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记录90例稳定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和透析处方。通过食谱调查计算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的热卡(DEI)和蛋白质(DPI)。测定或计算营养指标: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和转铁蛋白(TF)、瘦体重(LBM)、瘦体重%(LBM%)和标准化的氮出现率相当蛋白(nPNA)。进行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分别以Alb、PA、LBM%和SGA作为营养不良的判定标准,将本组患者分为营养良好和营养不良组。测定慢性炎症指标: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血清瘦素和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结果 本组CAPD患者的血IL-6为(17.17±27.72)pg/ml,TNF-α(34.21±25.92)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血CRP(9.88±20.93)mg/L,有24例(26.67%)超过正常参考值(8 mg/L)。本组患者合并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或慢性心力衰竭(心衰)者共55例(61.11%),其中仅并发心绞痛或陈旧心梗者、仅并发慢性心衰者或伴以上两种并发症者的血CRP均分别显著高于未合并以上心血管疾病者(P<0.05)。在各营养不良组,至少有一个慢性炎症指标的升高,且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血CRP升高组较CRP正常组的DEI、DPI水平显著为低(P<0.0  相似文献   

2.
舍尼通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评价舍尼通(Prostat)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方法,对115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观察。口服舍尼通每天2次,每次1片(含70mg水溶性提取物P5及4mg脂溶性提取物EAl0)。结果 治疗后4周和8周,患者国际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总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7.1(29.5%)和11.9(49.4%),症状尺度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5.0(32.1%)和8.2(52.5%),生活质量评分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2.1(24.6%)和3.7(43.9%),前列腺液中WBC计数分别较治疗前平均降低8.8个/HP(39.3%)和13.9个/HP(61.9%)。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2.1%。全组病例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舍尼通可明显改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不适症状和排尿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前列腺液中的WBC计数,治疗效果确切,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与慢性前列腺炎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或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PS)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其病因仍然不明。其临床特征是骨盆痛或会阴区痛、排尿刺激症以及性功能不良。在小于50岁的男性泌尿科就诊患者中,慢性前列腺炎最为常见。在临床前列腺炎诊断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超过90%~95%。此疾病对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肾衰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溶入10%G.S 250 ml中静脉滴注,qd连用10 d。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ΔD%)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慢性肾衰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tatin C,CysC)的水平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125例,24小时内测定血清CysC水平,按照血清CysC水平,分为正常血清CysC组和高血清CysC组,观察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6个月内再住院率、病死率,探讨血清CysC水平对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血清CysC组相比,高血清CysC组患者年龄大,多合并高血压病史,左室射血分数低,NYHA分级高,6个月内再住院率、病死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ysC水平、高血压病是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的6个月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CysC水平是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病死率增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导管溶栓在慢性下肢缺血腔内成形治疗时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1年2月在广州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1例慢性下肢缺血(TASC Ⅱ D级)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尿激酶(UK)溶栓,然后再行血管腔内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疗效及动脉通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例患者(81.8%)血管成形技术获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2例(18.2%)未溶栓成功.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9%,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0%、88%及92%,2年为67%、84%及88%.结论 对慢性下肢缺血TASC Ⅱ D级病变进行血管腔内成形时的溶栓是可行、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参与慢性排斥的细胞免疫学机制,本文对18例肾移植术后慢性排斥病人移植肾进行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移植肾组织内浸润炎性细胞亚群,了解其意义。结果表明:慢性排斥移植肾间质中呈明显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样浸润伴纤维化和小管萎缩,定量分析证明这些浸润细胞中其组成分别为CD_3~+细胞46.8±19%,CD_4~+细胞24.1±17.3%,CD_8~+细胞27.3±6.9%,CD_(14)~+细胞33.4±19.6%,C_(19)~+细胞仅占3.2±1.9%,提示主要是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这些资料提示慢性排斥移植肾内存在细胞免疫反应的细胞学基础,细胞免疫可能参与了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慢性胰腺炎的分型与术式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的分型与术式选择及其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3-2004年收治的5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慢性梗阻性胰腺炎两组。结果男性41例(76%),女性13例(24%),平均年龄53.7岁。嗜酒者25例(46%),合并胆石症者21例(39%),原因不明特发性者2例(4%),既往有急性胰腺炎发作者18例(33%)。主诉腹痛者38例(70%),合并黄疸者27例(50%)。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与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在某些临床表现问存在显著性差异,后者临床表现更趋复杂多样。34例患者分别采用9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无围手术期死亡。Puestow手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改善胰外分泌功能,对胰内分泌的影响不大。Puestow手术并行胆肠吻合适于合并胆道狭窄的慢性胰腺炎患者;胰头肿块型胰腺炎以黄疸为主要表现,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等切除术式,仅行胆道引流减黄效果良好,但胰头病变的演变尚待进一步观察。结论慢性梗阻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外科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除导致肝功能损伤外,约43%~85%的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可伴有多种肝外表现(extrahepatic manifestations,EHM)[1-4],包括多种HCV感染相关肾脏疾病[5-6].Ferri等[2]...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常见病,3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为35%~40%、1998-01~2001-05我们用第一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生产的可乐必妥片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60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疗法,对照组的48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0.2±4.5) min、术中出血量(152.1±13.0) mL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1.1±6.3)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6±5.7) min,(290.1±24.3)mL,(49.1±11.2)h](均P<0.05);观察组止痛药使用率(8.3%),切口液化及感染率(2.1%),肠粘连发生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1.7%,14.6%,8.3%)(均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慢性萎缩性胆囊炎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具有诸多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10年38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100%)、黄疸(47.4%)和体重明显下降(42.1%),B超检查阳性率94.1%,CT、ERCP和MRCP阳性率均为100%.症状较轻,或因并存严重并发症的8例和病理切片排除恶性病变的5例行内科综合治疗,症状严重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16例,胆管空肠吻合5例、胰管空肠吻合1例,囊肿空肠吻合3例.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症状较轻,可行内科治疗.症状严重,发生胆胰管梗阻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者应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前列安栓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前瞻对照试验方法,将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前列安栓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B组),分别采用前列安栓联用氧氟沙星或单用氧氟沙星治疗。以前列腺按摩液(EPS)检查和NIH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作为评估手段,对每个患者随访4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研究中共有6例患者未能完成第2周的随访而退出试验,其中A组2例在第1周末因腹痛、腹泻拒绝进一步治疗,B组2例失访,2例因对疗效不满意而退出,其余病例均完成了4周的随访。结果显示:前列安栓治疗组临床痊愈10例(17.2%),显效20例(34.5%),有效19例(32.6%),总显效率51.7%,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1.7%和66.7%),P<0.01。结论 前列安栓直肠给药联合口服抗生素对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前列安栓直肠给药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中老年慢性肾衰竭CKD3期~CKD5期患者骨质疏松情况,分析骨质疏松与慢性肾衰竭、年龄、体重指数及性别的相关性,探讨慢性肾衰竭所致骨质疏松的早期表现。方法 ①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L1~L4)和股骨颈、Ward's三角、大粗隆的骨密度;②测量143例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及对照组165例骨密度(BMD)值,采用病例对照法分析慢性肾衰竭对骨质疏松发病率的影响;③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慢性肾衰竭、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对骨质疏松的影响。结果 ①中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为79.02%,明显高于对照组(47.88%);②CKD3、4、5期患者中,骨质疏松患病率随肾功能减退而逐渐增加;骨质疏松与慢性肾衰竭及年龄正相关,与体重指数负相关;④Ward's三角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量减少程度高于股骨其他部位及腰椎。结论 慢性肾衰竭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Ward's三角可作为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首选检查部位。  相似文献   

15.
长春市4086例男性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男性饮食、运动、吸烟、嗜酒、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病、冠心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支气管炎等因素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前臂远端BMD,测量身高、体重。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年龄、BMI、饮食结构、运动、吸烟、嗜酒、高血压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BMD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与BMD无关。结论吸烟、嗜酒、低体重指数、高血压病、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饮食、运动是OP的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贝尼地平是一种新型3亚型钙通道阻滞剂(CCBs),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目前有关它在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应用的降压疗效及其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通过观察尼贝地平对105例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降压作用及对肾动脉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影响,探讨它对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  相似文献   

17.
胆囊结石对慢性胆囊炎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与慢性胆囊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以及p53、p21和c-myc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1339例慢性胆囊炎(其中786例合并胆囊结石)作常规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情况;对其中5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作p53、p21和c-myc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339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分别为39.96%和0.97%;58例慢性胆囊炎组织p53、p21和c-myc的阳性率分别为1.72%、65.52%和98.28%;以上各发生率和阳性率均与有无合并胆囊结石无显著关系。结论 胆囊结石在慢性胆囊炎发展为胆囊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与扩张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与扩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狭窄与扩张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B超、CT、MRI及内窥镜胰胆管造影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9%、100%、100%和100%。27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Partington手术12例,胰尾切除3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4例,Beger手术4例,Frey手术2例,胰腺囊肿空肠吻合术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手术后24例(89%)疼痛获得缓解,体重增加18例(78%),5例(33%)糖尿病症状显著缓解。结论: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方法,采取综合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控制病程的进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保列治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经临床确诊的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0例,口服保列治5 mg,1次/d,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液常规等指标测定。结果 用药3个月后IPSS平均降低31.6%,最大尿流率平均升高38.3%,残余尿量平均减少38.6%。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18.1%。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平均减少39.8%。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50%。前列腺体积≥40 mL组及<40 mL组的前列腺液检查好转率分别为66.7%及31.6%,两者比较P<0.05。结论 保列治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对慢性前列腺炎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均效果良好。对慢性前列腺炎伴前列腺体积较大者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会阴前列腺局部药物注射联合应用哈乐、锌硒宝、左氧氟沙星治疗80例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治疗期间连续做尿常规和前列腺分泌物检查。结果 56例(70%)病人治愈,20例(25%)病人有效。结论使用抗生素前列腺局部注射,联合应用哈乐、锌硒宝、左氧氟沙星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