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医院感染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密切相关,手污染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国际上规定了通用的洗手方法即:"六步洗手法"。正规的洗手方法是切断医护人员经手接触而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是非常必要的、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相对于普通洗手法,"六步洗手法"的清洁效果如何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六步洗手法和卫生手消毒后进行微生物学的监测,指出这两种手清洁消毒的方法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的医务人员的六步洗手法和卫生手消毒进行抽样检测及调查了解.结论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时,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和卫生手消毒这两种手清洁消毒的方法,并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洗手次数,通过对六步洗手法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后的效果监测,表明两种方法能有效地清除病原微生物,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与免水洗手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医院感染问题随着医学的发展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已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有研究证明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医院感染约占30%。所以院内洗手已成为降低医院感染最可行最苇要的措施,美国2002 CDC院内洗手规范所应用的大量临床报道也证实了院内洗手的有效性。另外,院内洗手也是院内感染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如果忽略了标准预防,忽略了洗手,那么隔离预防的平台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确切了解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洗手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法,对8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行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同时对6个科室实行实地观察1h。结果护士实际工作中洗手率仅为50%。结论大多数人员在思想上认为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控制致病菌传播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手卫生行为的执行未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杨君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0):180-180
目的:探索使用临床效果好、方便、快捷、适应ICU工作性质的洗手方法。方法:ICU医护人员随机采用手消毒剂干洗手法与六步洗手法洗手,记录两组洗手所用时间,同时采样对医护人员手进行细菌检测。结果:手消毒剂干洗手法洗手合格率为93.33%,效果优于六步洗手法(P〈0.01)。结论:手消毒剂干洗手法效果好是一种提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简化三步洗手法对卫生手消毒效果的影响,以进一步简化临床手卫生工作的流程。方法:将32例医学生分为两组,各16例,两组均使用洁芙柔免洗速干手消毒液,手消毒前后分别进行手部菌落采样。试验组采用简化三步洗手法搓揉10s;对照组采用六步洗手法搓揉15s。结果:卫生手消毒前后菌落数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步洗手法进行卫生手消毒可有效清除手部细菌,并能达到卫生手消毒效果的要求,可作为一种简化临床手卫生消毒工作流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感染质控人员手卫生培训效果。方法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在进行感染质控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和手卫生规范培训后,集中对培训人员进行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结果考核141人,合格131人,合格率92.91%,其中护理专业合格率97.18%,医疗专业合格率89.10%,医技人员合格率86.67%;培训前合格率78.26%,培训后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感染质控人员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洗手合格率低,洗手依从性差,通过培训院感质控人员和其他措施,使其不仅在思想上非常重视,还使全院的手卫生合格率和依从性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院内感染是医疗工作中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医院管理及医护人员的职责。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发育不良,更易受外界微生物的侵扰,引起院内继发感染。本文对儿科医护人员的手及听诊器作细菌污染调查,并采用洗手及消毒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手部卫生是关系到医患安全,提高医院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的大事。干手是手卫生的关键环节之一,洗手后选择干手工具不当往往会引起手的二次污染。在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普遍存在洗手后用公用毛巾擦手、用白衣在两腋下或内面擦手的现象,给医院感染留下隐患。为防止院内干手环节造成二次污染,我院自2009年逐步规范了手卫生设施,启用一次性纸巾干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方医院手术室组建相应主题的品管圈,根据院内感染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比较实施前后医院流水洗手七步法操作的不规范性情况发生率,采用医院自拟调查问卷对相关得分进行统计。结果实施品管圈加强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后平均7 d洗手七步法操作的不规范例数为(21.5±12.49)次,与控制措施实施前相比显现减少(P <0.05)。结论利用品管圈活动可有效规范成员的在手卫生,减少院内感染,提升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六步洗手法提高临床护士手部消毒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通过应用六步洗手法的实行和管理来提高临床护士洗手消毒的效果。方法应用六步洗手法,对临床护士进行管理。结果临床护士洗手消毒的效果明显提高。结论六步洗手法的应用有效提高临床护士洗手消毒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疗操作中医护人员手污染程度及洗手方法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现场涂抹采样方法和活菌数检验方法进行了检测。结果该医院医护人员在医疗操作前,手上平均带菌数为51cfu/cm^2,在诊疗过程中手上带菌数平均为32cfu/cm^2。用普通肥皂洗手后,手上带菌数平均为24cfu/cm^2;用含异丙醇的快速手消毒液擦手后,手上带菌数平均为4cfu/cm^2。结论医护人员手在没有经过清洗或消毒的情况下,手上带菌数超标明显;用普通肥皂洗手对菌数降低不明显,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消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愿报名组圈的方式组成QCC,确立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主题,并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查找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找出对策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 经过为期5个月的QCC活动,医护人员洗手指征明确,能熟练运用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洗手率大大提高.结论 QCC活动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养大家团队精神,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强化外科医师术前六步洗手法培训,提高外科医师规范化洗手率,杜绝患者手术后感染。方法2011年1月2日~2011年7月11日,笔者及我院感染管理科专家未对我科医师进行术前六步洗手法培训,分析我科医师规范化洗手率,术后患者发热率;2011年8月3日进行为期5天的术前六步洗手法指导和培训,分析我科医师培训后规范化洗手率,术后患者发热率。结果六步洗手法培训前,5名外科医师术前规范化洗手率是20%(1/5),50例手术后患者发热4例(占8%);六步洗手法培训后,5名外科医师术前规范化洗手率是100%,50例手术后患者发热1例(占2%)。结论加强对外科医师六步洗手法培训,可显著提高外科医师术前规范化洗手率,显著减少术后患者发热率,可减少术后患者抗生素的应用,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5.
外科系统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外科系统医护人员手卫生状况的调查,了解手卫生现状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知识调查表,对外科系统156例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有92.95%的医护人员知道六步洗手法,10%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或手消毒,医生、护士在接触患者前后和医疗、护理操作前后的洗手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医生、护士洗手前后平均带菌量分别为45.127cfu/cm2、36.350cfu/cm2、8.236cfu/cm2、5.473 cfu/cm2。结论:通过洗手能有效去除手部的大部分细菌,管理者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与监管,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和质量,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手消毒依从性情况的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仲璇  杨成梅 《淮海医药》2008,26(5):453-454
目的调查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及手卫生的认知,洗手的依从性情况,分析影响手部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及手卫生和院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调查医院中的医护人员。结果大多数医护人员已经具备了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积极进行了预防和控制,一些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发生及控制工作有错误认识;医务人员对手卫生操作的遵守率较低,影响手卫生低遵守率的因素包括:手卫生设施不够便利、护理优先权(即对病人的护理需要优先于手卫生)、缺少个人责任感等。结论医院感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医护人员的手部带菌状况密切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手部卫生,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加强医务员洗手,可降低50%的感染。我科为了提高医务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采取了以下干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析PDCA循环在产房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对18名护理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洗手正确性质采用PDCA进行干预,评价其效果。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手卫生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方法实施后产房护理人员卫生理论、六步式洗手方法考核结果及低、中、高风险操作前后洗手的依从性和正确洗手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在产房护理人员手卫生质量的持续改进中能够帮助其熟悉手卫生的知识,强化手卫生的意识,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洗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郭桂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81-181
目的:探讨医患及陪护人员手卫生依存性与接触性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本医院非感染性疾病住院782例患者(感染82例)院内感染的手卫生因素,包括患者本人、为其治疗的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在为患者服务前洗手情况,并对患者感染率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进行记录。成组资料非条件概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感染率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感染率与患者本人、为其治疗的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在为患者服务前洗手呈负相关,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发生率仅与为其治疗的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在为患者服务前洗手呈负相关。结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减少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成为病原体的载体。分析探讨影响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找出干预对策,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方法①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实行科主任、护士长、院内感染监督员三级负责制;②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培训,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提高认识,不断提高人员素质;③完善洗手设备,保证洗手的时间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