (5 2 0只眼 )大杯盘比患者所进行自动静态阈值视野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91.9%大杯盘比患者视野检查在正常范围 ,少数合并有可疑青光眼 ,高度近视视野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 大杯盘比多为生理性 ,不是青光眼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代静态定量视野检测技术,对中医药治疗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54例患者106只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静态定量视野的平均敏感度(MS)在RP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治疗后敏感度获一定程度回升,且以中心30°视野区内的变化为显著;②各型RP眼的MS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在脾肾阳虚型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RP具有统计学意义;③提出静态定量视野基础上的动态视野分析方法,发现各型RP眼的平均视野范围在治疗后发生一定程度的扩大,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和小于5年病程组的患者则具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从而揭示中医药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RP眼视网膜不同区域的视功能,对延缓RP病情进展,保持中心视力具有特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心视野检查在评价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治疗后视网膜功能恢复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复方血栓通为主治疗的单眼发病的CSC患者30例30眼,分别在治疗前后用德国生产的oculus型全电脑视野仪进行双眼中心视野的检查.结果 治疗前CSC患眼中心10°的平均光敏感度为22.411±7.133,治疗后的平均光敏感度为27.511±4.69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1,P<0.05);治疗前后中心10°视野平均光敏感度与视力呈正相关.结论 自动视野检查在评价CSC治疗后的视功能恢复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光阈值的变化情况。方法  2 1例患者(38眼 )采用美国Humphery 740型自动视野计检测中心 30°光阈值 ,随访 1年。结果  38眼检测 2~ 4次 ,MD ,PSD均存在增大趋势 ,视野损害的表现呈现多样性、进展性。结论 中心 30°光阈值检测对青光眼早期诊断、病情观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控制在目标眼压范围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治疗组用川芎嗪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两组各30例。治疗前后观察视力、眼压、眼底和视野、共焦激光视网膜断层扫描、共焦激光视网膜多普勒血流等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视野平均光敏感度(P〈0.05)、视野平均缺损(P〈0.05)和视野丢失方差(P〈0.05)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视野平均光敏感度(P〈0.05)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视野平均缺损和视野丢失方差的改善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视盘筛板区血管容量(P〈0.05)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对视盘筛板区血管容量的改善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5)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视盘筛板区血流量的改善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5)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对视盘筛板区红细胞移动速率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川芎嗪可以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的视野平均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和视野丢失方差。尼莫地平可以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的视野平均敏感度。川芎嗪可以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的视盘筛板区血管容量。川芎嗪和尼莫地平可以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的视盘筛板区红细胞移动速率。川芎嗪和尼莫地平对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保护作用尚待进行多中心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经综合治疗后弱视儿童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及视野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寻找一种全面、客观、可靠的弱视诊疗评估系统。方法2009至2012年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并经综合治疗且随访1年的弱视儿童病例82例133只眼,所有病例按照弱视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并设立同年龄正常对照;分别记录治疗前后PVEPP-100的反应值,并观察视野变化的情况,统计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随着弱视程度加重,PVEPP-100的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中心10°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降低;正常组、轻、中、重度弱视之间PVEP P100的潜伏期及振幅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轻度弱视10。视野的平均光敏感度(MS)与中、重度弱视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经综合治疗后,轻、中度弱视眼P100潜伏期缩短.振幅增加,10°视野MS增加(P〈0.05),重度弱视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有效治疗儿童弱视,PVEP及中心视野是评估弱视儿童视功能的客观方法和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银杏叶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60只眼)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使用银杏叶前后的视力、眼压和视野.结果:使用银杏叶前后,患者的视力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眼压及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和平均缺损(MD)的改变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对于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参数与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评估频域OCT检测视盘参数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正常人55例(55只眼)及早期POAG患者55例(55只眼)。采用Cirrus SD-OCT和Synemed EP-930自动视野计分别进行视盘形态和视野检测。OCT检测采用optic disc cube 200×200模式,评估数据包括视盘面积、盘沿面积、平均杯盘比、垂直杯盘比及视杯容积。视野检测采用Synemed EP-930自动视野计30°-2程序。比较2组间视盘参数的差异,分析早期青光眼组MD数值与Cirrus SD-OCT视盘参数的关系。结果早期POAG组与正常组之间的视盘参数比较,除视盘面积外其余参数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01)。早期POAG组盘沿面积与视野MD相关性最好(r=0.561,P〈0.001)。结论频域OCT检测的视盘参数在POAG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明目逍遥颗粒对肝郁血虚型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病变视野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以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广安门医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眼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视野损害接近,且辨证为肝郁血虚型者84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中药治疗组予口服明目逍遥颗粒,18 g,日2次,观察3个月;对照组不给予明目逍遥颗粒。观察内容为:视力、眼压(Goldmann压平眼压计)、眼前段检查、视野平均偏差(Humphrey自动视野计,30-2程序)。结果1.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双眼视野进展情况进行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中药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视野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目逍遥颗粒在3个月的观察期间未发现对肝郁血虚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中药对青光眼视神经的保护作用仍需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颗粒对肝郁气滞型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肝郁气滞型青光眼患者,经过西医治疗仍不能使眼压降至正常的经改良小梁切除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在手术后24 h给予加味逍遥颗粒口服+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24 h给予常规治疗。在治疗6 mo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压(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视力[采用OCTOPUS静态视野计检查MS(平均敏感度)]、MD(平均缺损)及LV(丢失方差)。结果:治疗组患者平均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逍遥颗粒可改善肝郁气滞型青光眼患者青光眼持续高压术后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静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4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18例(26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结膜瓣下及巩膜瓣下新鲜羊膜移植术,对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视力和视野随进行了为期8个月至21个月(平均15.7个月)随访观察,结果:2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例)和1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术后眼压达4.66kPa,其余71只眼(95.95%)术后眼压均控制在1.06-2.66kPa范围,74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序提高,观察斯视神经及视野损害均未见加重,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用于防止滤过泡瘢痕形成,具有保持滤过通畅和维持有效滤过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闭角青光眼的疗效。方法: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26例(26只眼),其中17例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9例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晶状体全混浊的有24例,中央晶状体透明周边混浊的2例。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晶体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7±6.0)个月。结果:术后随访视力除2例中央晶状体透明和1例视神经萎缩外均有所提高。平均眼压由术前的(30.5±6.31)mmHg降至术后的(10.79±2.78)mmHg(t检验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31±0.22)mm增加到术后的(1.61±0.19)mm(t检验P〈0.01),术后房角检查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开放。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老年人闭角青光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原发性青光眼,观察患者的高眼压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63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7例(45眼),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运用远近配穴结合电针(主穴:球后穴、太冲穴,配穴:合谷、足三里,电针取穴:太冲+合谷/太冲+足三里,每次留针20 min)治疗1~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眼压变化。结果治疗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6.41±1.21)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3.62±0.74)mm Hg,治疗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14.42±0.63)mm 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22.67±1.62)mm Hg。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01<0.05,P2=0.000<0.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79%,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率44%,总有效率64.8%。结论远近配穴结合电针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明饮治疗青光眼术后视神经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病人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2个治疗组,分别采用复明饮,甲钴胺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前后病人在血压、脉搏、视力、眼压、视野、视觉电生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治疗组具有稳定病人视力、眼压的作用;复明饮治疗组可以改善病人的视野、增强视网膜电活动、改善视神经传导能力;对血压、脉搏无不良影响。结论:复明饮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病人的视神经损伤具有修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北京西部社区居民青光眼知识宣教及筛查结果的分析,探讨社区宣教的意义及青光眼筛查的有效方法。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对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市门头沟区中医院、延庆县中医院周围部分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青光眼知识演讲宣教、发放手册,对其中13 016位居民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倍频视野检查,对阳性者进行青光眼全面检查。结果发现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46例,患病率为1.890%,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136例,患病率1.04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110例,患病率为0.845%;可疑患者32例。随着年龄的增长,PACG和POAG患病率有增高趋势(PACG:Z=3.917 1,P〈0.000 1;POAG:Z=3.068 9,P=0.002 1)。结论对社区进行青光眼知识宣教有助于提高筛查阳性率,Van Herick法测量前房深度、倍频视野与小瞳眼底照相相结合是青光眼筛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救与护理.方法:针对87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的急救、护理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87例病人经治疗平均3.5d眼压降至1.46~2.67kPa,67例滤过性手术病人眼压为1.36~2.69kPa,65例获理想滤泡.结论:迅速有效地降低眼压可挽救视功能,护理对策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下房角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合井白内陴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nla,PACG)的房角及其相关结构的影响。方法对合并白内障的PACG患者30例(30只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进行房角结构测量。结果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小梁虹膜角(TIA)、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虹膜厚度1(IDI)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可明显加深前房,增宽房角,重新开放小梁网。这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甲基纤维素在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85例(92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情况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个月至1年,术后6个月两个组眼压正常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1.3%和7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浅前房的发生率实验组(4.5%)明显低于对照组(16.3%)。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曲伏前列素联合噻吗心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于2009 年3 月至2011 年9 月收治的60 例青光眼患者,均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均采用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联合噻吗心安眼药水进行滴眼治疗,观察并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及过程中的昼夜眼压变化、视野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1 个月和3 个月的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眼压均降低,视野亦有所改善.治疗1 个月后有11 例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占18.33% ;治疗3 个月后有4 例患者有轻度不良反应,并均能耐受,主要不良反应为结膜充血、异物感、前房房闪等表现,全部患者均无全身不适、结膜炎和虹膜色素增加等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曲伏前列素联合噻吗心胺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因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少,且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值得眼科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推广运用,为广大青光眼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