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头颈部淋巴瘤表现出的临床特征,帮助提高临床诊断头颈部淋巴瘤的准确率。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诊断及治疗的120例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对其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具体病情分析,采用合适治疗方式进行治疗,1年时存活者67例,1年存活率为55.8%;2年时存活者47例,2年存活率为39.1%;3年存活者25例,3年存活率为20.8%。结论头颈部淋巴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化,无特异性,疾病确诊需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辅助。  相似文献   

2.
张琦  孙文兵 《传染病信息》1999,12(3):109-110,116
本文就近年来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1.药物治疗1.1 垂体后叶素(vasopressin):垂体后叶素以其潜在的缩血管作用,自1959年首次被用于治疗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来,一直被当做治疗急性出血的主要药物。为克服该药的副作用,目前多采用垂体后叶素+硝酸酯类的联合用药方式,这种联合用药不但能拮抗垂体后叶素收缩内脏  相似文献   

3.
《内科》2015,(4)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恶性淋巴瘤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13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例;移植前状态CR18例,CR26例,PR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预处理采用司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以及马法兰联合治疗方式。结果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均采集到足够的干细胞。平均MNC为(5.97±1.24)×108/kg,平均CD34+为(4.46±1.03)×106/kg。治疗18例患者,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移植治疗后随访6~66个月,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为66.7%。结论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中心的序贯疗法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较为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垂体Rathke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2例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损害和全垂体功能低下,MR及CT检查诊断为垂体Rathke囊肿的患者采用手术清除囊肿,其中20例采用经蝶窦入路,2例采用经翼点入路。结果:术后头痛均缓解,88%视力损害明显恢复,80%全垂体功能低下明显恢复,1例好转。结论:尽管垂体Rathke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但某些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经蝶窦显微手术清除囊肿是治疗垂体:Rathke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量肺咯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肺咯血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3例大量肺咯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A组为垂体后叶素治疗组,B组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组,C组采用凝血酶治疗组。以止血时间为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三组疗效。结果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两组。结论治疗咯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内注射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遭出血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但均强调需经静脉或动脉法给药。我院自1989年5月至1991年5月,采用垂体后叶素腹腔内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3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春玲 《山东医药》2005,45(7):73-73
垂体后叶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文献多有报道,但多经静脉或动脉给药。1995~2003年,我院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腹腔注射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垂体腺瘤的治疗结果 .方法 2000年12月至2007年12月期间68例老年垂体腺瘤的病例在我院接受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通过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术中15例发生脑脊液漏,采用鞍底重建.10例垂体腺瘤巨大,手术无法全切,术后辅以伽马刀放射治疗.5例术后发生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及尿崩,8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恢复良好.结论 经鼻蝶入路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垂体腺瘤,由于其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能有效的治疗老年垂体腺瘤,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3月到2020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40例.采用CHOP方案对甲组予以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妥昔单克隆...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原发性高钠血症的治疗方案,对4例原发性高钠血症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案治疗.2例先给予垂体前叶激素的治疗,再给予垂体后叶激素补充治疗,另2例同时给予垂体前叶和后叶激素治疗,结果发现:4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血渗透压均正常,使用垂体前叶和后叶激素同时治疗的患者治疗时间缩短,而且治疗方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诊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使用奥曲肽的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垂体后叶素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两组的疗效对比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就是说采用奥曲肽的治疗优于垂体后叶素的治疗方式,且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少,使用相对安全,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咯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酚妥拉明和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咯血停止的时间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2.5%和90%,高于对照组的40%和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咯血停止时间为(1.12±0.51)d,对照组为(2.57±0.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为5%,对照组发生率为35%,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联用,既能协同止血、减少咯血时间而提高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2例老年人垂体腺瘤的经蝶显微手术治疗,探讨老年性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本组老年人垂体腺瘤均经血清激素检查,CT或MRI扫描确诊,采用经蝶显微手术治疗,术后治疗特别注意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结果:无分泌功能腺瘤17例,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7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无并发症死亡。在平均3.1年随访中,20例恢复良好,2例症状复发,结论:老年性垂体腺瘤绝大部分为无功能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和术后体液,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致急腹症剖腹探查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对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个部位累及16例,多个脏器累及22例。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8例,边缘区淋巴瘤5例,滤泡性淋巴瘤2例,Burkitt淋巴瘤2例,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6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1例。16例肿瘤切除及化疗者,2年存活率56.25%,5年存活率43.75%,生存期59~3412天(中位生存期1672天);6例行姑息手术治疗及化疗者,2年存活率33.33%,5年存活率为0,生存期24~1022天(中位生存期515天);11单纯手术治疗,仅1例存活26个月。33例追踪随访5年生存率,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33.33%,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以惰性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较高,分别为50.00%及40.0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20%,周围性T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无1例长期生存。结论恶性淋巴瘤引起急腹症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理分型、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是提高疗效与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3例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ARL)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龙潭医院2008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艾滋病(AIDS)合并ARL住院病人的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并发症、病理检查及治疗情况、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 13例ARL病人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24~71岁。10例在淋巴瘤诊治中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2例分别在抗病毒治疗(ART)1个月和4个月后发现ARL,1例在诊断HIV感染后4个月发现ARL(未行ART)。发病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1~340个/μL。10例为B细胞淋巴瘤,其中1例为Burkitt淋巴瘤,1例为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6例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2例未能进一步分型;2例未分型,1例为T细胞淋巴瘤。以颈部肿物、腹股沟肿物、腋下包块、盆腔肿块及锁骨上肿物等为首发症状的7例,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腹胀及腹痛、吞咽时胸骨后灼热痛、发热伴咽痛、发热伴头痛等起病6例。8例进行了ART,4例进行了化疗。4例未随访,7例死亡。结论HIV感染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发热、消化道出血等,应考虑并发淋巴瘤的可能,必要时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诊断。积极的ART联合规范性化疗,以及适当的治疗时机仍需要补充更多的临床实践资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提高老年人恶性淋巴瘤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人恶性淋巴瘤治疗的近期疗效及1、3、5年生存率及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老年人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优于单纯化疗,其缓解率(CR+PR)分别为45%及92%(P值<0.01)。采用中等剂量的联合化疗及放疗,其近期疗效及1、3、5年生存率及毒性反应发生率与非老年人恶性淋巴瘤差异无显著性(P值>0.05)。结论对老年人恶性淋巴瘤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联合化疗及放疗的剂量要适当。  相似文献   

17.
<正>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发病率大约为6.68/10万[1],每年我国大约有10万例新发恶性淋巴瘤患者,且每年仍以较高的速度递增。近20年,我国在恶性淋巴瘤防治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血液学、肿瘤学临床医务人员及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恶性淋巴瘤的标准化、规范化治疗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建立了完整的恶性淋巴瘤治疗指南及共识,并已实现与国际恶性淋巴瘤最新治疗接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和抗肿瘤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3年4月至2013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52例的病例资料。对Hp感染的患者进行抗Hp治疗。对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结果 52例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中,Hp感染率为88.4%。抗Hp治疗的有效率为91.3%。18例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有效率为66.7%。52例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为92.3%,5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83.1%。结论 对于早期胃MALT淋巴瘤患者,抗Hp治疗是合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进行抗肿瘤治疗,从而使患者得到长久的获益。  相似文献   

19.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概念与历史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lym phoidtissuelymphoma,MALT)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一种独特类型,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低度恶性的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侵犯范围、治疗方法和预后不同于其他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1983年由I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1988年得到国际的公认,2000年WHO新分类将其命名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胃MALT淋巴瘤约占胃恶性肿瘤的1%~5%,结外淋巴瘤的25%,全部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50%~60%。2病因和发病机制胃MALT淋巴瘤的病因目前不十分清楚。2.1幽门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垂体脓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对1994年3月至2006年11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并经病理诊断确诊的7例垂体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垂体脓肿患者中原发性垂体脓肿4例,继发性垂体脓肿3例,其中合并垂体腺瘤、垂体囊肿、颅咽管瘤各1例。临床特征:发热者6例,视力下降或颞侧偏盲者5例;头痛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者4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者3例。内分泌检查:血浆泌乳素增高者4例,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3例,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2例。影像学检查:MRI显像呈T1等信号或低信号,T2等信号或高信号,T1信号环形强化。术前经MRI及临床症状诊断2例,另5例均为术后病理证实。治疗: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视神经功能障碍恢复不理想,其余症状均有改善,围手术期均予抗生素治疗。结论以发热、头痛、视力视野损害、部分及全垂体功能低下为首发症状的鞍区占位患者应高度怀疑垂体脓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垂体脓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