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机体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脏损伤后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深入探究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寻找新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将有助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和治疗,阻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及肝衰竭发展。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大小为19~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是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的重要机制。既往对miRNA在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对于miRNA-10a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还是一片空白。本研究发现在小鼠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肝组织中miRNA-10a的表达增高(P0.05),提示miRNA-10a在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肝星状细胞活化伴随着miRNA-10a表达的上升(P0.05),其中肝纤维化的关键细胞因子TGF-β可以诱导肝星状细胞表达miRNA-10a。更重要的是,相对于正常人体肝脏组织,硬化肝组织中miRNA-10a的水平有显著上调(P0.05)。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miRNA-10a调控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评估其作为诊断和治疗靶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 信号通路在调节细胞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肝脏而言,TGF-β信号通路贯穿肝脏疾病始终,即从最初的肝细胞损伤到炎症、纤维化、肝硬化直至癌症发生。TGF-β导致肝星状细胞活化为成纤维细胞,并促使大量肝细胞死亡,促进了肝纤维化向肝硬化发展,而过度激活的TGF-β信号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在本综述中,作者将阐述TGF-β/Smad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目前在实验和临床诊治方面通过TGF-β信号通路靶向治疗肝脏疾病取得的新进展。以期为研究肝纤维化提供新的论据。  相似文献   

3.
南燕  王晓红  张卫光 《解剖学报》2006,37(5):599-601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肝脏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过度沉积性疾病,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环节。许多因素如慢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血吸虫病、药物性肝病都可造成慢性肝损害,又都可导致肝纤维化。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内ECM大量生成并在肝脏内沉积,它使肝脏结构发生改变,血液供应受到影响,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最终发展为肝硬化。人们逐渐认识到,肝纤维化是肝脏受损后,伴随组织修复纤维组织在肝组织中的过度沉积。肝纤维化初期为可逆性,此时如积极治疗,可阻断其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故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肝脏结构和保护肝脏功能,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肝癌等发病机制研究以及疾病的药物研发是肝脏病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同时,肝病复杂难治且呈现疾病进展的趋势,从脂肪肝发展成肝硬化再进展为肝癌,需要全流程的研究模型.目前,肝脏疾病的研究主要通过体外二维细胞培养和体内动物模型进行,但均不能充分揭示肝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效果.而通过3D培养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CLI)是临床常见肝脏疾病,其生化本质是各种原因导致胆汁酸异常蓄积,使系统胆汁酸暴露增加,并在肝脏内造成肝细胞损伤。若病情持续进展,可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癌等疾病。本文聚焦于胆汁淤积引发肝细胞损伤的生物学环节,从炎性反应的角度探讨胆汁淤积导致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将对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及胆管细胞等在CLI相关炎性反应中作用以及介导CLI相关炎性反应的信号通路进行阐述,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作为肝硬化的前期阶段,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时,细胞外基质(ECM)可逆性沉积的创伤愈合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减缓、阻止甚至逆转其过程在肝硬化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情况下,积极探索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防治工作中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观察干扰素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探讨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肝脏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然而目前对于肝硬化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脏疾病的内科治疗方法疗效欠佳。间充质干细胞(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功能,有望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以及肝移植后的并发症等。MSCs可通过直接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间接分泌可溶性因子以产生抗氧化、抗调节性细胞死亡、抗纤维化、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免疫反应等作用,从而减轻肝脏损伤和提高生存率。完善的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和更加深入的机制探索是未来MSCs用于临床治疗肝脏疾病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IL-34是近年来发现的白介素家族的新成员,它是集落刺激因子受体1(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1receptor,CSF-1R)的另一个配体。目前,已知IL-34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的功能相似,在各种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纤维化肝脏中检测到过度表达的IL-34,提示IL-34可能在肝纤维化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了一定作用。因此,研究IL-34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肝纤维化发生的炎症反应机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现对IL-34与肝纤维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在慢性肝炎时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特别是由乙,丙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慢性肝炎中有部分将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改变,并具有可逆性,所以如何早期诊断及逆转肝纤维化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形成,是保护肝功能的重要一环^[1],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慢性肝病病变程度最可靠的方法。但肝穿刺具有创伤性,病人不易接受,在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所以寻找非创伤的诊断方法是国内外肝纤维化研究的热点,无创伤检测中细胞外基质(ECM)及其代谢产物通常是首选的血清标志物,我们选择了126例慢性肝炎患者,在肝穿刺活检的同时,检测其外周血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H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并以30例正常人血清该类指标作为对照,比较这四类指标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为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检测提供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的最终结局是肝硬化。Kupffer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会加重肝脏的损伤和纤维化。活化的巨噬细胞能控制慢性炎症的结局和触发肝功能恢复的过程。为了了解Kupffer细胞的选择性活化在肝损害中的作用,研究人员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害的小鼠模型平估选择性活化的Kupffer细胞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中的作用。对BALBc/AnN雌性小鼠接种20条肥头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肝脏慢性损伤修复及愈合的结果,这种修复通常包括炎症细胞或者免疫细胞在损伤部位的聚集,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分泌以及肝脏组织的再生。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早期可逆阶段,如不及时治疗则可能进展成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出现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IL-1参与了肝脏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病过程。通过阻断IL-1的病理作用是否可以减轻肝脏的损伤,国内未见报道。为此,本文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肝硬化模型,初步探讨重组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材...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是各种致病因子引起慢性肝病进而发展成肝硬化的病理学基础与必经之路.肝星状细胞( Hepatic stellite cell,HSC)是一种具有多潜能的幼稚间质细胞,经过激活刺激后其表型转换形成成纤维细胞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是肝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学基础.近年来文献报道,草苁蓉( boschniakia rossica,BR)具有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抗癌、抗炎等作用,且对肝脏急慢性损伤具有保护功能[1].本实验探讨了草苁蓉乙醇提取物对培养的大鼠HSC增殖及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近年来,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一直是肝脏病学的研究热点,笔者应用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逆转和肝星状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肝损伤的修复机制.肝星状细胞表型转换和增生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TNF超家族受体Fas及P75、外周苯二氮卓类受体PBR、整合素受体介导激活的肝星状细胞凋亡而使其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发生逆转.肝星状细胞的凋亡受到凋亡和抗凋亡基因、细胞因子等的调控.表明可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的凋亡为治疗肝纤维化寻找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调节性细胞死亡形式,通过使肝星状细胞(HSC)失活、抑制肝纤维化和诱导肝细胞死亡参与肝纤维化发病机制,药物诱导HSC铁死亡治疗肝纤维化。探索诱导HSC铁死亡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结局,是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因此,抗纤维化治疗十分迫切,当前缺乏有效的抗纤维化治疗。中药单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多个靶点干预肝纤维化的进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 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就中药单体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抗纤维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生机理复杂,细胞因子作为免疫调节介质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本文就有关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因于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凋亡和坏死的一种新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 本质是铁含量增多引发膜脂质过氧化物大量积累, 破坏了胞内蛋白、脂质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干扰细胞的完整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渗透性, 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肝脏是人体处理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 铁过载会引起肝脏功能的损害。由于肝星状细胞(HSC)本身含有铁, 而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 故研究铁死亡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通路或许可以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篇综述将从铁代谢出发, 回顾铁死亡的发生与调控机制, 并阐述铁死亡在肝纤维化中的发病机制, 提出新的发展观点。  相似文献   

20.
细胞外间质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指各种致病因子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点为肝脏中细胞外间质,特别是胶原的过度沉积,纤维化发展的后果是形成肝硬化。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肝纤维化不是简单的固定不变的组织学改变,而是一种主动的动态病理过程。细胞外间质亦不仅仅起支架作用,它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这些新概念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诊断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