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91-193
目的分析广州市棠下社区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12月对广州市棠下社区50~75岁常驻居民673例进行结直肠癌初筛。采用社区居民直肠癌筛查危险度分析表对危险度以及采用粪便潜血实验进行初筛。统计初筛阳性率,比较问卷评估与粪便潜血阳性的符合率。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初筛阳性率,分析既往史与粪便潜血阳性的关系,记录肠镜检查结果。结果初筛共有122例为高危结直肠癌,占18.13%。问卷评估法与粪便潜血阳性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初筛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55岁段初筛高危结直肠癌阳性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便秘史、粘液/血便史者粪便潜血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复查肠镜,其中19例查出异常,占46.34%,其中结直肠息肉/腺瘤18例,结直肠癌1例。结论结直肠癌初筛采用问卷评估结合粪便潜血实验能够减少漏诊率,对直结肠癌的早预防及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mil-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诊治的结直肠癌、癌旁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病理标本,作为A组、B组和C组的研究对象,每组各6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Bim-1蛋白表达,并分析Bim-1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与B,C组相比,A组Bim-1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与中高分化腺癌相比,低分化腺癌中Bim-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Dukes B期相比,Dukes C期标本中Bim-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与无淋巴结转移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Bim-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结论 Bmil-1蛋白的异常表达能够反应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陈杏仪  廖明  肖柳  梁家基  招钜泉 《江西医药》2021,56(5):677-679,700
目的 分析直肠癌筛查中检测直肠上皮细胞FH物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住院治疗的5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1,同期住院治疗的50例进展期直肠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2,同期50例非直肠恶变的直肠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粪便潜血试验、FH物质检测、癌胚抗原(CEA)检测,对比粪便潜血试验、FH物质检测、血清CEA检测对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粪便潜血试验、FH物质检测、血清CEA在直肠癌筛查中的约登指数、特异度、敏感度、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FH物质检测对实验组1(92.00%)、实验组2(82.00%)、对照组阳性检出率(94.00%)均高于粪便潜血试验(64.00%、60.00%、70.00%)、CEA(48.00%、40.00%、48.0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H物质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AUC、约登指数、95%CI均高于粪便潜血试验、CEA检测,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直肠癌筛查中直肠上皮细胞FH物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有望成为直肠癌病情诊断、预后评估的快捷、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灶组织内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2(HMGB2)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差异性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某院10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与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增生性息肉58例,腺瘤性息肉42例。对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记录息肉样病变部位、形态、大小与肿瘤位置;肠镜检查后1周内对其实施胃镜检查,取其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取研究对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TLR4、HMGB2表达;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直肠息肉直径<1 cm患者Hp感染率低于直径≥1 cm患者(P <0.05),单发息肉感染率低于多发息肉患者(P <0.05)。结直肠癌患者左半结肠+直肠与右半结肠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TLR4、HMGB2阳性表达率高于结直肠息肉组织(P <0.05),且息肉组织中腺瘤性息肉TLR4、HMGB2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性息肉(P <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S-CD10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35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10例(结直肠息肉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CD105的浓度,观察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S-CD105浓度均高于术后及结直肠息肉组、对照组(P〈0.05);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术后S-CD105浓度均低于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105浓度随着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升高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增强而明显升高(P〈0.05);术后1~3年发生远处转移的5例结直肠癌血清S-CD105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SCD105表达对评价结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北京社区结直肠癌筛查的初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城市居民中老年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并通过积极干预降低社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方法北京丰台区东高地居民区16个单位50~80岁共10740人接受大肠癌筛查,9843人(91.65%)接受连续3次的便隐血(免疫法)检查,阳性患者2709人(占受检者的27.52%),其中260人(占便隐血阳性者的9.60%)接受了电子肠镜检查。结果260例接受电子肠镜检查的患者中,检出大肠癌12例,男性8例,女姓4例,年龄66~77岁。其中息肉癌变2例,直肠类癌2例(均为早期),DukeⅡ期大肠癌4例,DukⅢA期大肠癌1例。检出结肠腺瘤127例。结直肠癌的检出率为121.9/105。结论城市居民中老年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通过便隐血检查后,阳性患者接受肠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结直肠癌。建议此项工作应在城市居民中广泛开展以改善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中肠镜检查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消化道出血患者16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肠镜检查。结果经肠镜检查,16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有157例明确病因,确诊率为93.45%。病因分别为:肠息肉65例,慢性结肠炎症37例,大肠癌32例,血管畸形4例,溃疡性结肠炎10例,肛裂、痔9例。病灶位置:乙状结肠46例,直肠64例,回盲肠11例,降结肠17例,横结肠7例,升结肠12例。结论现阶段肠镜检查是消化道出血确诊的主要诊断技术之一,利用这一检查技术可对消化道出血原因加以明确,促使疾病检出率大幅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肠镜确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我院肠镜检查确诊为消化道出血的65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出血原因划分,65例患者中32例肠道息肉、16例大肠癌、11例慢性结肠癌、4例溃疡性结肠炎,以及1例血管畸形和1例其他原因;根据出血部位划分,65例患者中27例位于直肠、18例乙状结肠、降结肠和升结肠各6例、回盲部和横结肠各4例。结论肠镜检查作为消化道出血的重要诊断方法,能够提高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7 RNA聚合酶催化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以CEA作为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物,采用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术前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总的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75.00%(51/68),57例无远处转移和11例有远处转移者检出率分别为70.20%(40/57)和100.00%(11/11).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组 Dukes A、B、C、D期检出率分别为36.36%(4/11)、68.42%(13/19)、85.19%(23/27)和100.00%(11/11),Dukes C+D期检出率明显高于Dukes A+B期(P<0.01).淋巴结转移者检出率为86.84%,而无转移者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假阳性,此方法的特异性为97%.结论:采用T7 RNA聚合酶催化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较高,其术前检出率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T7 RNA聚合酶催化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以CEA作为循环肿瘤细胞标志物,采用T7 RNA聚合酶催化的荧光扩增技术,术前检测68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并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总的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75.00%(51/68),57例无远处转移和11例有远处转移者检出率分别为70.20%(40/57)和100.00%(11/11).循环肿瘤细胞在结直肠癌组 Dukes A、B、C、D期检出率分别为36.36%(4/11)、68.42%(13/19)、85.19%(23/27)和100.00%(11/11),Dukes C D期检出率明显高于Dukes A B期(P<0.01).淋巴结转移者检出率为86.84%,而无转移者为6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假阳性,此方法的特异性为97%.结论:采用T7 RNA聚合酶催化荧光扩增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出率较高,其术前检出率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542例下消化道出血病因肠镜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方法收集1988年至1997年及2003年至2008年经肠镜检查的154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1988年至1997年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肠息肉(31.8%)、结、直肠癌(18.4%)、肛门肛周病变(17.7%)、慢性结肠炎(14.8%)、炎症性肠病(9.6%)等,肠镜诊断率为94.3%;2003年至2008年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结、直肠癌(22.7%)、肠息肉(20.1%)、肛门肛周病变(15.8%)、炎症性肠病(14.1%)、缺血性结肠炎(6.9%)等,肠镜诊断率为86.3%。结论结、直肠癌、肠息肉、肛门肛周病变是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三大病因。结肠镜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
张瑞鉴  聂贤武 《江西医药》1995,30(5):269-271
用大肠癌单克隆抗体CMu16、CMu15、CMu13建立金标斑点夹心法,从粪便中检测大肠癌抗原。390例肠镜门诊病例的检测,结果显示:对大肠癌的敏感性76%,特异性92.6%;50例大肠癌中DukesA期8例,4例阳性;56例肠息肉,阳性6例,其中管状腺瘤2例,绒毛状腺瘤2例,多发性息肉2例。121慢性结肠炎,阳性10例;部分肠癌术后呈阳性反应,其它消化道良性疾病少量交叉反应,与食道癌,肝癌,肺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速泳动族框因子9(SOX9)和周期素依赖性激酶4(CDK4)在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二集团军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病人病理组织标本(结直肠癌组)94例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正常结直肠组)39例,另取同时期结直肠息肉病人结直肠息肉组织(结直肠息肉组)5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SOX9、CDK4的表达情况,分析SOX9、CDK4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对结直肠癌病人进行术后复查随访,分析结直肠癌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SOX9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息肉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6%(4/39)、27.45%(14/51)、76.59%(7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4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结直肠息肉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3/39)、21.57%(11/51)、54.84%(5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结直肠组织中SOX9、CDK4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结直肠息肉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结直肠息肉的分布及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法收集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7月确诊的130例胃息肉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电子结肠镜检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Hp),明确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取同期接受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的12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结直肠息肉发生情况。结果 130例胃息肉患者中检查发现增生性息肉占比9.23%,炎性息肉占比93.85%,胃底腺息肉占比4.62%,腺瘤性息肉占比2.31%。胃息肉患者检测Hp(+)为30.77%,其中炎性息肉Hp(+)最高(P 0.05);观察组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胃息肉Hp感染者在结直肠息肉发生率高达82.5%。结论 在胃息肉患者中多见于炎性息肉,且发生结直肠息肉情况较多,常发生在腺瘤性息肉中,并且胃息肉Hp感染者发生结直肠息肉风险较高,因此临床需对此类患者积极采取电子结肠镜予以准确筛查,进而为患者制定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关于免疫法和化学法粪便隐血实验对象消化道易出血疾病进行筛查的价值比较。方法本文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经过大肠镜,明确诊断为下消化道易出血病症的200例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人员,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同时结合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关的结果,并进行比对。结果免疫法,隐血试验检测大肠息肉、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疾病的阳性率明显比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更高,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役法粪便隐血实验和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与大肠癌解剖位置没有关联,P> 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对于筛查结直肠癌、腺瘤性息肉等相关肠道易出血类疾病,具有典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筛查效果优于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病变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合理应用电子结肠镜检查手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431例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其中检测出大肠疾病患者1594例,分析发病年龄、性别、主要病变的差异.结果 大肠疾病中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炎、结直肠癌检出率较高.1594例大肠疾病患者中,老年组结肠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结直肠癌和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男性大肠患病率高于女性.结论 电子结肠镜对大肠病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结直肠癌、结直肠炎和结直肠息肉的早期防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血红蛋白与转铁蛋白联合检测粪便隐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邻联甲苯胺、血红蛋白胶体金检测试纸(Hb)、转铁蛋白胶体金检测试纸(Tf)同时检测粪便潜血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0例健康人及152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粪便标本,用邻联甲苯胺、血红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转铁蛋白胶体金诊断试纸检测粪便隐血。结果100例健康人邻联甲苯胺阳性检出率为12%,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同时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2.0%;152例有消化道出血疾病的患者邻甲苯胺阳性检出率为69.5%,血红蛋白阳性检出率为73.0%,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88.2%,同时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转铁蛋白阳性检出率为91.2%。结论免疫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但是血红蛋白由于受到肠内细菌的作用及大肠粘膜产生的粘液成分影响而变性,出现假阴性反应。因此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转铁蛋白,可提高消化道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采用肠镜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用肠镜检查,以此明确出血原因及病灶。结果 82例患者中,77例患者明确消化道出血原因,主要为慢性结肠炎症、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血管畸形、肛裂、大肠癌,例数分别为19例(24.68%)、33例(42.86%)、6例(7.79%)、3例(3.90%)、4例(5.19%)、12例(15.58%),病灶部位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回盲肠、降结肠、横结肠。结论肠镜检查是临床中常用的消化道出血诊断方法 ,其可有效明确消化道出血病因,提升消化道出血检出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海军总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为早期结直肠癌,B组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C组为早期结直肠癌合并腺瘤性息肉,每组50例.分别于就诊时、术后(外科手术或肠镜下手术)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并分析各组肠道菌群失调危险因素.结果 3组在不同时间段肠镜活检样本中双歧杆菌(Bdb)和肠杆菌(EM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点,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Bdb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术后1个月时3组间肠镜活检样本中EMB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异常、服药史均为3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 <0.05,P<0.01).此外年龄亦为B组肠道菌群失调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其中Bdb减少更为突出,进一步佐证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中进行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进行结肠镜检查的306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6例健康体检者中,60例检出结直肠息肉,共检出89枚息肉,其中9例进展期息肉患者共检出息肉9枚。男性结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而进展期息肉的检出率与性别无关(P〉0.05)。≥50岁的体检者的结直肠息肉检出率和进展期息肉检出率均明显高于〈50岁的体检者(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健康人群中的直肠病变,加强体检中结肠镜检查的普及,有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