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和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on Ⅱ,AngⅡ)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glomerula endothelial cells,GECs)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 -1)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对大鼠GECs 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制备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 GECs 炎性因子 MCP -1和 NADPH 氧化酶 p47phox 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施加 AngⅡ刺激因素后 MCP -1表达量明显增高,呈剂量(10^-7-10^-5 mol/ L)依赖效应;15%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 AngⅡ(10^-5 mol/ L,12 h)的作用,MCP -1的表达量下降;同时10^-5 mol/ L AngⅡ作用下 NADPH 氧化酶 p47phox 蛋白的表达也增加,呈时间(6-24 h)依赖效应;15%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抑制 p47phox蛋白的表达。结论:AngⅡ通过活化 NADPH 氧化酶通路,促进大鼠 GECs 炎症因子 MCP -1的表达;血府逐瘀汤可抑制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观察不同浓度尿酸(UA)抑制肾小球内皮细胞(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GECs)增殖及对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分泌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GECs)进行实验,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UA(0、2、4、8、16mg/dl)作用48 h对GECs增殖的影响。用ELISA方法评价不同浓度UA(0、2、4、8、16mg/dl)作用48 h对GECs培养液中NO、ET-1浓度的影响。结果:U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ECs增殖,浓度为8、16 mg/dl的UA组与对照组(0 mg/dl U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GECs合成NO,各组U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尿酸呈浓度依赖性刺激GECs分泌ET-1,其中8 mg/dl和16 mg/dl尿酸浓度组于对照组(0 mg/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可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并引起NO合成减少及ET-1分泌增加,尤其高于生理浓度的尿酸刺激组(≥8 mg/dl)上述作用更加明显,可能是尿酸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肾宝(主要由黄芪、大火草、葛根、莪术、三七组成)对高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MCs)增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MCs,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对照组、糖肾宝低、中、高剂量组、厄贝沙坦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予以30mmol/L葡萄糖+正常大鼠血清、糖肾宝低、中、高剂量血清、厄贝沙坦血清进行干预48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表达,ELISA检测MCP-1蛋白,western印迹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高糖作用下的各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药物干预的各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均显著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P<0.01);糖肾宝高剂量组MCs增殖、MCP-1和TGF-β1表达与厄贝沙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糖肾宝能抑制高糖培养的MCs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缬沙坦的肾脏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设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非处理组及高糖+缬沙坦组,Westernblot法检测GLUT1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Ⅳ型胶原含量。结果:高糖非处理组GLUT1蛋白、TGF-β1mRNA及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缬沙坦干预后上述各指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糖刺激使肾小球系膜细胞GLUT1蛋白表达增高;高糖状态下,缬沙坦具有不依赖于其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肾脏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系膜细胞GLUT1过表达,减少TGF-β1与Ⅳ型胶原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糖是引起糖尿病肾病(DN)时肾脏肥大的始动因素。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进入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主要表达GLUT1。细胞外高糖可以刺激GMC的GLUT1表达以及对糖的摄入。然而,高糖诱导GMC的GLUT1表达机制不甚明确。本研究利用大鼠GMC观察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对高糖诱导的GLUT1表达及细胞周期抑制蛋白(CKI)p27^Kip1的影响。旨在给DN时抑制ERK1/2的活性可以阻止GLUT1的表达增高而延缓GMC肥大的假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大鼠后肢静脉高压模型中血管内皮糖萼的受损情况以及舒洛地特(sulodexide,SDX)对静脉高压损伤内皮糖萼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后肢静脉高压大鼠模型,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连续2个月皮下注射SDX 15 mg/(kg·d),对照组连续2个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5 mg/(kg·d),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通过透射电镜来观察大鼠后肢末端血管内皮糖萼改变,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糖萼损伤标志物Syndecan-1的表达变化,并观察SDX干预对内皮糖萼的保护作用。结果静脉高压情况下内皮糖萼减少甚至消失,观察组内皮糖萼的损伤程度较轻,结构成分更多,甚至局部糖萼有增厚表现。结论静脉高压直接损伤内皮细胞表面糖萼,这可能是后续炎症效应的启动过程;SDX可保护内皮细胞糖萼。  相似文献   

7.
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糖腹膜透析液和添加参芎注射液的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PMC)紧密连接形态结构和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封闭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和参芎注射液低剂量、高剂量干预组,4周后检测4组SD大鼠的腹透超滤量、腹膜转运功能。并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腹膜厚度,紧密连接结构的改变和ZO-1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各组之间比较超滤量、D/Pcr、D4/D0、腹膜厚度及ZO-1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透液中添加参芎注射液能改善大鼠的腹透超滤量,减轻腹膜的增厚,改善腹膜的转运功能,且高剂量干预组优于低剂量干预组(P<0.05)。结论:高糖腹膜透析液可引起PMC的损伤,影响紧密连接和ZO-1的表达,参芎对PMC及其紧密连接等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糖(葡萄糖25mmol/L)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糖培养基体外培养未转染及分别用pcDNA3空载体、人反义TIMP-1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RMC24h,将细胞分为未转染组、空载体组及反义组,并设正常培养条件下的RMC作为正常对照组。RT-PCR检测各组RMC TIMP-1、VEGF及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胞质中TIMP-1、VEGF及TGF-β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各组RMC胞质中VEGF的表达。结果:高糖培养条件下未转染组及空载体组RMC大鼠TIMP-1、VEGF及TGF-β1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此两组间相应指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义组大鼠TIMP-1、VEGF mRNA表达较未转染组显著降低(P<0.01),而TGF-β1 mRNA表达则无变化。Western印迹也得到相同的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未转染组及空载体组VEGF荧光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反义组荧光则较未转染组明显减弱。结论:高糖可促进RMC TIMP-1、VEGF及TGF-β1表达增加。在高糖条件下,TIMP-1可能位于VEGF上游,促进其表达;而TGF-β1表达并不受TIMP-1调控,高糖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上调其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肾平胶囊对高糖环境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足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7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高糖、LPS刺激足细胞建立模型,分为正常组、高糖组、高糖+LPS组、厄贝沙坦组、糖肾平小、中、大剂量组和抑制剂组.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足细胞中TGF-β1、Smad7、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高糖组和高糖+LPS组足细胞TGF-β1、NF-κB表达明显升高(P<0.01),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组足细胞TGF-β1、NF-κB蛋白表达比高糖组和高糖+LPS组均明显降低(P<0.01),Smad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厄贝沙坦组TGF-β1蛋白表达比高糖组和高糖+LPS组降低(P<0.05),NF-κB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Smad7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糖肾平胶囊大、中、小剂量组足细胞中TGF-β1蛋白表达比高糖组和高糖+LPS组均降低(P<0.05),大剂量组足细胞NF-κB蛋白表达比高糖组和高糖+LPS组均明显降低(P<0.01),中、小剂量组足细胞NF-κB蛋白表达比高糖组和高糖+LPS组均降低(P<0.05),糖肾平胶囊大、小剂量组Smad7蛋白表达比高糖组和高糖+LPS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肾平能够降低足细胞TGF-β1、NF-κB蛋白的表达,增加Smad7蛋白表达,通过干预TGF-β1-smad7-NF-κB信号转导通路减少糖尿病肾病足细胞凋亡,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糖对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表达PINCH-1(Particular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cline rich protein-1)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影响,探讨PINCH-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1)体外培养大鼠NRK49F细胞,分别采用高糖(25 mmol/L)和低糖(5.5 mmol/L)培养基培养6 h、12 h、24 h、48 h、72 h后,检测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PINCH-1、ILK、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RNA及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 I)的表达。(2)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5.5 mmol/L、15.0 mmol/L、25.0 mmol/L)作用于大鼠NRK49F细胞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PINCH-1、ILK、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低糖组相比,高糖组PINCH-1、ILK、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高糖刺激早期呈一定时间依赖性增加,FN、Col I蛋白的分泌水平随着高糖刺激时间的延长,呈持续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大鼠NRK49F细胞48 h后,PINCH-1、ILK、α-SMA mRNA及蛋白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增加,FN、Col I的分泌水平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持续升高。结论高糖能够促进NRK49F中调节蛋白PINCH-1和ILK的表达,促进肾脏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以及纤维化蛋白FN、Col I的分泌。PINCH-1可能通过与ILK相互作用,在糖尿病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高糖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肾素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6~8周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骨化三醇组(0.03μg·kg~(-1)·d~(-1)),各组8只。16周后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尿蛋白、尿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肾素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表达情况。NRK-52E细胞分组:①正常对照组;②高糖组(糖浓度为25 mmol/L,不同时间点);③高糖+骨化三醇(10~8 mol/L、10~9 mol/L、10~10 mol/L)组;④高糖+ERK抑制剂(FR18020410~5 mol/L)组。RT-PCR法检测肾素mRNA表达,Western印记法检测肾素蛋白、p-ERK/ERK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白蛋白/尿肌酐升高(P0.05),CCr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骨化三醇组大鼠尿β2-MG、尿白蛋白/肌酐降低(P0.05),CCr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肾素、p-ERK/总ERK表达均明显升高,骨化三醇能显著减轻糖尿病大鼠上述蛋白的高表达(P0.05)。高糖可诱导NRK-52E细胞ERK蛋白磷酸化(P0.05),诱导肾素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并呈时间依赖性(P0.05)。骨化三醇可浓度依赖性地降低高糖诱导的NRK-52E细胞ERK蛋白磷酸化及肾素mRNA、蛋白的高表达(P0.05)。ERK抑制剂能部分抑制高糖诱导的肾素蛋白高表达(P0.05)。结论骨化三醇降低糖尿病大鼠蛋白尿,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通路降低高糖诱导的肾素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麻素对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小鼠肾脏足细胞MPC5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高糖+pcDNA组、高糖+pcDNA-Klotho组、高糖+天麻素+si-NC组、高糖+天麻素+si-Klotho组。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Klotho mRNA表达水平。结果:天麻素低、中、高剂量处理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中nephrin和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Klotho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过表达Klotho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提高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抑制Klotho表达逆转了天麻素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天麻素通过上调Klotho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虫草素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 mmol/L,NG组)、高糖组(葡萄糖30 mmol/L,HG组)、高糖+虫草素组(葡萄糖30 mmol/L+虫草素10μg/ml,HG+C组)。分别于刺激12 h,24 h,48 h后收集细胞。应用定量RT-PCR测定NRK52E TGF-β,E-cadherin,α-SMA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TGF-β、E-cadherin、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刺激后NRK52E细胞的TGF-β和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糖组(P〈0.01),而虫草素组TGF-β和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高糖组(P〈0.05);高糖诱导的NRK52E细胞E-cadherin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虫草素组NRK52E细胞E-cadherin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高糖组(P〈0.05)。结论:虫草素可以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高糖作用下大鼠系膜细胞(Ms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并探讨其机制和意义。 方法 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高糖作用大鼠MsC的不同时间点(0、12、24、48、96 h)c-Met的表达。分别用光辉霉素A(mithramycin A)和SU11274抑制转录因子Sp1的DNA结合活性和阻断c-Met。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EMSA)观察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以荧光探剂二氯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捕获细胞内活性氧。 结果 大鼠MsC的c-Met表达在高糖作用12、24和48 h都明显上升,96 h开始下降。光辉霉素A呈浓度依赖性抑制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上调。大鼠MsC内Sp1与c-Met基因启动子的结合活性在高糖作用下明显增强。HGF及c-Met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大鼠MsC内活性氧的增多。 结论 高糖作用下大鼠MsC的c-Met表达增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p1介导。HGF-c-Met信号通路激活能抑制高糖所致大鼠MsC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丙泊酚诱导血红素氧化酶-1(HO-1)蛋白表达抑制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 将培养7d的新生(出生24~48 h)SD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均分为五组:C1组,海马神经元全量换液后再继续培养24 h;C2组,海马神经元接受50μmol/L丙泊酚处理1h后,再继续培养24 h;D组,海马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培养1h后复糖复氧,再继续培养24 h;P组,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的同时接受50 μmol/L丙泊酚处理;Z组,在海马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的同时加入锌原卟啉(ZnpplX)使其终浓度为10 μmol/L后处理同P组.每组分别取12孔海马神经元,用Hoechst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HO-1蛋白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1组比较,C2、D及P组海马神经元HO-1和Bcl-2蛋白的表达均增加,D、P及Z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D组比较,P组海马神经元HO-1和Bcl-2蛋白表达均增加,凋亡率下降(P<0.01).与P组比较,Z组海马神经元HO-1和Bol-2蛋白的表达均降低,凋亡率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丙泊酚通过诱导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表达HO-1,进而上调Bcl-2,从而抑制氧糖剥夺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可能是丙泊酚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高糖刺激下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联素受体1/2(AdipoR1/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同步化后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5. 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24h),高渗对照组(5. 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19. 5 mmol/L甘露醇处理,24h),高糖组(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培养,分别作用12、24、48、72h),高糖+替米沙坦组[25 mmol/L葡萄糖+(1、10、100 nmol/L)替米沙坦处理,刺激24h],高糖+替米沙坦+GW9662组(预先用5 000 nmol/L PPARγ阻断剂GW9662处理30 min,再加入25 mmol/L葡萄糖和100 nmol/L替米沙坦刺激24h),高糖+GW9662组(预先用5 000nmol/L PPARγ阻断剂GW9662处理30 min,再用25 mmol/L葡萄糖刺激24h)。采用RT-PCR分别检测AdipoR1/2和PPAR-γ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dipoR1/2和PPAR-γ蛋白表达。结果在高糖刺激情况下,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AdipoR1/2和PPAR-γmRNA的表达均有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高糖刺激24h时升高达到最高点,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替米沙坦可明显提高AdipoR1/2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P 0. 05),其增强作用均在替米沙坦浓度为100 nmol/L时达到最大值(P 0. 05),在替米沙坦处理的同时加入选择性不可逆性PPAR-γ阻断剂GW9662可显著降低AdipoR1/2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P 0. 05)。结论高糖环境下,替米沙坦可促进大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AdipoR1/2的表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γ途径来介导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择清洁级SD成年雄性大鼠30只,2月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盲肠结扎穿孔组(C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10只。S组仅打开腹腔后缝合,C组和L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L组建立脓毒症模型后即刻给予利多卡因的负荷剂量10 mg/kg,后尾静脉持续泵注利多卡因10 mg·kg-1·h-1,持续3 h;S组和C组注射等量等渗氯化钠溶液。于建模后24 h处死大鼠,打开腹腔,采集下腔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糖萼成分多配体聚糖1(Syndecan-1)、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浓度。处死大鼠后采集腹主动脉血0.5 ml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和PaCO2。腹主动脉取血之后迅速开胸,取双肺组织,左肺组织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右肺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糖萼结构。
结果 与S组比较,C组血清TNF-α、Syndecan-1和Heparanase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PaO2和PaCO2明显降低(P<0.05),C组肺组织湿/干重比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L组血清TNF-α、Syndecan-1和Heparanase浓度均明显降低(P<0.05),PaO2和PaCO2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湿/干重比明显降低(P<0.05)。S组糖萼连续,分布均匀,结构致密;C组糖萼不连续,出现大量中断,分布不均匀,糖萼结构明显疏松;L组糖萼不连续,出现少量中断,分布不均匀,糖萼结构较疏松,但中断程度、分布不均匀程度以及疏松程度均轻于C组。
结论 利多卡因可以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改善肺血管通透性、减轻脓毒症肺损伤,保留糖萼结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IRT1/PGC-1α通路在高糖状态下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至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和白藜芦醇治疗组。在给药10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肾质量指数、肾功能和24 h尿蛋白(UTP)变化,电镜及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肾脏MDA含量,WST-1法检测SOD活性,大鼠肾组织SIRT1、PGC-1α、Caspase3及Synaptopodin蛋白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和IHC法检测,大鼠肾组织ROS、Bcl-2、Caspase9、Desmin蛋白水平用IHC法检测。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明显上升(P<0.05),SOD表达减少,MDA,ROS明显增多(P<0.05),SIRT1,PGC-1α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9、Caspase3表达升高(P<0.05),Desmin蛋白表达增多,Synaptopodin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s)氧化应激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对照组、高糖组、TMP组,分别培养24h、48h,以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DA)标记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二氯荧光黄(DCF)的荧光强度而测得细胞内ROS水平;以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GF-β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内DCF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升高(P<0.01),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高糖组相比,TMP组细胞内DCF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降低(P<0.01),TGF-β1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TMP可以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氧化应激以及TGF-β1表达。  相似文献   

20.
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糖对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及泛素化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HBZY-1肾系膜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高糖作为刺激因子,分别设正常对照组(5.6 mmol/L葡萄糖)、高糖组(10、20、30 mmol/L葡萄糖)、甘露醇组。刺激12、24、48 h后,分别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系膜细胞泛素mRNA和泛素化蛋白的表达。 结果 泛素化蛋白多以大分子蛋白为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0 mmol/L葡萄糖刺激24 h和48 h后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36%和52%(均P < 0.01);20 mmol/L和30 mmol/L葡萄糖作用48 h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31%和52%(均P < 0.01);高糖作用24、48 h,泛素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均P < 0.05)。 结论 高糖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大鼠肾系膜细胞泛素mRNA及泛素化蛋白的表达,增加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