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清TNF-α、ECP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28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病毒感染模型组、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7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另三组经呼吸道合胞病毒滴鼻吸入感染7天,建立病毒感染模型。第8天起,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g/kg灌胃,加味麻杏石甘汤组按30g/kg给予加味麻杏石甘汤水溶液灌胃,地塞米松组按0.1mg/kg给予12mg/L地塞米松灌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ECP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炎症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ECP水平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地塞米松组TNF-α、ECP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加味麻杏石甘汤组与地塞米松组TNF-α、E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显示肺泡壁中重度增厚,肺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加味麻杏石甘汤组和地塞米松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明显改善。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水溶液可有效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大鼠血清TNF-α、ECP。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硫酸镁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对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阻力、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医院治疗的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44例患儿为探究组,采用硫酸镁雾化吸入辅助常规治疗,44例患儿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儿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3,NLRP3)、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ein, ECP)水平:气道阻力指标:近端气道黏性阻力(R20)、气道总阻抗(Z5)、气道总黏性阻力(R5)、肺神经源性P物质水平;肺功能指标:有效呼吸道阻力(Ref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aximal m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不同病原感染毛细支气管炎后气道高反应的疗效是否一致,明确病原种类对孟鲁司特疗效的影响程度.方法:将150例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且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纳入标准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病原20项后分成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组与非RSV组,均给予综合常规治疗加服孟鲁司特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平均住院天数、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及半年内反复喘息次数及哮喘发生率.结果:非RSV组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早期使用孟鲁司特的临床疗效与RSV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内除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外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ECP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细胞因子除百日咳杆菌、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外IFN-γ、IL-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访6个月后RSV组发生哮喘5例,非RSV组有13例发生哮喘,经卡方检验两组哮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可以减轻非RSV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改善其所激发的气道高反应,降低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发生率;非RSV感染后毛细支气管炎的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RSV感染后一致;病原种类对孟鲁司特疗效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王国健  吴荣熙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1):4469-4470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鼻咽分泌物(NPS)中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2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检测NPS中ECP含量,随访8a,比较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与非哮喘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毛细支气管炎后哮喘组急性期NPS中ECP较非哮喘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ECP测定对其预后的早期预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4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NF-γ水平显著底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Th2失衡致IFN-γ水平降低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与IL-8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通过抑制T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通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3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SV组、给药组,建立RSV毛细支气管炎小鼠模型,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LR4、NF-κB的变化;利用肺组织HE染色、ELISA法检测白藜芦醇给药前后气道炎症病变、IL-6、TNF-α因子水平,Western Blot法及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LR4、 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等相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SV组小鼠组肺组织中TLR4、NF-κB水平升高,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加剧,ELISA检测炎性因子IL-6、TNF-α升高;而给药组处理后,肺组织TLR4、NF-κB的表达下调,病理改变减轻,炎性因子IL-6、TNF-α下降。结论 白藜芦醇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毛细支气管炎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对COPD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28 d;模型组:第1 d和第14 d气管内滴入脂多糖200μg,每日烟熏(第1 d和第14 d除外),共28 d;治疗组:与模型组相同的方法 建立COPD模型,并于每日烟熏前30 min雾化吸入噻托溴铵(生理盐水溶解,0.12 mmol/L,10 min)共28 d.大鼠处死前行肺功能测定;取左肺BALF进行细胞分类计数;肺组织HE染色行病理学评价;ELISA法测定BALF及血清IL-8和白三烯B4(LTB4)浓度.结果 ①模型组大鼠的气道阻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顺应性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大鼠气道阻力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顺应性明显增加(P<0.05).②模型组气道炎症加重,且出现明显肺气肿;治疗组也出现了炎症和肺气肿,但程度较轻.③模型组BALF中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治疗组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较模型组明显降低.④模型组血清及BALF中IL-8和LTB4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8和LTB4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噻托溴铵可以减轻COPD大鼠的气道炎症,延缓肺功能恶化,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变化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喘息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市中心医院9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组)、90名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Eotaxin、ECP、IFN-γ、IL-4及外周血中Treg细胞,根据患儿病情、喘息复发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RSV组患儿治疗前血清Eotaxin、ECP、IL-4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SV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外周血中Treg细胞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RSV患儿治疗前血清Eotaxin、ECP、IL-4检测值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RSV患儿治疗前血清IFN-γ外周血中Treg细胞检测值均显著低于轻症组(P0.05)。治疗1周后,RSV患儿的血清Eotaxin、ECP、IL-4检测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IFN-γ外周血中Treg细胞检测值呈不同程度升高(P0.05)。结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免疫失衡,检测血清Eotaxin、ECP、IFN-γ、IL-4及外周血中Treg细胞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 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 取2016 年5 月—2017 年11 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8 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和观察组,每组64 例。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 干扰素α-2b 雾化治疗。治疗1 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4 个月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复发 率,以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E(IgE)、免疫球蛋 白M(Ig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 结果 观察组控制+ 显效合计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IgG、IgA、IgE、IgM 及TNF-α 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IgE、TNF-α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而IgG 水平高于对 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IgA、IgM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ECP、EOS 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ECP、EOS 低于对照组(P <0.05)。随访4 个月,观察组患 儿感染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13% VS 15.63%)(P <0.05)。结论 重组干扰素α-2b 雾化治疗小儿毛细支气 管炎效果良好,可调节毛细支气管炎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且不易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毛支)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我们应用ELISA法检测46例RSV毛支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μ)水平。结果显示,IL6、IL8、TNF—α在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或<0.05),但在恢复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重症患儿TNF-α水平显著高于轻、中症患儿{均P<0.01)。表明RSV毛支患儿体内存在多种细咆因子异常分泌,它们可能参与其免疫发病过程和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