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卡维地洛应用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我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EV71感染重症HFM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使用卡维地洛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51)和卡维地洛治疗组(卡维地洛组,n=35),以同期我院儿科门诊行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n=56)。总结并比较常规组和卡维地洛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儿茶酚胺类(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儿茶酚胺类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与卡维地洛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 0.05)。常规组与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血糖水平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体温、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卡维地洛组患儿治疗后多巴胺、血糖水平及心率、呼吸频率均较常规组治疗后降低(P < 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水平变化可能与EV71感染重症HFMD的发病相关,常规治疗EV71感染重症HFMD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改善患儿呼吸、心率及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水平进行检测,研究HMGB1水平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HFMD重症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住院的EV71型HFMD患儿共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100例(普通型组),重症50例(重症组)。选择同期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HMGB1的水平。收集病例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对可能影响普通型HFMD转为重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V71型HFMD患儿急性期HMGB1水平[(13700±3036)pg/mL]较对照组[(10116±2435)pg/mL]明显升高(t=5.913,P<0.05)。经治疗后恢复期HMGB1[(10658±2349)pg/mL]水平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15,P>0.05)。重症组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MGB1水平均高于普通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8.3 mmol/L、外周血白细胞>15×109/L、HMGB1≥13110 pg/mL水平为EV71型HFMD患儿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当HMGB1为13110 pg/mL时约登指数最大,该值对应的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72.0%。结论WBC>15×109/L、血糖>8.3 mmol/L、HMGB1≥13110 pg/mL水平均为HFMD重症化的危险因素,HMGB1水平与EV71型HFMD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和2013年收治的HFMD患儿122例,其中普通型组57例、重型组52例、危重型组13例,比较三组患儿入院24 h内血清白蛋白、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低白蛋白血症的发生概率和病死率。结果危重型组患儿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血糖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组和普通型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型组和普通型组均无低白蛋白血症发生和死亡病例,危重型组患儿低白蛋白血症发生概率和病死率大于重型组和普通型组(P均0.01)。结论危重型HFMD患儿病死率极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是危重型HFMD患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及早地动态监测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助于预测HFMD患儿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信息动态     
目的 探讨D-乳酸在手足口病(HFMD)浓度的变化规律,评价D-乳酸对不同危重程度HFMD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HFMD血清D-乳酸的水平.结果 随着危重程度增加,血清D-乳酸水平显著上升,重症组及危重型组HFMD患儿血清D-乳酸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D-乳酸可作为小儿重症HFMD病情危重的指标之一,可作为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的动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的变化,探索HFMD患儿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以及上述指标对重型HFMD肠黏膜屏障受损的敏感性及预警作用.方法 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470例 HFMD住院患儿为研究组,同期儿保科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根据病情轻重将研究组分为普通组(n=300),重症组(n=110)及危重症组(n=60例).比较上述各组患儿的血浆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27.670 ± 6.273)mg/L]较对照组[(25.585 ± 5.177)mg/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5,P<0.05);DAO[(3.205 ± 0.956)U/L比(3.135 ± 0.884)U/L,P>0.05]、内毒素[(1.186 ± 0.486)U/L比(1.091 ± 0.494)U/L,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严重程度HFMD患儿的血浆D-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488,P<0.05), DAO、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09、2.296,P>0.05).组间两两比较,危重症组血浆D-乳酸水平[(32.502 ± 4.756)mg/L]明显高于重症组[(29.872 ± 6.468)mg/L]、普通组[(25.896 ± 5.691)mg/L]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危重症HFMD患儿存在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血浆D-乳酸在肠黏膜屏障损伤早期明显升高,相对于DAO和内毒素,血浆D-乳酸是重症、危重症HFMD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可起到早期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0年陕西省危重型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9月我院收治的26例危重型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其中20例危重患儿的咽拭子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核酸,选择6个不同地区EV71阳性标本进行VP1全长基因扩增、测序,与国内其他地区毒株进行比较.结果 20例受检患儿中,EV71感染18例,2例为阴性.发病地区:渭南20例(76.9%),成阳地区4例,西安市区2例.6株EV71 VP1基因全长序列与安徽阜阳、我国香港、广州、深圳、山东、北京比较,同源性达96%~100%.危重型HFMD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男性多于女性,所有患儿伴持续高热、精神差、易惊、嗜睡、肢体抖动,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糖均明显升高,肾损伤少见.临床痊愈出院18例,其中遗留有肢体活动障碍2例,死亡8例.结论 陕西危重型HFMD以渭南地区高发,且以EV71感染为主,与我国其他地区EV71有高度同源性.危重型手足口病病情凶险,早期识别、早期干预可缓解病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检测对预测HFMD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将90例HFMD患儿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3组,每组30例;随机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7 d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S100B蛋白和NSE对HFMD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危重型HFMD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1);重型患儿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均较普通型和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危重型组和重型组治疗后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明显下降(P0.05)。当血清S100B蛋白在0.445μg/L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611,其对重症HFMD(包括重型和危重型HFMD)预测的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100%。血清NSE在5.905μg/L时其Youden值最大,为0.533,其对重症HFMD预测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73%。两个指标并联检测的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73%,对预测重症HFMD的价值最高。结论血清S100B蛋白和NSE有助于判断HFMD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二者如能并联检测对重症HFMD的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重症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752例HFMD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752例患儿中,男512例,女240例,男女之比为2.13∶1.发病年龄主要在5岁以下,其中1~3岁最多,占72.07%.(2)大部分患儿热程持续≥3 d,出现嗜睡、激惹、惊跳等神经系统表现.(3)粪肠道病毒71型检测阳性609例(80.98%),29例(3.86%)粪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阳性,42例(5.59%)为其他肠道病毒阳性,72例(9.57%)未检测出肠道病毒.结论 重症及危重症HFMD病例主要是EV71感染,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尤其是1~2岁.对于HFMD患儿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危重病例,早期干预,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100B基因rs972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HFMD)的相关性。方法以124例EV71感染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5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S100B基因rs9722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并且74例HFMD患儿进行血清S100B蛋白检测。结果 S100B基因rs9722位点检出3种基因型:CC型、CT型和TT型,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与对照组比较,HFMD组患儿S100B基因rs9722位点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1)。重症EV71感染相关HFMD患儿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普通型患儿(P0.05)。与痊愈组比较,HFMD不良预后组的S100B基因rs9722位点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74例HFMD患儿各基因型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以TT基因型最高,CC型最低(P0.01)。结论 S100B基因rs9722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EV71感染HFMD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11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5例危重型HFMD患儿(临床分期3期)为研究对象(危重型组),选择同期感染科收治的经脑脊液等检查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25例普通型HFMD(普通型组)及25例重症HFMD(临床分期2期,重症组)患儿作为对照。测定3组患儿脑脊液及血清AQP-4表达的水平,并同时测定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分析其与AQP-4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危重型组血清AQP-4水平为(54.42±19.86) μg/L,显著高于重症组[(22.04±8.14) μg/L]及普通型组[(8.02±1.59) μg/L](F=36.684,P〈0.01),危重型组及重症组患儿治疗后复查血清AQP-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前危重型组及重症组脑脊液AQP-4水平分别为(9.81±2.27) μg/L、(8.58±1.92) μg/L,显著高于普通型组[(6.56±1.79) μg/L](F=6.713, P〈0.05)。治疗后危重型组脑脊液AQP-4水平为(8.41±1.63) μg/L ,重症组脑脊液AQP-4水平为(7.14±1.69) μg/ 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6.340、5.073,均P〈0.01)。3组患儿血清IL-6、NE、NS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血清AQP-4水平呈正相关(r=0.734、0.810、0.729,均P〈0.01),且与脑脊液AQP-4水平呈正相关(r=0.299、0.431、0.363,均P〈0.05)。结论AQP-4参与了危重型HFMD的病理过程,血清AQP-4可作为临床判断HFMD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兔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及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静脉注入内毒素复制兔感染性休克模型,达到休克标准后随机分成3组:多巴胺组、多巴酚丁胺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每组各8只.每组均按20 ml/(kg·h)输注生理盐水进行容量复苏,同时分别持续静脉滴注多巴胺5μg/(kg·min)、多巴酚丁胺5 μg/(kg·min)和去甲肾上腺素1μg/(kg·min).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心脏指数和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指数,每10分钟测定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1次,每小时进行动静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动脉血乳酸.结果 静脉注射内毒素后,3组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及肠系膜血流量指数均明显下降,但P(g-a)CO2明显增加,氧输送能力下降,动脉血乳酸升高.分组干预2 h后,去甲肾上腺素组的平均动脉压为(70±3)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多巴胺组[(66±4)mm Hg]和多巴酚丁胺组[(65±4)mm Hg],差异有显著性(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的肠系膜血流量指数[(18.7±2.9)ml/(kg·min)]亦明显高于多巴胺组[(16.2±1.6 ml/(kg·min)]和多巴酚丁胺组[(15.8±1.9)ml/(kg·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P(g-a)CO2[(30±6)mm Hg]较多巴酚丁胺组[(23±5)mm Hg]明显降低(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兔进行容量复苏时,去甲肾上腺素对胃肠灌注的改善较小剂量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肠道病毒71型致重症手足口病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在短期内易引起暴发流行,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引起HFMD的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1].EV71较凶险,易并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2].本院2008年5-8月收治EV71致重症HFMD患儿3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HFMD)病原构成,对引起HFMD的肠道病毒71型(EV71)进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集2013年6月至8月天津市儿童医院176例临床诊断HFMD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应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选取EV71阳性标本扩增基因的VP1区,测序并比对,构建进化树分析。结果 176例标本中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8.8%,其中EV71为32.4%,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为4.0%,EV71和CVA16双阳性为1.7%,其他肠道病毒(EV)28.4%。EV71 VP1区与C4a基因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6.6%~98.9%,氨基酸同源性为98.8%~100%,亲缘进化分析显示本地区EV71与C4a基因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 EV71是2013年天津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主要病原,且属于C4a基因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表达水平与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5月至8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HFMD的患儿178例进行肠道病毒(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A组16型(CA16)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中IL-10水平。通过顺序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各组IL-10-1082G/A位点多态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为本地区同时期儿外科手术患儿,无感染症状。结果 (1)178例患儿中检出EV1共62例,EV71共82例,CA16共67例。(2)EV71和CA16组IL-1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EV71和CA16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IL-10-1082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71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A16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MD组和重症HFMD组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HFMD组等位基因A频率较高。结论 HFMD患儿机体存在免疫紊乱,IL-10-108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HFMD有关,IL-10-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分析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数量变化与患儿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探讨CD8+T细胞在EV71感染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中的潜在作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9月昆明市儿童医院感染科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38例,其中普通型33例,重型45例,危重型60例。患儿年龄9个月~5岁。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中CD8+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与各年龄段健康儿童CD8+T细胞参考值相比,除~2岁年龄段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明显,~5岁年龄段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减低外,其他各年龄段各病情患儿中CD8+T细胞均增高或略高。其中,9~15个月普通型、重型患儿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增高均较明显,而危重型患儿略增高;~2岁患儿随病情加重CD8+T细胞增高幅度逐渐减低;~5岁年龄段患儿,普通型增高不明显,重型略高,危重型减低。~2岁年龄段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儿CD8+T细胞百分比均存在显著差异( P均﹤0.05);而其他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者CD8+T细胞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均﹥0.05)。结论 CD8+T细胞的表达变化与患儿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2岁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体内CD8+T细胞的表达减低与患儿病情发展至重症相关,推测CD8+T细胞在~2岁年龄段手足口病患儿很可能发挥重要的抗病毒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09至2010年昆明地区儿童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方法 选择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诊治的13 286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病程3d内的双份粪便标本于无菌采便杯内,应用荧光定量PCR进行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通用型(EV)检测,并对阳性病例的年龄分布特点、季节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3 286例HFMD患儿中,病原检出阳性病例8 125例,EV71、CoxA16、其他型肠道病毒阳性分别为18.2%(2 418/13 286)、32.8%(4 363/13 286)、10.1%(1 344/13 286),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1.1%;EV71和CoxA16混合感染75例,混合感染率为0.9%.~1岁、~3岁、~6岁、>6岁年龄组病原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7.1% (311/889)、64.7%(5 290/8 178)、62.9%(2 300/3 657)、36.6%(224/612),~3岁、~6岁组病原阳性率高于~1岁、>6岁组.昆明地区两年中4~6月份均为HFMD发病高峰期,病原阳性检出率最高,其中5月份为发病最高月份,从7月份起病例数有减少趋势,但11月、12月又出现发病高峰趋势,四个季度间病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 000.446,P< 0.01).结论 2009至2010年昆明HFMD病原感染以CoxA16为主,其次为EV71;3~6岁患儿发病率最高;本地区HFMD四季均可发病,夏季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2008和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5至9月),我院手足口病病原体流行特征,分析重症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相关因素差异,为手足口病特别是重症患儿的预警与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8和2009年,流行期间我院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5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重症28例,并收集同期疱疹性咽炎患儿80例作对照;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定量分型.结果 154例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81.82%(126/154),其中EV71占57.14%(72/126),80例疱疹性咽炎肠道病毒总阳性率为68.75%(55/80),EV71为0例;手足口病2008年以EV71流行为主,2009年以EV71和CA16流行为主,两年患儿肠道病毒株流行特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0,P=0.000)(P<0.01).重症与普通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株流行分布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5,P=0.000)(P<0.01),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92.86%(26/28),明显高于普通病例36.51%(46/126)(X2=29.22,P=0.000)(P<0.01);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中重症组与轻症组在性别(x2=0.135,P=0.714)和病毒载量(t=0.141,P=0.88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6,P=0.009),重症组患儿年龄小于2岁占88.89%(8/9),普通组患儿平均年龄为3.19岁..结论 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与普通患儿可能在性别和病毒载量上没有差异,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脓毒症儿童白细胞介素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位点以及相应血清IL-18含量与儿童脓毒症(Sepsis)的关系.方法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测序的方法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①脓毒症患儿血清IL-18水平为(196.56±157.32)pg/ml,明显高于健康儿童的(66.16±41.63)PS/ml(P<0.01),随着脓毒症患儿病情的加重,血清IL-18浓度呈上升趋势,非危重组[(152.87±114.9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6.16±41.63)pg/ml],危重组[(191.98±169.72)pg/ml]高于非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清IL-18浓度[(323.89±159.35)pg/ml]显著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发现血IL-18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呈负相关(P<0.01).②健康儿童与脓毒症患儿均存在IL-18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健康儿童和脓毒症患儿-137G/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型(61.8%)、GC型(35.8%)、CC型(2.4%)和GG型(71.1%)、GC型(26.7%)、CC型(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G型(79.7%)和G型(84.4%).健康儿童和脓毒症患儿-60TC/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A型(61.0%)、CC型(26.8%)、AA型(12.2%)和CA型(76.7%)、CC型(21.1%)、AA型(2.2%);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C型(57.3%)和C型(59.4%).③脓毒症患儿-607CA基因型分布频率(76.7%)显著高于健康儿童(61.0%),AA基因型分布频率(2.2%)显著低于健康儿童(12.2%),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④依-137CC、-137GC、-137GG顺序,健康儿童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45.67±28.36)pg/ml、(53.27±37.91)pg/ml、(76.91±42.44)pg/ml;而脓毒症患儿分别为:(140.50±60.10)pg/ml、(184.42±157.33)pg/ml、(237.02±161.76)pg/ml.依-607AA、-607CA、-607CC顺序,健康儿童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48.80±32.11)pg/ml、(68.41±42.53)ps/ml、(70.17±43.87)pg/ml;而脓毒症患儿分别为:(141.50±64.35)pg/ml、(151.21±121.19)pg/ml、(211.16±163.64)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病情的加重有关.IL-18基因启动子-607CA基因型携带者儿童更易罹患脓毒症,表明-607CA基因型可能为脓毒症易感基因型,而-607AA基因型可能对儿童患脓毒症具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前瞻、对照的方法明确白血病患儿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ny,ALI)时血浆活化蛋白C(activated protein C,APC)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09年1月至12月收入我院PICU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ALI患儿17例,其中粒细胞缺乏组10例,粒细胞正常组7例.比较两组患儿发生ALI时的基础资料(年龄、性别、危重病例评分、是否合并休克、化疗阶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在发生ALI的第1天和第4天检测血气和血浆APC水平.结果 与粒细胞正常组相比,粒细胞缺乏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更长[(16.60±10.83)d vs(3.79±4.08)d,P=0.0096],其发生ALI第1天的PaO2更低[(54.90±17.05)mm Hg vs(92.70±27.53)mm Hg,P=0.0097],第4天的APC水平更低[(193.06±63.19)pg/ml vs(286.28±25.12)pg/ml,P=0.007 7].结论 白血病患儿存在粒细胞缺乏合并ALI时,其产生APC的能力严重受损,机械通气时间更长,氧合更差,预后更差.监测APC水平对此类患儿的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也为将来行APC的替代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NE)在重症手足口病(HFMD)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寻找重症HFMD患儿病情进展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以304例重症HFMD患儿及19例因HFMD死亡患儿(共32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分为3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及死亡组,所有患儿入院后在其病程急性期测定血清NE水平,同时行血常规、血糖、心肌酶及病原学等常规检查。应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HFMD≤3岁患儿288例,占89.2%。318例(98.5%)患儿有发热症状,322例(99.7%)患儿有不同部位的皮疹,1例无皮疹者为死亡病例。3组血清NE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且随病情进展NE有增高趋势;随病情进展呼吸、心率逐渐增快,血压逐渐增高,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血糖、白细胞、脑脊液蛋白、CK-MB随病情进展亦有增高趋势,死亡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0.05);107例患儿实验室病原学检查阳性,其中EV71感染患儿75例(70.1%)。结论血清NE水平增高、EV71病原学阳性、脑脊液蛋白及血中CK-MB增高,均是重症HFMD病例的早期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