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识别、分析深圳市某鼠标和键盘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卫生辅助用室、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基本符合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的相关要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甲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甲酯、丙酮、正庚烷、1,2-二氯乙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丙醇、正己烷、苯乙烯、丙烯腈、铅烟、其它粉尘(总尘)、电焊烟尘(总尘)、噪声、高温、激光辐射、工频电场等。其中苯、正己烷、铅烟、噪声、高温存在超标岗位。对390名职业接触生产工人进行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结果发现职业禁忌证者13名,疑似职业性苯中毒4名。结论该建设项目危害风险程度分类为职业病危害较重。应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持续改进,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分析深圳市某电子厂电线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控制效果评价。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等法律法规,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铅烟、异丙醇、甲醇、丁酮、环己酮、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噪声、电焊烟尘、电焊弧光、激光辐射等。其中电线生产评价单元的电线押出岗位和连接线生产评价单元的超声波岗位噪声强度较大,为较突出的职业健康危害;其余化学有害因素浓度较低或低于检出限。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在噪声的相关防护措施方面上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电子基板制造企业扩建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识别、评价、控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并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现场调查,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醇类有机溶剂、铅烟、噪声、局部高温等。类比项目中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能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铅烟、甲醇、苯、甲苯、二甲苯均低于检出限,异丙醇检测结果89.5—139.3mg/m^3。结论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项目,但在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评价和预测某公司印刷品生产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论证该项目职业卫生措施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对类比工程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甲醇、甲苯、二甲苯、噪声、紫外辐射等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各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紫外辐射测量结果合格率为25%,噪声测量结果合格率为100%。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有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庚烷、二氯甲烷、甲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佛尔酮、环己酮、乙醛、臭氧、紫外辐射及X射线。预计该项目除紫外辐射强度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控制措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某印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正庚烷、噪声、粉尘等。检测7个岗位的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为85.71%;噪声强度测定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检测粉尘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但是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某石化分公司苯抽提生产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运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三氯乙烷、苯、甲苯、二甲苯、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二氧化硫、溶剂汽油、液化石油气、硫化氢等化学有害因素和高温、噪声、工频电磁场等物理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在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天津市某汽车用仪表生产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现场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 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异丙醇、铅烟、二氧化锡、玻璃钢粉尘和噪声,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点合格率为100%。 结论 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某电解厂电解铅建设项目投产后,是否会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调查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情况,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项目职业卫生状况良好;现场检测:铅尘、一氧化碳、粉尘和噪声测定点合格率均为100%,铅烟测定点合格率80%;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职业病观察对象或患者。[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合格。  相似文献   

9.
王艳玲  侯玉更  冯宏涛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851-1852,1856
目的对某航空材料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以及作业工人职业性健康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乙酸丁酯、丁酮、异丙醇和噪声,现场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合格,可呈报职业卫生监督部门进行该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验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某医疗产品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及防护设施防护效果,对该企业进行控制效果评价,完善卫生防护设施,为同类行业防治职业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卫生检测、风险评估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正己烷、二氯甲烷、环己酮、丙酮、丁酮、甲醇、粉尘、噪声等。检测结果显示,甲苯、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分别为17.8和8.9 mg/m~3;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1.0~3.1 mg/m~3;噪声40 h等效连续声级结果为78.1~84.8 d B(A);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低于最低检出限。213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发现噪声禁忌证3名,未发现职业病患者和疑似职业病患者。结论该项目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和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的情况下,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符合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某五金电子厂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五金电子厂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环己烷、正己烷、正庚烷、甲醇、乙醇、乙二醇甲醚、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噪声、激光、臭氧、二氧化氮、紫外线等。经检测,噪声为73.2~85.4dB(A)。正己烷、正庚烷、环己烷、二氧化氮浓度最大值分别为6.6、100.4-,1.5、0.01mg/m3,其他有毒物质未检测出。砂轮磨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最大值分别为8.0、1.6、0.5mg/m3。高温、紫外线、激光检测均合格。结论某五金电子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可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2.
宁宇  侯旭剑 《职业与健康》2012,28(10):1169-1172
目的通过了解海洋石油生产平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控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进一步改进措施。方法对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该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甲烷、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甲醇、异丙醇、乙酸、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噪声、高温、微波辐射、工频电场等。生产过程中各现场操作岗位均可接触到上述有害因素。检测结果中,甲烷、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甲醇、异丙醇和乙酸的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2个工种(机修工和电工)的个体噪声测量结果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应急发电机开启时的噪声超过了标准的要求;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的测量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该项目针对其所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的防护措施,制定的规章、制度是有效的、可行的,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是满足职业卫生验收要求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佛山市某密封式铅蓄电池装配整改项目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效果。方法采取职业卫生学调查、检查表法、检测分析、定量分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铅尘(烟)、二氧化锡、乙酸乙酯、丙酮、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氢氧化钠、硫酸及噪声等。检测显示,人槽作业岗位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烧焊、装模作业岗位8h等效声级(LEX,8h)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作业等级(噪声、化学物)为I级,组装区各作业岗位均为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结论该项目属职业危害严重项目,职业病防护效果符合职业卫生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某台式电子计算机附属品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现场检测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二氧化锡、甲醇、异丙醇、正庚烷、甲基丙烯酸甲酯、噪声和激光辐射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点合格率为100%。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锡、甲醇、异丙醇、正庚烷、甲基丙烯酸甲酯,该项目的职业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某原油管道工程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非甲烷总烃、溶剂汽油、苯、甲苯、二甲苯、硫化氢、氨、噪声、微波辐射和工频电场等,维检修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电焊烟尘、砂轮磨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噪声、紫外辐射等,检测结果除泄压罐区非甲烷总烃浓度及电焊烟尘定点检测结果超标外,其余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该项目在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筑卫生学、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在应急救援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结论该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控制效果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分析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资料收集、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程分析和检测检验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煤尘、噪声、毒物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合格率为86.5%,超标岗位主要在给煤机原煤皮带、跳汰机手选矸石处、末煤上仓皮带、1303轨道顺槽等工段;噪声合格率为85.9%,超标岗位主要在煤仓顶水平皮带、振动筛等工段;毒物和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本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有效控制,但需要加强个别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7.
某铜冶炼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成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42-2744
目的了解某铜冶炼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现况调查分析。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中粉尘选择9个检测点、毒物选择17个检测点、噪声选择16个检测点、工频电场选择3个检测点。结果粉尘、铜烟、铅烟、镉及其化合物、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二氧化硫、硫酸雾、硫化氢、噪声、工频电场和高温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合格率为77.8%,铜烟合格率为83.33%,砷合格率为80.0%,二氧化硫合格率为50.0%,硫酸雾合格率为60.0%,铅烟、镉、氧化锌、硫化氢、噪声强度和工频电场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生产企业,应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以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某铅酸蓄电池装配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确保工人的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试运行期间的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本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锡、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铅烟、锑及其化合物、铜烟、硫酸、苯、苯乙烯、甲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丁酯、噪声等。检测结果表明,部分工种铅烟(CTWA0.15~0.41 mg/m3)、二氧化锡(CTWA2.52~3.80 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对其防护设施进行改造后,各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本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改造前职业病危害严重,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改造后,作业场所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