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骨肿瘤特别是位于脊柱、骨盆的骨肿瘤 ,由于其本身及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深、肿瘤血供丰富 ,术中出血多 ,因而治疗十分困难。近 2 0年来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及骨肿瘤的栓塞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 ,使骨肿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1 骨肿瘤的栓塞治疗   195 3年 Seldinger发明经皮穿刺插管选择性血管造影术之后 ,选择性动脉造影得到了迅速发展。本世纪 6 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Djindjinan开始行颈外动脉造影和脊髓血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 ,开拓了经导管栓塞治疗。 Feldman于 1975年首次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骨肿瘤以来 ,骨肿瘤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显像在恶性骨肿瘤治疗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75例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分别行局部血流、断层及全身骨显像,并与X线、CT及平片检查对比.结果骨显像不仅可了解骨恶性肿瘤的血供、病灶范围,而且可反映肿瘤的代谢改变、了解有无全身骨转移,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定位帮助,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性检查方法.结论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诊治方面,骨显像对骨肿瘤的治疗和随访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作为恶性骨肿瘤治疗病灶定位及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中药在防治骨肿瘤的研究进展.探讨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指标变化,综述了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在中药防治骨肿瘤的基础研究状况,同时还介绍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还进一步指出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高频彩超观察骨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探讨彩超在诊断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3例骨肿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及CDFI、CDE检查,并与临床检查进行对照,分析原发性、转移性骨肿瘤的声像表现,并对进一步治疗进行指导.结果 良性骨肿瘤表面平坦,骨膜线光滑,瘤体内回声均匀性衰减,无明显的多次反射乱征.恶性骨肿瘤表现为骨皮质粗糙、中断、骨膜线不完整,瘤体凌乱,内部回声强弱不等,血流信号丰富.骨转移性瘤有其原发肿瘤的特点.结论 超声可以显示骨肿瘤破坏状况及范围,观察骨膜、骨质、内部回声及周围软组织的情况.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实时地观察肿瘤内及周边区血流信号及供血特点,从而使彩超诊断和指导治疗骨肿瘤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林萍 《健康伴侣》2010,(6):19-19
由于恶性骨肿瘤早期表现无特异性,发病时往往不易引起患儿及家长注意,许多患儿就诊较晚,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预后较差。对于恶性骨肿瘤,和其他肿瘤一样,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热点1骨延长重建术治疗骨肿瘤功能预后良好此次大会上公布了骨延长重建术治疗骨肿瘤功能预后10年随访研究结果,成为会议的一大亮点.研究结果显示,骨延长术治疗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远期功能良好.骨延长术一般用于对化疗敏感、可尝试保肢治疗的ⅡB期恶性骨肿瘤及低分化或进展期的初发骨肿瘤患者.研究者对22例应用骨延长术完成重建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进行了至少10年随访.肿瘤类型包括:骨肉瘤7例,骨纤维结构不良2例,尤文肉瘤1例,低分化骨肉瘤5例,造釉细胞瘤2例,骨巨细胞瘤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骨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的活性,研究TALP和BALP在骨肿瘤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及治疗监测.方法 采用法国临床化学推荐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BALP和速率法测定TALP水平.结果 恶性骨肿瘤组和转移性骨肿瘤组血清TALP和BAL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手术治疗后1、2、3周血清TALP和BAL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清TALP和BALP均为骨肿瘤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又一灵敏、简便的生化指标,且血清BALP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血清TAL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盖骨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1年2月至2006年2月采用载瘤骨瓣灭活后回植治疗颅盖骨肿瘤21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结果:21例术后均无感染,3例术后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治愈,1例出院后1年因原发病死亡.结论:载瘤骨瓣灭活后回植是治疗颅盖骨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后 ,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随着材料学及近代外科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化疗的开展 ,使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 ,目前保肢治疗成为恶性骨肿瘤的常规外科治疗。骨肿瘤保肢治疗重建方法主要有 :同种异体骨移植、瘤段灭活再植和人工假体置换 ,由于肿瘤假体可以早期负重、肢体功能恢复理想、假体发展的多样化和个体化 ,人工假体置换已成为保肢重建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假体植入术后主要动力肌腱与假体的可靠连接不仅对保留肢体的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是重要的 ,同时对减少假体的负荷 ,降低植入物的松动下沉与折断也…  相似文献   

10.
张长明  程克刚 《重庆医学》1994,23(4):217-217
多发性骨肿瘤不论原发还是转移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最大痛苦是疼痛难忍晚期止痛就成为主要对症治疗。由于病人肿瘤病灶为多发性单一手术治疗困难。全身外照射虽然达到减症目的但剂量大、视野大、副作用大。药物止痛时间短、反复给药易成瘾。同骨肿瘤内照射止痛剂能有效镇痛,减少麻醉药品剂量,增加病人抗肿瘤信心维持正常生活。我们用~(90)Y—EDTMP骨肿瘤内照射止痛剂治疗了35例晚期多发性骨肿瘤病人,镇痛效果满意。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肿瘤625例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骨肿瘤登记工作刚刚起步.目前,虽然还没有全国统一的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平均发病率,但已有一些地区性的统计分析资料,对今后骨肿瘤分类、普查、预防及登记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院1976年至1983年的7年中,有完整资料经病理证实的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共625例,按1983年长春骨肿瘤座谈会关于骨肿瘤分类试行方案进行了病理分类.并与上海、天津、广州地区报道的骨肿瘤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本组病例来源主要是本市及附近地县,基本上可以反映重庆地区骨肿瘤的发病情况,特予以统计整理,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有效手段,其在降低化学治疗副作用、辅助患者后期调养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等方面拥有良好的效果。然而,在骨肿瘤的演变及病因机理方面,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案例报道较少,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文通过查阅现代文献中记载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显效案例,对骨肿瘤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骨肿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曹雷 《医学争鸣》2009,(21):2414-2414
0引言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愿望是骨肿瘤治疗的难题[1],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患者意义更为重大.2002-08/2008-08,我院收治1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半膝关节假体置换与半膝骨关节移植保肢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恶性骨肿瘤患者家属心理特点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体会.方法 选取2015年上半年在我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患者家属,共计62例,分为干预组 及普通组,对干预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其SDS及SAS评分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干预组评分下降更快(P<0.05).结论 对恶性骨肿瘤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家属焦虑及抑郁等情绪,对提升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信心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骨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骨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良、恶性骨肿瘤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显示骨肿瘤特征性骨质破坏及骨膜和骨旁软组织肿块的情况.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骨肿瘤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组织检查及其他影像检查可以提高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水平.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前关节镜在我国开始运用,时至今日,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关节镜器材的不断更新、完善,关节镜的使用已经从最初的膝关节发展到髋、肩、肘、踝、腕直至指问关节.由于关节镜的微刨直视的优点,越来越多的关节外疾病也开始在关节镜下治疗,如良性骨肿瘤治疗就可以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7.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手术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转移早,预后不佳,死亡率高,一旦确诊,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骨肿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发现骨肿瘤发生具有年龄和部位特点,临床表现以肿块与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压迫症状为主,偶发病理性骨折.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只注重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对病人精神、心理状态的评估.2015年1-3月,我科对50例骨肿瘤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调查评估,其中有抑郁症状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患者进行了心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原位微波灭活术治疗骨盆骨肿瘤及骨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15例骨盆骨肿瘤及骨转移瘤患者均行原位微波灭活术及肿瘤全部或部分切除术,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盆骨肿瘤肢体关节功能优良率、肿瘤复发及临床结局.结果 15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50.1±90.2)ml.随访6~25(14.6±3.8)个月.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0.05).术口延迟愈合1例,骨盆骨肿瘤肢体关节功能优良率 86.7%(13/15).术后局部复发3例,死于原发疾病(无骨盆肿瘤复发)8例,随访期间存活4例.结论 微波原位灭活术治疗骨盆肿瘤,术中出血不多,术后获得比较满意的肿瘤局部控制,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9.
聂富祥  陈根元 《医学争鸣》2007,28(9):846-848
目的:探讨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环氧化酶-2蛋白(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值(MVD)三者的相关性,以明确对转移性骨肿瘤实施临床干预的可能性.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转移性骨肿瘤手术标本COX-2, VEGF蛋白及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应用OLYMPUS-VANOX 多功能显微镜,采用DMCⅡ型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计数MVD值,并同时取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良性骨肿瘤标本作为对照,探讨COX-2和VEGF在转移性骨肿瘤的表达情况,以及转移性骨肿瘤组织中MVD值. 结果:COX-2及VEGF在转移性骨肿瘤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81%,MVD在转移性骨肿瘤组和原发性骨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良性骨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性骨肿瘤组中表达率虽高于原发性骨肿瘤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MVD与骨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结论:COX-2, VEGF在骨肿瘤转移、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VD可作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22例.对化疗敏感的,由肿瘤内科行正规静脉化疗,术前72小时内常规行血管造影及瘤体动脉栓塞,行骨肿瘤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采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结果 22例患者术后随访12-60个月,其中17例患者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4例出现复发.膝关节活动 0°-110°,根据Insall评分标准治疗后效果优15例,良3例,可4例,优良率85%.结论 人工假体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能降低局部并发症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