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成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184-185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方法选择36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8例,对照组给与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综合评分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制订计划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治疗五周以后再进行心理状态调查。应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综合评分。结果个性化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与抑郁发生率明显下降。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总评分比干预前总评分减少显著,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326例,随机分为各163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显著影响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了不良情绪,有益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62例宫颈癌患者进行心理状态分析。结果宫颈癌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在护理干预后均低于干预前(P<0.05);生存质量评分在护理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改善宫颈癌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1牟1-12月在该科住院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千预组SAS、SDS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视网膜脱离患者可伴有多种心理障碍,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视网膜脱离患者的负性情绪,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状态)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 对60例住院心血管疾病女性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对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 女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得分与护理干预呈负相关(P<0.05);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得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焦虑、抑郁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负面情绪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彭娟  高琳  王雪梅  贺龙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2408-2409,2411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学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遵义医学院内分泌科201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产生抑郁情绪131例(65.2%),其中小学学历者SDS指数高于大专以上学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情绪170例(84.6%),其中女性SAS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抑郁焦虑情绪,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骨折患者的焦虑指数状态及其对低血糖的影响。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161例住院糖尿病骨折患者与30例非糖尿病骨折患者的焦虑、抑郁指数进行测评,并同时对糖尿病骨折患者进行低血糖的调查;分析焦虑、抑郁指数与低血糖之间的关系。结果糖尿病骨折患者组焦虑、抑郁指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骨折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糖组的焦虑、抑郁指数明显高于非低血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骨折患者组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且焦虑、抑郁易导至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 施。方法 选择167例择期行心脏介入治疗患者,采用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调查,并与 同期住院病人比较,了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并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明 显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80.84%,76.65%;对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前与干 预后对照比较分析,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心理问 题,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综合心理干预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模式,干预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重点做好心理评估、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护理、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综合心理干预后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对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的作用。方法对69例处于抑郁状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抑郁状态,降低负性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护理要点。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实施以心理和行为干预为主的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2.
陈燕  孙玲琳  李影  李薇  李静静 《安徽医药》2017,21(4):758-761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病人的满意度与手术医生的满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分别是(32.06±0.18)、(29.56±0.55)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0.0%,手术医师满意评分(70.3±9.7)分,远远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鼻内镜手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与抑郁症状,缓解病人疼痛感,提高病人和手术医师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罗艳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9):130-1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焦虑与抑郁状况,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经过护理于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降低,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支持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反应的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n=8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80例)在此基础上强调非语言性沟通,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三周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用SAS、SDS评分量表测评情绪状况,比较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指标的差异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冠心病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焦虑、抑郁程度比对照组减轻,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语言性支持能明显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冠心病的治疗及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锦霞 《安徽医药》2013,(11):2002-200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护理后采用简单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比。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术前心理影响因素并分析相应的对策。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外科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术前3天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每次30rain,每天两次,术前l天结束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外科手术护理。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应用抑郁自评测量表(SDS)和焦虑自评测量表(SAS)对组内患者进行抑郁及焦虑的评分。结果实施干预后,对照组和实验组SDS及SAS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方法 对60例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同期在潮汕4个地区抽取60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调查对比;并结合影响因素对病例组实施护理干预7d后再次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SDS、SAS得分分别为(56.1±7.7)、(45.2±7.5),显著高于健康女性调查得分(P<0.001);进行护理干预7d后,宫颈癌放化疗患者SDS、SAS得分与干预前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因素以担心住院费用、不了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对疾病感到恐惧、家庭社会影响、治疗副作用、担心预后最为突出.结论 宫颈癌放化疗患者这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极差,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护理人员根据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支持,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疾病康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心理护理方法在缓解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进而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骨科住院手术患者共500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还给予三个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术前1~2h和术后1d进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并在出院时统计总住院费用和住院日数。结果术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上均显示出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P<0.01,P<0.02),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术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并同样在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P<0.005,P<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上同样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P<0.001,P<0.001),心理干预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对于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焦虑、抑郁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在临床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大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消极治疗等不同的心理问题,这种消极的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导致病情的加重。通过分析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方法在专业人员的辅助下进行测试评分,收集慢性肝病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慢性肝病自评量表。将6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①恐惧焦虑组;②失望无助组;③冷漠愤怒组;④绝望轻生组;⑤其他。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并随访,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慢性肝病患者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后,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绝望、悲观等心理的影响。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小组明显优于对照小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降低或消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以及后续的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配合临床药物治疗,能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武敏  袁庆婷  龙良琴 《安徽医药》2017,38(12):1614-1616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DS、BI指数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SDS、BI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