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介质,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而发挥功能。根据受体对兴奋剂和拮抗剂敏感性的不同,可将GABA受体分为3个药理学亚型——GABAA、GABAB和GABA[1]C;根据配体与受体作用的方式不同,可将GABA受体分为2类——离子型受体GABAA、GABAC和代谢型受体GABAB。GABAA受体是三者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因为:①约50%的中枢突  相似文献   

2.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在神经精神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介导抑制性突触传递的神经递质,通过GABAA、GABAB和GABAC三种亚型受体介导广泛的生理效应。GABAA受体亚型是GABA受体中占主导地位的亚型,可介导GABA的大部分功能,由来自8个亚基族(α,β,γ,δ,θ,ε,ρ和π)的不同亚基组成,而最典型的GABAA受体结构是由5个异质性多肽亚基(两个α、两个β和一个γ)组成的五边形寡聚体。不同亚基尤其是不同α亚基组成的亚型介导的生理和药理学效应有所不同。GABAB受体对焦虑、抑郁、癫痫以及记忆障碍等不同的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可能是这些疾病防治药物的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3.
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之一,也存在于气道平滑肌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等周围组织。研究表明,GABA系统与哮喘有密切关系。GABA受体主要分为A型和B型两类。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能松弛由速激肽、组胺引起的气道平滑肌的收缩,并能减轻乙酰胆碱引起的气道通气压力增大;而GABAA受体抑制剂能抑制小鼠过敏性哮喘时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过度分泌;GABAB受体激动剂可抑制神经诱导的胆碱能和速激肽介导的气道平滑肌收缩,微血管渗漏及过敏反应。由此可见,GABA系统可影响哮喘疾病发病过程中一些病理生理过程,因此GABA系统对治疗哮喘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中分布广泛,发挥着主要的抑制功能,GABA发挥其重要生物学功能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与GABA相关受体的紧密结合,GABA究竟如何与其受体结合?如何发挥其生理功能?有何特点?对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是当今神经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我们课题所关注的焦点所在。目前的研究显示,GABA受体主要有GABAA、GABAB和GABAC三种类型,其中,GABAB受体为代谢型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发挥缓慢的、介导持续时间较长的抑制性生物学功能和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体内多种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过程,发挥其主要抑制性功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有关GABAB受体的研究现状,包括GABA B受体的结构、作用机制、表达、分布、生理作用以及与应激性防御反应的关系等,有助于更深入了解GABA B受体的具体功能,加深我们对大脑功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1引言γ-氨基丁酸(GABA)在中枢神经内大量存在,是一种具有神经传递抑制作用的氨基酸,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GABAA和GABAB受体而发挥抑制作用。虽然这2种GABA受体在脑内均起抑制作用,但各自的作用机制不同。其中,GABAA受体以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为拮抗剂,而GABAB受体对荷包牡丹碱不敏感。从电生理学角度划分,GABAA受体为快速型抑制突触后电位(fastIPSP),而GABA。受体则为缓慢型抑制突触后电位(S10IPSP)oSo**A^受体的药理学GABA是一种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它是通过激活GABAA受体使Q一细胞内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特性。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观察离体培养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上GABAA受体激活电流的特点。结果不同浓度的GABA可诱出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内向电流,该电流可被10μM荷包牡丹碱可逆性阻断。GABA诱导出的内向电流幅度随着浓度(10、50、100、500μM)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耳蜗螺旋神经节神经元可诱出GABAA受体电流,GABA诱导的GABAA受体电流呈浓度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GABAA受体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GABAA受体为配体闸门离子通道超家族成员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GABAA受体的提出和分类,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有关GABAA受体的药理学研究情况,包括GABAA受体的结构,作用于GABAA受体GABA识别位点、安定类识别位点、氯离子通道的药物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及其受体GABRP、GABAB1R在滋养层细胞株JAR中的表达,采用Transwell模型,给予GABA受体的激动剂和拮抗剂干预,探讨其对JAR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免疫细胞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BA、GABRP、GABAB1R滋养层细胞株JAR中的表达;Matri-gel细胞侵袭模型检测GABA、GABAAR,GAB-ABR激动剂和拮抗剂对JAR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GABA、GABRP、GABAB1R在细胞株JAR均有表达;GABAA受体激动剂促进JAR细胞的侵袭,而GABAB受体激动剂抑制JAR细胞的侵袭。结论:在滋养层细胞株JAR中,GA-BA信号可能调节细胞的侵袭能力,从而参与滋养细胞相关妊娠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又  喻田 《贵州医药》2014,(2):180-182
γ-氨基丁酸(gama-amino butyic acid ,GABA )是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调控睡眠和镇静等作用,主要通过作用于 GABAA 离子型亚基受体发挥生理效用。GABAA 受体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通过增加神经细胞膜对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通透性,使细胞膜外高浓度的阴离子顺浓度梯度产生内向流动,从而引起突触后的超极化反应,导致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这种由突触内的GABAA 型受体短暂的或“阶段性”的激活突触囊泡释放GABA ,从而产生的抑制,称为Phasic抑制,也是 GABAA 受体介导抑制性作用的经典途径。而近年来,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GABAA 受体介导的新型抑制作用即Tonic抑制[1],它是由于轴突末梢保持一种持续少量的GA-BA释放,细胞外低浓度GABA 的环境能持续性的激活突触外的GABAA 受体引起的生理效应。本篇拟综述突触内和突触外GABAA 受体在控制神经元兴奋性的独特作用以及与全麻机制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GABA的镇痛、催眠、遗忘作用及其与GABA_A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内GABA的镇痛、催眠、遗忘作用及其与GABAA受体的关系。方法小鼠侧脑室注射(intracerebrov-entricular,icv)GABA或icvGABA后,静脉注射(intravenous,iv)GABAA受体阻断药一叶秋碱(securinine,Se),分别用热板和扭体实验、催醒实验、跳台和避暗实验,观察小鼠热板疼痛指数(pain threshold index in hot-plate test,HPPI)和扭体次数(writhing times)、睡眠时间(sleeping time,ST)、跳台和避暗的潜伏期(latancy)和错误次数(number of errors)的变化。结果GABA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大HPPI,减少扭体次数;延长ST;缩短跳台和避暗潜伏期,增加错误次数;Se能拮抗以上作用。结论GABA可产生镇痛、催眠和遗忘效应,GABAA受体是GABA上述作用的重要靶位。  相似文献   

11.
<正> 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作用于GABA受体,使GABA受体复合物发生构型改变,从而发挥其生理作用。中枢GABA受体可根据其对荷苞牡丹碱(bicuculli-ne)敏感性不同而分为GABA_A型和GABA_B型,这2种受体亚型的激动剂分别为muscimol和baclofen。GABA_A受体激动,可导致神经细胞膜上的Cl~-通道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大鼠海马神经元γ-氨基丁酸(GABA)A受体效应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应用BDNF(100、300及1000 ng/L)处理20 min后,施加GABA(终浓度为100μmol/L),5 min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向锥体细胞施加BDNF(100、300及1000 ng/L)2 min,再施加GABA 100μmol/L并持续5 s,记录钳制电位为-60 mV时的GABAA受体电流。将神经元钳制电位从-100 mV至0 mV以10 mV递增,记录BDNF作用下GABAA受体电流的幅度和方向,并绘制电流电压曲线,计算GABAA受体电流的反转电位。结果:BDNF 100 ng/L和300 ng/L对GABA诱发的细胞内钙浓度、GABAA受体电流及反转电位均无影响,但在BDNF 1000 ng/L作用下,GABA诱发的细胞内钙浓度显著增加(P<0.05),GABAA受体电流在钳制电位-60 mV时变为外向电流,并且反转电位由对照的0 mV左移至-93 mV。结论:高浓度BDNF可使GABAA受体电流反转电位左移,导致GABA诱发锥体细胞内钙浓度增高而发挥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13.
陆萍  王秀丽 《河北医药》2011,33(24):3782-3784
脊髓背角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信息整合加工的重要部位,是接受和调控伤害性信息由外周向中枢传递的关键部位。背角浅层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能、胆碱能、GABA能及甘氨酸能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及胞体上同时表达丰富的M胆碱能受体和GABAB受体,激活这些受体可调控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而在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4.
GABAA受体的亚型以及药理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GABA介导的突触传递是各种精神失常疾病的药药治疗基础。GABAA受体作为一种多能性的药物靶点表现出了不寻常的结构差异性:由于少18个亚单位装配而成。然而,从功能上区分GABAA受体还有待对体内受体基因深入的了解。各种GABAA受体变构调节剂作用的语据,特别是苯二氮Zuo类化合物,都可以归因于将要讨论的特殊GABAA受体亚型。这些发现开辟了这类药物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突触周边γ-氨基丁酸(ambient GABA)通过GABAB受体调控骶髓后联合核(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的机制。方法在急性切取的骶段脊髓薄片上,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法记录骶髓后联合核神经元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将GABAB受体用其特异性受体拮抗剂CGP52432阻断,观察谷氨酸突触终末上的GABAB受体被周边GABA作用的影响。结果在突触后GABAB受体被从胞内阻断的条件下,再灌流CGP52432阻断谷氨酸能突触前GABAB受体,可增加刺激引发的EPSCs(eEPSCs)幅度;改变配对刺激的两个EPSC比率(paired-pulse ratio,PPR),并激发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但CGP52432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无影响。结论位于SDCN神经元谷氨酸能突触前的GABAB受体受周边GABA调控。这种影响参与调节谷氨酸释放并可能参与痛觉信息在脊髓水平的传递。  相似文献   

16.
<正>依托咪酯(etomidate,ET)是一种作用强、短效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常用于麻醉诱导和门诊手术麻醉。研究表明,ET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丘脑皮层神经元GABAA受体,产生GABA样的作用,或增强GABA与GABAA受体结合所引起的效应,减少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发生频率~([1])。ET明显抑制初级感觉皮层锥体细胞电压门控Na~+通道,减小Na~+电流,提示ET可能通过抑制初级感觉皮层神经元Na~+通道,降低神经元兴奋性~([2]),而ET影响小脑皮层神经元功能的文  相似文献   

17.
托吡酯     
【通用名】托吡酯片 【商品名】妥泰 【药理作用】①可阻断神经元持续去极化导致的反复电位发放。②增加GABA激活GABAA受体的频率。③降低谷氨酸AMPA受体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M胆碱能受体和GABAB受体在脊髓背角Ⅱ板层神经元上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丽  张奇  郭跃先 《河北医药》2009,31(4):391-393
目的观察M胆碱能受体亚型M2和B型γ-氨基丁酸(GABAB)受体在脊髓Ⅱ板层神经元的表达情况。方法SD雄性大鼠,体重160~180g,麻醉后快速取下L4-6脊髓,进行冰冻切片,M2受体和GABAB受体进行免疫荧光组化双重染色。结果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在脊髓Ⅱ板层神经元上,表达有丰富的M2受体和GABAB受体,其中56.57%的神经元可同时表达2种受体。结论脊髓背角Ⅱ板层神经元可接受M胆碱能受体与GABAB受体的共调节。  相似文献   

19.
刘彦涛  王秀丽 《河北医药》2010,32(6):715-717
外周伤害性刺激经脊髓、脑干和丘脑的传递和调制,最后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脊髓在调制伤害性信息传递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脊髓背角是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信息整合加工的重要部位,是感觉信息传入的门户和整合的初级中枢。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抑制性神经受体之一,其中GABAB受体作为GABA受体家族中惟一的G蛋白偶联的代谢型受体,在脊髓水平的痛觉调制作用也被人们日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牛磺酸(Tau)调节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Asp、Glu、GABA的释放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从GABA受体的角度进行探讨。方法 将phaclofen、biculline、baclofen加入悬浮有突触体的KRB液中,氨基酸测定采用Dans-C1柱前衍生,高效液相测定。结果 Tau对GABA释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被Phaclofen所拮抗,而它们对Glu Asp的释放均无影响。结论 Tau抑制去极化引发GABA的释放是通过激发突触体前膜GABAB受体而起作用的。同时还作用于Asp、Glu神经末梢的突触体前膜,从而抑制去极化引发的Asp、Glu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