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王芳  王怀胜 《山东医药》2001,41(15):F003-F003
临床上 ,某些高热患者虽采用物理降温、注射退烧药物等治疗 ,但仍不退热。近 6年来 ,我们用自制冷盐水混合液灌肠治疗此类患者 2 1例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1例、女 10例 ,平均年龄 4 9岁。其中脑出血致中枢性高热 13例、病毒性脑炎致高热 3例、余 5例为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体温均在 3 9.5℃以上 ,曾用物理降温、注射退烧药物等方法无效 ,高热持续 2 4~ 4 8小时。方法 :取 2 5℃冷盐水 2 5 0 m l,加消炎痛 75 mg、鲁米那0 .1g、2 %利多卡因 2 0 m l制成混合液 ,保留灌肠。 10岁以下儿童酌情减量 (本文 2例 9岁患…  相似文献   

2.
朱薇薇  王峻  刘玉 《山东医药》2001,41(15):67-67
发热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持续高热可使机体功能紊乱 ,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 ,对高热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降温措施。目前 ,常用的退热药物是安痛定 ,其退热效果不甚理想。近来 ,我们将赖氨匹林用于退热 ,并对其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发热患儿 75 3例 ,年龄均在 12岁以下 ,体温均在 3 8.5℃以上。将患儿分为三组 , 组 3 0 0例 , 组 3 0 0例 , 组 15 3例 (均系用安痛定 4小时后体温下降小于 0 .5℃者 )。三组患儿年龄、体温有可比性。治疗方法 : 组肌注赖氨匹林 10~ 2 5 mg/ kg,2岁以下15 mg/ ( kg·次 ) ,2岁以上 10 0 mg…  相似文献   

3.
易菁  陈怀生  文舜康 《肝脏》2006,11(4):249-25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呼吸衰竭的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本院19例因各种不同肝脏疾病而行肝移植手术的病例,分析其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相关监测项目数据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 术后14/19例(73.7%)发生呼吸衰竭,其中8/19例(57.1%)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19例(28.6%)为急性肺损伤(ALI).呼吸衰竭的发生与围手术期血制品输入量、液体出入量、pH值异常、术前并发症、合并感染有密切关系.给予氧疗、抗感染、控制液体出入量及其它对症治疗后,14例呼吸衰竭均得以纠正.结论 围手术期输入过多血制品,液体出入量正平衡,PH值异常、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感染是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控制血制品的输入量及液体出入量、纠正PH值,给予氧疗,治疗感染及并发症可有效地纠正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的治疗护理中,有以下体会。1治疗1.1病原治疗“急血”病人,如果不予病原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演变成慢性血吸虫病。某些重型“急血”病人,如不进行病原治疗,则高热持续不退,病情加重,可在短期内形成腹水、全身浮肿等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因此,对“急血”患者必须及时病原治疗。1.2降温发热是“急血”的主要症状。对于40℃以上的高热病人,可适当给予激素降温,待体温降至39℃左右,再服吐隆酮较为安全。方法是:5%GNS250ml+地噻米松5mg静滴qd,其优点是:改善中毒症状,病人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 :患者 ,女 ,3 3岁 ,主因急性阑尾炎收住我科。术后第一天输生理盐水 2 50ml加头孢曲松钠 4g 2次 日 ,生理盐水 2 50ml加维生素C 2g ,维生素B6 0 2g ,ATP 40mg ,CoA10 0U 1次 日静脉点滴。当输第一组液体 50分钟时 ,患者出现双手皮肤瘙痒 ,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 5mg入壶 ,继续静点5分钟后患者出现寒战、体温升至 3 7 8℃、全身皮肤潮红有大小不等的风团约米粒大小 ,立即换第二组液体并将输液管内液体排尽 ,给予非那根注射液 2 5mg肌肉注射 ,10分钟后病人症状缓解 ,输完第二组液体后 ,病人未出现上述症状。证实是由头孢曲松钠引…  相似文献   

6.
杨丽娟 《山东医药》2003,43(16):5-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下称“非典”)为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起病急 ,部分患者进展迅速 ,少数发展为呼吸功能衰竭导致死亡。良好的护理是保证“非典”肺炎患者得到成功救治的关键。1 轻型患者的护理1卧床休息 ,避免劳累 ,适当补充液体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2发热超过 38.5℃ ,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3咳嗽、咳痰者给予镇咳祛痰药。4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多数在发病后 14天内可能属于进展期 ,应动态监测症状、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 ,并详细记录。5出现气促或 …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男,49岁,住院号12470。因患精神分裂症于1972年底住入某精神病院,经用冬眠灵、泰尔登等措施治疗3个月,症状控制后出院。以冬眠灵每日400~800mg,泰尔登每日150mg长期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9岁,因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入院,入院当日给予硝酸甘油10mg入5%葡萄糖250ml内静脉点滴,于用药10分钟时病人出现寒战,继则高热,体温达40.5℃,急给异丙嗪25mg肌注,氟美松5mg静脉推注,病人寒战消失,发热渐退。于次日再给硝酸甘油10mg入液静脉注射,于用药16分钟病人再发寒战、高热,体温达45℃,急给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氟美松5mg,安定5mg静脉推注,并配合物理降温,病人渐缓解。此后停用硝酸甘油,病人没再出现上述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 (PD)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2年发生CHF的PD患者 10例 ,收集患者从透析开始至发生CHF时的尿量 (UV)和超滤量 (UFV)变化 ,并通过严格限制患者水盐摄入控制CHF ,比较CHF发生时及限制水盐摄入 3个月后体重 (BW )、UV、UFV、2 4h出液量的变化。结果 :发生CHF的PD患者UV和UFV随透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严格限制水盐摄入 3个月后BW由( 5 8.6 1± 14 .6 2 )kg下降至 ( 5 5 .78± 14 .0 4 )kg( P <0 .0 1) ,CHF的症状改善 ,高渗液体的用量减少。结论 :容量超负荷是PD患者发生CHF的重要原因 ,严格限制水盐摄入是防止PD患者发生CHF简便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原则: 1.及早确定诊断,治疗迅速及时。2,强力的药物及物理降温措施。3.有效控制惊厥。4.及早遏止心力衰竭及未稍衰竭,抢救休克。5.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 (二)具体措施: 1,轻型:(39℃以下),无严重意识障碍,仅用物理降温,或加用冬眠灵,体温迅即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对脑炎、脑水肿、脑出血及脑外伤等引起的高热患者 ,除药物治疗外 ,在高热 (T >39℃ )的紧急情况下需迅速降低体温时 ,常使用降温毯控制体温 ,以此方法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 ,保护脑组织[1 ] 。本组 15例患者 ,使用降温毯控制体温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科用降温毯控制体温  相似文献   

12.
赵卫东 《山东医药》2004,44(14):11-12
目的 探讨在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胆总管取石术前静注咪唑安定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将 71例拟行 EST胆总管取石患者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 (试验组 ) 5 1例和对照组 (2 0例 ) ,两组术前均给予 6 5 4 -2 (10 mg)静脉注射 ,试验组同时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3~ 5 mg)。观察两组患者的进镜时间、麻醉程度 ,患者的反应与配合程度、自身感受程度 ,同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 试验组进镜时间缩短、镇静程度适中、患者自身感受好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患者心血管及呼吸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EST胆总管取石术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可提高麻醉效果 ,有利于提高患者配合的依从性 ,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小剂量尿激酶对肌钙蛋白T阳性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方法 :收治不稳定心绞痛 (UAP) 98例 ,其中肌钙蛋白T(TNT)阳性患者 6 8例 ,把TNT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者 33例 (简称抗凝组A)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者 35例 (简称溶栓组 ) ;而TNT阴性患者 30例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 (简称抗凝组B)。结果 :发现 3组患者治疗前疾病构成、年龄及性别构成无显著差异 ;治疗后溶栓组患者总有效率 85 8% ,有效症状控制时间 2 2± 0 6天 ;抗凝组B总有效率 80 % ,有效症状控制时间2 5± 1 1天 ;抗凝组A总有效率 36 4 % ,有效症状控制时间 6 0± 0 9天。治疗后抗凝组B及溶栓组与抗凝组A比较总有效率和有效症状控制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抗凝组B与溶栓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对于TNT阳性的UAP患者更为有益 ,而对于TNT阴性UAP患者本临床试验观察其抗凝效果与TNT阳性的UAP患者溶栓效果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UAP临床上是否使用尿激酶应根据不同类型而定 ,对于TNT阴性的低危UAP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可不必溶栓治疗 ;而对于TNT阳性的高危UAP患者除以上治疗措施外 ,可分次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能明显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异丙嗪对高热惊厥患儿的不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5年,我们收治8例高热惊厥(单纯型)患儿(年龄2~5岁),均用异丙嗪1~2mg/(kg·次)肌注止痉,用后抽搐停止,体温下降,但半小时内出现寒战、惊恐哭闹各3例,2例于数分钟后再次抽搐,症状复现。给予物理降温、吸氧、鲁米那钠5~8mg/(kg·次)肌注或安定0.1~0.3mg/(kg·次)稀释静注,上述症状迅速消失。继续治疗原发病,惊厥未再发作。 讨论:异丙嗪为组胺H_1受体拮抗剂,通过竞争性阻断组胺H_1受体而产生抗组胺作用,其较易进入脑组织,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同时亦可引发失眠、昏迷、惊厥等中枢神经兴奋症状及震颤等锥体外系  相似文献   

15.
史臣尧  王延君 《山东医药》2000,40(17):62-63
1998年 1~ 12月 ,我院收治充血性心衰患者 97例 ,其中38例应用米力农治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38例患者均为左心衰竭 ,其中男 2 8例 ,女10例 ;年龄 42~ 81岁 ,平均 6 3.38岁。心功能 NYHA分级为 级 2 6例 , 级 12例。入院后 ,常规给予开搏通 6 .2 5~12 .5 mg,每日 2~ 3次 ;双氢克尿塞 2 5 mg、安体舒通 2 0 mg,每日 1~ 2次 ,于 5 0 0 ml液体中加米力农 10 mg静滴约 8小时 ,共 7天。用药前后分别检测心率 (HR)、每搏量 (SV)、每分输出量 (CO)、心脏指数 (CI)、射血分数 (EF) ,并观察心律、血压、肝肾功能及副作用 ,所得数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采用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IVIG)治疗狼疮性肾炎 (LN)并发感染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13例LN并发感染患者 ,采用IVIG 4 0 0mg/ (kg·d) ,连用 3~ 5d ,此后给予泼尼松 (pred) 1mg/ (kg·d) ,4周后 ,按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比较治疗前后病情控制情况、2 4h尿蛋白、尿红细胞数、C3 、C4、抗ds DNA抗体、血小板数以及抗核抗体。结果 :IVIG治疗 4周后 ,13例肺部感染全部治愈 ,上述指标于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5 / 13例ANA转阴性。结论 :IVIG联合 pred治疗LN并发感染是一有效治疗措施 ,尤其对LN并发感染并有血小板明显减少、体质差 ,暂时无法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及 /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状动脉 (冠脉 )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多巴酚丁胺负荷期间的改变情况及其与急性冬眠心肌的内在联系 ,探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实验 (dobutaminestressechocardiography ,DSE)检查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脉血流动力学的机制。方法 对 1 3只小型中国家猪采用闭胸法建立急性冬眠心肌模型 ,以双相反应作为DSE法检出急性冬眠心肌的阳性标准。采用冠脉内多普勒技术观察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脉平均峰值流速 (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的变化情况 ,并记录DSE期间心率、血压、心率血压二重乘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1 ) 1 0只 (77% )家猪成功制备成急性冬眠心肌模型。 (2 )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相关冠脉APV、舒张收缩流速比值、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心率血压二重乘积均呈上升趋势 ,但使APV出现显著增加的多巴酚丁胺剂量水平(5μg·kg- 1 ·min- 1 )明显低于其他指标出现显著增加的多巴酚丁胺剂量水平 (2 0 μg·kg- 1 ·min- 1 )。 (3)DSE峰值及基础状态APV的变化量与DSE检出的急性冬眠心肌的节段数呈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r =0 66 ,P <0 0 5)。结论  (1 )DSE期间急性冬眠心肌模型相关冠脉的APV呈上升趋势 ,以舒张期血流增加为主 ,其增加量可能是检测急性冬眠心肌的一个指标。 (2 )DSE检出  相似文献   

18.
氢化可的松致精神病样反应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女 ,6 3岁。因腹痛、腹泻脓血便伴发热 2天入院。初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 ,给予补液加丁胺卡那霉素 0 .8g、氢化可的松 10 0 mg静脉滴注治疗。用药 3小时后 ,患者言语增多 ,轻度烦躁、不能入睡。口服安定2 .5mg后 ,渐如常人。第 2日治疗及剂量相同 ,用药后2小时左右患者出现话语多 ,无逻辑性 ,渐出现躁狂症状 ,脱衣下床 ,遂停止输液。测体温 37.6℃ ,给予肌注冬眠灵 2 5mg,渐安静 ,精神恢复。例 2 :女 ,4 7岁。因肾出血热综合征入院 ,应用病毒唑、阿糖胞苷、氢化可的松治疗 ,用药第 2日出现精神症状 ,但注射完毕 2小时后渐恢复 ,夜间睡眠…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导管在老年肿瘤患者胸腹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将中心静脉导管用于引流老年病人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 ,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组 (2 6例 )在超声标记下置入 16G中心静脉导管引流 ,传统胸、腹腔穿剌术引流组 (2 0例 )采用传统胸、腹腔穿刺术引流。  结果  导管引流组引流后第 1d和 7d内累计引流液体量分别为 (75 2± 3 5 8)ml ,(3 3 61± 869)ml;穿刺引流组第 1d和 7d内引流液体量分别为 (62 2± 112 )ml ,(2 3 11± 5 64 )ml。第 1d内 2种方法引流液体量及呼吸困难或腹胀等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 ,引流 7d后 2种方法引流液体量及症状缓解情况差异显著。引流后导管引流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穿刺引流组。  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老年恶性胸、腹腔积液患者的引流治疗 ,疗效满意 ,并发症发生率低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变化的特点及阿司匹林对其的影响,探索TIA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TIA患者12 8例(TIA组) ,测定其血浆中LPA的含量变化,年龄匹配的1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对TIA患者血浆LPA含量的影响。结果 TIA组患者血浆LP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0 1)。每天给予2 0 0mg阿司匹林较75mg或2 5mg阿司匹林可更有效地降低血浆LPA含量,患者脑缺血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TIA患者血浆LPA含量明显升高,适宜剂量的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血浆LPA的含量,减少脑缺血症状的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