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服用蒿芩清胆汤及花红胶囊。疗程均为20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67%、50%,总有效率分别为93%、8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有(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血液的浓、黏、凝、滞的状态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黄连冻干粉合丹参粉针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双黄连冻干粉静滴,治疗组予双黄连冻干粉+丹参粉针静注,2组均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2(IL-2)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2较治疗前上升,血清TNF-a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黄连冻干粉联合丹参粉针可影响炎症介质,提高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5):590-592
目的:探讨盆腔炎1号方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序列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60例使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腔炎1号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IL-2、TNF-a、疼痛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好转,但治疗组数据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良率、生活质量评价LSR、LSI、LSIB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给予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盆腔炎1号方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感,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盆腔炎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辨证为湿瘀互结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盆腔炎方(自拟)治疗,对照组30例用洛美沙星加甲硝唑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盆腔炎方治疗湿瘀互结型慢性盆腔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除湿化瘀方治疗脾虚湿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除湿化瘀方治疗脾虚湿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除湿化瘀方治疗,对照组用妇科千金片治疗.分别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1.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除湿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579-2581
目的:评估自拟中药克炎灵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瘀型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6例湿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给予克炎灵水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36例采用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的方法治疗;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两组间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的改变及临床体征的改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2.2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中医症状及临床局部体征指标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克炎灵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就诊于本院门诊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朱氏盆炎汤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结果:两组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8.3%,对照组有效率57.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71.7%,对照组有效率4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征评分、证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朱氏盆炎汤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敏灸任督脉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A125、白细胞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将208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4例应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观察组104例应用热敏灸任督脉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A125、IL-8和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清CA125、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任督脉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较佳,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CA125、IL-8水平,增加血清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灌肠联合超声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和复发情况。方法: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灌肠治疗。两组均以3个疗程评价疗效、细胞因子水平、安全性以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血清TNF-α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IL-2、IL-10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血清TNF-α、IL-2、IL-10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血清TNF-α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IL-2、IL-10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超声波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炎症反应,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杜敏  许彩凤  刘迎萍  田莉 《新中医》2014,46(10):131-132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16%,对照组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木丹颗粒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酒精性肝硬化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属湿热瘀毒型患者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静脉注射复方甘草酸苷80mg、还原性谷胱甘肽1.2g,治疗组并予口服清木丹颗粒,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主要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TNF-a、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1.3%;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组疗效经Ridit分析,u=2.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NF-a、IL-6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血清TNF-a、IL-6治疗前后降低值〔(87.6±18.6)pg/mL及(67.8±2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53.2±20.1)pg/mL及(36.3±19.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木丹颗粒对湿热瘀毒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疗效可靠,且能显著降低血清TNF-a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塌渍+灌肠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局部体征改善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卜平  汪丽云  张飞龙 《河南中医》2015,35(1):129-13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加用中医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有效率为78.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PR、IL-2等生化指标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血清IL-2、TNF-?的影响。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予微波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IL-2和TNF-?表达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改善,血清IL-2表达均升高,TNF-?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及血清IL-2和TNF-?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董氏奇穴配合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调整血清IL-2和TNF-?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张玉锋  张炜  高明霞  杨柳 《新中医》2018,50(7):126-128
目的:观察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活血汤。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4%,对照组总有效率84.3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细胞沉降率(ES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16.
刘春思  张春雷 《新中医》2020,52(11):73-75
目的:观察四位一体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四位一体疗法(经期中药内服、穴位封闭,非经期中药灌肠、四黄水蜜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下腹疼痛、腰骶疼痛、带下量多、神疲乏力、月经量多等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位一体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蒿芩清胆汤加减为研究药物,以慢性胆囊炎湿热型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炎利胆汤治疗.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34.3%,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紫金散血汤合加味四妙散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以紫金散血汤合加味四妙散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以加味四妙散口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金散血汤合加味四妙散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具有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5,(10):1286-1287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联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C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9例)及对照组(n=49例),对照组给予桂枝茯苓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B超检查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较低(P<0.05),hs-CRP及血沉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B超声检查中的盆腔积液、附件增粗等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9.8%)明显高于对照组(73.5%)(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联合少腹逐瘀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盆腔炎颗粒对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服用盆腔炎颗粒)、对照组(30例,服用盆炎净颗粒),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6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CD4、CD4/CD8、血清IL-2较治疗前上升,CD8和血清TNF-α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盆腔炎颗粒可提高血瘀兼肾虚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