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产科DIC多由其并发症引起,往往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危及母婴生命。本文分析总结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近10年中抢救治疗的17例产科DIC病例,以期探讨产科DIC的发生诱因、临床特点及成功救治的关键,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母婴死亡率居首位。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1月~2004年12月入住我院的孕产妇共9180例,30例发生DIC。DIC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液学检查确诊,发生率为0.33%。  相似文献   

3.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病理过程,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者尤为常见。产科DIC常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母婴死亡率相当高。本研究对我院10年间收治的55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产科凝血功能障碍高危因素与处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各种疾病基础上或某些特殊条件下,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凝血系统激活,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由此而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由产科因素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占总的凝血功能障碍的4%~12%,是产科多种高危妊娠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因其临床表现隐匿、疾病经过与发展迅速、凶险,往往预后较差,以至于发生多脏器系统功能衰竭乃致死亡。因此,早期发现并迅速、正确处理产科凝血功能障碍,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孕产妇急危症之一,抢救不及时将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我们根据产科DIC的病理特点,在救治过程中重视了纤维蛋白原的应用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我院12例DIC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剂量肝素在产科DIC救治中的临床应用(附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多种疾病以凝血障碍为特征的中间病理过程,发病急骤,居母婴死亡率首位。因此,早期诊断DIC,把握正确治疗时机,尤其是肝素的合理应用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们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了12例DIC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产科急性DIC的诊断与处理体会(附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 30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熟知产科急性DIC的早期临床表现作到早期诊断 ,积极治疗诱发产科急性DIC原发疾病 ,及时去除病因是抢救产科急性DIC的关键。根据诱发疾病及DIC病情选择性使用肝素。结论 :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 ,病势凶险 ,死亡率高 ,只要做到早期诊断 ,正确治疗 ,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肝素在某些产科并发症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素是具有抗凝作用和多种生物活性的一族天然糖胺聚糖。 1916年由Mcleen发现 ,1935年因其抗凝作用而开始应用于临床 ,是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治疗急性静脉血栓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的首选药物。近年来 ,肝素在产科方面的临床应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有 :(1)妊娠期特别是妊娠晚期血液呈高凝状态 ,血液动力学、凝血及纤溶系统均发生改变 ,孕产妇易发生血栓及 DIC;(2 )围产医学的发展认识到胎盘局部梗塞与孕产妇患病及围产儿死亡息息相关 ;(3)低分子量肝素 (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 MWH)的发现 ,提高了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综合征(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syndrome,DIC)是在多种疾病基础上发生的血液凝固性极度亢进,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循环和脏器功能障碍以及出血的一组病理过程。产科意外是最早发现且表现典型的DIC疾病之一。早在1772年Heweon报道分娩中可出现一过性无纤维蛋白原血症,1892年Schmorl报道妊娠中毒症伴凝血纤溶异常而有脏器微血栓形成,1901年De Lee报道胎  相似文献   

10.
产科急性DIC并非独立疾病,而是许多疾病在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发病急骤,病势凶险,死亡率较高,如能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以显著地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自1978年以来所治疗的17例产科急性DIC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产科DIC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根据1982年6月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拟定的DIC诊断标准确定诊断:①存在易于引起DIC的基础疾病;②有多发性出血倾向、末稍循环衰竭或微血管栓塞的临床表现;③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查有三项以上异常。  相似文献   

11.
产科DIC 22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科DIC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将我院1990~2003年收治的22例产科DIC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由许多病因所引起的一组严重出血综合征,其诱发因素很多,以产科并发症引起者最常见。由于基础疾病不同和病情的发展缓急不一,DIC的临床表现很不一致,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及慢性型三类。广泛性自发性出血是DIC最突出的症状,继而出现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栓塞或微血管性溶血。DIC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临床症状和体征不一定都同时出现,而且导致DIC的基础疾病不同,因而增加了临床上及时诊断的难度,往往需要依靠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判断。目前认为有助于DIC诊断的生物化学检查,主要着重于出血倾向方面,即消耗性凝血障碍和继发性纤溶两大类。 1 反映凝血活性和消耗性凝血因子及血小板的检查 1.1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离体后易受外界温度、酸碱度、容器表面性质等的影响而变形或破坏,血小板具有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DIC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条件,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损伤血管内皮,导致了凝血与纤溶的失衡,胎盘滋养细胞的肝素表达增强,出现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另外,全身小动脉痉挛性收缩,还可以引起胎盘缺血缺氧,使大量的破碎绒毛进入母体循环,这种滋养细胞在经过肺循环时被溶解后可以释放出大量凝血活酶,而导致  相似文献   

1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AFE)病理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DIC造成大量凝血因子消耗和红细胞破坏,并加重肺动脉高压,也是AFE出血的主要原因。早期发现DIC,有助于AFE的诊断。减少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循环、抗凝治疗可阻断DIC的进一步发展。肝素应在DIC高凝期或低凝期早期使用,同时需补充凝血因子,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救治方法,降低DIC的死亡率。方法对9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均应用肝索给予抗凝治疗。子宫切除6例,剖宫产3例;治愈7例,死亡2例。结论在DIC的抢救治疗中,早期诊断,及时除去病因,早期大胆合理使用肝素,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果断切除子宫是抢救DIC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产科引起DTC的机会及疾病,多于其它临床科。这是因为孕妇血液中的凝固因子增加,血液凝固性亢进,同时血液的纤溶活性低下,这就构成了容易发生DTC的基础;加之胎盘、蜕膜及羊水中促血凝因子的凝血活酶活性高.这些部位的凝血活素类物质进入母血则发展成DIC。有学者认为DIC这一现象的概念,首先是从产科方面发现而建立的。引起产科DIC的典型原因,有以下几种疾病。一、羊水栓塞是羊水成份进入母体静脉所致。羊水中的有形物  相似文献   

17.
产科急性DIC发病急骤,临床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现将我院近10余年来收治的21例产科急性DIC作一总结,进一步探讨产科DIC的抢救防治措施。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1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26640例,产科急性DIC21例,其中由外院(乡村诊所)转入4例,发生率0.064%(17/26640),年龄20443岁,平均26.5岁,孕周33%^+4~42^+1周,平均39^+1周,初产妇8例,经产妇13例。21例中产前2例,其中1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1例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重症胎盘早剥、胎死宫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产科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中胎盘因素9例;瘢痕子宫3例;双胎妊娠、巨大儿各2例;3例重度子痫前期;软产道裂伤2例,先兆子宫破裂1例;6例合并有两种并发症。子宫动脉栓塞治疗6例,均成功;子宫切除术4例;3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例未成功,改行子宫切除术。5例经输血和凝血因子,止血成功。1例孕产妇死亡。足月活产11例,早产2例,孕中期因胎盘因素终止妊娠1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重视对DIC主要诱因的防治,及早识别临床表现,纠正休克、补充凝血因子是提高DIC治愈率的重要手段。子宫切除和子宫栓塞术二者均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产科领域的凝血障碍是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许多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个共同的中间环节。其特点是在某些发病因素作用下,在微循环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大量消耗,继而又激活纤溶系统,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许多产科并发症引起的大出血均与DIC有关。本文仅就治疗抢救时有关补充凝血因子的问题简述如下。一、补充凝血因子时应考虑的问题 1.产科DIC的特点。发病急,变化快。一旦去除病因可迅速好转或治愈,所以最根本和最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2005年7月收住1例产后出血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经抢救,患者脱险,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