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以及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强度降低导致抗骨折能力下降,从而使骨折危险频度增加。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  相似文献   

2.
尹君  姚先杰  张峰  高传芳  蒋伟 《河南中医》2010,30(11):1092-1093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对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测定疼痛值;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结果:使用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仪能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症状,使骨密度增加。结论:采用骨质疏松治疗康复系统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活血汤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3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门诊患者,用益肾活血汤进行治疗。结果:治愈4倒,显效18例,好转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6.32%。结论:益肾活血汤对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和体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适应症,并分析其特点,展望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趋势及方向。  相似文献   

5.
针刺不同穴位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的穴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在服用钙尔奇—D基础上,将以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惠者随机分成补肾组和补脾组,分别针刺补肾穴和补脾穴连续治疗6个月。结果,补肾组和补脾组均能明显地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的骨密度,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刺补贤穴和补脾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均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院妇科门诊从2012年1月~2013年7月采用仙灵骨葆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WHo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拟定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在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医理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研究结果相符合。"五劳所伤"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探讨"五劳所伤"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联系,加强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骨质疏松症机理的研究,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伴随着现代文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多发病。现代医学把骨质疏松症分为两类:其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病。其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一些病症引起,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存质量及中医证型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中医证型。方法:对中山地区250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和250名非骨质疏松症者进行腰椎双能X线扫描测定骨密度,利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调查表和中医证侯调查表进行了生存质量和中医证型调查。结果: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于非骨质疏松症志愿者,在中医证型的调查中发现,肾阳虚和脾肾阳虚发病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中较高,肾阳虚型、肾精不足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正常同龄人相比下降,该病患者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脾肾阳虚为主,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患者的骨密度,还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蒙医整体观探讨传统蒙医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通过蒙医整体观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传统蒙医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结论:传统蒙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独特优势,清浊代谢异常直接或间接影响骨骼代谢,影响骨质疏松症,治疗上以改善清浊代谢、滋补、抑赫依、补肾、补胃火为原则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1.
据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国内发布的第一个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对促进专业医生规范进行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高传统医学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规范使用中医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神阙穴贴补血益精透皮贴剂,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超声穿透速度(SOS)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30例。分4组治疗。即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A组),西药对照组(B组),补血益精药丸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结果: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能显著提高超声穿透速度。结论: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与补血益精药丸组和西药对照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调整作用基本一致。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病,随着人口逐渐老龄化,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独到的优势。本文进一步研究中药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服用钙尔奇-D基础上,采用穴位注射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4例,并与单纯钙尔奇-D治疗组对照。结果:针药治疗组能明显提高患者腰椎的骨密度,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但对股骨的骨密度提高不明显。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强调:“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强调通过合理运动和适当锻炼,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和加强营养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应用中西医理论及现代检测手段,经临床辨证论治,探索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所特有的多发病,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总的原则应当是防重于治。中医肾、天癸、骨、齿、发之间密切相关,肾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天癸的盛衰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齿发"的变化与"骨"的变化均为"肾之外候",由此推测,"齿发"的诊断可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方便、快捷、早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近5a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学研究现状及特点,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2009-2013年已发表的有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学研究的文献,对获得的194篇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得出,近5a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研究领域在中医学方面的主要内容、作者、地区、期刊源、基金支持等,并对其主流研究内容进行了深一层的详细分析。该领域内发展条件齐备,可与中医学相关理论进一步结合,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补肾中药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Sinomed、Cochrane数据库,根据Cochrane制定的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评估临床数据资料,纳入相关要素,并使用Review Manerger 5.3对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4个随机临床试验,共242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伴慢性疼痛患者。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亚组进行分析。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个亚组中,疼痛VAS评分及腰椎骨密度在3个月、6个月时,补肾中药联合西药疗法在缓解骨质疏松慢性疼痛和提高骨密度方面都优于单用西药,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补肾中药在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慢性疼痛的症状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19.
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降钙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补血益精透皮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降钙素(CT)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30名,分4组治疗;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A组)、西药对照组(B组)、药丸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结果]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能显著升高降钙素(CT)水平。[结论]补血益精透皮贴剂组与补血益精药丸组和西药对照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降钙素(CT)调整作用基本一致,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了1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神阙穴贴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神阙穴贴补血益精透度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30名,分四组治疗,即补血益精速度贴剂组(A组)、西药对照组(B组)、补血益精药丸组(C组)、空白对照组(D组)。结果:补血益精速度贴剂组能显著降低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论:补血益精速度贴剂组与补血益精药丸组和西药对照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调整作用基本一致,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