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超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7):750-751
用氯气消毒饮用水,会产生副产物,此类副产物对人体健康会造成极大的影响。该文介绍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机制、影响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形成的因素及氯化消毒副产物(DBPs)对健康的影响,以及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毒理及形成的消毒副产物相对较少的其他各种消毒剂。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消毒是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氯化消毒应用最为广泛。近几年来,为减少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南京市多家集中式供水单位改为使用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为比较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笔者对2007—2010年南京市25家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消毒剂和菌落总数(氯消毒的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武汉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种类和污染状况,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GB/T5750-2006)对武汉市主城区市政出厂水氯化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利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武汉市饮用水中共检出三卤甲烷类物质(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三氯乙醛和二氯甲烷等5种氯化消毒副产物,所检水样氯化消毒副产物含量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标准限值。武汉市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非致癌风险HI值小于1,致癌风险为9.87×10~(-9)a~(-1)~2.14×10~(-5) a~(-1),氯化消毒副产物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均可接受。结论三氯甲烷是氯化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值的主要贡献者,应作为饮用水风险管理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4.
氯胺消毒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形成和致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评价氯胺消毒对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形成和致突变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2001年8月(丰水期)和2002年3月(枯水期)对成都市某水厂氯胺消毒和液氯消毒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以及氯仿、四氯化碳含量进行了检测,对其水样的有机浓集物进行了Ames试验,然后比较两种消毒饮用水的消毒副产物含量和致突变性。结果 用氯胺消毒的饮用水中余氯量约1mg/L时均末检出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且氯仿含量较用液氯消毒减少了81%—84%,两种消毒方式的饮水中四氯化碳含量均小于0.2μg/L。对于TA98菌株,液氯消毒的出厂水1.5L检出阳性反应,而氯胺消毒检出阳性反应的水样量≥6.0L。结论 采用氯胺消毒可以明显降低饮用水氯化副产物的含量和致突变性,其消毒效果不亚于氯化消毒,因此,氯胺是较好的替代消毒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厦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九龙江水,经氯和二氧化氯消毒后产生消毒副产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九龙江原水进行2种不同消毒剂的模拟消毒,考察不同浓度消毒剂、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产生消毒副产物情况。结果氯消毒剂浓度增加,放置温度升高、时间增长,消毒副产物明显增多,而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量受这些条件影响较小。厦门市17家自来水厂的240份出厂水中三卤甲烷含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结论针对厦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九龙江原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主要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明显低于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剂更适用于厦门市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应鼓励推广。  相似文献   

6.
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同属氯化异氰尿酸酯类消毒剂,卫生部2005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消毒剂和消毒设备卫生安全评价规范(试行)》将其列为生活饮用水消毒剂。2007年美国发现猫、犬食入三聚氰胺和氰尿酸污染食品后引发急性肾衰竭,研究后表明氯化异氰尿酸酯类消毒剂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氰尿酸,氰尿酸又可转化为三聚氰酸,产生健康隐忧。该文就这两种氯化异氰尿酸酯类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可能产生的健康危害以及目前的研究和使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氯化消毒副产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鉴于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饮用水氯化消毒仍将是全球普遍用于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该文从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致癌性、生殖毒性及其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毒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综述。  相似文献   

8.
范正轩  李谦 《职业与健康》2012,28(2):226-228
目的掌握自贡市城镇生活饮用自来水厂氯化消毒的现状,了解水中主要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含量,以预防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可能给人体造成的健康危害。方法普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结果自贡市共有116个城镇生活饮用水厂,采用氯化消毒方法的52个。抽样调查34个水厂,抽检水样195件,合格76件,总合格率38.97%。三氯甲烷、二氯乙酸、卤代甲烷超标率分别为13.85%、6.15%、22.31%。结论自贡市采用氯化消毒的城镇生活饮用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消除生活饮用水中的氯化消毒副产物可能产生对人的危害措施有:提高水源水质质量,更换消毒药,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和形成良好个人饮水卫生习惯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昆明市2015年-2016年生活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主要污染情况,为各自来水厂的日常管理、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采用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余氯比色计对昆明市7个水厂出厂水4个季度包括三卤甲烷和卤乙酸在内的12种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2015年第4季度-2016年第3季度各水厂消毒剂副产物指标,检出项目主要有三氯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乙醛及余氯,三卤甲烷中三氯甲烷所占比重较大,三氯乙醛及2种卤乙酸各季度均有检出且含量相对偏高,而其他项目均为未检出。结论 昆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污染情况较轻,7个水厂出厂水在4个季度内氯化消毒副产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饮用水消毒是提高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方法,理想的饮用水消毒剂应具有杀菌广谱、杀菌力强、消毒效应持久、使用方便及对人体安全等特点。但当今没有一种饮用水消毒剂对人体是完全没有毒性的,除了消毒剂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外,消毒剂与水中其它物质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和现场调查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研究涉及到消毒剂的毒性作用、消毒剂副产物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分离鉴定等许多领域[1]。  相似文献   

11.
正氯化消毒是指用氯或氯制剂进行饮用水消毒的一种方法,其中氯制剂主要有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有机氯制剂等。饮用水氯化消毒自1902年首次作为饮用水的消毒方式至今已经有100多年~([1]),在杀灭水中病原体、防止介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被广泛采用~([3-4])。然而,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有机物发生反应可产生一系列消毒副产物(chlorinated disinfection by products,CDBPs),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连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情况,监督大连市饮用水质量。方法:对2015年大连市饮用水水样348份,对出厂水、末梢水和二次供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二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含量均合格,其范围分别为0.010~0.041 mg/L,0.010~0.045 mg/L,0.0040~0.0480 mg/L和0.0001~0.0010 mg/L。结论:大连市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低于国家标准的指导值,但仍应加强对饮水中消毒副产物的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13.
碘代消毒副产物(iodo-disinfection byproducts,Iodo-DBPs)是饮用水消毒过程中新发现的未受控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1],其形成取决于原水碘离子水平和消毒剂,氯胺消毒易形成Iodo-DBP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襄阳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暴露水平,评价其人群健康风险,为饮用水安全风险管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国标方法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提供的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襄阳市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一氯二溴甲烷、三溴甲烷均有检出。经液氯消毒的水中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含量大于二氧化氯消毒的水,除三溴甲烷外其他三种消毒副产物丰水期含量大于枯水期。经二氧化氯消毒的管网末梢水和二次供水中三氯甲烷含量高于出厂水。液氯消毒的生活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经饮水产生的致癌风险是4.33×10~(-5),非致癌风险是0.114,二氧化氯消毒的生活饮用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经饮水产生的致癌风险是1.24×10~(-6),非致癌风险是3.15×10~(-3)。结论襄阳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消毒副产物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但对于液氯消毒产生的三氯甲烷仍需要重点关注。建议使用二氧化氯消毒以降低卤代烃类消毒副产物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游泳池水质的卫生安全,游泳场所管理部门会对池水进行氯化消毒处理,但氯作为消毒剂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消毒副产物。本文对游泳场所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类型、暴露途径、健康影响及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应加强与游泳场所氯化消毒副产物有关的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6.
饮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化消毒是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饮用水消毒方法。由于氯化消毒的操作简单,便于控制,经济有效,所以在公共给水系统中,加氯消毒已成为最经济有效和应用最广泛的消毒工艺。然而,氯作为饮水消毒剂,会与水中存在的腐殖质(如黄腐酸、腐殖酸)等有机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以卤代有机物为代表的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氯消毒的安全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控制DBPs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游泳池水质的卫生安全,游泳场所管理部门会对池水进行氯化消毒处理,但氯作为消毒剂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消毒副产物。本文对游泳场所中氯化消毒副产物的类型、暴露途径、健康影响及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应加强与游泳场所氯化消毒副产物有关的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饮用水氯化消毒副产物(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是在饮用水加氯消毒过程中含氯消毒剂与水中有机物、腐殖酸、富里酸、溴化物及碘化物反应生成的系列化学物[1].现已发现的600余种DBPs中以三卤甲烷类(trihalomethanes,THMs)和卤代乙酸类(haloacetic acids,HAAs)含量最高[2].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新型杀菌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饮用水消毒用二氧化氯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二氧化氯消毒剂应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二氧化氯消毒饮水开展了广泛研究,发现其在消毒过程中同样会生成一些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可能会存在潜在危害。该文就饮用水应用二氧化氯消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重视,紫外线、臭氧和二氧化氯等消毒技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消毒剂和生活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无机物反应可生成消毒副产物,例如亚氯酸盐、溴酸盐和氯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