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癜风的病因并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调节剂治疗白癜风提供理论根据。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8例白癜风患者血清抗黑素细胞IgG抗体。选择17例抗黑素细胞IgG抗体阳性的进展期患者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调节剂治疗,然后再检测该抗体。结果 11例治疗有效的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抗体阳性率治疗后明显降低。结论 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抗体水平随着治疗后病情的好转而降低。表明白癜风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且皮质类固醇激素及免疫调节剂治疗进展期白癜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在世界人口中发病率为0 .5 % - 1% ,临床上表现为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 ,病因尚不清楚 ,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 :自身免疫学说、神经介质学说、先天性黑素细胞缺失及遗传因素[1 4] 。近年来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及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白癜风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白癜风常伴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Cui[5] 等通过免疫沉淀SDS -PAGE分析法检测了 30例黑色素瘤及 2 9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抗黑素细胞的抗体 ,结果发现大多数黑色素瘤和白癜风患者产生的抗体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及分析白癜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检查,探讨发病机理。方法对228例白癜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各种可能涉及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部分患者进行血清抗黑素细胞IgG抗体及白介素-6、白介素-8检测。结果白癜风患者以11—30岁为高峰。泛发性者占38.9%,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占5.7%,有家族史者占4.8%。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抗黑素细胞抗体及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稳定期,但IL-6除外。进展期寻常型白癜风中泛发性患者抗体滴度及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性。结论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4.
白癜风临床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春英  高天文  李强  李志强  王秋枫 《医学争鸣》2001,22(24):2288-2293
目的:了解白癜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08例白癜风患的临床资料;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83例白癜风患血清中的抗黑素细胞IgG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白癜风患血清中的抗黑素细胞IgG抗体和IgM抗体;观察25例活动期白癜风血清对补体介导的黑素细胞损伤的作用。结果:①2008例白癜风患中,男女患之比为1.06,平均就诊年龄23.2岁,平均发病年龄为20岁,6例出生时即患病,头面及颈部为最易受累部位。临床分型以双侧型最多见,82.2%的患就诊时处于进展期,303例(15.0%)患伴发其他疾病,其中有110例(5.5%)合并晕痣,156例(7.8%)患有家族史,337例(16.4%)有明确的促发因素。②25例活动期白癜风患血清中有19例(76%)检出IgG型抗体,21例(84%)检出IgM型抗体,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白癜风患(35%,10%)和正常对照(10%,0)(P<0.01)。③25例活动期白癜风患血清9例(36%)出现对黑素细胞的明显细胞毒作用,正常人血清及对照的成纤维细胞未出现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结论:白癜风可出生即患;自身抗体在白癜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儿童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抗体情况及探讨黑素瘤抗原-1(MART-1)与儿童白癜风的关系.方法 采集患儿血清.检测自身抗体,根据抗体滴度高低分成两组,与正常人黑素细胞进行孵育,利用MART-1特异性抗体检测孵育后黑素细胞表面抗原MART-1的变化.结果 白癜风患儿血清抗黑素细胞抗体滴度升高.与高滴度抗体患儿血清孵育后的MART-1表达明显增加,并能与MART-1特异性抗体丰H结合.结论 部分儿童白癜风是免疫相关的,MART-1与儿童白癜风可能相关联.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serum levels of melanocyte antibodies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melanoma antigen recognized by T-cells (MART-1) and vitiligo in children. Methods The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hildren with vitiligo to test the autoantibodies, and divided into low- and high-titer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Melanocytes were incubated with the serum samples, and the changes of melanocyte surface antigen were evaluated using specific MART-1 antibody. Results The serum melanocyte antibody levels in children with vitiligo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rmal subjec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melanocyte surface antigen MART-1 increased obviously after incubation of the melanocyte with high antibody titer serum samples, and MART-1 was found to specifically bind to specific MART-1 antibody. Conclusion Melanocytes MART-1 may correlate to the autoimmune mechanism in children with vitiligo.  相似文献   

6.
白癜风患者的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自身抗体,这些抗体被认为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采用随机多肽噬菌体展示库可发现与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反应的抗原表位。作者采用该技术发现了能与白癜风自身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抗原表位。通过筛选随机多肽噬菌体展示库和采用ELIS  相似文献   

7.
崔昭  赵明辉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3):903-907
目的研究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的亲合力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以纯化的牛IV型胶原α链非胶原区1[α(IV)NC1]为靶抗原,采用抗原抑制性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科近11年来确诊的52例抗GBM抗体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清抗体亲合力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使52例患者血清抗体百分结合率从相同水平下降50%所需的α(IV)NC1从0·02μg~20μg不等,平均为0·625μg。不同患者血清抗体亲合力与肾脏病理中新月体所占比例相关(P=0·001),且为独立决定因素(R2=0·58,P=0·000)。即抗体亲合力越高,肾小球中新月体的比例越高。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不同的患者,抗体亲合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起病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抗体亲合力基本稳定,未见增加。结论起病时抗GBM抗体的亲合力成熟过程已经完成。不同患者之间抗GBM抗体的亲合力存在差异,该亲合力与病理肾脏损伤的程度高度相关,提示抗GBM抗体的亲合力在抗GBM抗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目前,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学者认为细胞及体液免疫共同介导的黑素细胞破坏是白癜风发病的主要原因。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和皮肤活检提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炎性介质及自身抗体等均参与了黑素细胞的破坏,但自身免疫是否是白癜风的主要发病机制,亦或只是一个参与者,仍需要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9.
白癜风为临床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由于皮肤、毛发中功能性黑素细胞减少而发病,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乳白色斑片,主要分为节段性和非节段性。目前白癜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氧化应激、免疫异常等有关。细胞及体液免疫参与白癜风的发病及病情进展,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促炎因子及自身抗体等均在白癜风的发病中有一定作用。明确机体免疫、自身抗体、细胞因子等对黑素细胞的影响及在白癜风发病中的具体作用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也是白癜风治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白癜风(vitiligo)是由于皮肤黑素细胞减少或缺失而引起的色素脱失斑.易诊断,难治疗.病因不清,有多种学说,多数认为与黑素细胞自身破坏、自身免疫有关.因为患者可伴发自身免疫病,血清中可查到自身抗体.此外,神经化学因素、血清铜离子降低及遗传因素都被认为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HLA—DR4/1分子与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8例RA患者,以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上述患者进行HLA—DR4/1分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水平。[结果]在118例RA患者中,35例患者HLA—DR4阳性,其中DRB1^*0405阳性20例;5例患者HLA—DR1阳性。在118例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有90例。其中,在40例HLA—DR4/1 阳性的RA患者中,抗CCP抗体阳性的占82.5%(33/40);在其余78例HIA—DR4/1阴性RA患者中,73.1%(57/78)抗CCP抗体阳性。HLA~DR4/1阳性患者与HLA—DR4/1阴性患者抗CCP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5)。而20例HLA—DRB1^*0405阳性的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者19例,HLA—DRB1^*0405阳性RA患者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其他HLA—DR4/1亚型阳性的RA患者,也高于HLA—DR4/1阴性患者。[结论]RA中HIJA—DRB1^*0405基因与抗CCP抗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白癜风的治疗有光化学疗法 (PUVA)、外用皮质类固醇[1] 以及多种内、外用疗法 ,但即使是应用最广泛的PUVA疗法 ,经长期治疗者也只有少数患者痊愈。有人用免疫组化方法[2 ] 研究了白癜风患者色素脱失的原因 ,发现其皮损部位黑素细胞缺失 ,而非皮损部位黑素细胞数目正常 ,且其染色强度与形态与正常无差别。 1971年 ,Falabella[3] 首次报告以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获得成功 ,此后Suvan prakorn等[4 ] 做了大量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90年代Falabella[5] 又以自体皮肤点状移植治疗白癜风获得成功。特别是近…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血清中MICA抗体与移植肾慢性排斥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70例在我院接受尸肾移植患者术前后血清中的MICA抗体以及其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在70例肾移植受者中,抗MICA抗体阳性的概率为21.4%。慢性排斥组的抗MIC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肾功能稳定组(P<0.05),抗MICA抗体阳性患者血清肌酐明显高于抗体阴性者。在术后随访的半年中,抗MICA抗体阳性的患者出现慢性排斥的概率远远高于抗MICA抗体阴性的患者。17例MICA抗体阳性血清中表达出11种MICA抗原,其中单特异性抗原为27.1%,多特异性抗原为72.9%。结论 抗MICA抗体可与内皮细胞上表达的多态性MICA抗原作用,可导致移植物的慢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经过临床表现、病理、直接免疫荧光等常规手段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患者血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确定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在该组人群中的发生率,并比较常规间接免疫荧光(IIF)技术和盐裂皮肤IIF技术在检测BP患者血清中抗基底膜带(BMZ)抗体的敏感性。[方法]分别应用常规IIF技术和盐裂皮肤IIF技术对37例BP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抗BMZ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常规IIF示37例BP患者中23例血清抗BMZ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2.16%,10例正常对照血清阴性;盐裂皮肤IIF示37例BP患者中35例血清抗BMZ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4.59%,其中31例为表皮侧IgG沉积、1例为真皮侧沉积、3例为双侧沉积,10例正常对照血清阴性。盐裂皮肤IIF检测BP患者血清中抗BMZ抗体的阳性率与常规IIF相比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37例BP患者中检出1例EBA(盐裂皮肤IIF示真皮侧沉积),EBA在经过常规方法诊断为BP的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7%(1/37),检测BP患者血清抗BMZ抗体时盐裂皮肤IIF技术比常规IIF技术敏感。  相似文献   

15.
白癜风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未阐明。目前 ,主要学说有自身免疫学说、神经介质学说、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也有学者认为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而现在大多学者倾向于用自身免疫来解释。现将白癜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的一些研究进展作一介绍。1 白癜风与细胞因子1.1  s IL- 2 R  Caixia等 [1 ] 用 EL ISA法检测血清和皮肤组织液中的可溶性白介素 - 2受体 (s IL- 2 R) ,发现在白癜风病人中s IL - 2 R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局限型和泛发型者明显高于正常人 ,节段型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进展期的 s …  相似文献   

16.
狼疮肾炎中新发现的抗肾小球系膜细胞抗体靶抗原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狼疮肾炎血清中新发现的抗肾小球系膜细胞抗体与抗DNA抗体的关系,及其靶抗原是否存在于细胞膜上。方法 DNA纤维素柱亲和层析分离狼疮肾炎患者血清中的抗DNA抗体,Western印迹法检测祛除抗DNA抗体的血清和亲和层析纯化的抗DNA抗体与系膜细胞靶抗原的结合。从体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系分离细胞膜并提取膜蛋白,以已知抗肾小球系膜细胞抗体阳性血清为探针应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膜蛋白中的靶抗原。结果系膜细胞中相对分子质量为74000、36000的蛋白可以被祛除抗DNA抗体的血清识别。而相对分子质量为63000、91000、125000的蛋白被亲和层析的抗DNA抗体识别。系膜细胞膜上至少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00、91000、74000和31000的蛋白可以被狼疮肾炎患者的血清识别。结论部分抗肾小球系膜细胞抗体与抗DNA抗体无关。人系膜细胞系的膜蛋白中存在狼疮肾炎血清可识别的抗原物质,提示抗DNA抗体以外的直接针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自身抗体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扩张型心肌病与β1 受体自身抗体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抗β1受体自身抗体与扩张型心肌病(DCM)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人心脏β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28例DCM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清中β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DCM患者血清中有13例(46%)抗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正常人血清中有2例(6%),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DCM组自身抗体平均几何滴度为1: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0(P<0.01);DCM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者的抗体滴度在不同心功能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DCM患者存在着β1受体自身抗体且其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离可能与Vogt-小柳-原田病(VKH)发病机制相关的自身抗原。方法:采用患者血清黑素细胞及高色素性黑色素瘤细胞系制备λ噬菌体cDNA文库,从中筛选出相应的IgG抗体,对VKH患者血清中的自身抗原进行识别。评价针对不同种类的全葡萄膜炎以及健康个体血清自身抗体的IgG特异性。观察特异性IgG与不同临床病理表现之间的联系。结果:KU-M EL-1为35个不同基因上存在的81个独立阳性克隆之一,以往认为是特定的黑色素瘤抗原,尤其表达于黑素细胞内。IgG抗体对KU-M EL-1的特异性在VKH患者血清中检出的量高于Behet病、肉状瘤病以及健康人。…  相似文献   

19.
<正>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出血性疾病之一,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1]。其发病原因是患者体内存在有识别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血小板抗原结合,导致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增加与血小板数量减少[2]。多数ITP为特发,部分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未定型结缔组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型抗原和抗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变化。方法 检测 1 0 4例患者化疗前后ABO血型抗原效价、抗 A、抗 B抗体效价 ,A型和O型患者化疗前后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做了比较 ;抗原检测法 ,将标准血清做倍比稀释加患者的红细胞 ,离心肉眼观察 ,不凝集的前 1管为抗原效价 ,同时以健康人的红细胞做对照 ;抗体检测方法 ,将A型者的血清做倍比稀释后加对应的红细胞 ,观察结果同抗原方法。结果 O型抗 A、抗 B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血型抗原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 ,P <0 .0 5。O型、A型、B型男女患者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进行比较 ,O型与B型男女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男女抗 B抗体效价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提示在给肿瘤患者 ,特别是A型患者配血、鉴定血型时遇有正反不符、前后不符时要考虑是A抗原减弱 ,在给这些患者配血时 ,最好输注O型红细胞 ,已防输错血 ,防止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