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烟草致癌原NNK诱发大鼠肺癌前病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1-丁酮[4-(methylnitrosamino)-1-(3-pyridyl)-1-butanone,NNK]是烟草中主要的致癌原。为了研究NNK的致癌机制,寻找针对NNK所致肺癌的有效的化学防护措施,建立以NNK诱发的动物模型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手段。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一次性支气管灌注NNK致Wistar大鼠的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探讨病变发生机制。方法实验组Wistar大鼠15只,左肺叶下部支气管内灌注含NNK50mg/kg(高剂量组,5只)或25mg/kg(低剂量组,10只)的碘油溶液0.1mL,X线影像学监测病变进展。另15只Wistar大鼠灌注不含NNK的碘油,作为对照。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AE1/AE3、PCNA、p53蛋白表达。结果灌注碘油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碘油分布于大鼠左肺叶下部,第107天DSA显示左肺叶下部的碘油影像消失。实验组67%(10/15)的大鼠(高剂量组4只,低剂量组6只)左肺下部见绿豆大小的结节状实变病灶。HE染色示实验组100%(15/15)的大鼠左肺组织出现局灶洼肺泡细胞的不典型增生,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狭窄;67%(10/15)的大鼠左肺有腺上皮的高度不典型增生,部分增生的细胞构成小腺体,偶见异型增生腺体向支气管壁的肌层侵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不典型增生细胞的角蛋白AE1/AE3阳性。PCNA在对照组和NNK低、高剂量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2/15)、90%(9/10)、100%(5/5),后两者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1),而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p53蛋白在对照组肺组织中表达为阴性,在NNK低、高剂量组中表达率分别为50%(5/10)和60%(3/5),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5,P=0.009),而低、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对Wistar大鼠的左肺叶支气管灌注含NNK的碘油溶液可在局部诱发肺泡细胞和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该模型可用于烟草致肺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Li HG  Yu LY  Liu MQ  Chen HL  Zhang YX  Liu X  Tang ZJ  Xia D  Zou ZY 《癌症》2002,21(6):605-609
背景与目的:近期研究表明,环氧化酶-2(COX-2)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已检测到COX-2高表达,但它在癌前病变、转移癌中的表达报道较少,在体内它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也尚待证实。本研究检测COX-2在大鼠肺鳞癌癌变进展各阶段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及应用抑制COX-2表达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防治肺鳞癌的可能性。方法:Wistar大鼠90只,实验组80只左肺叶支气管灌注致癌质碘油,分批处死获取肺鳞癌癌变及进展各阶段病变标本,对照组10只左肺叶支气管灌注碘油。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癌变及进展各阶段病变组织中及1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COX-2表达,结合COX-2阳性细胞百分比及阳性细胞染色强弱两个方面计算COX-2免疫组化染色评分。在VonWillebrandfactor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上计数MVD。结果:共获取肺鳞癌癌变及进展各阶段病变标本147例:支气管粘膜增生14例,鳞状化生25例,不典型增生33例,原位癌12例,浸润癌54例,转移癌9例。不典型增生COX-2表达评分(2.1±1.9)与鳞状化生(0.6±0.9)相比,原位癌(3.7±2.4)与不典型增生相比,转移癌(5.6±3.6)与浸润癌(3.9±2.7)相比,评分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依次为<0.01,<0.05,<0.05)。原位癌MVD值(31.7±13.3)与不典型增生(6.2±4.0)相比,浸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以碘油无水乙醇乳化剂作为杀细胞液,直接注入肿瘤瘤体内治疗肝癌。方法;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在X线透视、X线CT、B超引导下、用细外经皮肝穿刺向病灶注射碘油无水乙醇治疗16例肝癌。结果:经1至5年半的随访观察,中位生存期29个月,有10例尚存活,CT观察13例病灶部位碘油充填满意,10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后碘油包绕不知全的病灶经碘油无水乙醇注射后,可杀灭残存癌细胞,防止复发,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的CT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宏  黄高升 《癌症》1997,16(5):353-355,F003
目的:观察碘油在肝癌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病理基础。方法:用CT观察27例肿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不同时间碘油在肿瘤内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并对栓塞后切除标本行CT或软X线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碘油在部分肝癌内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一般可达2 ̄6月或更长时间,伴肿瘤明显缩小,其病理基础为肿瘤栓后坏死区;碘油在另一部分肝癌早能选择性聚积但逐渐消失,一般1 ̄2月消失,肿瘤缩小不明显或反增大,其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例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先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肿瘤血供,超选择性插管入肿瘤供血动脉行局部灌注化疗后,以抗癌药物碘油乳剂进行栓塞.术后随访3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症状和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行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插管和碘油化疗栓塞术.术后反应均为栓塞反应和/或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无肋间动脉和脊髓动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部分缓解(PR)16例、稳定6例(SD)、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69.6%(16/23),临床受益率(CR PR SD)为95.6%,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7%.[结论]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碘油化疗栓塞术是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是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支气管动脉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肺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动脉碘油抗癌药乳剂化疗栓塞治疗肺癌与常规灌注化疗的疗效、毒副反应差异.方法30例肺癌,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42~78岁,平均61.4岁;ⅢA期11例,ⅢB期9例,Ⅳ期9例.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研究组10例行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抗癌药主要为顺铂、丝裂霉素、吡喃阿霉素、长春地辛.结果10例患者碘油乳剂的注入量2 ml~10ml,平均4.6ml.碘油沉积9例中,7~10天复查,CT分级均无改变,28~35天复查,CT分级不变6例.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咯血、咳嗽、胸痛好转情况两组无差异.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发热比率和血液毒性(Ⅲ度+Ⅳ度)比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近期疗效分别为60.0%和40.0%(P>0.05).均未出现脊髓损伤、肋间动脉损伤、食管损伤、支气管粘膜坏死等并发症.结论两种疗法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相当,但由于研究组碘油携带抗癌药滞留在病灶内,两次治疗间隔可延长.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颇高,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据我院1964年—1979年的十五年间,收治的肺癌占我院收治恶性癌瘤中的第三位。肺癌的早期诊断对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现着重说说X线检查在肺癌诊断的应用。 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包括:透视,摄片,断层摄片,支气管造影,以及近年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简称CT)等。透视可随意改变病人体位动态观察,摄片可清楚地观察病灶,有时能发现透视下未能发现的病灶和小病灶(0.5cm大小),并可记录治疗前后变化。支气管造影主要是观察支气管内病灶情况。对于一些病变透视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应用煤焦沥青碘油溶液气管注入诱发大鼠肺癌的实验研究。Wistar大鼠气管注入致癌物,于实验结束时,肺癌发生率达91.6%。碘油对照组未见肺癌发生。所诱发的肺癌大多为多灶性起源。最早出现于实验的第16天,组织学类型有鳞癌、腺癌及腺鳞癌。结果表明:碘油作为赋形剂进行沥青实验性肺癌研究,可提高肺癌发生率,发癌时间提前,中央型肺癌增多且便于X线观察。  相似文献   

9.
应用自体肺叶再植治疗中心型肺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肺叶再植进行中心型肺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方法。方法 本组共6例患者。其中2例采用双袖状右上中肺叶联合切除术,因总支气管或肺动脉吻合张力过大,切断下肺静脉再植于上肺静脉残端,保全了右下肺叶。4例因肿瘤跨越斜裂侵及下叶边缘,先作根治性全肺切除术,体外肝素盐水灌注并从离体标本中摘取可保留的下肺叶再植于胸腔内。结果 随访至2000年10月,3例患者已分别存活41、9和6个月,生活质量良好;1例术后19个月肺癌复发,23个月死亡;1例术后19天死于支气管胸膜瘘、张力性气胸;1例术后42天因肺动脉支气管胸膜瘘作再植肺叶切除,14个月后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对心肺功能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Ⅲ期上叶中心型肺癌患者,自体肺叶再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能保全肺组织的肺癌根治术式。  相似文献   

10.
晚期肺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的手术可能性,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5例晚期肺癌分别进行肺叶切除加转移灶切除,部分化包左心房切除全肺切除或肺叶切除加支气管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后辅助与化疗等综合治疗。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15例肺癌均切除,临床症状缓解,生存时间延长。结论 适当扩大晚期肺癌的手术适应证,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Yang Y  Zhao W 《中国肺癌杂志》2010,13(11):1046-1049
背景与目的 肺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肺切除术后生活质量往往较差,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具有临床价值.本文报道3例自体肺再植在上叶中心型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和经验总结.方法 本组共3例患者,肿瘤侵犯支气管或转移性淋巴结融合包绕、累及主肺动脉,肿瘤跨越斜裂侵及下叶边缘,先做完全性全肺切除术,体外低钾右旋糖酐液(low-potassium dextran,LPD)顺、逆行灌注后从离体标本中摘取可保留的下肺叶;下肺静脉再植于上肺静脉残端,按肺静脉、支气管、肺动脉顺序依次吻合.结果 手术总时间220min-250min,下叶肺离体时间120min-150 min;术后3 d-5 d拔除胸管,胸部X线示再植肺膨胀良好;术后随访4个月-8个月,完成3个或4个周期辅助化疗,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自体肺叶再植是一种可行的、可供选择的肺癌完全切除术式,是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和保留健康肺组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是指经皮动脉穿刺 ,将导管插入支气管动脉 ,直接向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 ,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近 2 0年来 ,该技术得到医学界的普遍重视和临床应用。我院自 1992年— 1998年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肺癌45例经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 ,收到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45例肺癌 ,男性 43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39岁 ,平均年龄 6 1岁 ,全部病例均作 X线收稿日期 :2 0 0 0 -0 9-0 8作者单位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医院 ,湖北 宜昌  443 0 0 2胸片 ,支气管纤维镜及经皮穿刺细胞学确诊 …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中心型支气管肺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与目的 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心肺功能储备差、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在肺癌手术中应用肺动脉支气管成形技术的体会,讨论手术适应症选择、术中具体方法、肺动脉重建等问题。方法 从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对26例中心型肺癌累及肺动脉患者施行肺动脉成形或肺动脉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并最大限度地切除肺癌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肺功能。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例出现肺不张,2例并发肺感染,1例肺再灌注损伤。全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0%,3年生存率为69.2%。结论 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支气管双成形肺叶切除术可达到与全肺切除同样的效果,特别适用于心肺功能储备差、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89年5月至1994年12月对50例晚期肺癌病人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和动脉灌注超剂量抗癌药物共124次,其中间例经灌注1-2次后行肺叶或全肺切除切除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男性44例,女性6例,最大年龄72岁,最小年龄36岁,治疗前经支气管镜和肺穿刺活检证实,其中鳞癌16例,腺癌30例,小细胞癌4例,按肺癌协作组会议分期标准属Ⅲ期28例,Ⅳ期22例。其中手术者Ⅲ期10例,Ⅳ期2例。X线和CT检查:中央型36例,周围型14例,右肺门块影22例,左肺门块影28例,上肺叶不张8例,下肺不张6例,全肺不张2例,…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0岁。因反复咳嗽,气喘5年,加重30天至夜间不能平卧伴不规则发热,逐渐消瘦,到同级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肺炎,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后经X线拍片检查,疑右肺肿瘤,经会诊后转入我院。体检见重病貌,消瘦,呼吸较急、促而不畅,口唇发绀,右中、下肺呼吸音降低减弱,可闻少许湿鸣。摄X线片揭示右肺叶水平隙上、中带散在少许不规则淡片影;支气管纤维镜检发现有主支气管内见一条形灰色物,致右主支气管不完全性阻塞,钳夹取出灰色物送作病理学检查。送检标本为灰白色骨组织一块,约为1.5cm×1cm×0.3cm大小,常规脱钙后,石腊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X线及CT 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3例经支气管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X线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12例,左肺11例,中央型18例,周围型5例。病理类型: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低分化癌4例,腺癌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3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阻塞性肺炎、支气管腔内结节影,管壁增厚、管腔闭塞、不规则、分叶状团块影、肺叶不张,可伴胸腔积液。结论:青年人肺癌的特点是发展快,预后差,初诊时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Wistar大鼠34只,对维生素A在MCA诱发支气管鳞癌过程中的阻抑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经16周的实验观察发现,实验组的17只动物均未发生肺肿瘤,仅5.8%出现鳞状化生;而对照组的17只动物中,有16只发生了支气管高分化鳞癌,且41.1%出现鳞状化生。结果表明,维生素A既可防止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和鳞状化生;又可能抑制MCA的致癌效应或在防止支气管上皮细胞癌变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肺癌动物模型基础上研究蛋白激酶C(PKC)α在肺鳞癌组织中表达,探讨其在肺鳞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肺叶支气管内灌注致癌物碘油溶液诱发大白鼠肺癌的方法建立大鼠肺鳞癌模型,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KCα在肿瘤组织、肿瘤周围组织及正常组织的表达.[结果]诱发的肺部肿瘤均为肺鳞癌,诱癌率达77.8%;肺鳞癌组织中PKCα表达明显增高,在诱癌组对侧肺组织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分别为(24.08±2.93)%,(5.00±2.10)%,(1.96±0.29)%,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组织中PKCα的异常高表达提示致癌剂可能通过活化PKCα介导的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而参与了肺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40%碘油10ml、15ml注射用水、多种表面活性剂、60mg顺钠等物质配制成40%的抗癌复合性乳剂(亦称复乳)。健康杂种犬10只,分为两组,乳剂栓塞组5只,应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经导管注射乳剂(2ml/kg)及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碘油栓塞组5只,碘油与顺铂(按公斤体重与乳剂组中含碘油、顺钻的量相同)混均后直接注入肝动脉,然后注入明胶海绵。对两组动物的栓塞后反应、实验室及病理改变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我们制做的复乳较稳定,放置3个月颗粒大小、分布不变。实验组中见复乳均匀栓塞末梢细小动脉,淋巴管内亦见有乳剂颗粒,而对照组与之相反。对复乳的代谢世与对照组的碘油代谢不同,实验组动物的毒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因此我们制做的抗癌药复合性乳剂稳定好、用于动脉灌注毒性低。  相似文献   

20.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分析了118例转移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或并栓塞治疗224人次的经验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灌注化疗并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碎屑栓塞72例,灌注化疗并碘油乳剂栓塞32例,单纯灌注化疗14例。结果显示灌注化疗并碘油乳剂及明胶海绵栓塞者疗效最佳,单纯灌注化疗效果较差。肝内单发转移和多血病变姑息效果最好。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0%,25.0%及3.0%。作者认为,经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是姑息治疗转移性肝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