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俊辉 《光明中医》2012,27(2):229-231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风邪所致的咳喘、短气、不得息,有精辟的论述和行之有效的治法方药,现分述如下.1 汗法治风1.1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文中之喘,证属风寒外袭,肺气不宣,为外感伤寒表实证.除喘外,尚可见风寒之邪郁于肌表,卫阳闭遏,营阴郁滞所致的恶寒、发热、无汗、头身骨节疼痛,脉浮紧等症.故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相似文献   

2.
王国华先生为第四批北京市级老中医,余等有幸从师侍学,获益匪浅。老师临证善用经方,使用麻黄汤颇有独到之处。《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相似文献   

3.
古医经论汗颇多 ,据我们探讨论述如下 :辛温解表剂。《伤寒论》麻黄汤 ,为太阳经证 ,头项强痛 ,恶寒无汗 ,脉浮紧等症之主方。方中麻黄辛温发汗 ,宣肺平喘 ,佐以桂枝辛散解表 ,甘温助阳 ,二者相须为用 ,更增强了发汗散寒之力 ,辅以杏仁 ,协助麻黄宣降肺气而平喘咳 ,使以甘草 ,调和药性。本方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作用较强 ,凡非外感风寒 ,恶寒发热 ,头痛身疼 ,可汗而喘等症状较重者 ,一般多不轻用。《伤寒论》桂枝汤 ,为太阳经证 ,头痛发热 ,汗出恶风 ,苔白 ,脉浮缓等症的主方。方中桂枝辛散解表 ,甘温助阳以散风寒 ,佐以白芍敛阴止汗 ,二者相合…  相似文献   

4.
麻黄性味:辛、微苦、微温,归肺、膀胱经,能发汗解表,宜肺平喘,利尿。①发汗解表:本品味辛而性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能开腠理,透毛窍以散风寒。现代药理研究:其所含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刺激汗腺分泌,故可发汗。所以麻黄汤能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之证。是取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②宜肺平喘:本品因能解表宜肺,平喘之力较强。其所含麻黄碱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故适用于风寒外闭,肺气壅遏,发为瑞咳之证。常与杏仁同用(如三拗汤),以增强宜肺平喘之力。若属肺有寒饮而喘咳者,可配伍具有温化饮的干姜、细辛…  相似文献   

5.
刘要武 《光明中医》2016,(13):1954-1956
麻黄汤出自于《伤寒论》,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是医圣张仲景为太阳伤寒表实证而设。在临床上使用麻黄汤,主要依据方证相应,常用本方加减治疗由风寒外束肌表所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之证,不论现代医学何种病名,只要符合太阳伤寒表实证之病机,均应用麻黄汤或其类方治疗,以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解表剂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六淫所致的表证。本章共选常用方剂十六首,根据功效不同,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1. 辛温解表本类方剂一般均具有发汗的作用,使风寒之邪随汗而解,故用于风寒外感证。常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加味香苏散、小青龙汤和加味羌活汤,这五首方剂要重点掌握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麻黄汤中麻桂并用,发汗之力较强,并善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而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发汗解表不如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发热有汗而恶风之表虚证。详见表(一)  相似文献   

7.
1 发汗宣肺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束、卫闭营郁的太阳伤寒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喘促、身疼腰痛、骨节疼痛,脉浮紧等。本证喘促乃风寒外束,腠理闭塞,肺气失宣而成。治宜麻黄汤发汗宣肺,方中,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桂枝通阳解肌;杏仁宣肺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同用,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2 解肌降气法 本法主要适用于风寒外袭、卫强营弱、肺气上逆的太阳中风兼喘逆证,其临床表现有恶风发热、头  相似文献   

8.
李寿喜 《陕西中医》2011,32(6):752-753
<正>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是辛温发汗,宣肺平喘的名方;后世医家多以此方治疗外感风寒初期,邪正俱盛者。但针对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属于风寒郁闭,太阳表证未解,即使病程较长,只要辨证准确,  相似文献   

9.
<正> 解表药解表药性,寒热宜分,热宜辛凉,寒宜辛温。辛温解表药一、麻黄麻黄辛温,入肺膀胱,发汗解表,风寒良方,平喘止咳,水肿安康,虚喘高压,勿用麻黄。二、桂枝桂枝人心,膀胱与肺,辛甘而温,调和营气,表证有汗,用之适宜,温经散寒,通阳治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医》1977,(4)
方剂类试写稿麻黄汤(1)《伤寒论》方。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水煎服,服后取微汗。治感冒风寒表实证,证见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脉浮紧。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温经散寒,助麻黄解表;杏仁宣肺降气,助麻黄平喘;甘草调和诸药。四味配合,共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本  相似文献   

11.
<正> 在《伤寒论》中,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是一定之法,这是众所周知的,故一提到麻黄汤、桂枝汤,人们就往往联系到太阳病。如236条(按:本文所引条文序号,据湖北中医学院主编《伤寒论选读》):“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与237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认为是病邪初传阳明而太阳表证未罢的证治。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认为是太阴与太阳同病而病偏于表的证治。甚至把301条: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  相似文献   

12.
喘症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极其广泛,详辨病机,细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临床辩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其治喘有二十法,予以分析探讨。1.散寒宣肺法外感风寒,邪干于肺,肺失宣降,气逆作喘。治宜散寒宣肺。如属风寒表实证,方选麻黄汤以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如属中风表虚证,方选桂校加厚朴杏子扬以解肌祛风,降气平喘。2.泄热宣肺法邪热空肺,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端促,发热汗出。治宜清宣肺热,平喘止咳。方选麻杏甘石汤。3.发汗闭饮祛风寒柬表,水饮内停,…  相似文献   

13.
数脉,是临床常见脉。《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数咏,除表现在火热亢盛和阴虚内热的热证中,尚见于以下多种情况。【表邪外泄】《伤寒论》57条曰:“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49条曰:“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此脉数,并非风寒表邪热化,实乃卫阳正气与风寒表邪交争激烈,正将胜邪,邪随汗泄之信息。可用桂枝汤之辛温解表促使邪随汗泄。待其汗出微微则脉  相似文献   

14.
李智  陈树森 《中医研究》1998,11(1):8-10
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喘证论述较详,详辨病机,细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临床辨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其治喘有二十法,予以分析探讨。散寒宣肺法外感风寒,邪于于肺,肺失宣降,气逆作喘。治宜散寒宣肺,如属风寒表实证,方选麻黄场以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如属中风表虚证,方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以解肌祛风,降气平喘。泄热宣肺法邪热塞肺,肺失清肃,故见咳嗽喘促,发热汗出。治宜清宣肺热,平喘止咳,方选麻杏甘石场。发开好饮法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肺气郁闭,水气射肺,肺炎宣降则作喘。治宜辛温发汗,涤化水饮…  相似文献   

15.
<正> 麻黄汤为汉代张仲景所创制,见于《伤寒论》。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原书主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后世医家将它扩大运用于顽痹、心痛、吐血、脚气、哮喘、麻疹出迟、三阳疟等病证。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大叶性肺炎、小儿急性肾炎等病而属于风寒表实证者。本方发汗作用较强,《医宗金鉴》说:“此方为仲景开表逐邪发汗第一峻药也。”是后世医家公认的发汗解表主方。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辛温解表麻黄汤大青龙汤麻黄汤用桂杏草,表实无汗喘咳疗. 大青龙治寒包火,再加石膏生姜枣.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能发汗平喘,主治伤寒(伤于风寒)表实无汗而喘,脉浮紧者.临床多用于冬季及北方农村,体质壮实而感寒较重,并伴有喘息气逆者大青龙汤即麻黄汤倍麻黄量再加石膏、生姜、大枣.能解肌清里,主治表寒里热(寒包火),而偏重解表,用于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有力者.  相似文献   

17.
1 风寒感冒 麻黄汤、桂枝汤、葱豉汤三方为纯解表之剂,治疗外感风寒而无兼挟证者。麻黄汤以麻黄为君,配伍桂枝,二药相须为用,发汗力强,并善宜肺平喘,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宜所致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苔白脉浮紧之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以桂枝为君,配伍芍药,发汗之力较麻黄汤弱,但善于解肌调和营卫,适用于风寒客表、营卫不和所致恶风汗出,发热头痛、鼻鸣干呕、苔白脉浮缓之外感风寒表虚证,及一切营卫失调的杂病、胎、产诸证;葱豉汤,药仅两味发汗之力最缓,适用于一外感风寒之轻证。  相似文献   

18.
咨询信箱     
问:麻黄汤中“麻黄(去节)杏仁(去皮尖)甘草(炙)”三拗汤中“麻黄(不去节)甘草(生)杏仁(不去皮尖)”其道理何在?(河南省鲁山县滚子堂乡楼张中医学校一读者)答:麻黄汤为辛温发汗峻剂,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其病机为风寒外束,正盛邪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失宣。治疗当以发汗解表为先,兼以宜  相似文献   

19.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而喘,脉浮紧为主证,是治疗太阳病中伤寒表实证的主方。  相似文献   

20.
一、疏散风邪法《伤寒论》35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盖以表实里郁治应外解,故以麻、桂发汗,杏仁肃肺并辅以甘草而守阴液,此为表实而设。若表虚则不宜此法。《伤寒论》18条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盖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乃表虚之证,宜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若喘则应加厚朴以行脾滞,增杏仁而降肺气。方药虽简,已具“两太合治”之义。又若阴盛之体,外邪袭之必然引动伏饮而致喘息。《伤寒论》41条云:“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盖以外寒内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