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伴有明显泪槽和睑颊沟的眼袋整形手术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对56例眼袋伴泪槽和睑颊沟畸形者,在术中充分剥离松解弓状缘眼轮匝肌,尤其是附着在内侧泪槽处眶下缘骨膜面的眼轮匝肌,将眶隔脂肪释放重置并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4 ~6 mm处骨膜面上,进行泪槽和睑颊沟充填.结果 术后随访3 ~18个月,54例眼袋消失,无下睑凹陷、不平整等;1例术后1个月出现下睑皮下局部凹凸不平,3个月后经结膜入路修复后改善;1例出现下睑缘轻度退缩,经局部理疗后睑缘退缩消失.结论 剥离松解弓状缘眼轮匝肌,行眶隔重置,对矫正伴有泪槽及睑颊沟畸形的眼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下睑袋矫正术中应用自体脂肪填充矫正泪槽畸形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12月,对112例皮肤松弛的睑袋伴泪槽畸形(伴或不伴有睑颊沟畸形)患者,采用皮肤入路,去除多余的眶隔脂肪,不离断泪槽韧带,用自体脂肪颗粒填充矫正泪槽畸形及睑颊沟畸形。结果:术后随访3~18个月,其中107例睑袋及泪槽畸形、睑颊沟畸形消失,无睑缘退缩、睑外翻发生,睑颊过渡平滑,矫正效果好;3例睑袋改善效果好,但仍有泪槽畸形,3~6个月后予以再次填充改善;2例填充区域外观不平整。结论:经皮肤入路,去除多余眶脂肪,不离断泪槽韧带,自体脂肪颗粒填充可以有效矫正睑袋和泪槽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睑袋合并严重沟槽畸形矫正的方法.方法 通过下睑皮肤切口,在眼轮匝肌深面分离,暴露眶隔及眶下缘骨膜,充分分离颧前间隙,打开眶膈将眶脂肪游离、释放,然后重置于沟槽畸形处眼轮匝肌深面,与眶缘下方的骨膜缝合固定,若沟槽畸形矫正不满意,将眼轮匝肌肌皮瓣向上提拉展平,并嘱患者睁眼上视,将超出切口缘部分多余的肌皮瓣,设计成内侧蒂眼轮匝肌瓣,去除表皮后转位填充于沟槽畸形相对应的位置,缝合固定.结果 临床治疗72例睑袋合并严重沟槽畸形患者,通过内侧蒂眼轮匝肌瓣转位及眶脂肪重置进行矫正.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睑袋、泪槽沟及睑颊沟畸形均得到良好纠正.结论 眶脂肪重置结合内侧蒂眼轮匝肌瓣转位矫正睑袋合并严重沟槽畸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睑眼袋内入路眶隔脂肪取出处理后回填矫正泪沟及睑颊沟畸形的效果。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2年9月, 北京黄寺医疗美容门诊部美容外科行下睑眼袋内入路眶隔脂肪团块取出后颗粒化处理, 回填矫正泪沟及睑颊沟凹陷畸形患者42例, 男13例、女29例;年龄16~47(23.8±6.9)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眶隔脂肪膨出, 轻、中、重度泪沟和睑颊沟凹陷畸形, 下睑皮肤不松弛。经下睑结膜切口入路, 将自然疝出的眶隔脂肪团剪除, 颗粒化处理后装入1 ml注射器中, 依据术前划线标记的凹陷区, 精准填充至泪沟和睑颊沟凹陷的区域。术后随访3个月, 观察手术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42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血肿感染;2例患者出现皮下瘀斑, 48 h后局部热敷, 1周瘀斑消退。分别在术后1、2、3个月随访, 其中35例患者术后效果满意, 眼袋膨出及睑颊沟、泪沟凹陷症状消失。7例眼袋伴泪沟及睑颊沟患者, 由于眶隔脂肪量不足, 还有轻微凹陷, 术前已告知可能需要2次脂肪填充, 1个月后于腿部取脂肪颗粒填充泪沟、睑颊沟凹陷, 效果满意。结论下睑内路眼袋眶隔脂肪团取出后处理并回填矫正泪沟及睑颊沟畸形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矫正泪槽和睑颊沟的睑袋整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睑袋伴有泪槽和睑颊沟畸形者采用三步法睑袋整形术,包括保留完整的眼轮匝肌眶隔脂肪切除术、选择性释放眼轮匝肌支持韧带、去除多余的皮肤。结果本组共36例患者,术后均得到眶下区年轻化改善。随访3~18个月,下睑缘形态自然,无眼睑外翻发生,切口瘢痕隐蔽,患者对外观效果满意。结论采用三步法睑袋整形术对矫正伴有泪槽和睑颊沟畸形的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恢复眶区年轻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睑袋整形术中处理眶隔及眶隔脂肪并充分矫正宽大泪沟和睑颊沟的方法。方法自2016年7月至2017年11月,共35例患者接受眶隔脂肪瓣翻转填充法睑袋整形术。术中完整显露眶隔后,将眶下剥离范围延伸到距眶缘1 cm,在眶隔上缘将眶隔剪开后形成蒂在上的向下翻转的脂肪瓣,充分填充泪沟与睑颊沟基底。结果本组共35例患者,术后随访4~12个月。睑袋畸形及泪沟、睑颊沟显现等体征均得以矫正,眶周及中面部较术前明显年轻,远期无下睑凹陷、外翻或巩膜过分显露、睑球分离、眶下神经支配区域麻木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眶下沟槽区域充分剥离同时眶隔脂肪瓣翻转填充对较重泪沟以及睑颊沟的患者改善较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睑袋成形术中利用眼轮匝肌矫正泪沟畸形的方法。方法:在常规睑袋成形术中,利用切下的眼轮匝肌组织瓣,平铺于泪沟凹陷处的骨膜上,适当固定,填充泪沟局部凹陷,达到平坦,过渡自然的外观。结果:本组共施行手术71例,术后随访3~21个月,泪沟畸形及睑袋畸形、睑颊沟显现等体征均得以矫正,中面部较术前明显年轻,无下睑凹陷、外翻或巩膜过分显露、睑球分离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利用眼轮匝肌瓣法矫治泪沟畸形的睑袋成形术操作简单、设计合理,适用于修复伴有泪沟、睑颊沟显现且眶隔脂肪不多的睑袋求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面部老化在睑袋整形术的同时矫正泪槽畸形采用眶隔脂肪释放与填充剂矫正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46例睑袋整形术,其中33例采用睑袋整形术切口,皮下锐性分离皮瓣约1cm,于皮肤切口缘下方4mm切开眼轮匝肌,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钝、锐性游离达眶缘,松解眶肌筋膜韧带(王韧带),于眶缘处分离支持韧带,在骨膜上分离眼轮匝肌达眶缘下1~2cm,弓状缘释放眶隔脂肪并重置,6-0可吸收线将眶隔脂肪固定于眶缘下骨膜上。如果脂肪较多者适当去除部分脂肪,以局部平整为度。去除多余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后缝合切口;另外13例采用睑袋整形术方法同上,只是不行眶隔脂肪释放,于术后2个月后采用填充剂治疗泪槽畸形。结果:本组46例中33例眶隔脂肪释放重置者,泪槽畸形均矫正,回访3~12个月效果良好。13例填充剂治疗泪槽畸形矫正者,回访3~12个月,其中5例填充爱贝芙者泪槽畸形改善较好,8例填充玻尿酸者,泪槽畸形仍较明显。结论:睑袋整形术时采用眶隔脂肪释放重置矫正中面部老化泪槽畸形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虽然填充剂也能解决泪槽畸形,但毕竟有时效性,加之填充剂本身也有一定的并发症,故在睑袋整形术时不要轻易将眶隔脂肪去除。  相似文献   

9.
衰老所致泪槽畸形和睑颊沟畸形发生机制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衰老所致泪槽畸形及脸颊沟畸形解剖学方面的形成机制.方法 对6具60岁以上泪槽畸形及睑颊沟畸形较明显的尸体标本(男性3具,女性3具,平均年龄67.2岁)的下睑及眶周区域做逐层解剖(12侧),观察眶部各层组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泪槽畸形及睑颊沟畸形处于眼睑较薄皮肤与颧颊部较厚皮肤的交界处,皮肤与眼轮匝肌附着较紧密;颧部脂肪上缘覆盖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并与泪槽及睑颊沟的位置相对应,颧部脂肪七缘不随颧脂肪垫下移;内侧眼轮匝肌眶部与提上唇鼻翼肌之间隙与泪槽位置不对应;眼轮匝肌限制韧带起于眶下缘并止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外宽内窄,在内侧1/3延续为内眦部深层眼轮匝肌,直接贴附于眶下缘骨面;眼轮匝肌下脂肪位于眶部外下方,薄且松弛;眶隔附着于眶下缘.眶脂肪向前下方膨出.结论 泪槽畸形和睑颊沟畸形形成是衰老所致各层组织松弛、萎缩和下移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眶隔及眼轮匝肌限制韧带限制组织下移的作用町能是眶下缘凹陷更加凸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中,眶隔脂肪带蒂移植与游离移植矫正泪沟凹陷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下睑皮肤无明显松弛,经Hirmand法分型为Ⅰ、Ⅱ型的睑袋伴泪沟畸形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行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术中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矫正泪沟凹陷;对照组行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术中眶隔脂肪游离移植矫正泪沟凹陷。比较两组术后1、6个月泪沟畸形等级量表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98例患者均获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泪沟畸形等级量表评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泪沟畸形等级量表评分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81.6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膜入路睑袋整复术中,眶隔脂肪释放带蒂移植手术效果较好,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老年泪槽及睑颊沟形成出现的机制.方法 采用4具60岁以上泪槽及睑颊沟明显显现的尸体标本(男2具,女2具,平均年龄67.2岁),及4具30岁以下无明显泪槽及睑颊沟出现的尸体标本(男2具,女2具,平均年龄23.5岁).对他(她)们的下睑及眶周区域做逐层解剖及断层解剖学检查,通过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老年标本的皮肤、眼轮匝肌均较年轻标本萎缩、松弛,在眼睑较薄皮肤与颧颊部较厚皮肤的交界部位形成泪槽与睑颊沟畸形;年轻人颧部脂肪上缘高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老年人颧部脂肪上缘处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与泪槽及睑颊沟出现的位置相对应;眼轮匝肌限制韧带起于眶下缘并止于眼轮匝肌睑部与眶部的结合部及眶部眼轮匝肌,老年人较年轻人松弛.结论 泪槽和睑颊沟的形成是衰老的进程所致各层组织松弛、萎缩和下移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自然生理变化的结果,尤其是颧部脂肪上部的萎缩与下移;眶隔及眼轮匝肌限制韧带限制组织下移的作用可能是眶下缘凹陷更加凸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Perineal groove     
We present a case of this uncommon congenital anomaly of the perineum. A 6-month-old baby had a perineal groove excised for cosmetic reasons. The histology showed a strip of squamous epithelium with an intervening area lined by rectal type of mucosa, suggesting an embryological remnant such as urorectal septum.  相似文献   

14.
Perineal groove is a rare congenital wet sulcus extending from the fourchette to the anus. With awareness of the lesion, surgery can be avoided. Perineal canal is a congenital anorectovestibular fistula coexistent with normal anus. Recently, it has become evident that these lesions are relatively common and clinically important variants of anorectal anomalies. We now report one patient each with these anomalies and briefly review the surgical problems.  相似文献   

15.
嵌甲症作为一种常见病,虽然国内外有多种治疗方法报告,但其复发率可达73% ;为了降低嵌甲症治疗后的复发率。自1993 年以来,我们采用了一种病灶切除,利用一侧甲襞推进皮瓣重建甲沟的新方法。结果:治愈率达95 .5% ,重建甲沟形态良好,效果较满意。结论:嵌甲症发生的病理解剖基础是病变甲沟处甲床向甲襞上皮移行中断,炎性肉芽过度充填,局灶性瘢痕形成等,致使甲床向趾骨反折,过度生长,这是造成一般治疗容易复发的根本原因。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甲沟重建术是针对这一病理改变所进行的手术设计,确实可靠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嵌甲性甲沟炎的方法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切除嵌甲、炎性肉芽组织及部分患趾甲基质,同时重建甲沟。结果:重建甲沟形态良好,效果满意,复发率低。结论:甲基质联合甲沟切除重建术是治疗嵌甲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总结经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体会.方法 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经单侧额下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21例,Ⅱ级切除8例,Ⅲ级切除2例.结论 单侧额下入路显微手术能够用于切除大型及巨大型嗅沟脑膜瘤,与双侧额下入路比较,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符合微侵袭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