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验自我概念在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焦虑情绪之间的调节效应。方法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Wallace自我概念量表、Beck抑郁自评量表和Beck焦虑量表等对73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来检验调节效应。结果应激性生活事件、自我概念、抑郁和焦虑之间均两两显著相关。交互作用项"应激×自我概念"的回归系数在以抑郁和焦虑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均达显著水平(β=-0.111,t=-3.377,P=0.001;β=-0.086,t=-2.489,P=0.013)。结论自我概念在应激和抑郁、焦虑情绪之间起调节效应,应激对自我概念差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康复早期心理应激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14日由专科医院治愈出院并转入我院隔离观察病房的COVID-19康复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采集心理学信息,问卷包含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影响因素。结果 126例PTSD-SS评分平均(45.5±18.9)分,39例(31.0%)存在应激障碍;创伤性再体验评分平均(15.4±6.8)分,52例(41.3%)有反复重现体验症状;回避症状评分平均(11.9±5.7)分,35例(27.8%)存在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评分平均(11.3±5.0)分,51例(40.5%)警觉性增高。28例(22.2%)有焦虑情绪,48例(38.1%)有抑郁情绪。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发现,退休、心理支持与PTSD-SS评分及其三个症状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女性、焦虑情绪与PTSD-SS评分及其三个症状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抑郁情绪与警觉性增高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近1/3的COVID-19病人康复早期存在应激障碍,女性、未退休、缺乏心理支持、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这四大类人群应激障碍症状尤为严重,建议所有康复病人定期接受心理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激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12-10-2013-10住院的14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70例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措施,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措施,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率、血压等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arthel评分也较对照组出现了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措施有利于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前焦虑情绪,减少其术前应激状态,从而大大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患者急性应激障碍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6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资料问卷表、焦虑抑郁量表以及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结果性别、年龄、焦虑、抑郁、婚姻、文化程度是创伤性骨折患者应激性障碍的影响因素,与SASRQA相关,而焦虑患者和抑郁患者各维度的SASRQ评分均高于非焦虑患者和非抑郁患者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在SASRQ、分离、再体验、回避总分等维度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6,P=0.203,P=0.099,P=0.152),而在激惹维度中为影响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P0.001);性别、年龄、婚姻、焦虑、抑郁均是所有维度的影响因素,均可进入回归方程(P0.005)。结论焦虑和抑郁因素可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应激性障碍产生显著的影响,临床上应及时治疗该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减少创伤性骨折带给患者的不良应激,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目的是以健康行为干预焦虑情绪作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健康运动行为、健康饮食行为和健康休闲娱乐行为调控焦虑情绪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从运动选择、饮食控制、休闲娱乐活动参与这三个层面改善焦虑情绪,为健康行为改善焦虑情绪的规模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考试对小学生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测试和唾液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测定,并分析了100名小学生的情绪与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考试应激可使焦虑评分增加,唾液免疫球蛋白下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考试应激明显影响情绪,并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性疾病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后,其生理应激和情绪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消化内镜检查患者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路径。比较两个组患者检查前后心率、血压、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疼痛分级及满意率等。结果检查前两组各项指标没有明显不同;检查后,实验组患者在心率、血压、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疼痛分级、总满意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的效果显著,即可减轻患者生理应激,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而且患者疼痛感较轻,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心理康复     
康复心理学(rehabilitation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研究揭示康复中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心理康复的目标是帮助康复对象应对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行为障碍和问题,挖掘患者的潜能,增强康复的信心,并帮助患者接受和适应残疾,重新回归家庭和社会。卒中是突发性脑部疾病,常并发一系列精神和心理障碍,而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研究表明,及时有效地对卒中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干预,不仅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康复,而且也有利于身体功能的康复。目前临床上对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而现代研究表明,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治疗对卒中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治疗效果更佳。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物反馈评估与治疗技术在精神和心理康复领域中得到了很大的运用,并且在神经康复领域也得到一定的运用。各种类型的生物反馈评估与治疗技术,在卒中后心理康复领域的应用也受到相关研究者的重视。本期将聚焦卒中后患者心理治疗现状及心理康复中的生物反馈评估和治疗技术的效果开展探讨,以期与国内同行们讨论和进一步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帕罗西汀应用于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效果及对应激水平、焦虑抑郁情绪、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科2021年3月~2022年7月期间97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对照组48例联合给予结构式心理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癌因性疲乏、应激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癌因性疲乏各项评分、皮质醇、促腺上腺皮质激素、内皮素-1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结构式心理模式对替莫唑胺治疗的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干预,可有效降低癌因性疲乏程度、应激反应以及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不良情绪对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6-05-2007-05诊治的45例脑瘫患儿的父母(观察组)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并与45例非脑瘫患儿的父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焦虑分值(A分值)、抑郁分值(D分值)和总分值(T分值)分别为(10.02±2.57)分、(10.48±2.61)分和(20.49±3.6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2.37)分、(7.79±2.23)分和(15.91±3.5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瘫患儿的父母与非脑瘫患儿父母比较有更多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会严重影响患儿的康复。加强脑瘫患儿父母的社会心理干预,以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