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近年来,近视的发生发展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防控青少年近视,刻不容缓。针灸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对治疗青少年近视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从中医对青少年近视的认识、针灸治疗近视的可能作用机制、常见的针灸治疗进行论述。常见的针灸方法包括普通针刺、针刺联合配镜、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用干预以及其他针灸疗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缓解睫状肌的痉挛,或者改善眼部血流状况,促进眼周的血液循环而达到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国为近视发生的大国,20~24岁年龄当中,有1. 28亿的近视患者,近五分之一为高度近视。西医对近视的治疗以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为主,改变患者的屈光状态,对患者视力的提高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患者眼轴的增长、裸眼视力下降和眼底病变无改善作用。祖国传统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原则,对近视的发病机制有独到见解,治疗方法多采用辨证用药、针灸、理疗等方法,预防和治疗近视取得了显著效果。文章从中医针灸和中药学对近视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说明。  相似文献   

3.
姬春燕  孙洪文  李慧 《河南中医》2016,(9):1642-1646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取穴规律,为青少年近视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万方数据库1991年1月—2012年12月收录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选择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对其涉及的腧穴及腧穴的归经、分部及特定穴属性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结果: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睛明、攒竹、风池、太阳、四白、合谷、承泣;所选用穴位的经脉以经外奇穴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头面部,以眼周围为最多;背俞穴、原穴、输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安全、有效,针灸医家多选用经外奇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并以头面部眼周围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4.
参阅近年来国内中医、针灸刊物报道的相关文献26篇,并结合自身开展砭石疗法治疗近视的临床实践与体会,就砭石疗法治疗近视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自己的一些认识,认为砭石疗法治疗近视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4):177-180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研究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近视的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纳入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的临床原始研究的文献,采用频数分析对其穴位归经、应用频次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相关文献,涉及43个穴位,11条经脉,4个经外奇穴。穴位使用的总频次共248次,与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联系密切。结论针灸防治青少年近视选穴应重视经脉循行、关注配穴加减、强调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6.
分析总结近年来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检索CNKI上1974-2013年2251篇文献,从选穴、刺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针灸在治疗青少年近视方面选穴精准、方法多样,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能够很好的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证实,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有肯定的疗效,并对针灸治疗本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大量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一是回顾了针灸调控IBS内脏高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涉及外周水平的机制、脊髓水平的机制、脑水平的机制;二是回顾了针灸调节IBS肠运动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涉及迷走神经和肠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网络发挥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就针灸治疗IBS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所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和既往相关机制研究所依赖的还原论方法的局限性,提出针灸治疗IBS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有必要借鉴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近五年来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的临床概况从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并综合分析了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的疗效和特点,发现针灸、推拿治疗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临床诊疗标准、研究方法和针灸、推拿作用机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而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具有一定优势。就近年来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从帕金森病的中医病因病机、针灸作用机制、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论述,并对针灸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近视的腧穴进行查阅、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出针灸治疗近视的"同功穴",分析比较其规律谱,为临床腧穴的配伍及针灸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网络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查阅30部现代针灸相关的教材,总结近视的"同功穴"并分析其规律,将30部教材中主治近视的腧穴归纳出的频次、归经、所属部位分别与同功穴规律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 30部现代针灸教材中主治近视的腧穴共有35个,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为睛明穴,共28次,所占百分比93.33%;所属经脉以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所在部位以头颈部为主。我们将30部教材中出现频次超过7次(26.67%)以上的腧穴纳入一级谱,共有8个腧穴,分别为睛明、臂臑、攒竹、目窗、瞳子髎、承泣、四白、光明。  相似文献   

11.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得到世界范围广泛认可,对其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扩展、深入。干细胞自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其基础研究以及临床应用迅速发展,对组织的修复、再生或替代治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也有研究报道试图从针灸对干细胞的影响方面揭示针灸的治疗机制,就此内容检索相关文献,从脑病、脊髓损伤、关节炎等不同疾病中针灸对干细胞的影响,以及不同针灸方法对干细胞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针灸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干眼症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并呈现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如何有效治疗干眼症已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针灸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干眼症的临床治疗,针刺、电针、灸法、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眼针、穴位注射等方法治疗干眼症均取得了较好疗效。机制研究也初步开展,主要从针灸改善泪腺的形态与功能、调节凋亡、调节性激素等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对针灸治疗干眼症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干眼症的针灸临床治疗和机理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风为临床常见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疗效进行总结,并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总结。结果表明,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针灸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是针灸治疗起效的机制之一。对其机制研究方面有待于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108例轻度近视的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中药自拟五子汤加减内服联合针灸承泣、太阳、丝竹空、攒竹等穴为主穴治疗;对照组:白天点珍视明眼水,晚上点双星明眼药水。两组患者均需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避免用眼疲劳,坚持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视力及屈光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5.5%,对照组有效率为50.1%。两组比较,P〈0.01。结论: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青少年轻度近视有较好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近视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尤以青少年多见,针灸作为治疗近视的常用方法,临床效果得到肯定。本文综述了十五年来针刺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从针刺治疗近视取穴规律、各种针刺手法、辨证选经选穴等方面探讨其疗效,研究发现,临床中针灸治疗近视主要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多以眼周腧穴作为治疗主穴,同时还注重五脏与眼睛的联系,基本病机为肾元亏虚,肝血不足,脾气虚弱,局部病变在目,与肾、肝、脾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时多从肝、脾、肾三脏出发取穴;针刺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手段多样,但以毫针最为常见;其次有耳针、梅花针等;针刺手法上,有捻转泻法,灵龟八法或透刺法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视神经萎缩是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近年来研究证实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有肯定的临床疗效,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检索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机制的研究文献,对其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发现针灸通过调节视觉中枢生物电活动、眼部血液微循环、神经节细胞凋亡、视网膜内神经递质及相关信号通路五个方面改善视神经萎缩;同时,本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以期为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新依据及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贾宁 《中医临床研究》2012,4(4):121-122
目的:分析针灸对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治疗。方法:检索到的文献主要从假性近视的概念、流行病学、治疗种类、针刺手法及临床选穴5个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中医针灸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效果比较明确,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无任何副作用,适用于任何条件的医院,尤其适合边远地区,医疗条件差的地区,能有效的控制和治疗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结论:针灸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近期效果明确,但在远期疗效上,由于研究甚少,今后尚待考究。探讨出操作规范,安全性能高,更为青少年接受的治疗假性近视的方法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文献研究,对针灸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多方法联合进行综述,并提出针灸与康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概况从治疗方法上进行综述,并综合分析了针灸治疗(单纯针刺治疗、耳针疗法、艾灸疗法、敷脐疗法、穴位埋线、温针疗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痛经的疗效和特点,发现针灸治疗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临床诊疗标准、研究方法和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3,(6):1264-1266
目的:总结国内外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概况,并进一步探讨研究的思路。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思考目前在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结果:针灸疗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发挥的疗效已获得了国内外的肯定。随着各种先进研究技术手段的引入,针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也从多方位展开研究。结论:对于针灸治疗抑郁症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通过更规范合理的试验设计、更好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来解决,促使针灸在治疗抑郁症上的优势得到更多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