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前后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方法,将60例AMI患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QTcd的变化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经治疗后QTcd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26.7%相比较明显降低。结论中药稳心颗粒能明显降低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各组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479例ACS患者为观察对象,测量每例患者入院后第一份同步12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QT间期、QTd和QTcd显著大于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P<0.01);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的QT间期和QTcd显著大于UA组(P<0.05)。结论:QT间期、QTcd可作为ACS患者的高危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探讨 QT离散度 (QTd)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评价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VA)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了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及 45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最长 QT间期(QTm ax)、校正 QTmax(QTcmax)、最小 QT间期 (QTmin)、校正 QTm in(QTcmin)、QT离散度 (QTd)及心率校正 QTd(QTcd)的变化。结果  1AMI组 ,QTmax、QTcm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2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 (VA组 ) ,QTmax、QTcm 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NVA组 ) ,P<0 .0 1。3AMI患者 QTcd≥ 6 0 ms者 ,其 VA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6 0 ms者 ,P<0 .0 1。4AMI死亡组 QTmax、QTcm ax、QTd均显著高于存活组 ,P<0 .0 1,死亡组 QTcd高于存活组 ,P<0 .0 5。5 AMI患者 QTcd≥ 80 ms者其室颤 (VF)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80 ms者 ,P<0 .0 1。结论  QTd或 QTcd可作为判断 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记录 92例AMI患者及60例无心脏病者的心电图,测量QT间期,计算QTd。结果(1)AMI组入院时QTd、QTc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镇静抗焦虑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QT离散度(QTd),校正后离散度(QTcd)及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AMI溶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胸痛时给予镇痛剂镇痛治疗,治疗组即在常规处理溶栓过程中静脉镇静抗焦虑治疗,术后继续给予口服3天,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QTd、QTcd。结果:治疗组QTd、QTcd较对照组缩短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AMI患者抗焦虑治疗与溶栓治疗后QTd、QTc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令生 《河北医药》2001,23(2):94-9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变化,探讨其与临床关系。方法:应用体表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对60例AMI患者进行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QTd和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测定,并与5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1)AMI患者入院后第一次心电图的QTd、QTcd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2)死亡组QTd、QTcd均明显长于生存组(P<0.01)。(3)室性心律失常组QTd、QTcd明显长非心律失常组(P<0.01)。(4)心衰组QTd、QTcd亦明显长于非心衰组(P<0.01)。结论:AMI患者QTd、QTcd明显延长,提示AMI患者心肌存在明显电不稳定和复极的不同步性。其不失为AMI发生心脏事件和猝死简单而实用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4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EGb20mL/d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测定和比较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治疗后两组QTd及QTcd较治疗前缩短(P<0.05),但治疗组比对照组更加明显(P<0.01)。结论EGb能明显缩短AMI患者的QTd,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比观察51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的QT离散度的变化,并对急性心肌梗死组12例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与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比较。结果急性心梗死组QTd、QTcd明显>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生室颤患者QTd及QTcd明显大于无室颤组患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显著增高,QT离散度的延长对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30例急性心梗和5例心电图(ECG)酷似心梗的心肌炎QT离散度(QTd)的比较,分析两种病中心肌复极的电稳定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盲测急性心肌梗死(AMI)、酷似心梗的病毒性心肌炎(VM)、正常对照三组的QT间期,计算其QTd及校正后的QTd(QTcd)。结果 AMI组的QTd及QTcd分别为75±17 ms、93±31 ms,VM组的QTd与QTcd分别为51±11 ms、60±21 ms,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QTd对急性心梗和酷似心梗的病毒性心肌炎有早期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0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观察6个月后所有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QTd、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最小值(QTmim)的变化.结果:两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后QTmax和QTd、QTc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辛伐他汀组减少尤其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显著QTd增加,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d,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浆中升高的microRNA-1(miR-1)与QT离散度(QT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3例[无室性心律失常(VA)者40例、有VA者13例],健康对照人群49例,对血浆中miR-1的表达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并测定心电图QT间期计算出QTd及校正的QTcd,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I患者血浆中miR-1的实际表达量和QTd及QTcd值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而且有VA者的QTd及QTcd值均大于无VA者,QTd的延长与VA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中的miR-1表达水平与QTd呈正相关性。结论 AMI患者血浆中miR-1与QTd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二者联合对AMI患者预警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近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68-26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对来宁乡县中医院住院诊治的90例AMI患者分为3组:A组:恶性心律失常的36例;B组:潜在心律失常41例;C组:无心律失常13例,发病24h内做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电监护,记录心电图的情况,计算QTd,分析AMI合并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结果①3组患者QTd、QTcd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出递减规律:A组>B组>C组(P<0.05);②QTcd≥60ms的AMI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90.3%,明显高于QTcd<60ms的AMI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d值是监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AMI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AMI患者QTd值越大,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王希柱  宋月霞 《中国药房》2005,16(18):1408-141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的可能机制。方法:60例AMI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比较2组恶性心律失常和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以及QT离散度、左室重构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恶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例数明显降低(P<0.01~0.05),QT离散度显著减少(P<0.01),左室重构变化更小(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能通过降低恶性心律失常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减少QT离散度、抑制左室重构等方面降低AM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卢文宣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7):1040-104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QT离散度(QTcd)的影响及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16例确诊为AMI的患者,分成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测量每例患者心肌梗死后的QTd和QTcd,并对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及心衰的QTd进行比较。结果:QTd、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两组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心衰的QT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AMI溶栓治疗后QTd、QTcd明显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的发生率降低,临床上可通过QTd测量来判断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QT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入院24h内均测定QT离散度[QTd及校正的QTd(QTcd)],出院前24h内再次测定QTd、QTcd。结果各组患者QTd、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死亡患者QTcd与存活者比较明显延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QTd与QTcd是AMI高危患者临床心电学的敏感指标之一,对AMI患者预测严重心律失常及评价心功能状况、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QT间期离散度(QTcd)及恶性心律失常(MVA)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88例分为美托洛尔组(46例)及对照组(42例)。美托洛尔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6.24-12.50mg,2次/d,以后根据病情渐加量到25-50mg,2次/d;对照组仅常规治疗,分别测定入院后第1天、第7天及0.5年、1年时24h动态心电图及12导联心电图,常规进行QTcd分析,并同时观察各阶段MVA发生率。结果 1周内两组QTcd及MVA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但美托洛尔组MVA事件有减少趋势,0.5年后美托洛尔组QTcd显著改善(P<0.01),MVA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美托洛尔能有效改善AMI后患者QTcd,降低MVA发生率,但此种改变在长时间治疗后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对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用体表心电图同步12导联测量64例AMI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3小时的QTcd,并对 出现与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者的QTcd进行比较。设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组,取其QTcd作为参考值。结果AMI组溶栓前与对照组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1),溶栓后再通组QTcd时限缩短,而未通组QTcd时限无明显变化,两者的QTcd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QTcd长于不出现者。结论:成功的溶栓治疗可使QTcd缩短,亦可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无创伤指标的判断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特别是对 QT离散度测定。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室颤动与 QT离散度关系 ,以探讨其对心肌缺血性猝死预测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62例 ,符合以下标准 :入院后首次心电图可精确测量 QT间期导联≥ 8个 ;无房颤或扑动 ;无室内传导阻滞 ;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药物 ;无电解质紊乱。对照组 5 8例 ,健康体检者 ,无心血管疾病 ,性别、年龄与 AMI组无显著差异。1.2 方法 同步体表 12导联心电图记录。AMI组患者入院后首次心电图 ,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h的QT间期离散度,并对比观察1周内发生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间期离散度显著大于无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20.
陈锐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2):25-25,2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人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6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并与58例健康人QT离散度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15例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的变化并与未发生室颤患者QT离散度比较。结果 急性心梗塞组QTdQTc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生室颤患者QTd及QTcd明显大于无室颤度者。结论 推测QTd作为无创性预测心脏事件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