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海燕  邓素萍 《新中医》2013,(11):36-37
目的:观察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I盏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口服四逆散加味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耐信和吗丁啉片,2纽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总积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RDQ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对照组为84.4%,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肝胃郁热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组给予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背俞穴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RDQ症状积分、临床症状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RDQ积分、临床症状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降逆汤联合麦粒灸法可显著改善中虚气逆证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章林安  王玮  林维茸 《新中医》2016,48(6):58-60
目的:观察降逆调胃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肝胃不和型G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口服调胃降逆汤,2组均连续治疗30天。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证候改善情况,包括主要证候(吞酸、嗳气、呃逆及脘腹胀满或胀痛等)、次要证候(食管外症状、胃脘嘈杂、善太息、情志抑郁及不欲食等)。结果:治疗后,2组吞酸、嗳气、呃逆及脘腹胀满或胀痛等主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主要证候积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食管外症状、胃脘嘈杂、善太息、情志抑郁及不欲食等次要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各次要证候积分改善程度基本一致(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胃降逆汤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能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主、次要证候,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钟毅  饶梅冰  范明 《新中医》2011,(1):31-33
目的:观察降逆和胃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糜烂性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口服降逆和胃汤,每天1剂;对照组80例,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10mg,每天2次;疗程均为8周。结果:应用降逆和胃汤和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症状(如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反食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结果显示,应用降逆和胃汤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及反食等临床症状,且近期疗效和停药3月后复发情况都明显优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对非糜烂性反流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降逆健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降逆健胃方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2组均于治疗4周后进行症状积分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第4周随访。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耐信量表总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降逆健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降逆和胃汤配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前后主要症状、RDQ积分变化及内镜分级变化来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设计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降逆和胃汤配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胸骨后烧心感、胸口痛、口中酸/苦味以及胃中不适感等症状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即第6周P0.05,随访第1月P0.001;其中胸口痛与胃中不适感在两组间随访第1月的比较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01;治疗前后治疗组胃镜下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逆和胃汤合云南白药胶囊治疗反流性食道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单项症状积分及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火针联合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良好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胶囊,治疗组予中药平逆方。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内镜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1治疗组中医证候、内镜总有效率均为93.33%,对照组分别为86.67%和90.00%,治疗组中医证候及内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P0.05),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14%和73.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逆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可显著改善症状,修复内镜下黏膜损伤,且停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以调胃降逆汤,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傅睿  李亚平 《新中医》2016,48(10):60-63
目的:观察宁神清胆汤治疗胆热扰胃型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8例胆热扰胃型N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宁神清胆汤治疗。观察2组反流性症状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观察2组的复发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2组R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RD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的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的反流症状总有效率为89.83%,高于对照组的67.80%(P0.05)。3治疗前,2组HAMD与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与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的HAMD与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4治疗前,2组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的生理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外,2组的SF-36其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5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的胸痛背痛积分外,2组其余各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观察组口苦咽干、胸胁胀痛、嗳气反流、心烦失眠、嘈杂易饥积分以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6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1.36%,高于对照组的69.49%(P0.05)。7停药半年后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宁神清胆汤治疗胆热扰胃型NERD,能有效缓解患者的反流症状,改善抑郁、焦虑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建中降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NER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口服雷贝拉唑,治疗组(n=30)予以建中降逆汤。比较两组主要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胃电图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胃电图指标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RDQ、SSS评分降低,PGⅠ、G-1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RDQ、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GⅠ、G-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中降逆汤治疗NERD中虚气逆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情志精神心理以及胃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1∶1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胃降逆汤加减治疗,2组均连续用药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症状积分及胃镜检查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糜烂性食管炎患者胃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胃降逆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内服小柴胡汤加减,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结果:治疗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降汤对肝胃失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失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自拟疏降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积分,并对治疗后食管黏膜病变分级的改善状况进行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2.1%,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治疗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降汤对肝胃失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降逆和胃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降逆和胃汤,每日1剂;对照组30例,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疗程为6周.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疗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和积分评价.结果 应用降逆和胃汤和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痊愈率37.78%,总有效率为84.45%;对照组痊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83.34%;两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胃镜下,治疗后两组0级均明显增多,Ⅲ级均为0;治疗组愈合率为48.89%、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愈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组内胃镜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该结果显示,降逆和胃汤在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烧心、反酸和胸痛等临床症状、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以及促进胃镜下食管炎的愈合等方面的疗效与奥美拉唑的疗效相近.结论 降逆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顺胃降逆方对复发反流性食管炎肝脾胃不和、寒湿热错杂证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顺胃降逆方颗粒剂,每日2次冲服。对照组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日1粒,早餐前30min口服。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耐信量表(RDQ)积分、食管黏膜炎症积分及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RDQ积分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为72.0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RDQ积分及食管黏膜炎症积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RDQ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顺胃降逆方可改善复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食管黏膜炎症,降低食管黏膜p16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肝和胃降逆汤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肝胃不和证患者食管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及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GERD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2组均给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观察2组基线期和治疗后12周(治疗后)反流性疾病问卷(RDQ)症状积分及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基线期,2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RDQ症状积分、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正相关(P 0. 05),对照组RDQ症状积分与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 0. 05)。结论: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温阳活血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患者食管黏膜PAR-2及COX-2蛋白表达而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4,(7):843-844
目的:观察化郁清胃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化郁清胃颗粒治疗。观察患者胸骨后烧心感、胸痛、上腹胀痛不适等症状改变情况,RDQ积分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22.22%、12.73%,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8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DQ积分均下降,治疗后第4周和随访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94%、12.73%,以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为主,不良反应有交叉重叠现象。组间比较,头痛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中药化郁清胃颗粒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肝胃郁热证,可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RDQ积分,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19.
郑倩倩  付双楠 《新中医》2019,51(12):121-123
简版:目的:观察和胃通降汤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NERD肝胃郁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通降汤,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和烧心、反食、非心源性胸痛、反酸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李宗伟 《新中医》2019,51(4):224-226
目的:观察舒肝调气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舒肝调气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胃不和证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的变化,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肝胃不和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肝胃不和证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Gerd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1);治疗组Ge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舒肝调气针刺法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