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98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小儿迁延性腹泻病例接诊前的治疗方法不全面,普遍仔在未注重饮食疗法、滥用抗生素、缺乏黏膜修复治疗的问题,因此导致腹泻病程迁延。结论:小儿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应积极寻找引起病程迁延的原因,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的病程为2个月以上。小儿迁延性腹泻由于病因复杂,针对病因治疗较为困难,效果不佳。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敷脐疗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7例》一文,作者采用中药敷脐治疗,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特点,温补脾阳,散寒止泻,取得良好效果。不服药、不打针,患儿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小儿迁延性腹泻属于中医久泻、慢性腹泻范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医者认为小儿迁延性腹泻多由于乳食失常、喂养不当、先天禀赋不足、体虚失于调养或急性腹泻迁延不愈所致。笔者认为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病机主要是脾失健运,气阳不振。治疗关键在于运脾健脾、温补气阳,并采用运脾温阳法组方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初步临床资料表明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为观察运脾温阳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机理。本文观察了对脾虚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儿童常见病症,一般治疗难以奏效,不合理的治疗又可致病情迁延反复,转为慢性,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我院自1996年3月~1997年10月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36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结果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在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简单、有效、易行,并且不良反应非常少、因此在临床上可以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讨桃花汤治疗51例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患者102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使用桃花汤治疗,对照组使用思密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不良反应,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不良反应有2例占3.9%,总有效率为8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桃花汤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的效果显著,且起效快,无后遗症和并发症,对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5例患儿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均符合《儿科学》小儿迁延性腹泻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就诊前均使用过抗生素,病程2周至2个月,临床表现为蛋花样便或稀水样便,色淡不臭,腹泻次数每日少则4次,多则10余次;②  相似文献   

8.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单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于1999年1月~2001年4月运用加味白术散治疗迁延性腹泻38例(以下简称治疗组),并与单用西药思密达治疗组34例(以下简称对照组)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09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慢性迁延性腹泻患儿46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办法。结果: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不良反应小、简便易行、有效率高,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2005年4月,笔者运用自拟小儿止泻散,配合西药思密达口服,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患者4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门诊及住院的符合小儿迁延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儿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6月~1岁23例,1~1.5岁17例,1.5~2岁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疗法为主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小儿推拿三字经派疗法为基础,运用按揉小儿左侧上肢肘以下穴位及双侧足三里、捏脊、摩腹的疗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30例,每穴150~200次/分钟,每穴作用3~5分钟,每天1次,5次为1疗程。结果:治疗1~3疗程,治愈28例,显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3%。结论:三字经派疗法为主推拿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健脾止泻散合捏脊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元君 《四川中医》2009,27(3):90-90
目的:观察中药健脾止泻散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我院制剂室自制健脾止泻散并配合捏脊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56例,并设西药思密达、金双岐治疗48例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2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9。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脾止泻散配合捏脊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小儿迁延性腹泻多因腹泻久治不愈迁延而致。病程一般在 2周至 2月 ,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笔者自 1 993年以来在临床上运用推拿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 6 0例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病 6 0例中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1岁 34例 ,1~ 3岁 2 6例 ;腹泻病程 2周~ 1月 52例 ,~ 2月 8例。所有病例均无明显脱水征。1 .2 诊断依据大便形状改变 ,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甚至一天 1 0余次 ,常伴有纳差 ,病程在 2周~ 2月。2 治疗方法具体手法 :补脾经 2 0 0~ 4 0 0次 ,推大肠1 0 0~ 2 0…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腹泻病程大于2周,则为迁延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佝偻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小儿推拿根据小儿的体质强弱、病情的寒热虚实,患儿年龄的大小而适当地运用轻快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9月—2006年9月我院儿科住院的符合慢性迁延性腹泻诊断标准的患儿55例。①西药治疗:口服金双歧片。②中药治疗: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③外治:用艾条灸神阙穴。结果显效3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总有效率达93%,且不良反应小,简便易行,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药内外合治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乐平 《国医论坛》2002,17(4):27-28
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为小儿常见病 ,严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笔者自 1 996年以来 ,运用久泻灵内服配合运脾散脐部外敷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85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条件的门诊腹泻患儿 1 45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85例和对照组 60例 ,其中男 81例 ,女 64例 ;年龄 3个月~ 5岁 ,其中 1岁以内者 86例 ;病程1 5天~ 4个月 ,平均 2 6± 6.3天。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 1 986年颁发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婴幼儿腹泻治疗方案”制定的诊断标准 :大便次数 6次~ 1 6次 /天 ,平均 7.2± 2 .5次 /天 ;大便性状多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微生态制剂、肠黏膜保护剂及补充锌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七味白术散.于治疗2周后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疗效确切,并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是临床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病因复杂,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55例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泻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因患儿体质虚弱加之饮食不节或不洁,或过食生冷所致,大部分患儿经药物治疗后很快痊愈,也有相当一部分小儿由于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当,造成腹泻迁延日久不愈而形成慢性腹泻.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腹泻日久必导致患儿脾肾阳虚,下焦不固,阳虚日久,脾脏健运功能减退,腹泻日甚,形成恶性循环.本人从事临床工作中用灸法治疗小儿虚寒性腹泻50例收到满意疗效,特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50例中,年龄最小的4个月,最大6岁,以1至3岁为多见,病程最短的1个月,最长3年,多数为3个月至2年,全部病例均多次应用过抗菌素及抑制肠蠕动药物而无效者.  相似文献   

20.
王树国 《陕西中医》2011,32(11):1524-1524
<正>小儿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于秋季,有时病程迁延不愈,增加患儿痛苦。本科于2004年8月~2006年12月,应用人参汤治疗小儿慢性迁延性腹泻10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