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中医治疗的病种繁多,其特点为病情严重、病程长、易复发.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使病人丧信心.心理护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病人康复.仅举二例说明.例1 女,22岁.以急性肾炎住院.入院时,表情淡漠、情绪忧郁、自觉腰痛、周身乏力、尿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尿道结石病人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为病人提供心理支持,在给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病人的心理反应.同时给予解释并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消除其紧张情绪,保持愉快心情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3.
李珊 《中外健康文摘》2009,6(30):181-181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出现心理烦躁或抑郁等心理变化,常常让患者无法适应,偏瘫患者不能单独用药物治疗,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我们要为患者做好心理护理,使其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慢性胃肠道疾病的病人从不良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心态,配合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方法 对60例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症状自测量表>测定,做出心理评估,制定出心理护理(治疗)计划并实施.结果 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了改善,疾病症状减轻或消失,出院时<症状自测量表>打分明显改变.结论 慢性胃肠道疾病是目前公认的心身疾病之一,在病人住院期间,加强心理护理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因为疾病及化疗、放疗的副作用等原因,而导致比较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 药物治疗是目前抗呕吐治疗的主要方法,但适当的生活护理在预防或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方面亦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现介绍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 (一)心理疏导病人住院,由于环境的改变和担心疾病的预后产生的焦虑情绪,可能产生恶心或呕吐症状.主动关心安慰病人,多与病人交谈,适时做心理疏导,以交谈、放录音和投影等多种方式,让病人掌握一些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控制恶心呕吐症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计划护理中的出院指导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病人疾病恢复的指南,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虽然住院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但精神病人急性期经短暂的治疗很快缓解,随之带来的是一系列心理问题:如矛盾、援助、依赖、失望等心理,如得不到心理康复,将会影响治愈率,增加复发率.而这种心理康复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由于经济、家庭、社会等原因,这些病人仍需在院外继续治疗及自我护理.因此在病人出院时,护士必须根据不同的病人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应告诉病人有关心理、生理、卫生、营养、饮食、治疗、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及疾病在恢复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以巩固治疗的效果,使病人尽早得到康复.任何忽视出院指导或出院指导不当的情况,都将给病人带来不幸,或使治疗前功尽弃,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怎样才能做好出院指导,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癌症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最大的疾病.当病人知道所患疾病时,在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很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悲观失望,丧失了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影响治疗和护理的进行.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化疗对一些恶性肿瘤可以取得根治性疗效或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但药物的毒付作用大,患者在遭受癌症折磨时还要忍受化疗带来的痛苦,会产生不同程度紧张、悲观心理.尤其是经过一段时间化疗后,病人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反应很大,静脉穿刺困难,或病情反复时,病人更容易陷入悲观、紧张之中,往往不愿意继续治疗,故护理人员要从心理上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培养病人的良好情绪,配合治疗的进行,增加其对化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化疗关,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此病发病急,病程长,疗效慢,致残率高,由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口角歪斜等身体改变使病人出现心理烦躁或抑郁等心理变化,给病人心理上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病人心理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除对病人进行积极的治疗、护理外,心理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可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尽量消除由疾病带来的负性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现实,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因此积极治疗努力帮助病人康复,减少或减轻后遗症及心理负担是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不可忽视的工作。笔者从现代护理山发,对心病人理状态进行分型,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帮助病人及家属端正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病人活质量,促进病人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利 《中外医疗》2008,27(27):103-104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4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所采取的心理护理.结果 心理护理后240例患者均能以较为健康的心理状态,稳定的情绪接受,配合手术的治疗,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 适当的心理护理消除了病人时手术的恐惧和忧虑,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是促使其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眼球穿通伤病人的心理特征,探讨心理护理对眼球穿通伤病人的作用.方法: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并分析其心理特征,通过耐心、细致、诚恳地做好眼球穿通伤治疗过程中各个环节思想工作,因人而异地安排落实有关心理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眼球穿孔伤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对疾病有新认识,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使之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结论:做好眼球穿通伤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和语言障碍,生活能力减退,出现烦躁或抑郁等心理变化,病人心理状态的好坏影响疾病的转归.我们从现代护理现出发,对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分型,做相应的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帮助病人及家属树立正确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SARS及疑似SARS病人的心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传染性、致命性极强的疾病.在防治SARS工作中,对已确诊或未确诊的SARS病人必须实行一人一室,不准与亲友接触的隔离治疗环境.由于躯体疾病而导致心灵上的脆弱和隐痛,常造成病人情绪的不稳定,而不良的情绪反应将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病情恶化.因此,特别需要给予心理干预.在长春市非典型肺炎诊疗中心,我们收治的18例SARS或疑似病人均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个别病人表现出极端行为.在实施护理工作中我们同时给予心理干预,稳定病人情绪,使之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手术是治疗某些疾病的重要手段,很多疾病如:肿瘤、穿孔、腹腔内大出血等,都必须通过手术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病人的精神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手术病人除了承受疾病的刺痛外,还要经历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对麻醉师和术者的期望和信任等.心理学研究证明:疾病的发展是受精神因素制约的.手术的成败与病人的心理因素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作为手术室的一名护士,必须了解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病人适当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使其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这对手术的成功和病人的康复极为有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只对老年患者疾病进行对症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在治疗老年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还要掌握其心理活动特点,并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从而正确地实施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处于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心理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主体则是医护人员和亲属,通过他们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可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战胜疾病.  相似文献   

15.
郝丽新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177-177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而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心理负担比其他任何治疗都显得严重,他们在手术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及焦虑等心理,在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和掌握术前病人心理状态,更好地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可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障碍,更好地配合手术,使其得到最佳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所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单纯的疾病护理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严格遵照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整体性的心身服务.护理学亦由"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这些转变都说明了对精神因素致病的重视,因而心理护理在危重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心理护理已成为新的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病人取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在心理护理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7.
吕桂华  高寒  齐海霞  刘淑荣 《吉林医学》2007,28(12):1360-1360
糖尿病是当今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如血糖控制不好,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因此采用何种药物治疗显得十分重要.初次应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给治疗方案的实施带来了障碍,我们就这些病人的心理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胰岛素治疗,使急重症病人得到及时救治,杜绝或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内科疾病的病因复杂,有些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1] .疾病治疗的成败与护理工作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要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除了给病人做好基础护理外,还必须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了解和掌握病人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 以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只对老年患者疾病进行对症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在治疗老年患者躯体疾病的同时,还要掌握其心理活动特点,并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从而正确地实施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处于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心理护理的对象是病人,主体则是医护人员和亲属,通过他们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可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更好地战胜疾病.  相似文献   

20.
危重病人由于病情较重,治疗时间长,加之病情波动较大,极易引起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悲观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故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行为去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减轻病人的痛苦,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最佳心理状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