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PEWS)在急诊患儿危重程度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法,对2015年4月至6月我院急诊重症患儿(收ICU 176例)及轻症患儿(好转返家352例)进行分析,分别进行PEWS,比较两组分值,并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重症组患儿PEWS评分显著高于轻症组[(3.24±1.24)分 vs.(0.66±0.42)分;t=28.43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9,可信区间为0.810~0.889(P<0.05),最佳临界分值为3.5分。结论 PEWS评分对评估儿科急诊患者病情、及时识别危重患儿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识别危重患儿病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病区转入PICU或急诊收入PICU的患儿120例为PICU组,该院该期间入住普通病房的12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对PICU组的120例患儿根据病种的不同分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亚组(55例)和神经/其他系统疾病亚组(65例)。记录患儿入院时的PEWS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EWS评分对病情评估的价值。结果 PICU组PEW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亚组的PEWS评分显著高于神经/其他系统疾病亚组(P < 0.05)。以患儿是否收住PICU为预测指标时,PEWS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9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95% CI:0.923~0.980)。其中神经/其他系统疾病亚组的患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亚组的患儿ROC曲线下面积为0.968。PEWS评分 > 6分、4~6分及 ≤ 3分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40%、2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PEWS对识别危重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且不同病种对PEWS评分的敏感性有差异;PEWS评分对患儿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 early warning score ,PEWS)系统在儿童观察室中病情评估的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7~12月来我院急诊科儿童观察室就诊小于7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场采集相关数据,进行 PEWS 评分,以72 h 内是否住院或抢救作为评定标准,寻求 PEWS 评分值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联度。结果入住观察室的2643例患儿中,存活2622例,死亡14例;存活组评分(2.3±0.8)明显低于死亡组(6.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患儿1058例。住院患儿中有137例(12.95%)留观时 PEWS 评分值<4分;536例(50.66%)患儿在留观时 PEWS 评分值为5~7分;312例(29.49%)患儿在留观时 PEWS 评分值为8~10分;入住 PICU 抢救73例患儿(包括14例死亡患儿)的评分值均在10分以上。PEWS 评分3~4分与5~7分间病死率比较,存在差异(χ2﹦4.26,P ﹦0.006)。结论 PEWS 评分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且方法简单、快捷、可操作性强,是用于儿童观察室中病情评估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介绍目前国内儿科系统急救流程现状,包括儿童预检分诊系统、危重症抢救流程、急诊分流及留观流程及院内转运流程,阐述我国儿童急救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5.
儿童急诊安全医疗运行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儿童急诊安全医疗运行模式以减少急诊医疗纠纷.方法 详细分析本院儿童急诊医疗纠纷和死亡病例的医疗缺陷,据此制定儿童急诊安全医疗运行模式的具体程序.并于2005年10月起,我科全面加以执行该模式.对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最易引起医疗纠纷的疾病包括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暴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脓毒症.2005年10月至2007年3月期间,执行早期筛选的临床措施后,早期发现了暴发性心肌炎7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例,化脓性脑膜炎6例,发现并汇报潜在医疗纠纷12例,由此阻止潜在严重医疗纠纷3例.在执行安全医疗模式前9个月共21万急诊患儿中,发生严重医疗纠纷和医疗赔偿分别为8例和3例;执行安全医疗模式后17个月共33万急诊患儿中,发生严重医疗纠纷仅1例,无医疗赔偿.结论 早期筛选高危患儿的临床措施能提高儿科医师对危重疾病的识别能力.执行儿童急诊安全医疗模式能显著减少严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与小儿阑尾炎术后病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探讨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与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关系 ,以及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评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外科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收治 ,拟诊急性阑尾炎并施行阑尾切除术的 2 4 8例患儿临床资料 ,对Alvarado系统评分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结果 评分系统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r =0 .4 30 ,P<0 .0 1) ;在预测进展型病理的阑尾炎病例时 ,评分系统的灵敏度为 82 .3% ,特异度为 77.0 %。结论 提示改良Alvarado评分系统在早期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与确定外科手术治疗 ,减少非必要性急诊手术率和穿孔的危险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评估急性中毒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方法: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收治的129例急性中毒患儿,在住院期间进行3次评分,按评分值分为3组:非危重组(~100)、危重组(~80)、极危重组(0~70)。结果:首次评分显示3组患儿死亡率随分值降低而逐渐增高,即非危重组1.96%、危重组11.54%、极危重组26.92%。三组比较(χ2=11.13, 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第2,3次评分结果与首次相似,评分越低死亡率越高。3组患儿MSOF发生率也随分值降低而升高,依次是3.9%,34.6%,76.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2.03,P<0.01)。结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可较准确地判断急性中毒患儿的病情和预后,评分值越低、MSOF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正压通气 (CPPV)评分标准在新生儿肺出血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我院 10 0例新生儿肺出血的病因 ,并使用CPPV的标准评分 ,判断CPPV分值与肺出血发生的关系。结果 本组 10 0例患儿均存在CPPV分值的改变。肺出血严重程度及预后与CPPV分值密切相关。肺出血CPPV评分值≤ 3分 30例均治愈 ,4~ 6分 5 3例 ,治愈率为 18 86 % ,好转率为 5 6 6 % ,病死率为 2 4 5 % ,≥ 7分者 17例均死亡。肺出血严重程度及预后与CPPV分值密切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提示缺氧和感染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重要原因。结论 使用新生儿肺出血CPPV评分标准有助早期诊断肺出血 ,以指导临床治疗 ,降低肺出血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的病种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内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的病例记录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 810例患儿,其中普通急诊患儿4 026例(83.7%),危重急诊患儿784例(16.3%).普通急诊患儿以1~3岁幼儿为主,危重急诊患儿以<1岁婴儿为主.儿童绿色急救通道最常见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 280例,26.6%)、呼吸系统疾病(1 071例,22.3%)、消化系统疾病(694例,14.4%)、中毒(607例,12.6%)和心血管系统疾病(220例,4.6%).普通急诊患儿组常见的疾病包括惊厥(24.0%)、中毒(14.4%)、肺炎(11.3%)、呕吐(6.7%)、哮喘(4.4%).危重急诊患儿组常见的疾病包括休克(21.9%)、肺炎(15.1%)、惊厥持续状态(12.6%)、颅内感染(6.4%)和心肺骤停(6.3%).结论 加强儿科急诊医师诊断思维的开拓、有针对性地对儿科急诊医师进行常见儿科危重症病例救治的培训将是减少危重症发病率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的病种特点,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危重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儿内科急诊绿色通道患儿的病例记录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 810例患儿,其中普通急诊患儿4 026例(83.7%),危重急诊患儿784例(16.3%).普通急诊患儿以1~3岁幼儿为主,危重急诊患儿以<1岁婴儿为主.儿童绿色急救通道最常见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 280例,26.6%)、呼吸系统疾病(1 071例,22.3%)、消化系统疾病(694例,14.4%)、中毒(607例,12.6%)和心血管系统疾病(220例,4.6%).普通急诊患儿组常见的疾病包括惊厥(24.0%)、中毒(14.4%)、肺炎(11.3%)、呕吐(6.7%)、哮喘(4.4%).危重急诊患儿组常见的疾病包括休克(21.9%)、肺炎(15.1%)、惊厥持续状态(12.6%)、颅内感染(6.4%)和心肺骤停(6.3%).结论 加强儿科急诊医师诊断思维的开拓、有针对性地对儿科急诊医师进行常见儿科危重症病例救治的培训将是减少危重症发病率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定急诊儿科分诊标准并检验该标准在判断急诊儿科患者就诊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类上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方法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儿科学会《儿科高级生命支持》的评估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儿科急诊分诊标准;收集应用该标准前后各1年时间内的分诊数据,统计分析所得资料。结果在应用该分诊标准前后,急诊患儿家属对就诊次序的平均满意度分别为(81.28±3.97)%及(94.1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候诊期间病情加重的病例数分别占1.83%(628/34275)及0.04%(16/36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入院患儿平均候诊时间分别为(12.71±2.32)min及(3.34±1.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误判率分别为3.78%(1296/34275)及0.57%(205/36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级分诊标准适合儿科急诊分诊工作,客观简便,能迅速分检急诊儿科的危重病例,有利于急诊分诊效果的持续改进,合理使用急诊医疗资源,缓解诊室拥挤。  相似文献   

12.
背景:新型冠状(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力极强,使得上海市2022年3至5月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疫情(简称:本次疫情)防控之初就兼具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多重特质,使得医院的防控更具挑战。 目的:探讨实施气泡式管理策略对防控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的效果。设计:观察性研究。 方法:将本次疫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院内接诊 门诊 急诊 住院 出院设计为一个大气泡,大气泡中6个疫情防控医疗关键部门设计为中气泡,中气泡的9个要隘部门设计为小气泡。①新冠门急诊中气泡接诊健康码红码患儿,五级分诊Ⅰ和Ⅱ级导入抢救室小气泡, Ⅲ~Ⅴ级导入阳性小气泡、既往感染小气泡、密切接触者(密接)小气泡,放射检查室小气泡内接诊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需进行X线/CT检查的患儿;②发热门急诊中气泡接诊绿码/黄码伴发热的患儿;③急诊中气泡接诊绿码/黄码不伴发热的患儿,根据患儿有无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分流至缓冲区和急诊区,配备第二急诊室备用;④新冠病房中气泡接收新冠门急诊需要收治住院的患儿,重型/危重型收入新冠ICU小气泡,轻型/普通型收入新冠普通病房小气泡;⑤过渡病房中气泡接收除危重症和新生儿外的新入院患儿;⑥新生儿隔离病房中气泡接收医疗机构通过120救护车转运到我院院区的新生儿,收入新生儿隔离病房负压病室小气泡,连续3 d核酸检测,阳性即转入新冠病房,均阴性则转至非负压病室小气泡。不同风险等级的气泡间人员、物品不流动,工作人员从低一级风险进入高一级风险需上报医务科。设立气泡破泡预案。根据工作人员不同岗位制定规范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通过语音视频监控系统和现场督查进行检查。 主要结局指标:职业暴露和新冠病毒医院感染。 结果:我院累计收治新冠阳性患儿432例,其中轻型341例(78.9%),普通型88例(20.4%),危重型3例。3例危重型患儿均行有创机械通气,1例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和体外膜肺氧合。无死亡病例。伴基础疾病29例。陆续有109名医务人员进入新冠门急诊和新冠病房工作,其中医生46人、护士49人、医技人员9人、医辅人员5人。未发生职业暴露,未发生新冠病毒医院感染。门急诊接诊253 571人次,在医院入口筛查,拦截红码189人次,红码患儿均顺利导入新冠门急诊,未进入普通门急诊区域。急诊接诊12 114人次,经核酸检测筛查出6例新冠阳性患儿,其中3例进入急诊区小气泡,引起急诊中气泡3次封闭消杀,启用第二急诊。发热门急诊接诊8 328人次,核酸检测阳性50例,转入新冠门急诊;新冠门急诊接诊763人次,五级分诊Ⅰ级和Ⅱ级共4例,3例为新冠肺炎危重型;收治新生儿690例,其中低危流行病史516例,高危流行病史174例;过渡病房收治693例,其中急诊入院223例,择期入院470例。所有进入隔离病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均参加基础理论培训,高风险气泡专项培训29次,培训291人次,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均考核合格,视频监控和现场督查304人次。 结论:本次疫情期间在我院实施气泡式管理取得了新冠病毒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双零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上海市2022年3至5月发生的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疫情(简称:本次疫情)使得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重症医学科急诊救治和疫情防控非常具有挑战。 目的探讨实施气泡式管理策略对急诊救治和疫情防控的效果。 设计:观察性研究。 方法:本次疫情期间我院为大气泡,急诊作为中气泡,设置缓冲、急救、诊室和留观4个小气泡。基于“四区二通道二预检”对急诊原来的布局和流程加以改造。四区:①清洁区为医务人员生活区、办公室、库房及个人防护设备(PPE)穿戴区,②潜在污染区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第一脱卸间(一脱间)和第二脱卸间(二脱间),③污染区包括第二预检区、候诊区、急救小气泡、诊室小气泡、留观室小气泡,④高风险区为第一预检区和缓冲小气泡;二通道:清洁和污染通道;二次预检:预检初筛在急诊入口处,入急诊后根据五级分诊预检。急诊缓冲小气泡接诊健康码红码、无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预检初筛时医生判断为危重症的患儿;抢救室小气泡接诊有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第二次预检五级分诊Ⅰ级和Ⅱ级患儿;诊室小气泡接诊有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或虽无48 h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但现场抗原检测阴性、第二次预检Ⅲ~Ⅴ级患儿;留观小气泡收治我院当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需要留观的患儿。设立第二急诊作为急诊出现新冠阳性患儿需要临时封控时的备用急诊室。建立气泡破裂预案,当患儿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但因报告延迟而进入急诊抢救室和诊室小气泡时,暴露场所先进行环境采样以评估环境污染程度,终末消毒后再次采样以评估环境安全性,核酸检测阴性再恢复使用。必要时启用第二急诊。 主要结局指标:医护、医辅人员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 结果:我院急诊共接诊患儿12 114例,Ⅰ~Ⅴ级分别有15、310、8 728、2 564、497例。进行大抢救7次,中抢救32次,小抢救1 070次。58例收入PICU,急诊就诊死亡3例。未发生医院感染。陆续有急诊医生36名、护士38名、医辅人员3名参加了每5 d 1次的出入泡换防,未发生医护、医辅人员职业暴露。急诊缓冲小气泡接诊29例,其中3例核酸检测阳性,3例因疾病危重转入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收治652例,12例因病情加重转入PICU。预检初筛引导55例至新冠门诊,其中4例核酸检测阳性。急诊共接诊6例新冠病毒感染患儿,其中3例患儿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但报告延迟而进入急诊抢救室和诊室小气泡,造成环境污染,经终末消毒后再次采样核酸检测阴性恢复使用。 结论:调整急诊气泡布局、优化就诊流程,满足急诊急症及危重症首诊救治和疫情防控,达到医院感染和职业暴露双零是可以实现的,破泡风险是存在的,须做好预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 8月本科初治的48例TBM患儿进行BAEP检测.男28例,女20例;年龄1~13岁.测量Ⅰ、Ⅲ 、Ⅴ波潜伏期和波幅,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BAEP结果分级采用Hall分级标准.TBM患儿入院当天行改良Glasgow评分.出院后随访3个月,比较不同 BAEP 级别TBM患儿的预后不良率;比较BAEP和Glasgow评分对TBM患儿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BAEP 1级18例中预后不良 1例,2级22例中预后不良6例,3级6例中预后不良4例,4级2例均预后不良;BAEP中1级、2级、3级和4级的预后不良率分别为5.6%、27.3%、66.7%和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EP分级与不良预后发生率呈正相关(r=0.56,P<0.05).BAEP 对TBM患儿的预后评估:真阴性38例,假阴性2例,真阳性7例,假阳性1例;Glasgow评分对TBM患儿的预后评估:真阴性31例,假阴性5例,真阳性4例,假阳性8例;BAEP对TBM患儿预后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和错误率分别为77.8%、97.4%、93.6%和6.3%;Glasgow评分对TBM患儿预后评估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和错误率分别为44.4%、79.5%、72.9%和 27.1%,2种评估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0.01).结论 BAEP可反映TBM患儿的脑损伤程度,有助于评估预后;BAEP对TBM患儿的预后评估价值优于Glasgow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虽然美国创伤外科学会在1994年制定脾脏挫裂伤的影像学分级,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但在国内很少有中心对儿童脾挫裂伤进行分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脾破裂伤影像学分级与临床诊治特点,探讨儿童脾挫裂伤影像学分级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保守治疗过程中的难点.方法 收集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急性创伤性脾破裂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影像学损伤分级,同时对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禁食、抗生素使用、卧床休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共纳入59例,占同期腹部损伤患儿的29.3%(59/201);男41例,女18例;年龄中位数9.5岁(3个月~16岁);跌倒/坠落伤23例,交通伤27例,其他类型损伤9例.影像学分级Ⅰ级5例,Ⅱ级26例,Ⅲ级21例,Ⅳ~Ⅴ级6例,不明确1例.其中2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临床治疗包括禁食、绝对卧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有49例患儿行2次以上CT检查.59例均行保守治疗,1例中转手术,术后无相应并发症,余58例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密切观察伤情变化的条件下,对儿童创伤性脾损伤行保守治疗较为安全.发病早期行影像学分级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减少患儿放射性暴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外管道全腔肺分流手术在小儿复杂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8年1月至2008年10月48例患儿接受了心外管道全腔肺分流手术,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3.1~14.5岁,平均(5.6±3.0)岁;体重13~56 kg,平均(21.1±10.3)kg;三尖瓣闭锁23例,单心室20例,右心室双出口(远离大动脉型)2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2例,法乐四联症伴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1例;术前SPO270%~93%,平均(80.2±6.1)%.38例患儿在行心外管道全腔肺分流手术前接受多次手术,包括改良BT分流5例次,肺动脉环缩4例次,双向腔肺分流手术36例次.12例患儿在同一次手术中完成全腔肺分流手术.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乳糜胸7例,气胸2例,胸腔金葡菌感染1例,短暂的交界性心动过速2例,均治愈;术后胸腔引流放置3.5~48 d.随访1个月至12年,晚期死亡2例,其余35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6例心功能Ⅱ级,2例心功能Ⅲ级,随访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统计分析Ⅰ期Fontan和分期Fontan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引流时间,病死率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心外管道全腔肺分流手术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低,开窗术有助于围术期恢复,Ⅰ期Fontan在部分患儿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惊厥患儿的常见病因,为儿科急诊提供诊断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滑翔院区儿科急诊296例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96例惊厥患儿中病因以热性惊厥、癫痫、颅内感染最常见,其中新生儿期惊厥病因多为颅内出血[4例(57.1%)],婴幼儿期惊厥病因以热性惊厥为主[186例(83.8%)],同时需注意癫痫[24例(10.8%)]、颅内感染[3例(4.1%)],>3~6岁儿童期惊厥病因仍以热性惊厥为主[39例(84.8%)],>6岁儿童期惊厥病因则以癫痫为主[12例(57.1%)]。结论儿童惊厥是儿科急诊常见的急症,如何快速地判断病因,是指导正确有效地治疗、尽快控制惊厥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告3例酷似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诊治经过,以提高对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儿经积极救治,2例死亡,1例痊愈.结论 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样改变的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病情危重,可迅速进展导致死亡,临床应早期识别、积极救治,并进行深入研究.血清肌钙蛋白Ⅰ升高可能是早期识别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设计非预先设计的前瞻性数据再分析。场所英国一所三级医疗中心的儿科急诊科。对象有发热和静脉采血临床指征的<16岁儿童(1 183例)。干预措施无。方法和主要结果主要观察指标为收入PICU或给予液体复苏, 次要指标为确诊或存在可疑细菌感染。利用预存的血浆样本检测生物标记物水平, 利用已发表的算法将患儿分为细菌组和病毒组。在1 183例病例中, 146例(12.3%)儿童需要补液, 48例(4.1%)儿童被送往PICU或高依赖病房, 244例(20.6%)儿童有明确或可能的细菌感染。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评价预测效能。相比降钙素原(AUC=0.65, 95%CI 0.59~0.71)和儿科早期预警评分(AUC=0.62, 95%CI 0.56~0.67), 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id-regional pro-adrenomedullin, MR-proADM)能更好地预测液体复苏(AUC=0.73, 95%CI 0.67~0.78)。单独利用儿科早期预警评分预测PICU或高依赖病房入院, 其预测准确性为0.83(0.78~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3例酷似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暴发性心肌炎患儿诊治经过,以提高对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认识和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儿经积极救治,2例死亡,1例痊愈.结论 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样改变的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病情危重,可迅速进展导致死亡,临床应早期识别、积极救治,并进行深入研究.血清肌钙蛋白Ⅰ升高可能是早期识别病情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