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细胞能量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状态下脊髓细胞糖酵解的改变。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糖酵解关键酶已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变化。另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值比较,LDH、HK、PFK及PK活性在脊髓损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髓组织受伤后,脊髓细胞能量代谢发生改变,由有氧氧化为主改为以糖酵解为主。及时治疗无氧代谢可改善组织的能量代谢状态,减轻脊髓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逐年上升,其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肿瘤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热点领域。有氧糖酵解是恶性肿瘤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即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仍主要依赖效率较低的糖酵解途径,并产生大量乳酸。这一现象于1920年被Otto Warburg发现并命名为"Warburg效应",并已成功应用于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中糖酵解关键酶表达异常与"Warburg效应"显著相关,并极具成为肿瘤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的潜能。因此,本文旨在总结恶性肿瘤细胞糖酵解过程中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研究进展,进而深入理解其潜在的重要诊断、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3.
倪涛  姚敏 《中华创伤杂志》2013,29(2):190-192
活性氧通常被认为是细胞呼吸链的毒性代谢产物,在组织创伤过程中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1],可直接改变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包括细胞内Ca2浓度改变、能量缺失、谷胱甘肽被氧化、蛋白中巯基和脂质的氧化等,造成组织损伤,从而引发炎症[2].正常生理情况下,生物机体内活性氧的生成与清除处于平衡状态,高浓度的活性氧可直接改变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严重时可造成细胞凋亡,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11,6二磷酸果糖(FDp)在缺氧精酷纸巾的作用脑细胞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其原因是脑的ATP储备只能维持3~4min。糖是脑能量产生的唯一底物。在循环完好、氧供充足时,l分子精在脑氧化产生36个ATP;缺血缺氧时,糖在细胞浆内即以酵解的方式来应急ATP的下降。糖的酵解是一耗能过程,1分子糖实际只产生2个ATP。FDP是糖酵解的中间物质,又处于糖酵解的耗能反应之后,作为底物它可产生4个ATPo此外,FDP具有调节多种酶的作用,能激活磷酸果糖激酶(PFK)和丙酮酸激酶(PK)促进精酵解。尤其在酸中毒时,PFK活性受抑制,糖酵解可因…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较正常低,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癌细胞来源于未能完全分化的正常干细胞的异常分化;②癌细胞是已完全分化的正常细胞的反分化形成的;③癌变是细胞发育的阻抑,即细胞在早期分化阶段被致癌物转化为低分化、高增殖的癌细胞;而在细胞接近于分化完成时,被致癌物转比为高度分化的、低增殖的癌细胞。不管癌细胞是来自成熟细胞的反分化,或来自未成熟细胞的异  相似文献   

6.
丙酮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浆中丙酮酸及临床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丙酮酸氧化酶偶联比色法测定血浆丙酮酸。方法 利用丙酮酸氧化酶氧化丙酮酸生成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与2,4,6-三溴-3-羟基苯甲酸和氨基安替比林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生成红色化合物。结果 该法线性范围达1000μmol/L,批内和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77%和2.23%,平均回收率99.9%,与紫外酶偶联法比较,相关系数r=0.9986,y=1.003x+0.854,40例健康人血浆丙酮酸32~104μmol/L(x±2S),15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丙酮酸为88.45±31.98μmol/L 结论 该方法具有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等优点。糖尿病患者血浆丙酮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7.
运动中补充支链氨基酸对肌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支链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是机体不能合成而由食物蛋白提供的三种必需氨基酸,是长时间持续运动时参与供能的重要氨基酸.肌肉内BCAA分解代谢非常活跃,与其它多数氨基酸相比,BCAA能以相当快的速率转氨基和完全氧化,并为丙氨酸和谷氨酰胺提供氨基.BCAA代谢的限速酶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物(BC复合物)在肌肉中的活性较强,使肌肉具有很强的氧化和利用BCAA的能力,所以BCAA主要在肌肉中代谢[1].BCAA在肌肉中氧化脱氨,生成相应的α-酮酸,进入三羧循环氧化供能,而脱下的氨基则由丙酮酸接受生成丙氨酸,经血液到肝脏,其氨基形成尿素,碳架经糖异生作用转化为糖,进入糖代谢.因此在运动中补充BCAA对肌肉代谢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以帮助全面了解BCAA,为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转移率及高侵袭性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细胞由于生长快,需通过改变细胞膜葡萄糖转运、糖酵解及形成肿瘤血管体系等微环境来适应其对缺血缺氧的耐受.细胞Glut增多和细胞内磷酸化酶活性增高等生物学特性,可使肿瘤细胞内的糖代谢明显增加.18 F-FDG作为一种葡萄糖类似物,经Glut-1作用进入细胞,经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催化生成6-磷酸-FDG,在细胞内积聚显像.本研究从胃癌组织缺氧、糖酵解酶和葡萄糖转运等方面对胃癌组织PET/CT显像图的多变性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乳酸为体内糖酵解的最终产物,当氧化不足时,过量的NADH积聚,即启动了糖酵解途径,乳酸随之产生。代谢性酸中毒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乳酸性酸中毒,如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酮血症可引起血中乳酸浓度升高[1~3]。细菌性脑膜炎、脑外伤可使脑脊液中乳酸升高[4,5]。因此实验室测定乳酸对早期诊断和处理乳酸性酸中毒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已列为实验室急诊化验项目之一。测定血中乳酸最常用的是酶法[6,7],乳酸脱氢酶氧化乳酸生成丙酮酸,同时伴随辅酶I(NAD)转化成还原型辅酶I(NADH),此法有一步法[6],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时间长,不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在肾脏透明细胞癌(RCC)病人中,经CT测量的男女腹部内脏脂肪含量差异及测定肿瘤葡萄糖代谢的基因表达是否有助于预测RCC病人的预后。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22例RCC病人。采用CT测量身体脂肪含量,将其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区域(VFA),并行全身脂肪校正得到相对VFA(r VFA)和相对皮下脂肪区域。收集病人的39个糖酵解基因表达的性别差异特征,代谢的性别差异与rVFA进行比较。分析RCC主要突变基因与rVFA和肿瘤糖酵解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rVFA30.9%的女性死亡风险增加[女性风险比为3.66(95%CI:1.64~8.19)]:[男性风险比为1.13(95%CI:0.58~2.18),P=0.028]。糖酵解基因表达在男女间分层,19例女性病人低rVFA和低糖酵解水平的总体生存率极好(P0.001)。SETD2和BAP1突变会提高女性肿瘤病人的肿瘤糖酵解水平(P=0.036和0.001)。高rVFA和低rVFA肿瘤病人的基因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内脏脂肪差异和肿瘤葡萄糖糖代谢差异有可能为透明细胞RCC病人提供一种新的风险分层体系。  相似文献   

11.
药物代谢是细胞解毒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主要涉及两种酶:Ⅰ和Ⅱ相药物代谢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是一种重要的Ⅱ相药物代谢酶,可与Ⅰ相药物代谢酶一起催化药物形成高水溶性终产物。所以,GST能够抵御内源性和外源性亲电子物质的损害,并在抗肿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编码GST的基因至少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构成了一个超基因家族,编码具有GST活性的蛋白。GST有许多功能,传统观点认为,细胞中的GST可发挥防御内、外源性毒性化合物损害的作用。另外,GST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可介导谷胱甘肽结合至大量抗癌药物底物上,导致肿瘤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正摘要目的评估~(18)F-FDG PET/CT对小细胞肺癌(SCLC)临床分期的价值,评估以代谢变量[最大标准摄入值(SUV_(max))、代谢肿瘤体积(MTV)和总病变糖酵解(TLG)]和形  相似文献   

13.
陈兰  范娟 《西南军医》2014,(3):325-327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商品名:恩度)Endosta具有广谱抗血管生成活性,其作用机制[1]是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阻断肿瘤的营养供给,从而抑制肿瘤增殖或转移。恩度与化疗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被收入NCCN的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  相似文献   

14.
针吸细胞学是一种简便易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病理学定性诊断目的的检查方法,它不仅能够观察单个细胞的形态,更能够观察细胞团内细胞的排列和生长方式,被认为是目前临床上肿瘤性疾病与非肿瘤性疾病鉴别与良、恶性肿瘤定性诊断首选的有效手段。本文对针吸细胞学检查的特征、临床应用以及假阳性、假阴性、可疑诊断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传统观点认为,成体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不再进行分裂增殖,其细胞数目也不再增加。20世纪90年代研究显示,哺乳动物包括人类心脏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存在着心肌细胞死亡,在病理状态下心肌损伤后,心肌细胞除了发生坏死外,还通过凋亡使心肌组织发生重构。细胞坏死和凋亡率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病理亚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简称Ki-67)增殖指数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代谢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NSCLC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6例、女性48例,年龄39~85(63.9±9.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18F-FDG PET/CT和高分辨率CT(HRCT)显像。从PET/CT图像中提取代谢参数,包括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从HRCT图像中获取肿瘤大小和CT形态学特征。采用Mann-Whitney U 和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PET/CT代谢参数、Ki-67增殖指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不同病理亚型的PET/CT代谢参数与Ki-67增殖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34例NSCLC患者在肿瘤分期、肿瘤大小、病理亚型、淋巴结转移、CT形态学特征间的Ki-67增殖指数、SUVmax、MTV、TLG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34~84.842,均P<0.001)。所有患者的Ki-67增殖指数与SUVmax、MTV、TLG均呈线性正相关(r=0.787、0.309、0.651,均P<0.001)。低分化型腺癌(实体+微乳头状为主型腺癌)的Ki-67增殖指数与SUVmax、MTV、TLG均存在相关性(r=0.492、0.652、0.603,均P<0.05);而高分化型腺癌(贴壁为主型腺癌)的SUVmax和TLG、中分化型腺癌(腺泡+乳头状为主型腺癌)的SUVmax 与Ki-67增殖指数呈线性相关(r=0.568、0.567、0.671,均P<0.05)。 结论 NSCLC的Ki-67增殖指数与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均有相关性,且与SUVmax的相关性最高。NSCLC不同病理亚型的Ki-67增殖指数与不同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相关性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7.
据日本癌症研究中心披露,对吸烟致癌理论又有新发现。科学家研究发现,将香烟烟雾溶于水时会产生一种活性氧,这种活性氧同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现已知道,活性氧的主要危害在于能够破坏位于人体细胞中的基因主体──脱氧核糖核酸( DNA)。 从生物化学的观点来说, DNA是参与机体细胞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在代谢过程中,它又与肿瘤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 DNA被烟雾产生的活性氧破坏,则能引起细胞癌变。 为此,科学家从另一方面探讨癌症发生的机制:将人体的培养细胞放在 20℃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浸泡了 1小时后,细胞的 DNA变成…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79年P53被发现以来,在对其研究的前20年中,p53一直被认为是细胞内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之一,其主要通过调控细胞对不同应激信号做出应答时的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程序,最终实现抑  相似文献   

19.
花生四烯酸衍生物与造血和免疫调节(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衍生物在炎症和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早已有报道.在抗原、致炎因子和其他细胞激活因子作用下,可使磷脂酶A和磷脂酶C被活化,促使细胞膜上磷脂分解生成AA,AA经过氧化酶代谢途径,生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和血栓素(thromboxan,TX);通过脂氧化酶代谢途径生成羟基二十碳四烯酸(hydroxy-eicosateraenoic acid,HETE)和白细胞三烯(leukotrienes,LTs).1984年Samuelsson等还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评价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取20只荷瘤鼠制作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组(10只鼠)分别在肿瘤种植后第15天和22天向腹腔内给予阿瓦斯汀(10mg/kg)治疗,对照组(10只鼠)给予生理盐水。在肿瘤种植后第28天行平扫和三期增强(延迟时间分别为10s、20s和1min)CT能谱扫描。基于碘-水对,测定肿瘤边缘和中心以及肝脏的碘含量,CT检查后取瘤体标本分析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增殖指数和Bcl-2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药后实验组肿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减慢;CT能谱检查三期增强扫描时实验组和对照组肿瘤边缘的的碘含量均高于肿瘤中心,实验组肿瘤边缘和肿瘤中心各期扫描增强时的碘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VD、肿瘤增殖指数和Bcl-2凋亡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各期肿瘤边缘碘含量的标准化值与MVD均存在相关性(r分别为0.955、0.837和0.961,P均<0.05)。结论:CT能谱成像能够在活体内进行肿瘤碘含量的测定,能敏感地检测肿瘤内碘含量的变化,反映肿瘤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可以作为评价活体内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