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新发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与小儿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诊断与鉴别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为DKA组;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应激性高血糖患儿为SHG组,观察两组生化指标及鉴别情况,并与同期在我院正常体检的30例受检儿童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KA组和SHG组即时血糖(RBG)、空腹血糖(FBG)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KA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SHG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HG组HbAc水平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KA患儿均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才可控制血糖,而SHG组无需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结论 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表现均为高血糖(BG)症状,HbA1c和是否长期依赖胰岛素治疗可作为鉴别SHG和DKA的良好指标,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功能及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6例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入院时急性期和入院后第7天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B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B),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BG、FINS、FCP、Hs-CRP、HOMA-IR入院时急性期显著高于入院后第7天(p〈0.001),ISI入院时急性期显著低于入院后第7天(p〈0.001),HOMA-B入院时急性期与入院后第7天无明显差别(p〉0.05)。Hs-CRP与FBG、FINS、FCP、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急性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及出现胰岛素抵抗是糖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炎症反应程度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辅助胰岛素治疗脓毒血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对比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空腹C肽(FCP)水平变化,比较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与MCP-1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血清CRP、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BG、FINS、HOMA-IR水平降低,FCP水平升高且治疗组FBG、FINS、HOMAIR水平低于对照组,FC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辅助胰岛素治疗脓毒血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疗效理想,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糖代谢、C肽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糖化血清蛋白在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糖尿病患者、75例血糖异常增高的危急重症患者以及75例正常体检健康者,分别设置为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对照组,采集三组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液,检测和比较三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临床确诊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对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果:糖尿病组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组的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应激性高血糖(P<0.05)。以临床确诊结果为参照,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对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可对糖尿病高血糖与应激性高血糖予以鉴别区分,检测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功能及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36例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入院时急性期和入院后第7天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空腹血糖(FB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B细胞分泌指数(HOMA-B),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BG、FINS、FCP、Hs-CRP、HOMA-IR入院时急性期显著高于入院后第7天(P<0.001),ISI入院时急性期显著低于入院后第7天(p<0.001),HOMA-B入院时急性期与入院后第7天无明显差别(p>0.05).Hs-CRP与FBG、FINS、FCP、HOMA-IR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 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急性期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及出现胰岛素抵抗是糖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炎症反应程度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在鉴别诊断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的价值。方法:随即抽取120住院患者进行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GSP为(1.71±0.34)mmol/L(n=53),糖尿病患者GSP为(3.24±0.27)mmol/L(n=67)。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者与糖尿病患者的GSP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GSP可鉴别诊断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应激性高血糖以及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在伯乐BIO-RADD-10糖化血红蛋白系统上使用高压液相层析法(HPLC)对我院住院患者中测得高血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测定,并追踪血糖状态最终诊断,对于HbAlc低于正常者加测多时间段血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高血糖者HbAlc9.85&#177;1.22%,应激性高血糖者HbAlc7.64&#177;1.25%,糖尿病低血糖者HbAlc3.56&#177;1.11%。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者与糖尿病高血糖HbAlc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bAlc可以作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HbAlc检测有利于发现夜间及无症状低血糖,有利于监测和诊断糖尿病持续、稳定、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检测在应激性高血糖以及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中测得高血糖者以及糖尿病患者进行GSP测定,并追踪血糖状态最终诊断,对于GSP低于正常者加测多时间段血糖,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糖尿病高血糖者GSP(3.52&#177;0.26)mmol/L,应激性高血糖者GSP(2.36&#177;0.32)mmol/L,糖尿病低血糖者GSP(0.96&#177;0.36)mmol/L,经t检验,应激性高血糖者与糖尿病高血糖GSP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GSP可以做为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的简单、有效的方法推广应用。GSP检测有利于发现夜间及无症状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持续、稳定、安全达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危重患者血硒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5例应激性高血糖危重患者(SHG组)与未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危重患者17例(对照组)血硒水平、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GSH-PX)活性。结果:SHG组血硒水平(54.3±21.5)μg/L,GSH-PX活性(57.12±13.21)单位;对照组血硒水平(61±24.15)μg/L,GSH-PX活性(64.12±11.10)单位。p0.0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血硒水平与GSH-PX活性呈正相关(r=0.68,p0.01)。结论:危重患者的血硒水平下降影响了GSH-PX活性并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应激性高血糖在危重患者中非常普遍.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HG)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因其界定标准不统一,各研究报道SHG发生率为25%~50%[1].多项研究证实,无论是否施行再灌注治疗,SHG均与AMI预后密切相关,是AMI患者出现并发症和病死率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2-4].本文就AMI时SHG的发病机制、SHG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应用胰岛素干预SHG的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