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董廷瑶教授对小儿脾胃病的认识,辨证特点,治疗原则等,例举了临床运用升清运脾、和营养胃、疏肝理脾、培土生金、清脾化湿、健脾益气等通过调理脾胃而达到治愈各种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脾胃病常规的治疗包括健脾助运、补中益气、温中健脾、和胃养阴等方法,但在临床中由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脾阴虚、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脾虚而胃实之证也多常见。因此治疗上除了常规的方法以外,也应根据脾胃病自身的特殊规律,关注补益脾阴、寒热并用、升降平调、脾胃分治,守常法而不拘泥,灵活而不离制。  相似文献   

3.
从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介绍许双虹教授诊治小儿情志疾病的经验。许双虹教授运用五脏相关理论,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出发,认为小儿情志疾病的病机关键为“脾不养心,痰蒙清窍”,提出从“培土养心”立法论治小儿情志疾病,治疗应以“培土助运,兼治他脏”为治则,主张通过健脾、补脾、运脾、醒脾等方法以调脾,常用党参、五指毛桃、黄芪以健脾,白扁豆、莲子肉、白术以补脾,苍术、鸡内金、麦芽、谷芽以运脾,柴胡、广藿香、木香以醒脾;并配合养神、滋肾、疏肝之法。临床用药时,提出宜运忌滞,药性以平和为贵,避免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4.
浅谈健脾法在儿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体质特点是“脾常不足”,而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病,五乱病作”。长期患脾胃病将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简要介绍应用健脾法的体会。 1 调治脾胃,健运为先 小儿脾胃病的病因多为喂养不当所致。由于小儿脏腑柔弱,脏气清灵,治法偏补则易壅遏气机,峻消则易损脾伤正。健运即运行、运转之义,属八法中的和法,其补中有消,消中有补。脾健贵在运而不在补,在运脾药中,笔者常用谷麦二芽。因麦芽入脾主升,谷芽入胃主降,两者合用,开发胃气,宣发五味,使脾胃相合,升降有序,运化自如;配合茯苓、山药甘淡平补;大枣、甘…  相似文献   

5.
梅应兵  甘爱萍 《世界中医药》2014,9(8):1036-1038
目的:总结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脾胃病的用药特点。方法:采取归纳总结的方法对甘爱萍教授的脾胃病中药处方进行归纳,总结其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剂量、剂型特点。结果:性平甘淡是脾胃病用药的基本特性;健脾益气、滋阴和胃是治疗的根本;清热理气、调神解郁是取效的关键;汤、膏、丸剂,因时因人而异;常用剂量是脾胃病的最佳剂量。结论: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脾胃病的核心是"益气健脾,滋阴和胃"。  相似文献   

6.
张庆荣  张莉 《天津中医药》2006,23(5):377-378
根据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结合临床治疗脾胃病的经验和效果,在临床治疗上,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为主。1)调治脾胃病,首先重在调气;2)调治脾胃病,宜运补兼施,寒温并调;3)调治脾胃病尚需注意饮食。  相似文献   

7.
试论“脾常不足”与“脾健贵在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脾常不足”当谓脾胃常不足,其生理内涵是指小儿时期其脾胃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相对于成人而言,还处于不完善、不成熟状态,但就小儿自身来讲,其脾胃的结构与功能是与小儿的机体状态相适应的。“脾常不足”的病理意义在于小儿时期脾胃的代偿调节机能不足,代偿储备差,因而易出现代偿状态而发生脾胃病。针对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临证治疗脾胃病当以“脾健贵在运”为指导思想、运用“运脾法”为治疗大法,使脾  相似文献   

8.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等疾病,涉及西医学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种消化性疾病。笔者根据脾胃病的病变证机脾失运、胃失和、肝失疏,自拟胃复康治疗脾胃病数例,疗效显著。方药组成:白术30g,枳实15g,党参12g,山药15g,茯苓15g,元胡,川楝子,半夏,蒲黄,五灵脂,炙甘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程丽芳老师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探讨。其学术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宗东垣脾胃论之旨,服膺仲景,私淑各家之长,最终结合自身的辨证特点而来。她擅用经法,化裁经方。在脾胃病辨证过程中,谨守肝脾(胃)不和这一病机。在治疗脾胃病时,积极主张健脾养胃、疏肝活血之法,擅长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活血化瘀亦是程老师治疗脾胃病的灵通之法。  相似文献   

10.
脾胃病的治疗方法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徐立然 《中医研究》2010,23(2):53-54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之功能。《景岳全书·脾胃》曰:“胃司收纳,脾主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脾与胃的正常功能活动,体现在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济3个方面。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则安。脾胃病的病机就其本脏而言,主要为纳运失调,燥湿不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旧’。针对脾胃病的特点,临床治疗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审证求因,通补结合,以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功能为关键。现将脾胃病治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基于《脾胃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认为《脾胃论》实由当时的汴京大疫催生而成,其中从内伤出发、重视扶正思想对防治疫病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脾胃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免疫等,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虚弱、阴火刑肺密切相关,补脾胃、泻阴火可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12.
秦国政教授认为青少年男性乳房发育症多因肝肾亏虚、冲任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痰瘀之邪内蕴日久结于乳络所致。青少年天癸渐至,若禀赋不足,肾之气化失司,冲任不调,水不涵木而横逆脾胃,致痰瘀相搏,结于乳络,发为本病。因此,治疗应顺其发病特点,从病理产物导致的标症入手,兼顾本症。秦教授主张采用滋肝肾健脾胃散瘀结法治疗本病,方选三甲二陈汤加减。滋肝肾常用鳖甲、菟丝子、枸杞子等,健脾胃常用法半夏、陈皮、茯苓等,散瘀结常用夏枯草、穿山甲、老鹳草等。列举验案一则以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13.
浅谈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詹先峰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8,35(12):881-884
基于脾胃的病理生理特点,张声生教授形成了其脾胃病发病、治疗及预防调护为一体的学术思想,用之于临床疗效显著,现从发病及治疗两方面介绍和总结张声生教授的脾胃观。  相似文献   

14.
上下交病治其中--随魏长春老中医侍诊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长春老中医治疗复杂疑难顽症,属真元衰败上下交痛者,强调“治其中”的原则,例举魏老治疗肺心病、肝硬化、慢性肝炎、食道癌转移等为上下交病验案,分别采用培中土、运大气、保远真、救气阻等法,皆立足于顾护脾胃之气,巩固后天之本的治则。  相似文献   

15.
袁月松  王兴臣  姬琳  邢基祥 《陕西中医》2022,(11):1605-1608,1612
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范畴,历代医家多从平抑肝风论治。吾师王兴臣独辟蹊径,认为该病是以脾胃气化失常为中心,以五行乘侮关系为纽带的疾病,指出脾胃虚损是颤证关键病机,将从脾胃论治贯穿颤证的整个治疗过程中。现从脾胃的生理功能、五运六气角度以及脾与五脏的关系出发,论证脾虚致颤的病理机制以及从健运脾胃治疗颤证的必要性,治疗上应以实脾胃之元气作为主要手段,守天时、旺脾土,治法当健脾化湿、补中益气。并以参术汤为引,复中焦升降之枢纽,斡旋气机治颤,总结导师从脾胃论治颤证的临证审察之经验,从而促进中医理论契合运用于临床实践,以期为颤证的治疗提供参详。  相似文献   

16.
透邪法是临床治疗温病的重要法则之一,其贯穿于整个温病的治疗体系,温病涉及范围广泛,由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可知病变部位和所属脏腑的病变等,其中脾胃系统的病变在温病中更是千变万化,湿邪是影响脾胃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温病的一种病理因素,故在温病中常见湿邪为患的脾胃病,透邪法中采用的药物多以轻清、辛芳之品为主,具有透达、散邪等功效,历代医家将透邪法寓于其他(清热、祛湿、扶正等)治法之中,在祛湿等法的基础之上佐以透邪之法,可以使邪出有路、邪出透彻,因此能够很好的治疗与脾胃相关的温病。临床上湿热证是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为常见病之一,也是难治病。运用透邪法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时具有通畅气机、疏通表里、清轻透邪的作用,为临床上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拓宽了思路。现简述透邪法在治疗湿热型脾胃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汪龙德认为脾胃之病发生,无不责之于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之疏泄及肾中阳气的温煦、生化与肾阴的濡润、滋养,提出脾胃病的诊断要四诊合参,重视舌脉,在治疗脾胃之病时,要注意调理气机,用药也要顺应脏腑升降特点,使脾胃升降如常,注意从肝肾调理,肝脾肾同治,重在健脾运脾;同时运用现代检测手段,重视西医诊断,强调中医辨证,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脾、肾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湿热、疫毒、痰浊、瘀血等互结,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治应扶正祛邪,标本兼治。脾胃为后天之本,肝纤维化的治疗当以顾护中焦脾胃为主,脾胃健旺,则肝脏安和。肝纤维化的治疗主要以恢复肝脏的生理特性为主,治疗宜疏肝解郁、行气导滞。血瘀证贯穿肝纤维化始终,且血瘀的程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治疗除疏肝理气外,还应采用活血化瘀通络之法,以改善肝内气滞血瘀的状态。肝肾同居下焦,乙癸同源,肝病日久可累及肾脏,导致肝肾阴津亏虚,肝肾同病,故治疗应肝肾同治,滋水以涵木。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治疗血枯经闭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曦 《河南中医》2006,26(8):23-25
张锡纯治妇人血枯经闭,以脾胃为中心,施以健补脾胃、滋养阴液、化瘀调冲三法,并创制了一系列血枯经闭新方,因证制宜,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及方药加减论述补中益气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用。经诸位医家多年临床验证,脾胃气虚是甲减主要证型。临床治疗根据病情加减应用,常常取得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