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间人路法在腹腔镜辅助与传统的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5例结肠癌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2组: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组,35例)和开腹组(传统的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组,30例)。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中间人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患者行传统的开腹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肠梗阻和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肠梗阻、肺部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开腹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中间入路法,无论行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还是行传统的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均具有手术视野和解剖层次清晰、容易游离、损伤小、并发症少及安全、有效等优点,且腹腔镜辅助下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的开腹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析同期30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腔镜组)和28例传统开放右半结肠切除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淋巴结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清除淋巴结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出血量(47.1±45.8)ml明显少于开腹组的(90.3±50.7)m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3±7.9)h小于开腹组的(63.2±16.1)h,术后住院时间(7.1±1.2)d短于开腹组的(12.5±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有效,符合微创手术切口小、患者痛苦轻、康复快的优点及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梗阻性结肠癌的诊断和围术期治疗情况。结果43例患者均行手术,其中15例合并有糖尿病。右半结肠Ⅰ期切除11例,扩大右半结肠Ⅰ期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I期根治性切除5例;Ⅰ期切除、近端结肠造口术20例;捷径手术或单纯肠造口术5例。术后并发症10例(23.25%),死亡1例,病死率为2.33%。结论老年肠梗阻应考虑到结肠癌的可能,一经诊断应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手术。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除非患者不能耐受根治术或肿瘤无法切除,均应施以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如有Ⅰ期手术适应证,均应行Ⅰ期根治手术为妥。合并糖尿病者空腹血糖应迅速控制在10mmol/L以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呼吸系统的损伤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病原因,探讨防治策略。方法回顾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我科行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并出现呼吸系统损伤及相关并发症1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呼吸系统损伤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全组均为全腔镜下食管癌切除+食管-管状胃颈部吻合术,开展腔镜手术初始阶段的5例术中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其中2例术中发生气管、支气管损伤,在腔镜下完成修补,术后康复;后期行手术的11例均在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下实施手术,均未发生气管损伤。全组无中转开胸及开腹手术。本组术后1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声音嘶哑并肺部感染3例,经喉镜检查证实为左侧声带麻痹,予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乳糜胸伴大量胸腔积液3例,其中1例予保守治疗,2例再次于胸腔镜下结扎胸导管,均成功治愈;单纯肺部感染4例,予抗感染治疗后痊愈;严重肺部感染并呼吸功能衰竭4例,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1例予保守治疗痊愈,余3例合并吻合口瘘,经食管瘘口及胸管引流治愈,1例最终因并发气管-食管瘘救治无效死亡。结论呼吸系统损伤是全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围术期雾化、术中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注意神经保护等措施是预防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0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急诊手术18例,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2例。Ⅰ期肿瘤切除吻合12例(右半结肠9例,左半结肠3例),Hartmanns手术4例,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3例,单纯梗阻近侧造瘘1例。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8.6±10.8min,出血量为176.8±10.2ml,术后禁食3-7d,术后3-6d肛门排气排便,术后9-11d伤口拆线,平均住院时间24d。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经积极处理后愈合;肺部感染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是由于术后出现腹腔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根据其病情与躯体情况的不同,综合判断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不可盲目进行一期吻合切除术。在术中要做好肠道灌洗并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从而保证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Ⅰ期手术切除吻合的可行性。方法以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48例为治疗组,以右半结肠癌37例为对照组,均行根治性Ⅰ期切除吻合术,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肠瘘、肺部感染、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及心肺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患者,掌握好适应证,术中合理应用结肠灌洗,重视围术期处理,Ⅰ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张博  王彬华 《临床医学》2011,31(4):75-76
目的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至2009年62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本组3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3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Ⅰ期肠吻合,5例行回横结肠吻合术;1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中行Ⅰ期切除肠吻合12例,4例行横结肠造瘘术。结论重视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认识,早期诊断,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65岁以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6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26例(右半结肠癌伴梗阻者行盲肠造口术3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者行横结肠造口12例);择期手术40例,右半结肠切除Ⅰ期回肠结肠吻合术25例;左半结肠切除15例(其中姑息性结肠造口5例).关腹前用低渗温水反复冲洗腹腔并留置5-Fu 1000 mg于腹腔.结果 切口感染10例,切口裂开3例,切口皮下积液2例,吻合口瘘3例,术后肺部感染3例,呼吸衰竭1例死亡,消化道出血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依次为:78.12%(50/64)、80%(40/50)、65.0%(26/40).结论 老年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综合分析,及早纠正病人梗阻,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术式,调整营养状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及早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65岁以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病人6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诊手术26例(右半结肠癌伴梗阻者行盲肠造口术3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者行横结肠造口12例);择期手术40例,右半结肠切除Ⅰ期回肠结肠吻合术25例;左半结肠切除15例(其中姑息性结肠造口5例).关腹前用低渗温水反复冲洗腹腔并留置5-Fu 1000 mg于腹腔.结果 切口感染10例,切口裂开3例,切口皮下积液2例,吻合口瘘3例,术后肺部感染3例,呼吸衰竭1例死亡,消化道出血2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术后随访1、3、5年生存率依次为:78.12%(50/64)、80%(40/50)、65.0%(26/40).结论 老年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综合分析,及早纠正病人梗阻,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术式,调整营养状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及早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行CME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均经中间入路完成腹腔镜下CME+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无副损伤发生;术中出血量(96±28)mL,手术时间(145±23)min;手术质量等级评估C级41例,B级2例;术后排气时间2.5~4.0d,住院时间11~16d;中位淋巴结清扫数为18个,Ⅲ期患者系膜根部淋巴结阳性率为19.23%(5/26);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结论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行CME安全、可行,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