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器质性精神障碍最常见的误诊因素及对诊疗的影响,以利于提高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造成误诊的可能因素,并通过统计筛查其中主要的误诊因素.结果误诊资料中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情感症状、行为障碍及意识障碍;误诊疾病以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癔症为多;误诊原因以病史收集欠祥,临床检查不深入、诊断思路不正确、观察不仔细为突出.结论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主要误诊因素以病史采集不详、临床检查粗浅、对症状认识的不一致,应引起警惕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内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不包括全身性感染、中毒、躯体疾患和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恢复期临床症状以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为主伴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症状,护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减少误诊。方法 对16例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颅内病灶,早期易被误诊。原因:1)神经系统体征缺乏或体征轻微被忽视而误诊。2)当肿瘤位于大脑额叶等静区,可先出现精神障碍,而不出现神经定位体征。3)老年人脑萎缩,较晚出现占住效应,可长期“无症状”。4)颅内良性肿瘤或低分化胶质瘤生长缓慢,出现神经定位体征较晚。结论 对中年以上的惠者,无明显精神因素,而出现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智力障碍、性格改变等,应特别注意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方法 分析28例双相情感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与同期65例没有误诊的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发现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双相情感障碍均有精神病性症状,两组间住院次数、发病至确诊经历时间及精神病性症状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误诊原因中,注重精神病性症状、忽略情感症状排序最高,为75.0% (21/28).结论 医生应提高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认识,全面收集病史,全面深入地进行精神检查,充分重视情感症状,避免或减少双相障碍的误诊.  相似文献   

5.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内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不包括全身性感染、中毒、躯体疾患和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慢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临床症状以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为主伴有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症状,护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近6年来我院神经症病房收治的54例慢性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人,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精神症状为首发和突出表现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14例,对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遗忘综合征、情感障碍综合征、意识障碍综合征、智能损害综合征及精神病性症状、体征综合障碍。病变部位与精神障碍存在一定的关联。本次研究选取114例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诊断,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有104例,未改善10例。结论以精神症状为首发和突出表现的急性脑梗死并发症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尤其是精神系统症状、体征不明显时,很容易出现误诊,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广大精神卫生工作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复习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中诊断为该病的15例病历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有出现各种感知觉障碍的7例次,思维障碍11例次,情感障碍6例次,行为障碍10例次,人格障碍7例次,智能障碍8例次。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早期一般无典型器质性精神病的症状,与功能性精神病的症状相似,不易识别,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曹明  金雪光 《嘉兴医学》2002,18(1):30-31
目的:为探索Binswanger病的临床特征,对1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994年2-2000上12月入院最后诊断符合Binswanger病的1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病人临床表现均以精神病性症状突出,常伴有某些慢性器质性综合征症状,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检出率低,高血压,高龄有正相关性,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本病。结论:对有高血压高龄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除精神病性症状外伴有慢性器质性综合征的病人必须进行CT等检查,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诊治率,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48例诊断为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症状具有多变和错综复杂的特点,临床以心肺脏器受损所出现意识障碍报道较少见,不典型情绪障碍多见。结论对于临床精神症状不典型,病情多变的患者要结合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考虑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可能,并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要及时疏导,心理干预,避免情绪障碍发生。  相似文献   

10.
以精神障碍为突出症状的病毒性脑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以精神障碍为突出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5例以精神障碍为突出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分析:以精神障碍为突出症状的病毒性脑炎病例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青壮年多见,发病无季节性,误诊率高,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和行为方面改变亦非常突出,多数有神经系统体征及脑电图异常。结论:以精神障碍为突出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易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动态观察有利于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情感性精神障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5年3月至1996年3月首次发病住院治愈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患5年内复发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复发率为60.96%。多因素分析主要危险因素为初发病年龄、维持服药时间、精神刺激和家族史,单因素分析危险因素还有社会经济地位、化程度、性格、发病类型、临床表现等。结论:服药维持治疗是减少或预防复发的关键,设法避免不良刺激对减少或预防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琦  凌峰 《西部医学》2014,(6):692-69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临床处理研究.方法 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58例脑出血患者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性格、经济状况、家庭关系、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6项因素,并对临床处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脑出血患者情感障碍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性格、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经济状况和家庭关系无关(P>0.05).②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性格、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是脑出血患者情感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治疗后患者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别、性格、Barthel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作为脑出血患者发生情感障碍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一定的临床处理后,可明显减轻脑出血患者的情感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睡眠障碍是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最常见的伴随症状,超过50%的TB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嗜睡、昼夜节律失调等表现。长期的睡眠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及脑损伤的修复,且能增加交通事故等TBI的风险因素。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异常可能是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目前对TBI后各种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治疗仍以催眠类药物为主、行为干预为辅,然而催眠类药物对TBI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尚欠缺全面的评估。不同类型TBI后睡眠障碍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机制研究能指导临床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实现也将对促进TBI后睡眠障碍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林盛 《当代医学》2009,15(16):50-5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3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急性脑血管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8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9例,感染率为13.36%。医院感染主要与高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等因素有关。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并不能降低感染率。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高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侵袭性操作是主要高危因素,应重点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脑梗部位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无脑梗死的6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睡眠障碍发生率、类型和睡眠监测情况。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的总睡眠时间(TST)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REM)、入睡后的觉醒时间(WASO)、睡眠潜伏期(SL)和嗜睡量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年龄、吸烟、丘脑梗死、左侧脑梗死、后循环病变、HAMD评分和HAMA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脑梗部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与 CT 分析(附 50 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的病机、临床及CT特点。方法: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本(DSM-Ⅲ-R)的痴呆诊断标准。结合Hachinski缺血性指数(HIS)确诊由缺血性血管病所致的VD虱50例,并对其智能、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VD虱百分之百伴有脑动脉硬化,78%伴有高血压,62%伴有高血脂;96%有记忆力障碍,88%有定向和计算力障碍;50例VD患者行CT检查。检  相似文献   

17.
向振敏  吴长江  孙颖 《医学综述》2012,18(10):1607-1608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相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的28例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相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脑炎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早期误诊率达39.29%,极容易误诊为分裂样精神病或其他精神障碍。结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中部分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甚至是主要临床相,常伴有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抽搐发作和智能障碍。在诊断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病史、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肠动力障碍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普洱市思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胃肠动力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对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4例胃肠动力障碍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胃肠动力多在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功能性胃肠动力障碍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胃肠功能非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个体化的非手术治疗能有效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的血糖状况,以便及早发现血糖异常并及早治疗。方法:对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于生后1h内监测血糖,低血糖者及早喂养或静脉补糖纠正;高血糖者调节输糖速度控制血糖。结果:1162例高危新生儿生后1h发生低血糖171例,发生率为14.7%;发生高血糖30例,发生率为2.6%。低血糖中以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围产期轻度窒息缺氧新生儿、剖宫产儿发生率高,其发生率分别为17.3%、18.9%、24.0%、35.8%、17.7%。结论:尽早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并对血糖异常者及时处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脑电图检查结果与64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脑电图异常率为37.5%,对照组为10.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龄、饮酒时间、饮酒剂量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而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大脑损害发生率高。且饮酒年龄、饮酒时间及日饮酒量是影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