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集宝应县2005-2014年疟疾网络疫情报告数据和抗疟措施执行情况,描述性分析疟疾疫情及防治效果。宝应县2005-2014年共累计报告疟疾175例,无死亡病例。2005-2008年间日疟病例占86.4%(19/22),均为本地感染,发病集中于5~11月份。2009-2014年恶性疟病例占82.4%(126/153),均为境外感染,无明显的季节高峰。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1例增至2009年的22例。2010-2014年报告的均为输入性病例。患者规范治疗率为100%,休止期根治195人,血检发热病人52 827人,疟原虫阳性率为0.3%(149/52 827)。宝应县自2010年以来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输入性疟疾形势依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2.
1999-2014年如东县共报告疟疾确诊病例23例,其中本地感染间日疟1例,输入性间日疟9例,输入性恶性疟13例,输入性病例占95.7%(22/23)。病例首诊以镇医院、村级卫生机构为主(占60.9%)。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2004年后均为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以来孝感市疟疾疫情,为我市疟疾消除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 2003和SPSS17.0软件对孝感市2004—2014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孝感市2004—2014累计报告疟疾病例84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8/10万,2005年发病率3.35/10万最高,2012年发病率0.12/10万最低。其中间日疟742例,疟疾未分型66例,恶性疟36例,本地感染病例802例,输入性病例42例,前几年以本地间日疟为主,近几年以输入性恶性疟为主。本地疟疾病例在5—9月份呈明显发病高峰,孝昌、安陆、孝南、大悟报告病例较多,发病人群20岁以上成年人为主,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5.31%,农民为主,男性多于女性(1.52:1)。输入性疟疾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孝南、安陆、大悟报告病例较多,20岁以上病例占97.62%,90.42%为非洲务工归国人员,青壮年男性居多。结论孝感市本地感染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呈上升趋势,做好输入性疟疾疫情监测将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近年来泰兴市疟疾流行状况和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3年泰兴市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报表以及疟疾病人流行病学调查表,分析疟疾发病率、流行特征、输入性疟疾等指标。结果 2005-2013年泰兴市共报告疟疾37例,年发病率为0.007 8/万~0.066 9/万,上升幅度较大。输入性疟疾34例,占总病例的91.89%,其中本地人口本省外市感染2例、外省感染2例、境外感染30例。境外感染的30例中,间日疟1例、卵形疟2例、恶性疟27例。每个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30~49岁青壮年病例占83.78%(31/37)。结论泰兴市疟疾以境外输入性恶性疟为主,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流动人口和现症病人的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目的 了解2010-2014年湖北省疟疾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全省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10-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报告中湖北省疟疾病例资料,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0- 2014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结果 2010-2014年湖北省共报告疟疾病例 997 例, 其中间日疟 618 例、 恶性疟 352 例、 卵形疟 18 例、 三日疟 9 例; 本地疟疾病例 479 例, 输入性疟疾病例 518 例。自2013年起无本地感 染病例; 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逐年上升, 其中以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数上升更为明显。81.85%的病例分布在襄阳、 武汉、 孝 感、 宜昌、 荆门和随州6个市; 男性病例810例, 女性187例, 男女性别比为4.33 ∶1。本地疟疾发病以40~69岁居多, 占本 地病例总数的78.29% (375/479); 输入性疟疾发病以 20~49岁居多, 占输入性病例总数的 88.22% (457/518)。本地疟疾 病例中, 职业以农民为主 (67.01%); 输入疟疾病例中, 职业以工人、 民工和农民为主 (63.90%)。结论 结论 湖北省本地感染 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但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多, 是目前全省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 为制订和调整全省疟疾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 方 法 法 收集2005-2014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数据资料, 对疟疾发病情况、 感染来源以及病例的时间、 地区和人群分布进行分 析。结果 结果 2005-2014年, 江苏省共报告疟疾病例5 069例, 其中间日疟3 422例 (67.51%)、 恶性疟1 497例 (29.53%)、 未 分型150例 (2.96%); 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 139例 (42.20%)、 国内输入病例1 131例 (22.31%)、 境外输入病例1 799例 (35.49%); 男性病例3 809例, 女性1 260例, 男女性别比为3.02 ∶1。病例年龄以25~60岁为主, 占67.15%; 职业以农民和 民工为主, 分别占40.26%和23.63%。60.58%的病例分布于徐州、 宿迁、 淮安、 苏州市和南通市。2005-2009年病例以间 日疟为主, 自2010年起以恶性疟为主, 且主要为境外输入性感染, 从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结论 结论 江苏省本地感染 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但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仍较多, 且感染呈多样性, 是目前的防控重 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济南市疟疾发病情况,探讨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整理。对疟疾疫情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济南市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病例66例,其中恶性疟11例,间日疟32例,未分型23例;实验室确诊32例,临床确诊34例;本地病例和外地病例各33例;当地感染病例5例,占7.58%,输入性病例61例,占92.42%,11例恶性疟均为输入性病例。结论济南市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关口前移,把好疟疾输入关,加强疟区入济人员的疟疾监测,防止输入病例引起本市疟疾暴发流行应是济南市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10年江苏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订适合本省实际的有效消除疟疾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江苏省共报告疟疾386例,与2009年病例数基本持平,发病率为0.05/万。其中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100例,较2009年下降了47.92%,主要分布在淮河沿岸的徐州、宿迁和淮安3市,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5%(75/100);输入性疟疾病例286例,其中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207例,较2009年上升了104.95%,主要分布在江苏中部和苏北沿海的南通、泰州、扬州、淮安、盐城和连云港6市。286例输入性病例中,国内其他省输入38例,均为间日疟,其中复发病例11例,复发率显著高于本地感染病人;国外输入248例,207例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其中82例为回国后再燃,41例间日疟病例中,复发病例23例,复发率显著高于本地感染病例和国内其他省输入病例。结论江苏省本地感染间日疟病例明显下降,但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数仍较多,且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成倍上升。因此,要在江苏省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一方面要加强重点地区疟疾防治,进一步降低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流动人员中间日疟病例的休止期根治方法,降低复发率,减少输入性间日疟病例对本省疟疾防治成果的影响;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并积极开展多部门协作,加强对劳务输出回国人员的监测和管理,做好输入性恶性疟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 2003—2020 年栖霞区疟疾流行特征和 2009—2020 年传疟媒介季节性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 2003—2020 年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栖霞区疟疾疫情数据、疟疾血检统计年报、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以及 2009—2020 年蚊媒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分析。 结果 2003—2020 年栖霞区累计报告疟疾病例 51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0. 44 / 10 万。 报告病例中,间日疟占 68. 63% ( 35 / 51),恶性疟占15. 69%(8 / 51),卵形疟占 5. 88%(3 / 51),未分型占 9. 80%(5 / 51)。 本地感染病例占 23. 53%(12 / 51),输入性病例占 76. 47%(39 / 51)。 2011 年报告最后 1 例本地感染病例。 2009—2020 年共捕获中华按蚊 85 只,未捕获其他种类按蚊,按蚊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 年未再捕获到中华按蚊。 结论 虽然栖霞区 2015 年已经通过省级消除疟疾 考评,但仍然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疟疾传播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监测和处置。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云南省盈江县和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拉咱市疟疾疫情资料,并对双边居民开展带虫率调查。2012-2013年盈江县共报告疟疾病例179例,疟疾年均发病率为2.9/万。其中,输入性病例占77.7%(139/179),本地感染病例占22.3%(40/179);间日疟占79.3%(142/179),恶性疟占20.1%(36/179),未分型病例占0.6%(1/179)。缅甸拉咱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 0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2.5/万。其中间日疟占73.4%(1 519/2 069),恶性疟占20.1%(415/2 069),未分型病例占6.5%(135/2 069)。血片镜检结果显示,盈江县居民未发现带虫者,拉咱市居民带虫率为1.5%(9/589)。  相似文献   

11.
使用《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2013年版"卫统32表")收集2014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疟疾疫情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除内蒙古自治区无病例报告外,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80县(市、区)共报告疟疾病例3 078例,较2013年(4 128例)下降25.4%,发病率为0.022 6/万;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是云南(17.3%,533/3 078)、江苏(11.5%,355/3 078)、四川(8.6%,266/3 078)、河南(7.0%,216/3 078)、浙江(7.0%,215/3 078)等5个省(自治区)。本地感染病例56例(占1.8%,56/3 078),主要分布在云南边境(9个县)和西藏(1个县);6例本地感染的恶性疟仅分布在云南省的盈江县(4例)和沧源县(2例);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和云南省盈江县本地感染疟疾发病率超过1/万。境外输入病例3 021例(占98.1%,3 021/3 078),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广东省报告1例长潜伏期三日疟病例。确诊病例3 057例(占99.3%,3 057/3 078),其中间日疟846例(占27.7%,846/3 057),恶性疟1 882例(占61.6%,1 882/3 057),三日疟53例(占1.7%,53/3 057),卵形疟231例(占7.6%,231/3 057),混合感染44例(占1.4%,44/3 057),诺氏疟1例。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重症病例170例(占5.5%,170/3 078),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5例(0.8%,25/3 078)。2014年全国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显著,云南边境和西藏墨脱仍是我国消除疟疾的重点地区,境外输入病例的管理与重症病例救治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调整和制订该市消除疟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河池市11个市、县、区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河池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60例,年均发病率为0.36/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占6.25%(10/160),输入性疟疾病例占93.75%(150/160)。4种疟原虫均有发现,以间日疟为主,占51.87%(83/160);恶性疟次之,占34.38%(55/160);三日疟和卵形疟分别占5.00%(8/160)、1.25%(2/160);未分型报告12例,占7.50%。11年间疟疾发病率先降后升,2009年后再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2010年报告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2013年和2015年各出现1例恶性疟重症病例;2014年出现1例胎传新生儿间日疟重症病例。全部病例分布于10个市、县、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挖矿职业为主;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份;感染自非洲和东南亚者占60.00%(96/160),自国内其他省者占33.75%(54/160)。患者发病到确诊治疗时间中位数为5 d,不同年份疟疾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 = 33.40,P < 0.05)。结论 河池市疟疾疫情仍面临很多挑战,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仍需加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发病趋势和规律,为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以及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年报系统),收集2004~2013年7月全国疟疾疫情数据资料,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7月,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41 430例,其中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病例分别占76.54%、8.33%和15.13%;患者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主要分布在安徽(占45.16%)、云南(占22.26%)、海南(占9.68%)、河南(占8.16%)和湖北(占4.28%)五省;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占33.02%和66.98%;死亡病例235例,其中恶性疟占87.66%;2004~2012年,全国年报系统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204 613例和输入性病例47 439例,分别占81.18%和18.82%;2013年1~7月,全国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疟疾病例2 987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占0.87%,恶性疟病例占74.89%,本地感染病例仅34例。结论全国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输入性疟疾尤其是输入性恶性疟所占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发病特征和流行态势,为疟疾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11年全市疟疾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疟疾病例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态势。结果1993-2011年盐城市9个县(市、区)疟疾发病总人数为134例,其中本地间日疟18例,输入性间日疟59例,输入性恶性疟56例,输入性三日疟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3.43%、44.03%、41.79%和0.75%。19年全市疟疾总发病率为0.03/10万~0.29/10万,本地疟疾发病率为0~0.06/10万,呈低度流行态势,2006年以后全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07-2011年发现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56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境外输入性三日疟1例。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1 d,当天就诊的占58.96%,村卫生室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4.06%;病人发病至血检、确诊和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均为4 d。结论盐城市本地疟疾发病已趋于逐步消除态势,境外输入性恶性疟明显增加,加强输入病例监测和防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昌宁县2003~2008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27例,年均发病率1.11/万;本地感染病例37例(占16.30%),外源性病例190例(占83.70%);间日疟153例(占67.40%),恶性疟63例(占27.75%),未分型11例(占4.85%)。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出现,季节性不明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农民和农民工为主;县所辖各乡镇均有疟疾病例,且病例呈高度分散。近年来昌宁县疟疾疫情回升,且出现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内源性暴发点,随着输入性病例的增多,疟防形势不容乐观。昌宁县必须重视和加强疟疾防治工作,以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的 掌握东台市1999-2013年疟疾疫情特点。 方法 方法 收集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确诊病例个案调查及疫 情防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结果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发病总人数为27例, 其中本地间日疟2例, 输入性间日 疟10例, 输入性恶性疟13例, 输入性恶性疟与卵形疟、 间日疟混合感染各1例, 输入性病例占92.59%, 本地病例占 7.41%。2003年以后无本地感染病例, 全部为输入性病例。2008年前输入性病例均为国内间日疟, 之后均为境外恶性疟 及两者混合感染病例。病人首诊以镇医院、 村级卫生机构为主, 均占33.33%。病人发病1 d内就诊的占62.96%, 发病至 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 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 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为33 d, 平均为5.74 d; 就诊至血检、 确诊时间 中位数均为1 d。 结论 结论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以输入性病例为主, 加强出国劳务回归人员的监测是实现消除疟疾的 关键。  相似文献   

17.
使用《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2013年版"卫统32表",简称为"年报")收集2015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的疟疾疫情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201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664个县(市、区)共报告疟疾病例3 288例,较2014年(3 078例)增加6.8%,发病率0.024 0/万;病例主要报自云南(606例,占18.4%)、江苏(405例,占12.3%)、四川(290例,占8.8%)、广西(236例,占7.2%)、山东(212例,占6.4%)等5个省(自治区)。报告本地感染病例40例(占1.2%,40/3 288),主要分布在云南(6个县)、西藏(1个县)、海南(1个市)和辽宁(1个市)等4省(自治区)共9个县(市、区),其中1例感染来源不明;其中报告的1例本地感染恶性疟病例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本地感染发病率超过1/万。报告境外输入性病例3 248例(占98.8%,3 248/3 288),分布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验室确诊病例3 265例(占99.3%,3 265/3 288),其中间日疟878例(占26.9%),恶性疟1 992例(占61.0%),三日疟76例(占2.3%),卵形疟272例(占8.3%),混合感染47例(占1.4%)。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重症病例163例(占5.0%,163/3 288),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报告死亡病例20例。全国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简称为"网报")报告疟疾病例3 11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9例。我国消除疟疾进展顺利,但云南边境地区和西藏墨脱县仍是消除疟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仍需关注和加强疟疾传播阻断地区的再传播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0年河南省疟疾疫情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河南省疟疾病例的资料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年河南省共报告疟疾896例,其中本地病例为790例(占88.17%),均为间日疟;输入性病例106例,其中间日疟25例(占2.79%),输入性恶性疟81例(占9.04%)。男性病例579例,女性317例;病例中以青壮年农民为主。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以流行季节的5~10月(649例)为发病高峰。结论 2010年河南省疟疾疫情明显下降,但是输入性疟疾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徐州市疟疾流行特点、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订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徐州市2005—2013年疟疾个案调查表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疟疾968例,均为散在病例,无暴发流行。本地感染病例728例,占75.21%(728/968);境外输入性病例73例,占7.54%(73/968);国内输入性病例167例,占17.25%(167/968)。2012—201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对2005—2010年和2011—2013年病例分型进行分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37,P0.05)。结论徐州市自2012年以来无本地感染疟疾报告,疟疾病例感染来源从本地感染为主转变为本地人口外出感染为主。应认真做好出国务工人员及流动人口管理和监测,降低疟疾继发性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使用《疟疾防治工作调查表》(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2010年版"卫统29表"),收集2012年全国疟疾疫情数据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ArcGI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012年全国31个省(市、区)共620个县(市、区)报告疟疾病例2 718例,较2011年(4 479例)下降39.3%,发病率为0.020 2/万;病例主要分布在云南(占31.4%,853/2 718)、广西(占8.1%,220/2 718)、江苏(占7.3%,198/2 718)、湖南(占5.8%,158/2 718)和四川(占5.7%,155/2 718)等5省。临床诊断病例119例(占4.4%,119/2 718),实验室确诊病例2 599例(占95.6%,2 599/2 718)。其中,间日疟病例1 080例(占39.7%,1 080/2 718),恶性疟病例1 419例(占52.2%,1 419/2 718),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病例44例(占1.6%,44/2 718),卵形疟和三日疟病例共56例(占2.1%,56/2 718)。本地感染病例182例(占6.7%,182/2 718),主要分布在包括云南省(20个县)、安徽省(15个县)、湖北省(4个县)、西藏区(1个县)和广西区(1个县)的5个省(区)共41个县(市、区),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仅分布在云南省腾冲县(3例)、盈江县(5例)和泸水县(1例),仅西藏区墨脱县报告本地感染的疟疾发病率超过1/万。境外输入病例2 474例(占91.0%,2 474/2 718),分布在全国29个省(市、区)。境内输入病例62例(占2.3%,62/2 718),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区)。重症病例145例(占5.3%,145/2 718),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区)。死亡病例15例(占0.6%,15/2 718),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区)。全国消除疟疾工作进一步取得明显成效,输入性疟疾疫情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