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标准12导联心电图可快速地反映心脏的电活动,一直以来被视为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检测方法[1],也是检查心肌缺血重要的无创检查。但一次心电图检查仅包括数次心搏,常不能得到建立可靠诊断所需要的足够信息。动态心电图使发现非持续性的心脏疾病已成为可能,但传统的动态心电图只有2~3个导联,其虽能连续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心电信号,但却不能反映向量情况,并可能导致诊断的偏差。12导联动态心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接受起搏器植入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两种方法对其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心律失常检测结果与敏感度、特异度等情况。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50.0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96.00%)、特异度(98.00%)、敏感度(96.00%)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的准确性(54.00%)、特异度(58.00%)、敏感度(62.00%)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2、23.31、17.42,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准确性、敏感度较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体位对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各项参数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近几年在我国广泛应用,其国人诊断标准尚未出台,主要是参照12导联常规心电图的各项指标进行诊断。常规心电图是在一种体位下检查,而动态心电图是在多种体位下记录心电信息的。体位对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各项心电指标的影响,目前仍然是一项空白。探讨体位对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各项心电指标产生的差别,对提高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电学在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意义可分为两方面,即心律失常诊断和评定。通常心电学检查分为无创和有创,无创性检查方法包括静息心电图、长时间心电记录和运动心电图,而有创性检查主要指心脏电生理检查。本文就心电学在心律失常诊断和评定巾的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容易误诊及漏诊,旨在探讨其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率。方法:对有头晕、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等症状,静息心电图正常,无明确器质性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进行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发现68例早期复极综合征,动态心电监测能较好地反应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结论:24小时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是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心电图结合12导联同步心电图在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75例有心悸史的患者记录心动过速时12导联同步心电图,食管心电图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在食管心电图合并12导联心电图中RP′≤70ms的患者,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7.33%。70ms140ms的患者,诊断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右侧旁路,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100%。结论:测量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心电图和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RP′间期,可以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预测旁路定位。  相似文献   

7.
张够兰  姚启明 《护理研究》2004,18(14):1258-1258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临床相当多见,对它的心电图诊断标准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对2 0 0例显著电轴左偏的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心电图对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率,供临床医师及同行参考。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 0 0 1年—2 0 0 3年行12导同步心电图检查,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伴有显著心电轴左偏( -3 0度~-90度) ,同时做了Frank导联心电向量图检查的2 0 0例病人(不包括心室除极异常而引起心电轴左偏)。其中,男14 8例,女5 6例;年龄15岁~70岁,平均46.7岁。有心脏病10 0例,可疑心脏病70例,无心脏病3 0例。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旁路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有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的患者200例,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诱发、终止室上速,并记录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在射频消融术中检验心电向量图对隐匿性旁路定位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室上速的患者有174例,经心电向量图检查诊断为室上速的有196例,两者比较,P<0.05;心电向量图关于左旁路位于左房室间的诊断与射频消融术中的诊断的符合率为100%,右旁路位于右房室间的诊断的符合率为94.45%.结论:心电向量图能对室上速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并能对隐匿性旁路作出较精确的定位诊断,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周静 《临床医学》2022,(3):87-89
目的 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DECG)与常规心电图(RECG)在冠心病(CHD)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济源市人民医院疑似CHD心律失常患者102例,均进行12导联DECG检查和RECG检查,以冠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统计12导联DECG和RECG诊断的诊断结果及诊断...  相似文献   

10.
心电向量图对心肌梗塞、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以及T向量的某些改变的诊断较为确切,有时可以补充心电图诊断上的不足。作者对65例心室内传导阻滞的患者进行了心电向图与心电图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5例中男62例,女3例,年龄32~82岁,平均61.7岁。冠心病29例,高血压及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心肌炎及心肌病4例,其它心脏疾病5例,非心血管疾病16例。采用香港WEX公司HD-3L型多域心电检查仪。ECG为12导联同步记录;VCG采用Frank导联体系,以400HZ的速率采集X、Y、Z三轴上的心电信息,由电子计算机进…  相似文献   

11.
张立涛  张静梅  张国华 《临床荟萃》2007,22(15):1133-1135
众所周知,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是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诊断的参考依据。传统12导联心电图系统要求10个电极非常准确地放置在胸部和四肢。然而这种导联结构用来监护走动的患者是不切实际的,Holter发明的动态心电图解决了持续监护的问题。持续12导联心电监护远比Holter常用的1个或2个导联所获得的心电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4月我院冠心病疑似患者85例,均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以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联合检测冠心病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冠心病特异度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单项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但因有创且费用昂贵而受局限。动态心电图做为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可连续记录2,4小时的心电图变化,捕捉发病时心电图改变,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7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同时行12导联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评价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周国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8):6840-6840
目的研究心电向量图对下壁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64排CT为标准,对116例临床拟诊为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常规检查,并对其准确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心电向量图准确率为87.9%,心电图准确率为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心电向量图准确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诊断,因而临床工作中对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有疑虑时,应行心电向量图检查,有助于鉴别和明确诊断,避免漏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向量图与心电图对慢性肺心脏病诊断标准及二者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经临床X线、肺功能、彩超确诊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电图阳性率较低,与心电向量图分别在符合诊断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电向量图弥补了心电图诊断上的不足,二者联合使用具有较好地互补作用,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接受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起搏器植入术治疗,术后均进行12导联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心功能。比较两种方式诊断心律失常的检出率。结果 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于12导联常规心电图(78.33%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起搏器植入术心律失常诊断中,24 h动态心电图应用价值显著,通过实时监测患者心功能,能够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减少漏诊,在有效时间内展开治疗,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缺血性心脏病(IHD)临床诊断中心电图QRS碎裂波与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IHD患者134例(A组)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行健康体检的131名志愿者作为B组。诊断金标准为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所有受试者均分别予以心电图QRS碎裂波与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及联合检测,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准确性、异常检出率、T环改变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诊断率。结果 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8.43%,显著高于单独诊断(84.87%、8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准确性为94.78%,显著高于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单独诊断(79.85%、7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环改变联合诊断的异常检出率为5.22%,显著低于单独检测(20.15%、20.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QRS/T值、QRS-T夹角、T环(L/W)、T环转位等的F、H、...  相似文献   

18.
食道调搏术是目前无创性临床心电生理检测主要方法之一。其方法是,经食道送入一根电极导管,经电生理检测仪对人体心脏各部位的心电生理参数进行测试,以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为体表心电图某些图形的分析和诊断提供确切的依据;同时对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还可用电脉冲刺激法治疗,常能起到药物难以比拟的效果。是对心血管系统某些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一项简单易行的技术操作。此法,可在床旁进行,易于掌握,安全可靠,属无创性检查,重复性强,易被病人接受。但是检查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成功,与正确的护理指导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就如何对患者术前指导,术中的配合谈一谈成功与失败的体会。一、术前的准备工作 (一)协助医生选择合适的病人。 (二)调搏室内设备:木床,电生理检测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源性晕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6例有晕厥病史患者行12导联AECG检测,观察在晕厥发作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在检测过程中有26例发生晕厥,23例晕厥发作与严重心律失常有关,尤其与心室停搏(R-R间期)>3.0 s及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有关,有3例晕厥患者未记录到心律失常.晕厥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晕厥组(P<0.05).结论:12导联AECG检查对心源性晕厥可作出可靠的病因诊断;检查阴性者不能完全排除心源性晕厥,应多次检查,以提高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sT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有缺血性sT压低的104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55例伴有典型胸痛症状;B组49例不伴有典型胸痛或无症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55例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50例,B组49例冠状动脉造影狭窄27例。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为标准,A组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90.9%,B组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55.1%,两组阳性差异有显著意义(x2=17.285,P〈0.01)。结论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sT压低同时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和典型胸痛,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压低不伴有典型胸痛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