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μ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μ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听力损害的关系。方法:将82例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50例,总胆红素221~340mol/L;重度黄疸组32例,总胆红素340mol/L;以同期产科出生的生理性黄疸足月新生儿40名为对照组。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轻中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10例,双耳异常2例,BAEP异常发生率24.0%;重度黄疸组中BAEP单耳异常8例,双耳异常4例,BAEP异常总发生率37.5%;对照组中BAEP单耳异常2例,发生率5.0%,3组BAEP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生理性黄疸更易发生听力损害,且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听力损害的发生率越高,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新生儿黄疸白蛋白和非结合胆红素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血清白蛋白使用ELISA法测定,非结合胆红素使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结果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和总胆红素的表达水平在病理性黄疸中度组和重度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性、溶血性和阻塞性黄疸组之间上述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白蛋白、非结合胆红素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评估病情以及病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璇  唐军 《西部医学》2012,24(12):2308-2309,23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为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90例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病例中男女比例为2∶1,早期新生儿占71%,首要病因是溶血因素(35%),其次依次为感染(18%)、母乳性黄疸(17%)、原因不明(17%)、围产因素(13%),合并胆红素脑病者17例(18.9%)。结论新生儿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在早期新生儿中发生率高,新生儿溶血病是首要的高危因素,易发生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及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及时干预,减少发展至重度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88年春上海甲型肝炎(下称甲肝)流行期间,共收治甲肝病人949例,其中血清抗-HAV IgM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Sb>10mg/dl)109例(11.48%)。此109例中有40例(4.21%)黄疸持续时间在12周以上,符合Gordon等提出的持续性肝内胆汁郁积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黄疸期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和总胆汁酸(TBA)的变化及其与黄疸的关系。方法全自动分析仪测定108例早产儿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GGT和TBA,从生后1~28天取时间点,按日龄排序,研究黄疸变化规律,分析GGT及TBA与黄疸参数(以TB为代表)的关系。结果早产儿在生后1天黄疸不显,3~5天达黄疸峰值,此后渐下降。GGT、TBA与T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2(P<0.01)和0.72(P<0.05)。结论随日龄增加,早产儿对胆红素的处理日臻完善。GGT和TBA与TB有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7,(3):385-386
目的:研究经皮胆红素联合脐血胆红素检测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方法:采集100例新生儿脐血进行总胆红素测定,分别在出生后24h、48h及72h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值;在出生后第3天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判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情况。结果:脐血总胆红素水平越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越高;且当脐血总胆红素水平≥35μmol/L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生后3d内检测经皮胆红素日均值均较高,与非病理性黄疸组新生儿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胆红素联合脐血胆红素检测能够有效地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相似文献   

8.
重度黄疸戊型肝炎是指血清总胆红素超过 1 71μmol L( 1 0mg dl)的急性戊肝。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 ,来势迅猛 ,黄疸骤升 ,并多伴有夹杂症。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重度黄疸戊肝 45例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了解其临床特点 ,以利于早期诊治。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选择 1 999年 1月 1日~ 2 0 0 0年 6月 30日收住我院 ,血清总胆红素 >1 71 μmol L的戊肝患者45例 ,占同期收住的肝炎病例 1 1 4% ,占同期总戊肝感染的 1 1 66% ,除外甲、乙、丙、丁、EBV及HCMV型肝炎 ,并剔除戊肝与其它肝炎病毒型重叠感染 ,确诊为戊肝的病例。男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2日至2018年2月25日期间我院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实施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式)。分别给予白蛋白、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结果观察组显效例数有38例、血清总胆红素为(115.54±8.87)umol/L、间接胆红素为(116.05±4.54)umol/L,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佳,可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早期胆红素代谢规律,掌握临床干预时机。方法:对45例HIE新生儿及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于出生后24h、72h、96h进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测定,并分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轻度HIE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中、重度HIE新生儿黄疸出现早,血清总胆红素上升快,峰值较低,持续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要重视对HIE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监测,对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要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不急于过多干预。  相似文献   

1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3):237-239
目的:总结我院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胆红素水平以及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为鉴别诊断溶血性黄疸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2015年4月诊治的8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及70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的胆红素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AIHA患者总胆红素范围为6.30~214.90μmol/L,中位数62.30μmol/L;65例(80.2%)患者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值>20%。70例肝细胞性黄疸患者总胆红素范围29.40~730.40μmol/L,中位数203.24μmol/L;56例(80%)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范围30%~60%。结论:我院AIHA患者直接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高于诊断学教科书推荐的数值,建议扩大数据进一步总结,减少溶血性黄疸的误诊。  相似文献   

12.
血胱抑素C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脏滤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血胱抑素C(CysC)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变化,评价其对肾脏滤过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包括轻度20例,中度22例,重度18例)及28例无黄疸足月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CysC、胆红素及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分析。结果轻度高胆红素血症对肾脏滤过功能的影响不大;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且胆红素浓度越高,受损越大。经治疗黄疸消退后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Cys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胆红素血症组血清Cr、BUN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肾脏滤过功能损害,血清CysC是其敏感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无环鸟苷联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住院的重度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并做对比观察.两组均4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前后TBIL(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及临床显效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环鸟苷联合苦参碱注射液治疗重度黄疸肝炎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重度黄疸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朝敏  印建  张燕 《吉林医学》2008,29(21):1871-1872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重度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把72例重度黄疸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4周的门冬氨酸鸟氨酸及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4周治疗结束时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有效率,门冬氨酸鸟氨酸组高于门冬氨酸钾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对重度黄疸肝炎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5.
黄疸新生儿光疗时白蛋白应用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疸新生儿光疗时白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60例入选黄疸新生儿进行前瞻性双盲研究 ,随机分为 2组 :即光疗加白蛋白输注组 (PA组 ,白蛋白 1.5g/kg)和单纯光疗组 (PO组 ) ,各 3 0例 ;光疗前两组基本条件相似。根据总胆红素水平PA组和PO组进一步细分为轻度黄疸组、中度黄疸组和重度黄疸组 3组。所有入选新生儿均持续光疗 48h ,并分别于光疗前和光疗 6,12 ,2 4,48及 72h后抽血检查。结果 ①在PA组 ,光疗前及光疗 6,12 ,2 4,48及 72h后 ,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 (2 5 1± 3 7) ,(2 3 1± 3 7) ,(2 0 4± 2 7) ,(171± 41) ,(13 0± 5 3 )和 (13 6± 40 ) μmol/L,而在PO组则分别为 (2 43± 2 9) ,(2 3 1± 2 9) ,(2 0 7± 3 3 ) ,(166± 3 6) ,(12 3± 3 6)与 (13 4± 42 ) μmol/L,两组各时段总胆红素水平极为相近 (P >0 .0 5 ) ;②光疗 12h后总胆红素水平开始明显下降 ,PA组和PO组的下降速度和下降类型完全一样 ;③轻度黄疸组光疗 12h后总胆红素水平接近 171μmol/L,2 4h后 171μmol/L 以下 ;而中度黄疸组光疗 2 4h后才接近 171μmol/L,48h后 171μmol/L以下。结论 白蛋白输注对黄疸新生儿的光疗效果无明显作用 ;建议对轻度黄疸的新生儿光疗 12h ,中度黄疸者 2 4h ,重度黄疸者应适当延长光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新生儿黄疸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在本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治疗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类型分为病理性黄疸组与生理性黄疸组,各35例,选取同一时期的35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对三组新生儿的CRP水平、总胆红素水平以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FIB)进行检测,从而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理性黄疸组与生理性黄疸组CRP与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理性黄疸组CRP、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P0.05);病理性黄疸组PT、APTT、TT指标均明显高于生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P0.05),FIB水平均低于生理性黄疸组与对照组(P0.05);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患儿PT、APTT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能够导致其PT、APTT显著延长,对新生儿实行CRP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的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存在情况,进而便于治疗方案的确立以及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黄疸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20例黄疸患儿,按照总胆红素水平分为3组,轻度组40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40例,又按黄疸的原因将患儿分为感染因素组、围产因素组及其他因素组,同时选择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新生儿CRP、PCT水平。结果中度组、重度组CRP、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因素组CRP、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感染因素导致的新生儿黄疸,CRP、PCT水平明显增高。(2)血清CRP、PCT水平有利于新生儿黄疸的病因鉴别,对新生儿黄疸疾病演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边发根  刘建林  张晟  廖细生 《医学综述》2009,15(19):3020-3022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平均红细胞容积与总胆红素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和80例无黄疸新生儿,分别测定黄疸患儿的黄疸期和黄疸消失后的痊愈期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以及无黄疸新生儿的MC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将不同总胆红素浓度患儿的MCV值与总胆红素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黄疸痊愈期与无黄疸新生儿MC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期患儿MCV值与黄疸痊愈期、无黄疸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总胆红素浓度患儿其MCV值亦不同,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r=0.40)。结论MCV与新生儿黄疸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提示MCV在新生儿黄疸的发病中存在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梗阻性黄疸及减黄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轻度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作为轻度黄疸组,中度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作为中度黄疸组,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作为重度黄疸组,同期住院的无黄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  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中颜色分布出现不均匀性,蓝色分布随黄疸程度的加重而增多,绿色分布随着黄疸程度的加重而相对减少;黄疸组总胆红素水平、蓝色领域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 <0.05),黄疸组应变均值低于对照组(P <0.05);重度黄疸组总胆红素水平和蓝色领域百分比高于中度黄疸组和轻度黄疸组(P <0.05),中度黄疸组总胆红素水平和蓝色领域百分比高于轻度黄疸组(P <0.05),重度黄疸组应变均值低于中度黄疸组和轻度黄疸组(P <0.05),中度黄疸组应变均值低于轻度黄疸组(P <0.05);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蓝色领域百分比与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P <0.05),应变均值与总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P <0.05);减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蓝色领域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P <0.05),减黄治疗后应变均值高于治疗前(P <0.05)。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及减黄治疗效果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4例重度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EN组)各17例。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并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营养费用。结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肝功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性;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恢复基本相似;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同。而肛门排气时间时间EEN组快于EN组(P0.05);营养费用EEN组明显低于EN组(P0.01)。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