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明原因多部位出血性血小板产现是一新型出性血疾病,特征为同一血小板对常规诱导阈值浓度的各种诱导剂可有正常或有缺陷的聚集反应。观察同一患者聚集的、不聚集的和静息的血小板,在电镜下的超向一结构。结果患者血小板超微结构形态学的改变,均符合正常对照者形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3.
为了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改变,对37例病儿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测PAIgG、抗血小板抗体,结果PAIgG阳性率为91.89%,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8.38%,表明病儿体液免疫异常。对21例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a、GPⅡb、GPⅢa、GPⅨ、GPIb,结果21例中19例(90.4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结果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减低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冯淑娟  罗雅丽 《河北医学》1996,2(6):685-685
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疗效分析(063000)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血库冯淑娟,郝东生(063000)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罗雅丽随着医学输血学的不断发展,血小板输注治疗在现代医学治疗中已被广泛的应用。但是如何提高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实验室的广泛应用,它所提供的测试指标和粒度分布图也日益被临床所重视。笔者在实践运用中发现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分布图之间有一定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 来自我院门诊和住院的血小板减少病患者80例。其中包括流行性出血热20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3例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24例急性白血病(AL),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ITP、AL和MDS患者的PTJT和PC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TP患者的MPV和PDW明显高于AL、MDS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P〈0.01),AL和MDS患者的PDW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二者的MP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ITP、AL和MDS患者缓解后PLT和PCT明显上升,而PDW下降,与未缓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TP缓解组的MPV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而AL和MDS缓解组的MPV值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小板生成素(TPO)对8例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进行治疗,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3例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2例。TPO剂量为5000U/次,每周三次,肌肉注射,连用8周。结果MDS-RA及ITP患者血小板上升30×10~9/L~62×10~9/L,而CAA血小板上升不明显。本文对TPO治疗MDS-RA、ITP及CAA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岚  张爱根  李妙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227-2228,2231
目的 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1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 血小板抗体阳性71例(33.33%),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抗体阳性65例(30.51%);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即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抗体阳性2例(0.94%);HLA和HPA抗体并存4例(1.88%).结论 HLA抗体是导致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对患者进行"适合性血小板榆注",可逆转血小板榆注无效状态,提高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lgG)、网织血小板(RP)及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检测对区别免疫性与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本院75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其中35例是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40例为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同时以PAlgG、RP及抗GPⅡb/Ⅲa、抗GPIb、抗P-选择素进行检测,其中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用改良单克隆抗体免疫固相法(MAIPA)检测,PAlgG、RP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35例ITP患者有22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至少一项阳性,占61.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为阴性反应;ITP患者RP平均值30.5±5.5,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26.5±5.0(P〉0.05);ITP患者PAIgG均值为38.5±6.0,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为36.6±6.2(P〉0.05)。结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RP和PAlgG结果均显示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特异性较强的一项指标,对提高ITP确诊率及鉴别免疫性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性紫癜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AIgG、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改变,对37例病儿用固相血小板免疫血清学试验检测PAIgG、抗血小板抗体,结果PAIgG阳性率为91.89%,抗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78.38%,表明病儿体液免疫异常。对21例患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糖蛋白GPa、GPb、GPa、GP、GPIb,结果21例中19例(90.4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结果表明血小板膜糖蛋白含量减低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为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水平及其与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s,PLT)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5例不同病因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TPO水平,同时用自动血细胞仪测定其PLT,以2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较正常对照组血清TPO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TPO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与PLT呈负相关。结论不同病因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清TPO水平不同,PLT是TPO水平重要的反馈调节因素之一。TPO的检测有助于临时鉴别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ysmex XT-4000i型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血小板(PLT-O)在低值PLT计数准确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7例PLT计数≤60×109/L的住院患者标本,在RBC/PLT通道检测电阻抗法PLT-I,在RET通道检测光学法PLT-O,同时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PLT-M并涂片镜检.以PLT-M计数结果为参考方法,采用秩和检验的K-W检验判断3组数据的计数结果有无差异,如有差异则进行Mann-Whitney检验分别比较手工法与光学法、手工法与电阻抗法的计数结果有无差异.结果:3种方法PLT检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法与手工法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阻抗法检出结果高于光学法和手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法PLT计数结果在低值PLT计数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当仪器电阻抗法PLT计数≤60×109/L(本室复检标准)时应打开RET通道检测PLT-O,以光学PLT结果作为可报告参数报告结果并及时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浓缩物(Platelet concentrate,PC)输注对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许多与血小板输注有关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例如血小板输注的指征、输注量、输注间隔时间如何合理确定;如何减少(尤其是在慢性血小板减少时的长期多次输注中)同种免疫的发生,避免血小板无效输注及血浆量增加对机体的影响等,都是临床治疗中常遇到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随着对肿瘤,白血病放、化疗剂量的提高,血小板制剂的使用量急剧增加。如何提高输注血小板的治疗质量,就越来越迫切地摆在了临床工作者面前。输注合理,就能拯救许多危重病人的生命;反之则影响疗效,耗费资财。本文就近年来血小板输注方法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两种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197袋手工血小板、77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RBC和WBC含量检测,了解其达标情况;对76例输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平均含量为(2.23±0.54)×1011,合格率为74.03%;手工血小板平均含量为(0.62±0.13)×1011,合格率为84.26%;两种血小板的RBC平均含量超过质量标准,WBC平均含量低于质量标准。输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患者分别有87%和80%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结论:手工血小板计数含量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之接近,在临床上可合理充分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73例正常人MPV、PDW及血小板分布图。正常MPVx11.98±1.05fl,PDWx36.85±2.51。血小板分布图表示,正常人呈非正态分布,范围5~23.75fl之间(主要在6.25~15fl之间)。同时观察了癌症病人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MPV、PDW化疗前后结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相关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反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 采用简易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技术(SEPSA),对87例长期反复输血的患者,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输注前后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在血小板输注前后计数血小并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殖(CCI)。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LCT)和SEPSA法对52例血小板抗体阳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进行了血以配合性输注。结果 反复输血的患者,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的60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输注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新鲜血小板与冰冻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方法将160例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输注新鲜血小板,n=82)和对照组(输注冰冻血小板,n=78)。比较输注后两组患者的出血时间,输注后1h,24h外周血血小板增高校正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注血小板后1h的出血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输注血小板后1h和24h的CCI值和PPR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鲜血小板提高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作用优于冰冻血小板。  相似文献   

20.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坚  邓克非  邓世权 《四川医学》2004,25(4):470-471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 ,引起血小板减少 ,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0例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的恶性肿瘤病人 ,随机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 (下称机采组 )和手工浓缩血小板 (下称手工组 ) ,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①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升高 ,平均达 81× 10 9/L ,明显高于手工组 45× 10 9/L(P <0 0 5 )。②机采组改善出血有效率为 10 0 % ,手工组有效率为 5 3 %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机采浓缩血小板疗效优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输注 ,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并能有效改善出血 ,是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重要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