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对儿童健康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温州地区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病例较多,临床调查中发现卫氏并殖吸虫感染对儿童健康发育有明显影响,我们于1992~1994年在并殖吸虫流行区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卫氏并殖吸虫感染患者200例,其中男127例,女73例,年龄8~12岁...  相似文献   

2.
早在1963年就已证实云南省景洪市为并殖吸虫病流行区,并先后自该地区报告了丰宫并殖吸虫、异盘并殖吸虫和小睾并殖吸虫等虫种。周本江等于1984-l986年间,对该疫区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种类及自然感染作了调查。2009年,再次对该疫源地作了相关的对比调查研究,发现25年后溪蟹种类及其感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连同探究其原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武夷山中段闽江流域并殖吸虫中间宿主蟹类种群及其感染情况,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和寄生虫资源库样本扩充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4月,在武夷山山脉沙溪和富屯溪闽江水系的建宁县及其周边宁化、邵武、将乐、顺昌县开展调查,选择居民区附近山涧水沟采集溪蟹标本。根据雄蟹第一腹肢末节形态特征进行蟹种鉴定,采用直接压片法、双筛法检测捕获的溪蟹并殖吸虫感染。分离并殖吸虫囊蚴,根据囊蚴大小、囊壁厚薄和排泄囊及肠管形态鉴定囊蚴种类,并计算溪蟹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和感染指数。结果 建宁县及周边闽江流域6条水系存在将乐华溪蟹、福建华溪蟹、黎川华南溪蟹、林氏华南溪蟹、沈氏华南溪蟹、平肢华南溪蟹、恩氏博特溪蟹等7种溪蟹分布,在蟹体内检出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43.6%(125/287)。将乐华溪蟹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7.1%(48/84)、26.2%(22/84)、61.8%(21/34);福建华溪蟹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为52.6%(51/97)和30.9%(30/97);黎川华南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6.9%(5/72),此为该蟹卫氏并殖吸虫感染首次记录。建宁县调查点溪蟹多为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混合感染,并殖吸虫感染率为70.4%(76/108),平均每只感染溪蟹检出囊蚴15.3个、平均每克溪蟹检出囊蚴1.9个,囊蚴感染指数为20.5。建宁县周边调查点溪蟹体内检出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囊蚴,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52.3%(56/107),平均每只感染溪蟹检出囊蚴9.8个、平均每克溪蟹检出囊蚴0.9个,囊蚴感染指数为4.6。结论 建宁县及周边闽江流域蟹类种群资源丰富,且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高,为高度感染风险的并殖吸虫病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等3县并殖吸虫病疫源地情况。方法在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等3县各选取1个村作为调查点。采用ELISA法检测部分人群的并殖吸虫IgG抗体,并调查部分居民食蟹史。现场采集标本,剖检淡水螺类,检查并殖吸虫尾蚴感染情况;以双筛水洗法或直接压片法调查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采集猫、狗粪便,以水洗过筛沉淀法检查并殖吸虫虫卵。用分离自以上3地蟹类的并殖吸虫囊蚴进行人工动物感染实验。同时观察疫源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结果福建省尤溪县、永泰县和平和县等3地发现斯氏并殖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三平并殖吸虫(原名三平正并殖吸虫)。尤溪县畔岭村、永泰县赤水村居民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21/309)和6.8%(9/133)。查见淡水螺类4种,其中拟钉螺属2种和拟小豆螺属1种为斯氏并殖吸虫新的第一中间宿主。查见淡水蟹类4种,其中南海溪属1种为斯氏并殖吸虫新的第二中间宿主。尤溪县的拟钉螺和溪蟹的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率分别为2.1%(27/1 344)和92.1%(58/63),蟹感染指数为171.9,终末宿主动物粪便并殖吸虫卵阳性检出比例为1/7。永泰县的拟小豆螺和拟钉螺的斯氏并殖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6%(4/690)和0.1%(2/2 330),溪蟹感染率为18.2%(18/99),蟹感染指数9.12。平和县的放逸短沟蜷和溪蟹的并殖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3%(3/1 092)和44.9%(35/78),蟹感染指数为6.16。结论福建省尤溪、永泰与平和等3地发现卫氏并殖吸虫、三平并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是高度感染或超高度感染的并殖吸虫病疫源地。  相似文献   

5.
用滤纸血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G2B3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感染卫氏并殖吸虫BALB/C小鼠血中循环抗原(CAg),结果显示:小鼠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后第3天检出CAg,其阳性率为38%,第15天起CAg达高峰,阳性率100%,26~56天CAg维持高水平,第71天CAg滴度下降,以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滤纸血可以代替血清作CAg检测。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G2B3间接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小鼠血中CAg时,具有简便,敏感和特异的优点,可试用于肺吸虫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39县并殖吸虫淡水蟹类宿主的调查,共发现淡水蟹20种,分隶于2科3属,其中有10个新种、新亚种首次发现为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系国内新记录。对其自然感染并殖吸虫囊蚴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7.
1978年周述龙等对黄石市大冶进行并殖吸虫初步调查时,鉴定此地区虫种为卫氏并殖吸虫,阐明了鄂东、鄂东南为卫氏并殖吸虫分布区。但鄂东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一直未查明。为此,1982年,我们在流行区进行了螺类调查工作,并对放逸短沟蜷中卫氏并殖吸虫的幼虫期进行了观察。 结果:1.放逸短沟蜷的感染情况:采集黄连港溪流各河段短沟蜷共4,474个(包括上游成螺1,246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浙江省金华地区并殖吸虫自然中间宿主和终宿主感染情况,并确定并殖吸虫虫种地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金华市的9个区(县)中,各随机抽取3个乡镇(街道),共27个调查点。现场采集标本,剖检淡水螺类,检查并殖吸虫尾蚴感染情况。以双筛水洗法检查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从囊蚴检查阳性的调查点收集猫、狗和溪边山坑的流浪猫粪便,以水洗沉淀法检查并殖吸虫虫卵。用分离自溪蟹的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家犬获取成虫。测量尾蚴、囊蚴、虫卵和成虫的大小。提取成虫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并殖吸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COI)和核糖体DNA第二间区(ITS2)的基因,测序后用BoiEdit软件分析其与其他11株并殖吸虫的同源性,利用MEGA软件构建种系发生树。结果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和琅琊镇与武义县白姆乡均发现并殖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分别是放逸短沟蜷和浙江华溪蟹。婺城区沙畈乡的螺类和溪蟹的感染率分别为0.2%(2/1 088)和76.7%(46/60),溪蟹的感染指数为2.0。琅琊镇的螺类和溪蟹的感染率分别为0.1%(1/1 683)和53.0%(32/60),溪蟹的感染指数为0.9。武义县白姆乡的螺类和溪蟹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广州北郊并殖吸虫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集调查点山溪中螺蛳1,216只,溪蟹39只,收集当地村庄猫、犬粪便各3份。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和虫卵。解剖虫卵检查阳性猫、犬,查找并殖吸虫成虫。结果螺蛳感染率为0.32‰(4/1,21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100%(35/35)。感染度:2~1,050个囊蚴/只蟹,2~30.75个囊蚴/g蟹。部分蟹体同时感染二倍体、三倍体两型囊蚴。蟹种为平和华溪蟹。猫、犬粪便各有1份检出并殖吸虫卵,感染率为33.33%(2/6)。解剖虫卵检查阳性猫、犬,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15条。结论首次发现广州北郊从化良口存在严重卫氏并殖吸虫流行,为超高度疫源地(I级)。鉴于卫氏并殖吸虫是我国主要致病并殖吸虫,该疫源地处于从化和广州主要饮用水源的流溪河源头,具有导致流溪河流域人群卫氏并殖吸虫感染的潜在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光泽县并殖吸虫病病原.方法捕捉不同方位并殖吸虫第一、二中间宿主螺、蟹标本,检查螺蛳感染的并殖吸虫尾蚴和蟹的囊蚴.结果在3个调查点中,5320只放逸短沟蜷无阳性发现;83只福建华溪蟹和角肢南海溪蟹,检出阳性36只,阳性率为43.37%,发现囊蚴99个,平均2.75个/只,0.34个/g,虫种为三平正并殖吸虫和卫氏并殖吸虫.此外还发现有切头涡虫和蟹蛙蛭在蟹体的寄生.结论光泽县为并殖吸虫中度流行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