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A型超声波及X线对上颌窦肿瘤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患同时进行了A型超声波及X线鼻窦摄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结果:A型超声波的诊断符合率显高于X线鼻窦摄片(P<0.05)。结论:A型超声波对上颌窦肿瘤的诊断较X线鼻窦摄片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晓慧 《大家健康》2014,(9):153-154
目的:探讨X射线影像在正常骨组织及骨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指定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学影像检查医师对61例骨疾病患者进行X射线影像检查,记录各种骨疾病患者X线片图像表征。结果:81例骨疾病患者经X射线影像检查确诊57例,检出率70.37%,误诊、漏诊几率高达31.15%,检出效果并不理想,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应力性骨折(诊断正确率57.89%)检出率较低。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疑似骨疾病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后确定临床检查方案,从而保障患者诊断正确率及疗效,使其获得满意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隐匿性骨折采用 X 线平片与 CR 摄影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采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诊断隐匿性骨折患者64例,分别采用 X 线平片与 CR 诊断方法,对比对两组患者诊断骨折分辨力与检查结果(阴性、阳性)率。结果:常规 X 线平片诊查阳性率为19.35%, CR 诊查阳性率为93.54%,CR 诊查方法优于 X 线平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 P<0.05。结论:CR 摄影在诊断隐匿性骨折过程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诊查分辨力,避免造成误诊现象,延误病情,值得临床工作者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 X 线平片与 CR 在诊断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8月间我院诊治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 X 线平片和 CR 诊断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对隐匿性骨折的分辨能力以及检查出阴阳性率。结果:X线平片诊断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查出阳性率为29.10%,CR 诊断方法的隐匿性骨折检查出阳性率为94.55%,且 CR 诊断方法的图像清晰,对骨折的辨识度比 X 线平片诊断方法的辨识度高,两种结果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P <0.05)。结论:CR 诊断出隐匿性骨折的阳性率高。且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在诊断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的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影像学在诊断应力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保有影像学资料并诊断明确的应力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分析X线、CT、MRI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的原因。结果:82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为49.77岁;病变多累及下肢骨及中轴骨,胫骨为最常见累及部位;X线、CT、MRI的诊断准确率依次升高,X线、CT的初诊漏诊与MRI分级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X线及CT图像中骨膜反应易被漏诊。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及好发部位,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首选MRI,注重X线及CT中骨膜反应及软组织情况以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6.
新兵应力骨折X线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应力骨折不同时期X线特征,提高临床型应力骨折诊断的灵敏性和准确性。方法:拍摄早、中、晚期患正侧位或切线位X线片,动态分析比较。结果:早期X线对应力骨折灵敏度为28.9%,准确性100%;中期灵敏度为92%,准确性为100%;晚期灵敏度和准确性均为100%。结论:临床医师掌握了应力骨折X线特征,X线仍是部队医疗单位现有条件下,诊断应力骨折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刘惕生  邹佳锦 《柳州医学》2004,17(3):63-64,F003
目的 评价高频钼靶X线摄相对乳腺病定性诊断价值,提高乳腺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139例乳腺患者实施高频钼靶X线摄相,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结果X线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1.43%、95.65%和93.53%,阳性拟然比为21.03,阴性拟然比为0.09。阳性预测值为95.52%,阴性预测值为91.67%。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4.3%和8.6%。结论高频钼靶乳腺照相可以显示绝大多数乳腺恶性病变特征,有很高的定性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8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明华  江建宁  刘志红 《广西医学》2003,25(9):1638-1639
目的:了解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对88例乙型肝炎病人进行肝穿刺病理活检,并与临床诊断相比较。结果:临床诊断为急肝、慢肝轻度、慢肝中度、慢肝重度、肝硬化与病理诊断分级相符率分别为50%、93.7%,15.4%,422%及74.7%;与病理分期相符率分别为50%,93.7%,15.4%,61.5%及41%。病理分级与分期显相关。结论:按1995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临床分度中有关中度异常范围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疫情,阻断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暴发流行。方法:利用结素试验、X光胸片检查、痰涂片检查等。结果:2598名师生PPD试验阳性率为43.62%。首发病例的高二(二)班阳性率高达71%。全校强阳性反应率为11.23%。结论:经X光摄片、痰涂片检查,确诊活动性肺结核20例(其中涂阳1例),罹患率为0.76%,涂阳罹患率为0.038%,病型分布为Ⅲ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线扫描诊断各种乳腺良性疾病和乳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红外线扫描仪诊断各类乳腺疾病3709例,结合临床体检、乳腺钼靶X线、病理检查等综合诊断结果,分析红外线扫描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红外线扫描对纤维腺瘤、乳腺增生和炎性肿块的诊断符合率较高,达95%以上;诊断乳腺癌107例,诊断符合率87.9%。结论:红外线扫描具有无创性、快捷、科学性强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外线扫描诊断妇女乳腺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作者检查了3000例,检出乳腺疾病6种共2506例,检出率为83.53%,其中乳腺小叶增生2199例,纤维腺瘤166例,乳腺导管瘤13例,乳腺炎62例,单纯性乳痛26例,乳腺癌40例,并对良,恶性肿瘤同是结果进行对比,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6.72%,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0.00%,而乳腺癌检出例数随年龄组增大比例增高,本项扫描诊断特点是即时彩色成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常规X线摄片与CT扫描在诊断脊椎损伤疾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系统性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本科脊椎骨折患者78例,所有患者同时使用X线摄片和CT扫描诊断,CT扫描是根据X线摄片及临床定位确定扫描范围,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狭窄检出率、脊柱曲度改变显示情况。结果:X线摄片的脊柱曲度改变显示情况较CT好,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的椎体骨折线和骨折片的移位、椎管容积改变、骨折片突人椎管、椎管狭窄显示明显高于X线摄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CT扫描的确诊率96.15%明显高于x线摄片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X线摄片与CT扫描对脊椎损伤诊断及疗效评价都有重要价值,应两种方法相结合或者视患者严重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胸部X线平片在直背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4例中男3例,女1例,年龄19~61岁,平均45岁。均摄标准胸部正侧位片。结果:4倒直背综合征的心胸比率分别为0.48,0.55,0.46,0.47,胸前后径与胸横径的比值分别为0.22,0.29,0.31,0.24。结论:本根据4例直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放射学征象进行分析与评价,认为X线平片胸前后径与胸横径的比值小于正常是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显诊断血液亚细胞成分在预示疾病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300例职工健康体检,采用超显诊断(超高倍显微诊断)时血液活血亚细胞成分变化的观察。探讨超显诊断在早期预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300名体检者中采小指尖血,制成活血片,以超高倍显微镜(ACT-2002)进行观察,所得结果与临床体征及相关检查进行比较。以评价体检者的健康状况。结果:通常情况下超显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83.0%。临床体征及检查为阴性的项目中约20%被评为亚健康。尽管可能存在预(误)判情况,但从结果分析,其中部分情况可能属于早期预示诊断。结论:超显诊断是一种快速、比较准确、客观和方便的检测方法.可为临床早期预示疾病和避免疾病的发生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乳腺积乳囊肿钼靶X线摄影的影像学表现。材料和方法:采用意大利VENUS和GIOTTO钼靶乳腺机对乳腺肿块头尾位(CC)、侧斜位(ML0),部分侧位摄片。结果:钼靶诊断27例乳腺积乳囊肿中浸润型1例(3.7%);致密型10例(37%);积气型11例(40.7%);多发或混合型5例(18.5%)。结论:乳腺钼靶照片是诊断乳腺积乳囊肿的主要手段,X线摄片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示积乳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雷晴  林冰  杨涛  李忠琼 《四川医学》2010,31(1):106-107
目的探讨红外线断层热图(TTM)对乳腺增生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盲法对我院4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乳腺TTM和彩超检查,比较两者的灵敏性和准确性。结果TTM检测的△F值乳腺增生症组为(1.98±0.23),对照组为(0.25±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M检测阳性率为100%,彩超检测阳性率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刑可对乳腺增生症提供更灵敏和准确的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疲劳性跖骨骨折诊断及随访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9年8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200例跖骨疲劳性骨折患者的X线、CT及超声检查资料,200例患者均经辅助检查或随访证实为疲劳性跖骨骨折;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比较超声在诊断跖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声像表现。结果:首次超声检查确诊191例跖骨骨折患者,其中第二跖骨干骨折118例、第3跖骨干骨折73例,首次检出率为95.50%;X线首次检查确诊第二跖骨干骨折78例、第3跖骨干骨折49例,首次检出率为63.50%;CT首次检查确诊第二跖骨干骨折96例、第3跖骨干骨折61例,首次检出率为78.50%;三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和CT(P<0.05),CT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片(P<0.05)。随访中骨皮质由“菜花样”或“蘑菇样”突起改变转变为第12周的“环形”或“丘状”突起改变处回声增强,骨表面光滑、边缘锐利,患足周围软组织及血流信号0级。结论:超声检查能够对较为隐匿的跖骨骨折进行较为准确的早期诊断,并能够对骨折愈合过程的骨痂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8.
三步法直立倾斜试验诊断不明原因晕厥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步法直立倾斜试验(HUT)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不明原因晕厥的89例患者行HUT,试验分3个步骤,即基础倾斜试验(BHuT)、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异丙肾上腺素倾斜试验(IHUT)。结果:89例患者中HUT阳性61例,阳性率为68.54%,其中基础直立倾斜试验阳性13例(14.6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阳性44例(57.89%),含服硝酸甘油阴性的11例中静点异丙肾上腺素阳性4例(36.36%)。结论:三步法直立倾斜试验是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可行方法。该方法可靠简便,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V Blue快速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与常规检查BV的Amsel全标准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和Amsel金标准法对238份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茵性阴道病检测。结果:采用BV Blue法检测阳性率为29.8%,Amsel法检测阳性率为28.6%,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V Blue快速检测法为一种良好的BV诊断方法,其试验为临床诊断BV提供另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978例登革热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目的:了解2002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78例登革热患的临床特征。结果:临床特征为发热(100%),头痛(91.31%),全身肌痛(69.02%),骨痛(49.49%),皮疹(59.2%),白细胞及血小板显减少分别占62.47%、62.26%;淋巴结肿大、肝肿大及脾肿大较少,分别占9.61%、3.78%、5.21%;而合并肝脏损害多(72.39%),肾脏损害较少(0.2%)。结论:本次登革热流行规模大,临床表现典型,合并肝脏损害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