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补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琪 《中医杂志》1989,30(8):4-9
补法是临证中运用十分广泛的治法之一,前人程国彭谓:“补者,补其虚也”。《内经》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曰:“精气夺则虚”,“虚者补之”。明确了补法的作用及应用范围。但虚者有阴阳气血之不足,又应定位于脏腑,  相似文献   

2.
补法是以补益药为主治疗各种虚证的一种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虚者补之”、“损者益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是仲景立法的主要依据。《金匮》补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相似文献   

3.
补法是中医治疗大法之一,是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之一。《本草求真》曰:“人生不外水火气血以为长养。”故临床历代医家根据气虚、血虚、阴阳虚之不同,将补法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法。《难经》提出五虚损伤的治疗大法:“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和其营卫;损其脾胃,调其饮食,适寒温;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认为,如果能够依据《内经》“有者为实,无者为虚”,“虚者不足,实者有余”的观点,从“有无”、“有余不足”的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虚证和实证。虚证实证的邪气有无有无,原指事物的存在与否,在此是指邪气的有无。《内经》指出:“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即有邪为实证,无邪为虚证,这是从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的理中汤,又名人参汤,目的是在强调本方中人参的作用。《医宗金鉴》载:“胸痹病心下痞气,闷而不通者,虚也,……虚者用人参汤主之,即理中汤,是以温中补气为主也。由此可知,痛有补法,塞因塞用之义也。”史海波是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临床上采用人参汤加味治疗虚证胸痹取得较好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史老师门诊抄方,对于人参汤加味治疗虚证胸痹略有体会,现举2则病案说明之。  相似文献   

6.
浅论补法     
浅论补法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陈家英《难经·七十五难》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是谓用补法治疗虚证,是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病证均可概括为虚、实两大范畴,补法之运用,可谓亦易亦难,泛泛而用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用得适宜,就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中常可听到所谓“虚不受补”的说法,笔者不同意这种说法。治虚证,必然只有用补法。“虚不受补”者,是因补之不当之故。同一种虚证,固其体质、病程、病机、部位不同,故其补法亦应当有所不同。如果不加分析地予以一种补法,那当然会因补之不当而导致“虚不受补”。下面谈几种常见的情况。其一、上盛下虚而重用补气升阳药,则  相似文献   

8.
养血法是宗《内经》“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治疗原则。引起血虚的原因较多,但由于所虚脏腑和程度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异。因此,治疗法则也愈  相似文献   

9.
自《内经》“虚则补之”的治则制定以来,后世对虚劳病的治疗均不离补剂,或补阴补阳,或补气补血,但对于《内经》补法深义未甚了了,治法亦少有创见。仲景宗《内经》宗旨,独树一帜,不但使《内经》补虚大法具体化、深入化,且卓有发明。尤其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以下简称《血痹虚劳》篇)中“建立中气”议题的提出,及扶正祛邪、化瘀生新等法的确立,把虚  相似文献   

10.
顾海军 《河南中医》2007,27(12):78-78
补法乃中医治病八法之一,是选用具有补益、滋养、强健等作用的药物,根据配伍原则组成方剂,来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恢复身体健康为目的的一种治病方法.《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者补之","损者益之",补者,补其虚也.补法临证用之甚广,投之得当,每起沉疴.  相似文献   

11.
“补”与“消”法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法则,兹就其定义、理论根据、分类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如下。一、补法(一)补法的定义及理论根据补法,程钟龄谓“补其虚也。”是指运用扶正强壮的药物,以补益正气,(其中也包括扶正达邪)促进机体早日恢复。凡人体阴阳气血脏腑之不足者,均可用之,所谓“虚则补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难经·十四难》对  相似文献   

12.
补法是针对虚证而立,虚证可见于各种眼病,故补法在眼科应用颇为广泛。然用补法须辨明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各异、病情的轻重缓急、单纯或兼夹等。因气血阴阳之虚常非独见,而虚证过程亦非一成不变。故务必据情而定,灵活应用。《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载有“五脏虚候”...  相似文献   

13.
补法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其应用之广深为历代医家所推崇,而补虚药则是补法实施的必须物质基础。因此,对补虚药的性能分析,亦是探讨和研究补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素问》云:“虚者补之”(《五常政大论》)、“损者益之”(《至真要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应象大论》)等,均表明凡虚损不足病证当以补虚为本,即“补可扶弱”。补虚药实为虚损病证而设。“人身不外水火  相似文献   

14.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学识渊博,经验宏丰,其妙用补法,尤为医林同仁所共仰。笔者学习《景岳全书》(上海科技出版社,1959年版。以下本注书名之引文,均出自本书),见先生论述补法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创见颇多,值得借鉴,遂归纳出先生用补有五宜之基本法度,试论述于后,以就正放同道。互.辨证属虚,首宜用补。张氏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原则,在《补略》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补方之剂,补其虚也。”申言补法方药主要用于各种虚报证候。并进而强调:“凡气虚者,宜补其上,人参、黄茂之属是也;精虚者,宜补其下,熟地、拘…  相似文献   

15.
张子和补法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子和作为金元四大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以攻邪为其擅长 ,并因此获得世人首肯 ,而其关于补法的贝解却为世人所怀疑与轻视。本文就关于如何认识张子和补法给予浅述。张子和临证并非不用补法、排斥补法 ,而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用补法的条件不具备。他曾说 :“岂有虚者不可补 ,实者不可泻之理哉 !”“俗工往往聚讪 ,以予好用寒凉 ,然予岂不用温补 ,但不遇可用之征也。”(引自《儒门事亲》 ,以下同 ,不再出注。)补虚泻实是医家治病之常法 ,作为一代名医的张子和不是不知 ,其一般不用补法的原因在于“但不遇可用之证也。”张子和如此说是有多方面原…  相似文献   

16.
80例虚证血浆镁含量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精气亏损的病理反应,如《内经》云:“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疾病的发生外因是必要条件,正虚是决定因素,故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在临床上,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这些虚象虽然表现各异,但其病理基础却是共同的——精气亏虚。所以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一步阐明虚证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辨证客观化,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7.
《内经》作为祖国传统医学最早的经典医籍 ,为针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难经》在此针法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针法有手法补泻 ,穴位补泻以及四时分刺等内容 ,尤为突出的是穴位补泻。1 穴位补泻法  穴位补泻法 ,是在《内经》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上 ,结合五行相生规律 ,提出“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的补泻法 ,又称子母补泻法。正如六十九难所云 :“经言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不虚不实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 :虚者补其母 ,实者泻其子……” ,其文出自《灵枢·经脉》篇及《灵枢·禁服》篇所载“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  相似文献   

18.
《金匮》虚劳病篇对虚劳病的脉因证治及用药特点的论述,明之以理,示之以法,析之以方,施之以药,为后世开创治虚之先河。五脏俱虚,脾肾为本,故仲景提出调补脾肾、甘温扶阳是虚劳病的根本治法,创制了行之有效的方剂,为后世医家奠定了治疗虚证的理论基础。1五脏俱虚,首补脾胃补益法则渊源于《内经》、《难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难经·十四难》也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1.1…  相似文献   

19.
补法又称补益、补养、补虚,为八法之一,是指采用补益药物补养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针对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不同,补法应给予相应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虚者补之。"又曰:"损者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临证采用补法治疗痛证,取得了满意疗效。兹举验案3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虚者补之”“损者益之”是治疗虚证的大法。临床治疗虚证要根据阴阳气血的虚损及五脏病位的不同而辨证施治。但有时在辨证准确、运用补法,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这就是习惯上所说的“虚不受补”。笔者根据临证体会,可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虚不受补”的实质。一、虚阳格拒,药不得入阳虚证如出现阳虚防盛,格阳于外,虚阳上浮,也就是真寒假热的证侯,根据治病求本,应采用反治法来治疗。此时可能发生呕吐而使药不得入,这是因为疾病的假象与药物的性质发生格拒。预防的方法,是用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